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家是怎麼過年的寫一寫(今日小年你家怎麼過)
2023-10-16 11:28:48 1
今天是臘月二十三,
北方,人們稱這一天為「小年」。
北方的臘月二十三,
南方的臘月二十四,
儘管不同地域時間上有些許差異,
小年一到,
春節就進入倒計時了,
這天以後,人們正式開啟「過年模式」。
二十三,糖瓜粘(祭灶官);二十四,掃房子;
二十五,磨豆腐;二十六,去割肉(燉燉肉);
二十七,宰公雞(殺灶雞);二十八,把面發;
二十九,蒸饅頭;三十晚上熬一宿,
大年初一扭一扭!
小年究竟是哪一天?有什麼講究? 讓我們來看一看。
小年·哪一天?
北方小年二十三,南方小年二十四,這是大多數人的認知,不過,聽到這個說法,一些網友卻不以為然。
「我家從來都是除夕前一天才過小年~」
「年前哪有什麼小年?我們只認正月十五的『小年』!」
看來,這似乎是個比「豆腐腦粽子西紅柿炒雞蛋鹹甜之爭」更複雜的問題……
所以說,小年的「正日子」究竟是哪天?
在全國各地,「小年」有不同的概念和日期,時間範圍從臘月二十三一直到新一年的正月十五。
臘月二十三——【北方小年】
代表區域:北方大部分地區
由於清朝時期,政府於臘月二十三祭天誦祖,受清政府影響更重的北方地區,便多於臘月二十三過小年。
臘月二十四——【民間傳統小年】
代表區域:南方大部分地區
臘月二十四過小年的傳統最悠久,歷史上離政治中心較遠的區域,尤其是南方大部分地區仍舊保持著臘月二十四過小年。
除夕前一天——【二十九,小年夜】
代表地區:江浙滬地區
與大年夜相對應,江浙滬地區把除夕前一天的夜晚稱為「小年夜」,這一天也被稱為小年。
除夕夜——【「大年三十」是小年】
代表區域:四川貴州部分地區
在我國西南,部分地區的人們會在除夕夜過小年,而他們的大年則多是正月十四或正月十五。
正月十五——【小年=元宵節】
代表區域:江蘇南京
明代朱棣篡奪皇位後,南京的老百姓在永樂元年正月十五舉行燈會,心裡懷念朱允炆時代的寬政,場面賽過過年。因此,在南京地區,元宵節成了小年。除了南京,在全國其他地方,將元宵節當作小年的情況也不少見。
不同地域的人給小年賦予不同的概念,讓小年衍生出了各種版本。只不過在全國各地,更多人將臘月二十三、二十四兩天的「祭灶日」當作小年——人們從二十三這天開始購置年貨,正式進入「過年節奏」。這兩天也有著許多流傳已久的習俗。
小年·由來
小年是傳統的祭灶日。傳說灶王爺原為平民張生,娶妻之後終日花天酒地,敗盡家業淪落到上街行乞。一天,他乞討到了前妻郭丁香家,羞愧難當,一頭鑽到灶鍋底下燒死了。
玉帝知道後,認為張生能回心轉意,還沒壞到底,既然死在了鍋底,就把他封為灶王,每年臘月二十三、二十四上天匯報,大年三十再回到灶底。老百姓覺得灶王一定要敬重,因為他要上天匯報。於是,民間就有了臘月二十三、二十四的祭灶「小年」,祈求來年平安和財運。
小年·習俗
做什麼?
·祭灶王·
「二十三日更盡時家家祀灶,院內立杆,懸桂天燈。」這是《帝京歲時紀勝》的記載。這天以糖餅、年糕、棗、慄、胡桃等祀灶神,他與土地一起上天去通報家中一年善惡,祈求他多說好話少說壞話。
·寫春聯·
春節時,民間講究有神必貼,每門必貼,每物必貼。神靈前、大門上、井口、牲畜圈、面糧倉、樹上,處處需要貼春聯,內容豐富,妙語連珠。
·剪窗花·
剪窗花、貼窗花也是小年較盛行的民俗活動。內容有各種動植物等掌故,如喜鵲登梅、獅子滾繡球、三羊(陽)開泰、二龍戲珠、蓮(連)年有魚(餘)、鴛鴦戲水和合二仙等等。
·掃塵土·
「二十三,糖瓜粘;二十四,掃房日。」過了二十三,離春節只剩六七天了。民間通常把臘月二十四日定為「掃房日」,家家戶戶要徹底打掃室內,俗稱掃塵土。
民俗專家介紹,北方稱「掃塵」,南方叫「撣塵」,都是意在清除所有汙濁,將不順、不快一併清掃乾淨,掃地出門,以一番新的氣象迎接新年的到來。
吃什麼?
