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四季網

關於朝鮮族的傳統節慶介紹(少數民族傳統節日之朝鮮族)

2023-10-16 14:16:58

朝鮮族的由來

朝鮮民族是東亞的重要民族,朝鮮民族又稱韓民族,主要分布在朝鮮和韓國,是朝鮮和韓國的主體民族,其他主要居住在中國東北地區和俄羅斯遠東地區及其他原屬蘇聯的加盟共和國、美國、日本等世界各地。

中國朝鮮族也是中國56個民族之一。中國境內的朝鮮族(Korean Chinese)有180多萬的朝鮮人居住在中國東北地區,特別是在吉林、黑龍江、遼寧。

上世紀九十年代之前絕大部分中國朝鮮族主要分布在黑龍江、吉林、遼寧三省。隨著改革開放8成以上朝鮮族開始到沿海城市以及日韓等國務工。雖然仍在東三省保留戶口,但是如今三成的朝鮮族人散居在北京、上海、杭州、廣州、成都、濟南、西安、武漢等內地大中城市。五成的朝鮮族旅居韓國。吉林省延邊朝鮮族自治州的朝鮮族居民使用朝鮮語及其文字(幾乎所有朝鮮族人都會使用朝漢雙語)。雜居地區的朝鮮族通用朝鮮語和漢語雙語。

根據2000年第五次全國人口普查統計(根據戶口所在地),中國朝鮮族的總人口為1,923,842人。吉林省的朝鮮族人口最多,人口超過100萬,黑龍江和遼寧地區的朝鮮族人口在10~100萬,內蒙古、河北、北京、廣東等地區的朝鮮族在1萬~10萬,寧夏、甘肅、新疆等地區的朝鮮族人口在1000人以上,而西藏、青海地區的朝鮮族人口不足1000人。

2008年末延邊朝鮮族自治州全州戶籍總人口為218.6萬人,其中朝鮮族人口79.8萬人,佔總人口的36.5%。

朝鮮族通用語言為朝鮮語(中國朝鮮族使用朝鮮半島標準朝鮮語,口音略靠位於半島北方的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阿爾泰語系。朝鮮語屬音位文字類型,有40個字母,是音素字母。拼寫時,把同一音節的音素迭成字塊構成方塊形文字。

上世紀九十年代之前朝鮮族主要從事農業,以擅長在寒冷的北方種植水稻著稱,生產的大米潔白、油性大,營養豐富,延邊朝鮮族自治州被稱譽為「北方水稻之鄉」。延邊的地區還是中國主要的烤菸產區之一。延邊的黃牛是中國五大地方良種黃牛之一。長白山林區的特產人參、貂皮、鹿茸,被譽為「東北三寶」。如今大部分的朝鮮族從事製造業。

朝鮮族是中國具有代表性的少數民族之一,中國人民銀行自1987年4月27日開始發行的第四套人民幣中,紙幣貳角的正面圖案就是土家族和朝鮮族。

朝鮮族的舞蹈

朝鮮民族能歌善舞,無論年節喜慶,還是家庭聚會,男女老幼伴隨著沉穩的鼓點與伽倻琴,翩躚起舞習以為常。

創始於農業勞作,並具有古代祭祀成分的朝鮮族代表性民間傳統活動《農樂舞》,一般有兩種形式,一種是以舞蹈和啞劇形式進行情節性的演出;而另一種,是在新年伊始和歡慶豐收時節,以熱烈而豐富的傳統舞蹈為內容所進行的群眾性表演活動。屆時,各個村寨都將派出自己浩蕩的「農樂舞」舞隊,參加當地的慶典。舞隊的最前方,由「令旗」和一面寫有「農業為天下之本」的「農旗」為先導,隨後是一名在隊首敲打「小鑼」擔任總指揮的男子。在他的帶領下,手拿「太平簫」、「喇叭」、各種鼓類樂器的樂隊、各種喬裝人物,組成「農樂舞」舞隊的儀仗部分。接下來是即將參加表演《小鼓舞》、《扁鼓舞》、《長鼓舞》、《扇舞》、《鶴舞》、《象帽舞》、《面具舞》及《啞劇》的演員隊伍。

《農樂舞》的表演,共包括12部分。首先在「小鑼」不同節奏的敲擊下,由青年男子表演的《小鼓舞》,作為《農樂舞》程式化的開場節目首先登場,緊隨其後的是,一群舞童在「燕風臺」樂曲伴奏下,以快速旋轉動作進行各種隊形、隊列的變換與「疊羅漢」表演。

隨著節目的的進行,舞蹈表演的藝術性也越發濃鬱起來。多人表演的傳統《扁鼓舞》是男女都可參加的一種「鼓舞」。每人所用「扁鼓」的大小,因性別的不同而有區分。男子表演以群舞為主,舞者在激烈而歡騰的鼓聲中奔跑、跳躍,充分顯示著男子的陽剛之氣。而身挎「扁鼓」的女子獨舞,不但要表現多樣而嫻熟的擊鼓技巧,還要在「扁鼓」頻頻發出頓、挫有節,急、緩交錯鳴響下,舞出朝鮮女性剛柔並濟、瀟灑遒勁的舞姿。這兩類別具風格的《扁鼓舞》,總會不斷引來人們讚美的掌聲。

