《大紅燈籠高高掛》觀後感
2023-10-04 07:03:19
篇一:《大紅燈籠高高掛》觀後感 蔡翔
今天是農曆臘月二十四,俗話說:二十四掃房子。這說明年味已經很 濃。我和爸爸準備到奶奶家掛紅燈籠。
前幾天,爸爸在街上花40元錢買了兩個大紅燈籠,今天要掛在奶奶家的大門前。
在我的印象中,奶奶是很愛面子的。新建的三層小樓,室內裝修一 新,電器設備、自來水設備、現代化的廚房設備真讓我大開眼見。上下五六百平方的面積,樓中樓,既明亮又寬敞。今天我和爸爸要給奶奶家掛上兩個大紅燈籠。
到了奶奶家,奶奶見到我,笑得合不籠嘴,本來不大的眼睛眯成了一 條縫,一個勁地誇我懂事。我把燈籠撐起來,擰上金黃的穗子,又套上頂部的蓋子,爸爸用鐵絲把燈籠串起來,做成一個提手。爸爸一旋轉紅燈籠,一個火紅的球在 奶奶眼前飄起來。奶奶簡直看呆了。可以掛在奶奶家的大門前了。門頭上正好有兩個掛鈎,看來是奶奶早有計劃。爸爸把兩個燈泡接在燈籠內,我一按開關,呵!真是漂亮!兩個燈籠頓時華光四射,雖然是在白天,可我分明看見奶奶臉上紅光滿面,那不大的眼睛裡充滿了喜悅的光彩。奶奶一個勁地說「好!好!」。
吃飯時聽奶奶說,掛紅燈籠是她六七十年的夢想。奶奶小時候看見大 財主家門前掛紅燈籠就很羨慕,那時就想,如果自己家門前掛紅燈籠該多幸福呀,天天看著大大的紅燈籠即使喝水也是甜的。沒想到今天,自己能在三層小樓門前掛 起紅燈籠,這可比舊社會的大財主的磚瓦房可闊多了!
是呀,這些年農村的變化真的太大了,奶奶的確富了,有了錢誰不想 在人前顯示一下呢?當夢想真的變成現實時,怎麼不讓奶奶陶醉呢?我終於明白奶奶為什麼那麼喜歡紅燈籠了。
紅紅的燈籠高高地掛在奶奶家的大門前,是那麼的紅,是那麼的紅火。
篇二:《大紅燈籠高高掛》觀後感
我真的很慶幸自己沒出生在那個年代,狹隘、勾心鬥角、缺乏自由。
很久沒有看這樣讓人慾哭無淚、讓人沉思壓抑的電影,對我而言,無論是從認識上還是思辨上,都是一個鍛鍊。
我所在的家庭,我的爸爸媽媽,真的在用愛撫養我,他們讓我相信世界的美好,他們讓我相信努力的力量。但獨自闖世界的我,已經不能再在自己的身體周圍撐起屏障了,不能再繼續無視光明裡的黑子了。我在成長,所以不能再逃避。也許這正是我喜歡法律的一個理由,也許這正是我選擇這門課的一個理由。法律決不是門想當然的學科,它直面人生,人生的角角落落,苦難、善良、邪惡……我不想浮躁浮誇的苟且於世,我不想活的不明不白,或許法律能讓我成長起來。
頌蓮曾是一個單純的大學生,心強氣盛。我們對影片的開場白或許仍記憶猶新:「人生就是這麼一回事。」儘管有這樣的感嘆,想必連她自己也沒有想到自己的人生真的就是一場短暫的遊戲吧。漸漸地學會爭鬥,又漸漸地在其中迷失,最後漸漸地看清了這個大院的本質,卻也晚了,也毀了。「點燈、滅燈、封燈,我是無所謂了!……我就是不明白,在這個院裡人算個什麼東西?像狗,像貓,像耗子,什麼都像,就是不像人!」
