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自各方的節日祝福(書寫悠遠的節日禮讚)
2023-10-16 12:02:16 2
《古韻新聲》七夕節目男子群舞《魁星點鬥》 出品方供圖
農曆七月初七是中國傳統的七夕節。中央廣播電視總臺央視綜合頻道在當晚播出了大型文化系列節目《古韻新聲》七夕節目,以「文物展演 文化訪談 古風樂舞」的形式,集中呈現了幾十件以七夕節俗為題材的珍貴文物,並邀請專家學者闡釋傳統節日的文化傳承與深刻內涵,以精彩的文藝表演活化文物中的情感投射和意境點染。三者疊加產生了「1 1 1>3」的藝術效果,小小的演播室變成了跨越千年七夕故事的歷史大舞臺。
以七夕節俗為題材的文物有哪些?《古韻新聲》七夕節目精選了幾十件文物,如陝西靖邊渠樹壕漢墓中出土的天文星象圖,是中國首次發現大量包含星形、星數、圖像、題名四要素俱全的天文圖,其中有牛郎織女的形象;東漢陶座青銅搖錢樹中,塑造了牛郎織女帶著孩子的形象;清代畫家姚文瀚筆下的七夕圖軸、同治粉彩描金喜上眉梢紋盤以及許多布帛、古籍、青銅和彩瓷上,千百年來的七夕浪漫情懷代代相傳。來自中國國家圖書館、國家文物局、中國國家博物館以及河南大學的多位專家學者,通過解讀古籍、賞析文物,展示了古人如何以科學的天文觀察和浪漫的藝術想像,在天地之間書寫悠遠的節日禮讚。
源於文物的啟發,《古韻新聲》七夕節目巧妙構思了歌曲《鵲橋仙》《願予今兮》、女子群舞《繡影疊香》、男子群舞《魁星點鬥》和舞蹈雜技《牛郎織女》等13個文藝節目,將千古佳句轉為低吟淺唱,妙筆丹青化作曼妙舞姿。在介紹女兒乞巧的節俗時,專家先解讀了古籍《開元天寶遺事》,賞析了明人仿仇英《漢宮乞巧圖》。隨後,身著古裝的姑娘們,用優雅的舞姿再現了古畫中的人物造型,展示了古代女子在明月星河之下穿針引線,生動演繹出古詩中「家家乞巧望秋月,穿盡紅絲幾萬條」的場面。在介紹男子七夕拜魁星的傳統時,太倉市博物館中珍藏的文物「紅木根雕魁星」古拙大氣,由7名少年表演的男子群舞《魁星點鬥》再現了從宋代開始,男子們在七夕節祭拜魁星祈求保佑學子蟾宮折桂、金榜題名的習俗。凝固在文物上的一字一句、一顰一笑、一舉一動在樂舞中「動」了起來、「活」了起來。
女子乞巧、男子拜魁星、牛郎織女鵲橋相會……七夕節日主題的文化內涵十分豐富,從年輕人提升個人能力以追求更美好生活的期盼,到天上人間夫妻對愛情的篤定堅貞,再到所有人對幸福生活的不懈奮鬥,經過歷史的積澱,無論個體抑或群體,都賦予了這個節日值得品讀和傳承的歷史價值與家國情懷。《古韻新聲》七夕節目以精美的文物、精彩的賞析、精緻的展演,折射了從古至今人們對忠貞愛情、幸福婚姻、美好品德和人生夢想的渴求,展現了中國人在含蓄、內斂、深切之中的奇想與詩意。
(作者:王甫,系中國傳媒大學教授)
來源: 人民日報海外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