雖然朝鮮族《長鼓舞》已被眾人所熟悉,但不少人卻誤認為這個舞蹈只是朝鮮族的女子舞蹈。其實,民間中的《長鼓舞》是男女都可表演的舞蹈。

「長鼓」是朝族樂器中,音色最優美和獨具特色的樂器之一。它體形碩長、細腰,兩端鼓皮音色高低不同,並以鼓槌、鼓鞭和指掌配合敲擊,而具有豐富的表現力與特色。「長鼓」是樂器,同時也是倍受人們喜愛的舞具。在悠揚的伽椰琴伴奏下,她們右手持長約30公分的細竹「鼓鞭」,在左手指掌的配合下,從左右鼓面敲擊出清脆、和諧而又不同鳴響的鼓聲。樂曲聲中,一隊身穿白色短衣淡紅色拽地長裙,胸前繫著「長鼓」的舞者,踏著淙淙泉水般的輕柔舞步流轉於舞臺。她們那松肩提臂的婀娜舞姿,柔如蠟焰、動如垂柳地輕盈體態,如只只躍躍欲飛的白鶴悠然起舞,令人陶醉與神往。一段慢版之後,舞者抽出另一隻木質鼓槌,敲打出強烈而快速的節奏,舞蹈隨鼓樂進入狂放的急旋,矯健而奔放。每逢此時,沉醉於高潮中的表演者,便開始紛紛亮出顯示個人「鼓舞」技巧的「絕活」,把表演氣氛推向最高潮。

《長鼓舞》後,接著的便是由多人持大型花扇,開始表演源於古代「巫舞」的《扇舞》。舞蹈者以單扇或雙扇進行擺置圖案和造型表演。接下來是假形類的舞蹈。 裝扮成具有美麗的長頸鶴頭和兩隻黑色雙翅的一群丹頂鶴,邁著輕盈而飄逸的大步,跳起了展翅欲飛《鶴舞》,為人們祈求著未來的吉祥與安寧。

為《農樂舞》最後壓陣的男子《象帽舞》,是向來令人矚目和興奮激動的舞蹈。一個個身著節日彩服、頭戴盤有彩帶圓帽的男青年,先後表演處於站立、行走和支、轉於地面姿態下,用頭部將彩帶甩出水平、垂直、傾斜方位的圓弧。更有技藝高超者置身場地中央,表演著甩動長達20米彩帶的高難技巧。頓時,滿目的若干彩帶,似萬道霓虹橫空出世,若千條絲雨旋落碧空,令人目不暇接、浮想聯翩。 高潮之中,手持「小鼓」、身掛「扁鼓」和「長鼓」的舞者再度登場,在彩帶的紛飛中再度起舞,作為《農樂舞》的終結。

朝鮮族的文化

民族舞蹈

朝鮮民族能歌善舞,無論年節喜慶,還是家庭聚會,男女老幼伴隨著沉穩的鼓點與伽倻琴,翩躚起舞習以為常。

創始於農業勞作,並具有古代祭祀成分的朝鮮族代表性民間傳統活動《農樂舞》,一般有兩種形式,一種是以舞蹈和啞劇形式進行情節性的演出;而另一種,是在新年伊始和歡慶豐收時節,以熱烈而豐富的傳統舞蹈為內容所進行的群眾性表演活動。屆時,各個村寨都將派出自己浩蕩的「農樂舞」舞隊,參加當地的慶典。舞隊的最前方,由「令旗」和一面寫有「農業為天下之本」的「農旗」為先導,隨後是一名在隊首敲打「小鑼」擔任總指揮的男子。在他的帶領下,手拿「太平簫」、「喇叭」、各種鼓類樂器的樂隊、各種喬裝人物,組成「農樂舞」舞隊的儀仗部分。接下來是即將參加表演《小鼓舞》、《扁鼓舞》、《長鼓舞》、《扇舞》、《鶴舞》、《象帽舞》、《面具舞》及《啞劇》的演員隊伍。

《農樂舞》的表演,共包括12部分。首先在「小鑼」不同節奏的敲擊下,由青年男子表演的《小鼓舞》,作為《農樂舞》程式化的開場節目首先登場,緊隨其後的是,一群舞童在「燕風臺」樂曲伴奏下,以快速旋轉動作進行各種隊形、隊列的變換與「疊羅漢」表演。

隨著節目的的進行,舞蹈表演的藝術性也越發濃鬱起來。多人表演的傳統《扁鼓舞》是男女都可參加的一種「鼓舞」。每人所用「扁鼓」的大小,因性別的不同而有區分。男子表演以群舞為主,舞者在激烈而歡騰的鼓聲中奔跑、跳躍,充分顯示著男子的陽剛之氣。而身挎「扁鼓」的女子獨舞,不但要表現多樣而嫻熟的擊鼓技巧,還要在「扁鼓」頻頻發出頓、挫有節,急、緩交錯鳴響下,舞出朝鮮女性剛柔並濟、瀟灑遒勁的舞姿。這兩類別具風格的《扁鼓舞》,總會不斷引來人們讚美的掌聲。

雖然朝鮮族《長鼓舞》已被眾人所熟悉,但不少人卻誤認為這個舞蹈只是朝鮮族的女子舞蹈。其實,民間中的《長鼓舞》是男女都可表演的舞蹈。

「長鼓」是朝族樂器中,音色最優美和獨具特色的樂器之一。它體形碩長、細腰,兩端鼓皮音色高低不同,並以鼓槌、鼓鞭和指掌配合敲擊,而具有豐富的表現力與特色。「長鼓」是樂器,同時也是倍受人們喜愛的舞具。在悠揚的伽椰琴伴奏下,她們右手持長約30公分的細竹「鼓鞭」,在左手指掌的配合下,從左右鼓面敲擊出清脆、和諧而又不同鳴響的鼓聲。樂曲聲中,一隊身穿白色短衣淡紅色拽地長裙,胸前繫著「長鼓」的舞者,踏著淙淙泉水般的輕柔舞步流轉於舞臺。她們那松肩提臂的婀娜舞姿,柔如蠟焰、動如垂柳地輕盈體態,如只只躍躍欲飛的白鶴悠然起舞,令人陶醉與神往。一段慢版之後,舞者抽出另一隻木質鼓槌,敲打出強烈而快速的節奏,舞蹈隨鼓樂進入狂放的急旋,矯健而奔放。每逢此時,沉醉於高潮中的表演者,便開始紛紛亮出顯示個人「鼓舞」技巧的「絕活」,把表演氣氛推向最高潮。