女人的悲劇!看影片的時候我想起了《紅樓夢》,那是一本我沒有看完過的書。現在想想之所以看不完,有年齡的原因,有閱歷的原因。現在的自己在漸漸明白一些問題,認清一些事物的本質,所以才會對影片所要表現的主題更感壓抑。時代已經變了,在這個時代高喊「女人的悲劇」有點不自然了,除非在一些落後地區。傳統的中國,女人算什麼呀!沒有獨立的權利,沒有自由,而且由於這些人權的缺乏,女人本身也變得「賤」「卑鄙」「骯髒」。這也不是傳統的全部,但這是中國傳統色彩的一部分,濃妝豔抹背後的悽涼,豪宅大院裡的畸形人生。
篇三:《大紅燈籠高高掛》觀後感
經過幾個星期的舞蹈鑑賞課,讓我對舞蹈這門課程有了一定的了解,同時也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各種舞劇的觀賞更令人眼界大開,其中芭蕾舞劇《大紅燈籠高高掛》的觀後感尤深。
芭蕾舞劇《大紅燈籠高高掛》由張藝謀導演、陳其綱作曲、王新鵬編舞、中央芭蕾舞團製作並演出的。這部舞劇的故事情節與電影對比有了很大的改變,簡化了人物關係。故事圍繞三姨太與小生之間對愛情、自由的追求展開的,情節相當曲折。這部舞劇的一大特色就是融合了很多中國文化,如音樂,舞蹈,服裝等等充滿了民族氣息。
這部舞劇有著自身的音樂特色,它融合了中國民族音樂,運用了京劇、民歌、民間曲調、民間打擊樂、雙人舞音樂、嗩吶和笙獨奏。舞劇中有模仿洗麻將的效果聲、有家丁亂棍的效果聲、有二胡與大提琴的對答、還有京戲青衣幽怨綿長的吊嗓。看似雜亂,但卻運用自如,從一種形式進入到另一種形式自然流暢。舞蹈設計突出情節性,借鑑了中國皮影戲的表現手法。其中民族舞佔了相當大的比重。這部舞劇我感觸最深的還是裡面演員所穿的服裝,在這部舞劇裡中國旗袍第一次出現在芭蕾舞臺上,旗袍樣式色彩讓人印象頗深,這更有助於戲劇效果的表達。
這部舞劇追求的是「既是芭蕾的又是民族的」。這讓我聯繫到高中政治所學習到民族文化走向世界。當今世界,文化與經濟和政治相互交融,在綜合國力競爭中的地位和作用越來越突出,要積極推動中華文化走向世界。推動中華文化走向世界有助於弘揚中華民族優秀文化,增進中國人民與世界各國人民相互了解和友誼的迫切需要;是宣傳我國改革開放巨大成就和當代中國人民精神風貌,樹立中國良好國際形象的迫切需要;是展示我國堅定走和平發展道路的信念和決心,擴大我國經濟、政治、科技等領域對外交流與合作的迫切需要;是加強國家軟實力建設,全面提升我國綜合國力的迫切需要。這對於推動中華民族文化走向世界具有重要意義。芭蕾劇《大紅燈籠高高掛》中中國文化與西方文化的恰當融合,這部舞劇也都受到中外舞蹈愛好者的喜愛,更重要的是它向西方國家,向國外傳播了優秀的傳統的中國文化。
文化的傳播不僅僅靠國家的努力,個人、團體的作用也是很大的,從細微除一樣能傳播文化。如舞蹈,它也能融合本國文化,從而走向世界。通過舞蹈鑑賞選修課讓我對舞蹈這門藝術有了全新的認識,舞蹈的力量也是巨大的。
篇四:《大紅燈籠高高掛》觀後感