·祭灶糖·
俗話說「二十三,糖瓜粘」。過小年時,人們會買祭灶糖(如糖瓜、關東糖等)來祭灶王,既有請灶王向玉皇大帝稟報時多多美言之意,又有以糖粘上灶王的嘴不讓其多說過失之心。
·年糕·
年糕又稱「年年糕」,與「年年高」諧音,寓意著人們的生活和工作一年比一年高。
·餃子·
小年,北方民間講究吃餃子,取意「送行餃子迎風面」,山區多吃糕和蕎面。
·炒玉米·
晉東南地區,流行吃炒玉米的習俗,民諺有「二十三,不吃炒,大年初一一鍋倒」的說法。人們喜歡將炒玉米用麥芽糖粘結起來,冰凍成大塊,吃起來酥脆香甜。
·火燒·
除了吃麻糖、餃子等食俗,一些地區還有小年吃火燒的習俗,特別是用麵粉加紅糖烤制而成的紅糖火燒,吃一口既有紅、又有火的紅糖火燒,寓意以後的日子紅紅火火。
小年·文學
《北京的春節》(節選)
作者/老舍
臘月二十三過小年,差不多就是過春節的「彩排」。天一擦黑,鞭炮響起來,便有了過年的味道。
這一天,是要吃糖的,街上早有好多賣麥芽糖與江米糖的,糖形或為長方塊或為瓜形,又甜又黏,小孩子們最喜歡。過了二十三,大家更忙。必須大掃除一次,還要把肉、雞、魚、青菜、年糕什麼的都預備充足。
《過年》(節選)
作者/豐子愷
二十三這一天,家家燒赤豆糯米飯,先盛一大碗供在灶君面前,然後全家來吃。吃過之後,黃昏時分,父親穿了大禮服來灶前膜拜,跟著,我們大家跪拜。拜過之後,將灶君的神像從灶山上請下來,放進一頂灶轎裡。
我們拿些冬青柏子,插在灶轎兩旁,再拿一串紙做的金元寶掛在轎上;又拿一點糖塌餅來,粘在灶君菩薩的嘴上。這樣一來,他上去見了天神,粘嘴粘舌的,說話不清楚,免得把人家的惡事全盤說出。
《北平年景》(節選)
作者/梁實秋
祭灶過後,年關在邇。家家忙著把錫香爐,錫蠟籤,錫果盤,錫茶託,從蛛網塵封的箱子裡取出來,作一年一度的大擦洗。宮燈,紗燈,牛角燈,一齊出籠。
年貨也是要及早備辦的,這包括廚房裡用的乾貨,拜神祭祖用的蘋果乾果等等,屋裡供養的牡丹水仙,孩子們吃的粗細雜拌兒。
《本命年的回想》(節選)
作者/劉紹棠
臘月二十三過小年,香燭紙馬送灶王爺上天。最好玩的是把灶王爺的神像揭下來,火化之前,從糖瓜上摳下幾塊糖粘兒,抹在灶王爺的嘴唇上,叮囑他上天言好事,下界才能保平安。
《過去的年》(節選)
作者/莫言
臘八再熬半月,就到了辭灶日。我們那裡也把辭灶日叫作小年,過得比較認真。早飯和午飯還是平日裡的糙食,晚飯就是一頓餃子。為了等待這頓餃子,我早飯和午飯吃得很少。那時候我的飯量大得實在是驚人,能吃多少個餃子就不說出來嚇人了。
辭灶是有儀式的,那就是在餃子出鍋時,先盛出兩碗供在灶臺上,然後燒半刀黃表紙,把那張灶馬也一起焚燒。焚燒完畢,將餃子湯淋一點在紙灰上,然後磕一個頭,就算祭灶完畢。這是最簡單的。
實際上,民間小年時間、過法千差萬別,上面這些也只是比較平常的例子。
你家哪天過小年,有什麼有趣的習俗?在下方留言,一起討論……
資料綜合整理自 央視新聞 人民日報 新京報
編輯 王曉琳 校對 陳荻雁
來源:新京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