《長鼓舞》後,接著的便是由多人持大型花扇,開始表演源於古代「巫舞」的《扇舞》。舞蹈者以單扇或雙扇進行擺置圖案和造型表演。接下來是假形類的舞蹈。 裝扮成具有美麗的長頸鶴頭和兩隻黑色雙翅的一群丹頂鶴,邁著輕盈而飄逸的大步,跳起了展翅欲飛《鶴舞》,為人們祈求著未來的吉祥與安寧。

為《農樂舞》最後壓陣的男子《象帽舞》,是向來令人矚目和興奮激動的舞蹈。一個個身著節日彩服、頭戴盤有彩帶圓帽的男青年,先後表演處於站立、行走和支、轉於地面姿態下,用頭部將彩帶甩出水平、垂直、傾斜方位的圓弧。更有技藝高超者置身場地中央,表演著甩動長達20米彩帶的高難技巧。頓時,滿目的若干彩帶,似萬道霓虹橫空出世,若千條絲雨旋落碧空,令人目不暇接、浮想聯翩。 高潮之中,手持「小鼓」、身掛「扁鼓」和「長鼓」的舞者再度登場,在彩帶的紛飛中再度起舞,作為《農樂舞》的終結。

民族歌曲

朝鮮族歌曲旋律流暢婉轉、歡快明朗,朝鮮族稱民歌為「民謠」,其旋律優美,自然流暢,富有很強的感染力與表現力。常常是一人放歌,眾人隨合。著名的民歌《桔梗謠》、《阿里郎》、《諾多爾江邊》等,幾乎家喻戶曉,人人會唱。

朝鮮族民間盛行歌舞,群眾能歌善舞,音樂別具一格,富有濃鬱的民族色彩。歌詞樸實淳厚,曲調優美豐富,情緒熱烈歡快, 結構完整勻稱。以《桔梗謠》、《囑嘿呀》等民歌最為著名。著名的歌曲有大合唱《長白之歌》、獨唱《閨女之歌》。

民族樂器

朝鮮族民間樂器原有40多種,流傳至今的只有伽倻琴、嗩吶、洞簫、長鼓、片鼓、橫笛、短簫、篳篥等十餘種。

長鼓

長鼓:打擊樂器,亦稱「扙鼓」。流行於吉林、黑龍江、遼寧的朝鮮族地區。長約70釐米,鼓身木質呈圓筒形,鼓的兩端粗空,鼓面蒙皮,鼓腰細小而中實。以鐵圈為框,系皮條或繩索,可以調整鼓的音高。演奏時,右手執細竹條敲擊,左手敲擊鼓的另一面。兩手節奏交錯,技法豐富。在樂隊中,將鼓放在演奏者前面的鼓架上,在歌舞中一般將鼓掛在身前。常用於聲樂和舞蹈的演奏。

細篳篥(xì bì lì):朝鮮族吹奏樂器。流行於朝鮮族聚居地區。用細竹管制成,長約25釐米,開有8個按音孔(前7後1),哨長4釐米,雙簧。用於獨奏和民間歌舞的伴奏。它的裝飾性顫音很具有朝鮮族音樂的特色。

伽倻琴:為朝鮮族傳統弦樂器之首,是民族色彩很濃的彈拔樂器。它的形狀近似於漢族民樂器古箏。伽倻琴由共鳴箱、琴弦、琴碼三部分組成。共鳴箱長150釐米,寬25釐米、中間厚5釐米。質料分別用梧桐樹板和樺木板製作。琴線用蠶絲製作。共13根弦,琴弦的兩頭各固定在琴頭和琴尾,在琴頭有弦枕。13根琴弦用碼子支柱,琴頭可以左右移動,調節音階。伽倻琴富有表演力,是善於表達民族柔和情感的民間樂器。因此,伽倻琴彈唱是各族人民喜聞樂見的一種表演形式。

短蕭

短蕭:朝鮮族吹奏樂器。朝鮮語稱「單掃」。流行於延邊朝鮮族自治州。形制如漢族洞簫,短細,長約35釐米,傳統短蕭,上端開一吹孔,管身開五個按音孔,可吹奏五聲音階的曲調。解放後改革的短蕭,開七個按音孔,有的加鍵,並在吹孔與按音孔間加鑲銅插口,可演奏七聲音階的樂曲。音色柔和高亮。

民族文學

朝鮮民族有著悠久的民族傳統文化。許多美麗、動人的神話一代又一代地流傳下來。朝鮮族神話有《檀君神話》、《高朱蒙神話》、《樸赫居世神話》、《金首露王神話》、《昔脫解王神話》、《金閼智神話》、《創世記》、《史妹結婚》、《木道令與島女成婚》、《巴裡公主》、《成造本歌》、《先門後門》、《帝釋歌》等。

民間文學還有民謠、傳說、民譚(故事)、民間劇等多種形式。朝鮮族民間傳說有歷史傳說、人物傳說、地方風物傳說和動植物傳說等。風物傳說和動植物傳說的代表作品有《金達萊》、《百日紅》、和《三胎星》等。民譚多是生活故事和幻想故事,主要的作品有《年輕的大力士》、《紅松與人參》和《母子情深》等。這些故事在人物關係上,美與醜、善與惡的對比十分鮮明。

從19世紀末到20世紀初,小說、詩歌等開始發展,詩歌和小說有《聞安重根報國讎事》、《感中國義兵事五首》、《晨星》、短篇小說《夢天》等。「九·一八」事變後,隨著抗日武裝鬥爭的展開,朝鮮族文學得到蓬勃發展,流傳於抗日根據地的革命歌謠和戲劇,揭開了現代朝鮮族新文學的序幕,其中如《反日歌》、《民族解放歌》、《統一戰線歌》、話劇《血海之唱》等,為朝鮮族文學增加了抗日救亡鬥爭的新內容。這一時期短篇小說和詩歌的代表作有《暗夜》、《名落孫山》、《北鬥星》、《五月的紅心》等。另外,民間文學的搜集和整理工作也取得了很大成績。