在我很小的時候,人們家裡有什麼喜事,條件好的,喜歡在村子裡放幾天的露天電影。鄰村不遠的人們,當然包括男女老少都去看,晚上到十二點就結束。第一次看老謀子的電影時,我大概只有四歲。看的是:《紅高梁》。雖然那時候不知道拍的好不好,但大家都說好看,而且那首《紅高梁》的歌曲也是紅遍大江南北。 後來再次看《紅高梁》的時候,覺得確實拍的挺好的,時代背景寫得還可以接受。畢竟從小耳濡目染的聽老人們說起的往事,再加上鞏俐和姜文精彩的表演,可以說相當的實際,而且也很好。看了《古今大戰秦俑情》,雖覺荒誕,但合現代人的口味。 其實《大紅燈籠高高掛》早在我不諳世事的時候也看過,只是不記得了。當前天在網上看此部《大紅燈籠高高掛》到尾聲時,看鞏俐在院中徘徊,大院裡又來了一位五姨太時。冥冥中我才想起,小的時候看過《大紅燈籠高高掛》這部影片。今看起來覺得故事情節太不可思議了。
鞏俐扮演的是一個留洋大學生,而且大學已讀一年,嫁給一個有三房太太的糟老頭,做四姨太。而且老頭的大兒子都比她本人大。話又說回來,老頭雖說有錢,但鞏俐扮演的可是一個留洋大學生,心甘情願的和一群無知婦女爭風吃醋,明爭暗鬥,而且還搞出假懷孕。似乎不是一個高學歷女子所做的一切。而且做出來的事,也是那般無知。還搞什麼點燈/熄燈/封燈。封燈後如過去的皇妃一樣,打入冷宮。都什麼年代呀?其作者的水平也太差了。老謀子也不改進一下,確實有失水準。再者:鞏俐演的四姨太明知閣樓內曾經死過人,還是婦女,就應早有心裡準備。當看到三姨太在外偷情被發現吊死在內,並非出乎意料之外呀,為何其看後被嚇瘋。這就有失水準了,甚至叫差。
如果是一個留洋大學生,有知識,有文化,受過高等教育,而且接受過西方文化的薰陶,怎麼可能如此蠢得搞假懷孕,而且傻得可以說到家。看到別人用小人刺針咒人的方式咒她時,氣得去用剪刀剪掉二姨太的耳朵。如果真是一個留洋大學生怎麼會迷信那種無聊的玩意。還有她並非貪圖吃喝:只吃豆腐菠菜,而不喜山珍海味呢? 如果是一個留洋大學生,怎麼會不懂得珍惜自己?自甘墮落到為人不恥,而且不聰明到被打入冷宮。她不值得同情,只覺得可憐。入鄉隨俗不是一生,而是指暫時的,可此電影中的女主角:一個高文化,高素質的留洋大學生居然會「入鄉隨俗」墮落地用到她的一生。
這也許只是我的觀點,但別人的意議如何,本人就不得而知了。
篇五:《大紅燈籠高高掛》觀後感
這是一座沒有春天、沒有陽光的宮殿。想起《圍城》裡的一句話:在外面的人想進來,在裡面的人想出去。這是一座為女人們挖好的陷阱,而挖井人就是那個一直都沒有露出正面的老爺,那個老爺似乎只是人們心中的一個信仰,也可以看作是隨意把玩人們命運的那隻無形的手。
我並不認為張藝謀單是為了反映人們對封建制度的反抗以及封建社會對人性的殘害。在我看來,或許影片可以推而廣之為一部表現人性深層意義的作品。那座大院是人類生存的一個容器,也就是我們生活的世界;而那個老爺似乎是個可敬、又可怕的「觀念物」,或許可以看作我們常說的「命運」這個東西;在世界這個大容器裡人們之間進行的是怎樣的角逐?螳螂捕蟬黃雀在後。在這場永遠都沒有結束的戰爭中,沒有誰能成為真正的贏家。就像大院一樣從來不會有陽光照進來,人們只能從泛著紅光的燈籠裡看世界,燈籠也成了人們生活下去的唯一希望,連燈籠也沒有的人生豈不像大太太那樣成為一個軀殼?