民族體育

朝鮮族人民熱愛體育運動。摔跤是他們的古老的體育和娛樂活動,蕩鞦韆和跳板是婦女最喜愛的娛樂和體育活動,踢足球更是男子普遍愛好的體育活動。從鄉到村一般都有自己的足球隊,一般小學四年級以上的學生即組織踢足球。又出現了一些女子足球隊。每逢節、假日,常舉辦以足球為中心的多種體育比賽。由於足球運動普及,延邊已成為全國聞名的「足球之鄉」。大批朝鮮族移居沿海城市,在朝鮮族人口比較多北京和青島地區,每年甚至每個星期都有朝鮮族人自發組織的業餘足球比賽。

跳板:朝鮮族的傳統體育項目。流行於吉林、黑龍江、遼寧朝鮮族聚居區。多在元宵、端午和中秋節舉行。參加者多為女子,比賽進行時以2~4人為一組,分別站在一塊長約5米的蹺蹺板兩端,它有「抽線」和「表演」兩種。「抽線」在蹺蹺板兩端各置一團線,抽出線頭繫於比賽者的腳踝上,在規定的時間內,以比賽者彈跳時所抽出的線的長度、高度,來判定勝負。「表演」則有自選動作和規定動作兩種,主要根據比賽者的跳動動作難度和姿勢進行評分。

蕩鞦韆:也叫「打鞦韆」,是朝鮮族傳統體育項目,尤其受到婦女們的喜愛,並經常進行該項目的比賽。比賽時評定優勝者有幾種方法:一種是以鞦韆架前方高樹上的樹葉或花朵為目標,用腳碰著或咬掉樹葉(花朵)者為勝;一種是在踏板底下掛一根長繩,測量鞦韆蕩起的高度,高者為勝;還有一種是在鞦韆架前方豎兩根樹杆,杆上橫拉一根系有鈴鐺的繩子,蕩鞦韆者以碰鈴次數多少決定勝負。

跆拳道

摔跤:素有「摔跤之鄉」之稱的吉林省延邊朝鮮族自治州,具有悠久的摔跤歷史。每逢端午節或中秋節,四方摔跤手雲集,爭奪錦標,人們常選一頭肥壯的黃牛作為獎品給優勝者。比賽時,雙方穿上特製的服裝,右腿上扎一束白色的帶子,各自將左手套進對方的帶裡,右手抓住對方的腰帶,裁判一聲令下,雙方同時立起,比高低,經過多局較量,獲勝者牽著黃牛在鑼鼓聲中繞場一周。

鐵連極:朝鮮族武術有五百年以上的歷史,武術套路以器械為主,其中「鐵連極」為著名器械。在一根齊肩高的棍端,有一圓環,環上套連著三根並列成放射狀的短節,長度尺餘,舞動起來雙手握棍,風格勇猛,控制範圍大,有砸、掄、掃、纏、蓋、架、格等技法,配合多種身形,異常精彩。

頂甕競走:朝鮮族傳統體育活動.主要流行於吉林省延邊朝鮮族自治州。常在勞動之餘舉行,參加者均為女子。比賽開始前,參加者先頭頂一盛有10斤水的瓦甕,站在出發線上,裁判員發令後,即快步疾走,每次賽程為一百米或二百米。走時,以瓦甕不倒,水不濺出和最先到達終點者為勝。

民族教育

朝鮮族人民特別重視教育,早在20世紀30年代初,就興辦了不少學校。有「寧肯啃樹皮,也要讓兒女上學」的好傳統。解放後,各地紛紛建立「家長會」、「董事會」等民間辦學組織,自籌資金、材料,辦起了幾百所中小學。

早在1949年在延吉就創辦了全國第一所少數民族綜合大學——延邊大學(國家重點,211工程院校)。後來陸續創辦了延邊醫學院、延邊工學院,延邊農學院、延邊教育學校等高等院校(後合併成為新的延邊大學)和延邊藝術學校等十幾所中等專業學校和1000多所中小學校。

延邊一中是國家重點高中。各級教育網已經形成。各類院校已造就出的一代代朝鮮族的高、中級知識分子,遍布中央、省和朝鮮族地區的各條戰線。在延邊地區還建立了各種成人教育學校。農業、林業、文、史、教育等各種科研團體,為延邊的發展做出了重要貢獻。

朝鮮族的人口和分布地

中國朝鮮族總人口目前正在接近200萬(2000年全國統計時共有1923361人),主要分布在東北三省。吉林省朝鮮族佔全國朝鮮族總人口的60%以上,而吉林省朝鮮族的約70%人又聚居在延邊朝鮮族自治州。黑龍江省朝鮮族人口約接近50萬,遼寧省也有23萬以上。東北三省朝鮮族人口約佔全國朝鮮族總數的97%;其餘朝鮮族多半居住於內蒙古、北京、河北等省、市、自治區。

中國朝鮮族居住地區現有1個自治州、1個自治縣。吉林省延邊朝鮮族自治州成立於1952年9月3日,州政府所在地是延吉市,轄有延吉、敦化、琿春、圖們、龍井、和龍六市和安圖、汪清兩縣,面積42700平方千米。

中國的朝鮮族大約有1920597人,大多集中在吉林省延邊那一帶

朝鮮族主要分布在黑、吉、遼三省。其餘則散居在內蒙古自治區和北京、上海、杭州、廣州、成都、濟南、西安、武漢等內地大中城市。其中吉林省延邊朝鮮族自治州多數居民使用朝鮮語和朝鮮文。雜居地區的朝鮮族通用漢文。根據2000年第五次全國人口普查統計,朝鮮族人口數為1923842。

朝鮮族的服飾

白色是朝鮮族最喜歡的服裝顏色,象徵著純潔、善良、高尚、神聖,故朝鮮族自古有"白衣民族"之稱,自稱"白衣同胞"。隨著紡織工業的發展,如今婦女們穿用的衣料顏色更是絢麗多彩、不拘一格,但短衣長裙這一傳統民族風格久久不變,因為它符合朝鮮族婦女的審美心理,充分反映了她們溫順、善良和勤勞淳樸的美德。朝鮮民族服裝的結構自成一格,上衣自肩至袖頭的筆直線條同領子、下擺、袖肚的曲線,構成曲線與直線的組合,沒有多餘的裝飾,體現了"白衣民族"的古老袍服的特點。

1. 朝鮮族傳統女裝

朝鮮族民族服裝根據穿著者的年齡和場合,選用各種質地、顏色的面料製作。女子婚前穿鮮紅的裙子和黃色的上衣,衣袖上有色彩繽紛的條紋 ;婚後則穿紅裙子和綠上衣。年齡較大的婦女,可在很多顏色鮮明、花樣不同的面料中選擇。

朝鮮族婦女的短衣長裙,是朝鮮族服飾中最具傳統的服裝,這也是朝鮮族婦女服裝的一大特色。短衣在朝鮮語中叫"則高利",是朝鮮族最喜歡的上衣,以直線構成肩、袖、袖頭,以曲線構成領條領子,下擺與袖籠呈弧形,斜領、無扣、用布帶打結,在袖口、衣襟、腋下鑲有色彩鮮豔的綢緞邊,只遮蓋到胸部,顏色以黃、白、粉紅等淺顏色為主,女性穿起來瀟灑、美麗、大方;長裙,朝鮮語也叫做"契瑪",是朝鮮族女子的主要服飾,腰間有長皺褶,寬鬆飄逸。這種衣服大多用絲綢縫製而成,色彩鮮豔,分為纏裙、筒裙、長裙、短裙、圍裙。年輕女子和少女多愛穿背心式的帶褶筒裙,裙長過膝蓋的短裙,便於勞動。中老年婦女多穿纏裙、長裙,冬天在上衣外加穿棉(皮)坎肩。纏裙為一幅未經縫合的裙料,由裙腰、裙擺、裙帶組成。上窄下寬,裙長及腳面,裙擺較寬,裙上端有許多細褶,穿時纏腰一圈後繫結在右腰一側,穿這種裙子時,裡面必須加穿素白色的襯裙。

2. 朝鮮族傳統男裝

朝鮮族男子一般穿素色短上衣,外加坎肩,下穿褲腿寬大的褲子。外出時,多穿以布帶打結的長袍。男子短衣朝鮮語也叫"則高利";成年男子的上衣衣長較短,斜襟、寬袖、左衽、無紐扣,前襟兩側各釘有一飄帶,穿衣時繫結在右襟上方。他們還喜歡黑色外套或其它顏色的帶紐扣的"背褂"即「坎肩」,"坎肩"朝鮮語叫"古克", 一般套在"則高利"上衣的外面,多用綢緞作面,毛皮或布料做裡,有三個口袋,五個扣,穿上顯得特別精神。

朝鮮男子愛穿"燈籠褲",這種褲子褲長腰寬,而且白色居多。"巴基"是指傳統的朝鮮族服飾"褲子",其褲襠、褲腿肥大。由於朝鮮族傳統房屋都有火炕供暖系統,人們常常是坐臥在地面的墊子或蓆子上,穿這種褲子便於在炕上盤腿而坐,隨便輕鬆,褲腿系有絲帶,外出時可以防寒保暖。

3. 朝鮮族傳統兒童裝

朝鮮族兒童服裝主要是七彩衣,是用七色綢緞給兒童做的衣服,好像彩虹在身。朝鮮族認為彩虹是光明和美麗的象徵,或出於審美心理,或出於避邪的目的,意在讓兒童美麗幸福,使孩子們顯得更加聰慧、活潑可愛。還有的認為是過去朝鮮婦女善於保存各種顏色的布塊,用來給孩子做衣服等等。

4.朝鮮官服

過去朝鮮族的官服,隨官職、身份而異,但基本式樣大體上是冕服,用黑色綢緞做團領,受中國冕服十二章紋飾的影響,肩部亦有帶色之龍,袖口畫有火、華蟲、宗彝等圖案。裳用紅綢緞縫製,裳前有藻、粉米的紋飾圖案。

朝鮮族的風俗習慣

婚俗

朝鮮族婚禮

朝鮮族的婚姻為一夫一妻制。按照傳統習慣,近親、同宗、同姓不婚。「男主外,女主內」是一種普遍習俗。朝鮮族婚俗從說媒到結婚要經過六次禮節,即「納採」、「問名」、「納吉」、「納幣」、「請期」和「迎請」。姑娘和小夥的接觸傳話,需要一個「媒人」。首先,男方家要讓媒人到女方家「看善」,與漢族的「相親」相似,如滿意,小夥正式向姑娘求婚,女方若也同意,男方家就往女方送「四柱」。四柱就是在一張紙上寫著姓名和星辰宿象(出生的年月日時)女方再拿姑娘的四柱與之對「穹合」,所謂「穹合」就是指男女的屬相是否相順而不相剋。如二人生肖相合,女方就經媒人通知男方家,說兩個人的「穹合」相對,男方可「擇日」確定舉行婚禮的日期並送彩禮到女方家,一般要有「青緞」、「紅緞」等。「納採」禮是新郎家向新娘家提親時送的禮物。「問名」禮是佔卜新娘將來的運氣好壞而打聽其母姓名的禮儀。「納吉」禮是新郎家向新娘家通知吉日。 「納幣」禮是新郎家給新娘有送的青緞、紅緞等財禮,「請期」禮是新郎家把選定的婚期以書面形式送到新娘家徵求意見,新娘家則根據姑娘的具體情況回復。「迎親」禮,即新娘家則根據姑娘的具體情況回復。「迎親」禮,即新郎迎接新娘,也最為隆重。