頌蓮這個受過教育的、年僅十九歲的小女孩在一開始就是個醒者的形象,她跟繼母說「小老婆就小老婆,女人不就這麼回事嘛」,正如她說的嫁什麼人是由不了自己的。並不是對現實失望了,而是對現實有比誰的清醒的認識,也不是屈從於命運了,這是對命運的又一種反抗形式。在那個滿是落葉,一片蕭條的夏季裡,頌蓮拒絕坐轎子,選擇自己走向未知的命運,一片的狼藉似乎也暗示了她未來不見天日的生活。隨著她走進這個院子,她的苦難人生也就開始上演了,她接受著這個院裡所謂的老祖宗留下的一切。她受到別的太太的擠兌,同時也與她們進行著鬥爭,她試圖改變這個院裡的所謂的什麼規矩,漸漸地她發現自己似乎已經被這個院的規矩同化了。為了獲得老爺的寵幸,或者只是為了駁回在雁兒面前的那一點尊嚴,她假裝懷孕,以至於被老爺封燈。為了復仇,她又把揭穿雁兒的秘密,不自覺地擺出規矩,把雁兒的燈燒掉,她燒掉的不只是些燈,而是雁兒的希望,是雁兒心中對愛情的憧憬,雁兒死了,頌蓮似乎也明白了什麼。從點燈到滅燈再到封燈,「燈」是這個院裡女人們的信仰,為了燈她們你爭我鬥,為了燈她們拋棄了人性,為了燈,雁兒死了……「在這個院裡人算個什麼東西?像狗,像貓,像耗子,什麼都像,就是不像人。」頌蓮又加深了對人的理解,又進一步理解了人生,也更加明白自己沒有能力改變這個大院,只能被大院吞噬。「我在算計,別人又在背後算計我」,頌蓮看透了這樣的算計,厭煩了這樣的生活,她倒覺得雁兒是解脫了。她酒醉後吐露真言「你有老爺疼,梅珊找相好的高醫生去了, 我有什麼」,別人都有愛情的歸宿,自己呢?什麼都沒有,那個大少爺只是一個敢留情,不敢守情的懦夫,他對她的謊言,他的告辭,無不在傷害著她的心,愛情在她心中算是死去了。梅珊的被害無疑是她精神崩潰的最後一道關口。她沒有瘋,只是在這樣一個世界裡,試圖掙脫束縛的人、試圖反抗命運的人,最後都死了,只有選擇瘋掉才是她唯一的出路,與其做一個痛苦的醒者不如做一個無憂的瘋人……
梅珊是一個追求美好生活而不得的悲劇人物,她心中存有愛,雖然外表刁鑽,心地卻善良,最重要的是她很坦然,「本來就是做戲嘛,戲做的好能騙別人,做的不好只能騙自己,連自己都騙不了的時候那只能騙騙鬼了」。在那個牢籠一樣的大院裡,她把自己的生活放在戲裡,屋子裡滿是臉譜,孤獨的時候就自娛自樂,唱戲給自己聽。她在大院裡成功地充當著三太太的角色,同時她也有著自己的生活,她愛著高醫生,並大膽地與高醫生私會。在轟轟烈烈的被認為不軌的愛情中她隕落了……
二太太已經被這個大院感染,變成了一個人面獸心的人,表面和藹,卻有著蛇蠍般毒辣的心腸,為了達到自己的目的不擇手段,她的人生同樣是個悲劇,有一天她也會走到大太太唯有軀殼的一步。
影片中除了紅燈籠照耀下暖洋洋的景象,就只剩下夜裡冷光環繞下的高牆,冷藍的基調有時會有三太太一席紅衣唱戲的身影,有時會有頌蓮孤獨地站在屋頂的弱小背影。唯有大少爺出現在屋頂時,在頌蓮和大少爺中間有一縷細小的陽光透進來,頌蓮的臉上也有了難得的笑容。可惜這一刻畢竟是短暫的……
所有的人都是命運的受害者,人們卻不知究竟地在命運的大潮裡相互殘殺,相互戰鬥,到最後都一一喪生於命運的洪流中了,在這個世界裡清醒者是痛苦的,反抗者是勇敢的,遺憾的是再清醒的反抗者也逃離不了命運的捉弄,他們往往比固守陳規、無所事事的人隕落的更快、更早。在這暗灰色的世界裡,唯有紅燈籠提供了一點溫暖,而紅燈籠卻是命運之神為人類挖下的陷阱,外面的人看著裡面燦爛的景色很迷人,裡面的人被這種完美的風景壓到窒息。人類社會以這樣的方式循環往復著……
篇六:《大紅燈籠高高掛》觀後感
這部電影從表面上看是描寫封建社會一個富裕家庭三妻四妾的故事。實質上是借女主人公頌蓮的悲劇以及這家子女人的悲慘命運,用血淚控訴著男性為尊的黑暗封建社會。