朝鮮族婚禮的儀式很複雜,在延邊,婚禮一般分兩段進行:先在新娘家舉行,後在新郎家舉行。在新娘家舉行謂之「新郎婚禮」,在新郎家舉行謂之「新娘婚禮」。新郎婚禮一般要按奠雁禮、交拜禮、房合禮、席宴禮等順序進行。新郎在新娘家住三日後,便獨自回家,隨後新娘等待選定的吉日再被迎接到新郎家,新郎家也照樣搭起醮禮廳,為新娘擺喜筵,第二天新娘同丈夫家的人相認,施禮,被請去招待,至此,婚禮才告結束。朝鮮族結婚後一般都不離婚,他們在婚禮中舉行獻木雁的儀式,象徵夫妻白頭到老的願望。

喪葬

朝鮮族多實行土葬,散居在城鎮的也實行火葬。在朝鮮族社會,父子關係是一切人倫關係的基礎。講求父慈子孝,長子贍養父母。社會上老人受到尊重,人們非常鄙棄不孝不敬的人和行為。朝鮮族老人死後,親人三天內不準洗臉、理髮,也不準吃乾飯,而且必須穿孝。親友來弔唁,首先在遺體前三叩首,再同死者親屬相互二叩首。舉行埋葬一定要在單日。入殮時要給死者穿新衣,原來的衣服則燒掉。三天後埋葬。埋葬前要請風水先生選墓地,墓地多選在山坡的陽面,頭朝山頂腳朝下。埋葬後,墳前置供品,叩首。以後要連續祀三天,飯前上供:第一天上供祭祀叫「初雲」,第二天叫「拜雲」,第三天帶供品到墳地叫「三雲」。以後每逢死者的生日、死日、清明、端午、中秋節等都要祭祀。

食俗

朝鮮族的傳統風味食品很多,其中最有名的是打糕、冷麵、泡菜。打糕是用蒸熟的糯米打成團、切塊、撒上豆面並加稀蜜、白糖 製成。冷麵是在蕎麥麵中加澱粉、水,和勻成麵條,煮熟後用涼水冷卻,加香油、辣椒、泡菜、醬牛肉和牛肉湯等製成,吃起來清涼爽口,味道鮮美。泡菜是將大白菜浸泡幾天,漂淨,用辣椒等作料拌好,放進大缸密封製成。醃製時間越長,味道越可口。

打糕

打糕:朝鮮族最愛吃的傳統食品之一。打糕的歷史比較長,早在18世紀朝鮮族的有關文獻中已有記載,當時稱打糕為「引絕餅」,並稱引絕餅已稱為傳統食品之一。如今,凡逢佳節或紅白喜事,每家都用打糕來招待親朋好友。顧名思義,打糕是打出來的。打糕的原料主要是糯米。不產糯米的地方,則用小黃米或糜子;所灑的豆面原料,除用小紅豆外,還可以用黃豆、綠豆、松子、慄子、紅棗、芝麻等。製作時,先將粘米淘淨蒸熟,放在打糕槽內或石板上,用打糕槌子把米粒打碎粘合在一塊而成。吃的時候,用刀蘸水切割成小塊,蘸著糕面吃。

冷麵:朝鮮族傳統食品之一。朝鮮族人不僅在炎熱的夏天愛吃冷麵,即使在寒冬臘月裡也喜歡坐在炕頭吃冷麵。特別是每年到農曆正月初四中午,朝鮮族有全家一起吃冷麵的習俗。據民間傳說這一天吃麵條,可以「長命百歲」,故冷麵也稱做「長壽麵」。冷麵的主要原料是蕎麥麵、小麥麵和澱粉,也可用玉米面、高粱面、榆樹皮面和土豆澱粉製作。做法是在蕎麥麵中加澱粉、水,和勻成麵條,煮熟後用涼水冷卻,加香油、辣椒、泡菜、醬牛肉和牛肉湯製成,吃起來清涼爽口,味道鮮美。

耳明酒:喝「耳明酒」是朝鮮族的風俗。正月十五早晨,空腹喝耳明酒,以祝耳聰,此酒並非特製,凡是在正月十五早晨喝的酒,都叫「耳明酒」。

三伏與狗肉醬湯:三伏是一年中最炎熱的季節。可是朝鮮族在三伏天卻有宰狗吃狗熱湯的習俗。這種醬湯別有風味,在三伏天吃狗肉醬湯可大補。朝鮮族大多數人愛吃狗肉。然而在節日,或辦紅白喜事時是絕對不準吃狗肉的。這是一種習俗,也是一種禮節。

五穀飯:朝鮮族吃五穀飯由來已久。每逢正月十五,農民用江米、大黃米、小米、高粱米、小豆做成五穀飯吃。還拿一些放到牛槽中,看牛先吃哪一種,便表示哪種糧食這一年能獲豐收。這種風俗,至今還在民間流傳。

米酒:朝鮮族愛喝的一種飲料。米酒是他們招待客人的佳品,如有客人來訪,主人總要端上來一碗自家釀製的米酒。這種酒比黃酒的色稍白一點,而且還略帶甜味。這種米酒後勁十足。長輩一起喝酒時,要把頭移到旁邊去喝,切不可面對著長輩舉杯飲酒,否則就是對長輩的不尊重。

辣白菜:朝鮮族最愛吃的傳統食品之一。每年冬天,大白菜下來後,他們就開始製作辣白菜了。此時無論是農村還是城鎮,家家都要做,少則幾百斤,多則上千斤,因為要持續吃到第二年的春天。辣白菜,清香爽口,有解膩解酒、助消化、增食慾之功效,既是平日家中的常菜,又可以上宴席。因此它倍受歡迎,成了朝鮮族日常飲食中所不可缺少的一道菜。

朝鮮族日常飲食

朝鮮族喜歡食米飯,擅做米飯,用水、用火都十分講究,做米飯用的鐵鍋,底深、收口、蓋嚴,受熱均勻,能燜住氣兒,做出的米飯顆粒鬆軟,飯味純正。一鍋一次可以做出質地不同的雙層米飯,或多層米飯。各種用大米麵做成的片糕、散狀糕、發糕、打糕、冷麵等也是朝鮮族的日常主食。

朝鮮族日常菜餚常見的是「八珍菜」和「醬木兒」(大醬菜湯)等。「八珍菜」是用綠豆芽、黃豆芽、水豆腐、幹豆腐、粉條、桔梗、蕨菜、蘑菇八種原料,經燉、拌、炒、煎製成的菜餚。大醬菜湯的主要原料是小白菜、秋白菜、大興菜、海菜(帶)等以醬代鹽,加水焯熟即可食用。

鹹菜是日常不可缺少的菜餚。朝鮮族泡菜做工精細,享有盛譽,是入冬後至第二年春天的常備菜餚。泡菜味道的好壞,也是主婦烹調手藝高低的標誌。朝鮮族菜餚食用後大都有一定的滋補和醫療作用。如春天食用的「參芪補身湯」、伏天食用的「三伏狗肉湯」、冬天食用的野味肉和野味湯等。

朝鮮族節日菜餚品種繁多,並備時令名菜。朝鮮族名菜名點很多,主要有神仙爐、補身爐(又稱補身湯、狗肉火鍋)、冷麵、打糕、朝鮮泡菜等。另外還有:醬牛肉蘿蔔塊;鐵鍋裡脊;生拌魚等朝鮮族風味菜餚。

朝鮮族的傳統節日

朝鮮人節日與漢族基本相同。此外有三個家庭節日,即嬰兒誕生一周年、「花甲節」(六十大壽)、「回婚節」(結婚六十周年紀念日)。朝鮮族一向崇尚禮儀,注重節令。每逢年節和喜慶的日子,飲食更加講究,所有的菜餚和糕餅,都要用辣椒絲、雞蛋片、紫菜絲、綠蔥絲或松仁米、胡桃仁等加以點綴。

朝鮮人春節:能歌善舞的朝鮮族人民的節日生活豐富多彩。除夕全家守歲通宵達旦,古老的伽倻琴和洞簫的樂曲聲,將人們帶入一個新的境界。節日期間,男女老少縱情歌舞,壓跳板、拔河等,競賽場上,熱鬧非凡,人們扶老攜幼爭相觀看。正月十五夜晚,舉行傳統的慶祝集會,有幾位老人登上木製的「望月架」,以先看到明月為福,意味著他的兒孫健康、萬事如意。隨後,大家圍著點燃的「望月樓」,隨著長鼓、洞簫、嗩吶樂曲聲載歌載舞直到盡興。

上元節:朝鮮族傳統歲時節日。每年農曆正月十五日舉行,節期一天,這天,朝鮮族要先到祖墳送燈,然後在堂內烯「屬」燈,院內掛天燈、院門兩旁掛壁燈,還要到河裡放燈船。這一天還要吃藥飯、五穀飯,喝聰耳酒。藥飯以江米、蜂蜜為基本原料。摻大棗、慄子、松子等煮成。因藥飯原料較貴,不易湊齊,一般以大米、小米、大黃米、糯米、飯豆五種做的「五合飯」代替。以盼望當年五穀豐收。晚上,大家舉著火炬上東山高處迎圓月,誰當年有福,誰就能望見初升圓月,迎月之後,男女老少在月光下踏橋。踏橋,也叫跺橋。朝語中「橋」和「腿」兩詞同音,跟橋意為練腿。踏橋時,每人要在橋上往返幾次至幾十次不等,共次數必須與自己的歲數相等,以求祈福禳災。

嬰兒生日節:即嬰兒周歲生日節。在朝鮮族的人生儀禮中,嬰兒的一周歲紀念日最受重視。嬰兒一周歲紀念日的慶祝活動也非常隆重。嬰兒生日到來之際,嬰兒的媽媽就把自己打扮得漂漂亮亮,然後給孩子穿上一套精心製作的民族服裝,然後把孩子抱到已準備好的生日桌前,讓嬰兒「過目」專門為他擺設的「涉獵物」。桌子上會擺放一些打糕、糖果、食品、筆、書、小槍等等帶有象徵意義的東西。客人到齊後,嬰兒的媽媽就叫孩子從桌子上五花八門的東西中隨便拿自己喜歡的中意之物。當孩子伸手從桌子上拿一樣東西時,客人們就歡騰起來,說一些使祝興的話。這個過程人們叫做嬰兒受生日席桌的「儀式」。有的地方還有老人給孩子脖子套上一團素白色線的習俗,以示希望孩子像雪白的線團那樣做一個潔白的人,能像長長的線那樣命長延壽。

洗頭節:陰曆六月十五日是朝鮮族的洗頭節。這一天被視為黃道吉日。清晨,男女老少都到河邊洗頭,傳說用向東流的溪水洗頭是很吉利的。晚上,人們還要在家裡舉行洗頭宴,唱洗頭歌,然後全家老少高高興興地坐在一起,吃一頓豐盛的晚餐。

回婚節:在朝鮮族的家庭節日中,最隆重的是「回婚節」,亦稱「歸婚節」,即結婚60周年紀念日。舉行回婚節必須具備如下三個條件:一是老兩口都健在;二是親生子女都在世;三是孫子孫女無夭折。如果親生子女或孫子孫女中有死亡者,則不能舉行回婚節。因此,誰家能舉辦回婚節,是種很大的榮耀,親朋好友都要前來祝賀,一對老人穿上年輕時的結婚禮服,相互攙扶著入席,大家頻頻舉杯祝福,比年輕人的婚禮更為熱鬧隆重。