在影片上,有好幾次出現了黑暗天空下點點紅色燈籠的鏡頭,四周包圍著陰冷的藍色的深深圍牆,當中卻點著紅紅的燈籠,詭異壓抑,寓意著那個社會的重重壓迫,給人沉悶和無力的感覺。影片的男主角,從頭到尾,沒有看到過他的臉,有他的鏡頭都是看到的男性的腿和寬大的外衣下擺,蠻橫,冷酷,殘忍,連聲音也透露出令人壓抑的恐慌沉悶。這是一件奇怪的事情,卻暗含著一種大的社會趨勢之下的環境。
女主人公出身書香世家,父親做茶葉生意,她大學念書半年,父親突然去世,繼母就逼迫她嫁人,一再提到要嫁給有錢人家做小老婆,這樣她就可以多拿點聘禮。
她抗爭過,可最終還是嫁了,做了四太太。剛一進門新婚夜便受到羞辱,三太太說身子不好,把老爺叫走了。第二天去見三太太,三太太梅珊卻回說身子不好,不見她,她一轉身就往回走,一種無法控制的屈辱和憤怒,但是她壓制住了。這是她性格中的一種正直和單純,不容許別人的蔑視,連老爺在內,她不懼強權,給老爺碰了釘子,把老爺也氣走了。
可是慢慢地,她開始落入了明爭暗鬥的妻妾爭鬥之中,假裝懷孕以取得尊重,只要能夠點燈就可以呼風喚雨,雖然其中老爺拿了她的父親的遺物——一支笛子,給燒掉了,她傷心之餘,給了老爺臉色,說「那你就去卓雲那裡,反正她整天都是笑眯眯的。」
知道丫鬟燕兒做著太太夢而懷恨於她的時候,她也並不很放在心上,可是當燕兒和二太太算計並揭發了她假懷孕的時候,她也瘋狂了,把燕兒的痴心妄想的燈籠,由此可見,頌蓮實質上是但單純而又倔強,為了維護自己的人格尊嚴而反抗的女性。
她單純卻卻也善良正直,燕兒的病死和梅珊被殺,給她的打擊是毀滅性的,在眾多刺激下變得狂亂和瘋狂。
二太太卓雲,梅珊評價她「菩薩臉,蠍子心」,卓云為了和梅珊爭寵,偷偷下墮胎藥給梅珊,並自己打催產針,想借的小孩的先降生讓自己的地位穩固,她對人每每面帶和善微笑,因此在最初贏得了頌蓮的信任和友愛,當頌蓮在燕兒衣箱裡面搜出扎滿銀針的桃木人,並查出幕後指使人竟然是卓雲時,頌蓮的心寒了。卓雲興衝衝找她剪頭髮的時候,心懷憤懣而且進入半癲狂狀態的頌蓮剪掉了她的耳朵。後來,頌蓮被封燈,喝醉時不慎說出梅珊和高醫生姦情時,卓雲帶著人把梅珊攔住,殺害了她。
三太太卓雲本來是當紅花旦,她性格尖酸刻薄,但是有一部分是善良直率的,只和頌蓮有所不同,她學會了圓滑和針鋒相對保護自己,她和頌蓮屢次衝突,而後又有意無意的唆使頌蓮假懷孕,至後來頌蓮被封燈,她的真性情逐漸顯露,和卓雲相比,她顯得鮮明和潑辣,忍受不了這樣的陰悶生活,她和高醫生有了姦情,因此被殘忍殺死。
大太太在影片中沒有太多的話語和活動,但可以從幾個片段中看到她的情況,一個因年老貌醜被遺棄的女人,甚至被認為老的像丈夫的母親,說明她得不到丈夫的關愛,她過的是痛苦枯燥的生活,她只好酸溜溜的說「我已經是個老古董了」,這句話表達了內心極大的痛苦和不滿。
最後是丫鬟燕兒,是個時刻盼望著能夠坐上太太,過著錦衣玉食的生活,她在屋裡點上燈籠,夢想著做太太的一切,她憎恨頌蓮的到來,她想除掉頌蓮,最後只能抱著這樣一個夢病死。是一個裡面的人要逃出來,外面的人卻夢想進去的循環。
老爺,大屋裡面的唯一的男人,自私,貪婪,兇殘成性,為了滿足自己的私慾,娶了四位太太,卻還對丫鬟燕兒動手動腳,對女人專制,蠻橫,無情。得知了頌蓮假懷孕,梅珊出軌時暴跳如雷,封了頌蓮的燈,殺了梅珊。
《大紅燈籠高高掛》,在陰鬱壓抑的情節中開始與結束,平淡沒有任何激烈情節,卻給人深深地震撼和衝擊,給人深深體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