六一節:六一國際兒童節在延邊已演化成新的全民節日。在延邊,人們把「六一」兒童節活動當成一項重大的愛幼活動。「六一」這一天,往往萬人空巷,人們穿著節日盛裝湧向公園進行遊園活動。

除了傳統節日外,小兒周歲、結婚、老人六十大壽,都要大擺筵席,宴請賓客。筵席的傳統菜點不僅花樣繁多,造型也要優美華麗,好多食品都要做成鳥獸形。所有禮儀筵席,以祝賀老人六十大壽的「花甲」席最為講究和隆重。

千人針

「千人針」指的是經多人之手縫製的一條有文圖的布帶。當青年應徵入伍時,斜披在肩上作為克敵制勝的象徵。這一習俗是與一個古老傳說有關。據說,很早以前,有一個富庶的村落裡,人們都過著自由幸福的生活。有一天來了一個力大無比的妖魔,殘害村民。村中的壯士與它交手,都因為力量不足,被它吃掉了。有一青年立志要除掉這妖魔,到處尋求方法。有1000個媳婦(自然不能用寡婦)來縫製,這一條帶子就有了1000人的智慧和力量,便可打敗妖魔。青年人按照智者的話辦了,做成了「千人針」,披在身上去和妖魔決戰,真的打敗了妖魔。於是「千人針」便成了勝利保障的象徵,世世代代流傳下來,誰家有應徵入伍者,家人就手捧布帶求人縫這千人針,以圖吉利。

近代在抗日救國的浪潮中,又有所發展。上世紀三十年代,日寇侵略中國東北時,住在延邊的許多朝鮮族愛國婦女,不論有無家人入伍,她們都手捧布帶,在車站、碼頭甚至走街串巷互相縫製「千人針」。縫製時還說一些對日寇詛咒和對抗日戰士祝福的話。

禁忌

朝鮮人喜食狗肉,但婚喪與佳節不吃。朝鮮人非常尊重老人,晚輩不能在長輩面前喝酒、吸菸;吸菸時,年輕人不得向老人借火,更不能接火,否則便被認為是一種不敬的行為;與長者同路時,年輕者必須走在長者後面,若有急事非超前不可,須向長者恭敬地說明理由;途中遇有長者迎面走來,年輕人應恭敬地站立路旁問安並讓路;晚輩對長輩說話必須用敬語,平輩之間初次相見也用敬語。忌諱人稱「鮮族」,是日本侵略時代留下的蔑稱。

,
同类文章
你想燒香和崇拜佛嗎?

你想燒香和崇拜佛嗎?

雖然人們聽說過他們的手,但每個人都真的明白有很多人。手有歷史悠久的歷史,而這個過程的發展過程也更加艱難,對我們進行思考是非常重要的,因為人們可以看到自己的命運
生命線分支分叉20種圖,即新分叉更困難

生命線分支分叉20種圖,即新分叉更困難

手掌中有許多線條,這些線條不同。而不同類型的手蛤與它的含義不同。事實上,手的類型非常多。一般來說,我們明白我們必須知道屬於自己的一隻手,你可以了解自己的命運
女人手在川志紋理,四川條紋,一個女人有一個強大的

女人手在川志紋理,四川條紋,一個女人有一個強大的

四川鑲邊這隻手是以相同的方式,而手不同,它代表的意義是不同的。男女的結果也有這樣的手階段也不同。當然,雖然手可以看到我們的命運,但我們將在一生中生命
有一種手工製作的飢餓,汞極為開發。

有一種手工製作的飢餓,汞極為開發。

對於一些更好的人來說,他們很容易賺錢,可能會突然有一天,他們的生活會有意想不到的財富,這種意外的財富可以讓你更好地生活。但是,沒有人能擁有如此美好的生活
智能線條突然扭轉了智慧。

智能線條突然扭轉了智慧。

事實上,大多數人都不知道如何改變他們的手,因為我們的手會改變,這也改變了我們的命運。我們的一隻手會改變。這隻手代表著我們一天的命運
WISDOM線條被破壞,但佈線很難發展

WISDOM線條被破壞,但佈線很難發展

我相信大多數人沒有仔細理解握手,但每個人都必須聽到它,但手有一個漫長的歷史,但還有很多人都不知道。事實上,注意你的手。好處,因為它代表著我們的命運
6種面部男人注定要在窮人的窮人中有一個典型的可憐的臉

6種面部男人注定要在窮人的窮人中有一個典型的可憐的臉

臉是一個非常神奇的東西,因為我們可以通過它看到一個人的命運。許多人對自己的命運非常好奇,所以他們會去手和自己的出生和八個角色,看看他們的命運
女人臉,大,全圖,長期以來,已久期待著

女人臉,大,全圖,長期以來,已久期待著

每個人都可能有一個長的痰液和身體部位的不同位置,而不同地點的代表的含義也是不同的。最明顯的是最常見的是人臉上的痣。在我們臉上有很多職位
掌心掌心手掌的手掌手掌手掌的女人?

掌心掌心手掌的手掌手掌手掌的女人?

不同的雙手有不同的財富,有些可能具有平穩的水流,有些可能是粗糙的壽命。在性質中,手相對發展一個人未來的財富。如果一個女人真的有一隻手掌,那麼未來會發生什麼
一個男人可以在右手結婚嗎?

一個男人可以在右手結婚嗎?

對於女孩來說,嫁給是生活中最重要的事情,他們看不到。有些人不能結婚。如果你結婚,他們的婚姻生活不會幸福。人們,人們,你可以擁有幸福的婚姻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