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不去的浦鎮(回不去的浦鎮)
2023-10-17 03:32:24 1
來源 | 南京有個號
浦鎮車輛廠門口的開闊地,日常車來車往。在冬天的工作日午後,顯出自成一派的生機。
隱藏其後的浦鎮,卻在多年的時光流轉中愈發沉默。
大抵唯有路邊曬太陽的百歲老人、守著間舊理髮店的中年大叔,亦或路邊行動遲緩的老貓,記得這兒曾發生過什麼。
那是熱氣騰騰的光輝歲月。
/ 浦鎮人的迷你王國 /
1908年,津浦鐵路開工投產。
為了維修津浦鐵路南段運行的機車車輛,供應線路、橋梁、輪渡等維修所需配件、材料,浦鎮機廠應運而生。這是浦鎮車輛廠的前身。
浦廠的機器發出第一聲轟響,浦鎮開始沸騰。
如果從高空俯瞰,會看到那兩年大批北方工人隨工程南下,匯聚在老浦口這片彼時陌生而荒蕪的土地。他們建設浦廠,亦建設自己的浦鎮。
隨後逐漸擁有了屬於浦廠人的居民區、街巷、商鋪、學校、浴室、電影院、球場……
一代接一代的人,在這裡出生,成長,老去,完成他們的黃金時代。
浦鎮最早的一批北方移民,大部分來自天津、唐山。
工人們為了事業背井離鄉,奔赴人地兩生的南方,從此與鐵路結下不解之緣。
飲食未改北方口味,談話自帶濃鬱鄉音,連花格院牆、青磚黑瓦的院落也帶著強烈的故土印記。日益鮮活的浦鎮,勾連的街巷,籠住了他們的鄉愁。
再後來,他們的子孫與當地人組建家庭。
一代又一代的光陰流轉,不動聲色地融合了彼此的口音,亦改變了這裡的血液。
火車汽笛成了日常生活的一部分,南京白話與天津話結合的「南浦口音」,則成了共同的身份認同。
那是浦鎮人的迷你王國。
/ 記憶裡的奶油冰棍 /
浦鎮的早晨,是從第一聲汽笛響開始的。
大人們匆忙起床洗漱吃飯,從浦廠一村、二村等居民區湧向浦廠,傍晚再隨著汽笛聲回家。那是再也難見的壯景象。
上下班的路上,連接居民樓和廠區的龍虎巷兩頭,戴袖章的大爺表情嚴肅地指揮禁止人和車輛出路。
窄窄的巷子裡,工人隊伍總是上演著馬拉松式的浩浩蕩蕩。
磨磨蹭蹭的小孩,總在汽笛拉尾子的聲音中,才急匆匆出門。
碰上時間充裕的日子,走去喝一碗老太太的柴火餛飩,或者上文鳳麵館huai碗三鮮面,一天的快樂就開始了。
浦鎮長大的小孩,穿街溜巷是與生俱來的本領。
屋前屋後都是小夥伴,圍著電線桿也能玩半天。
從浦廠幼兒園、浦廠小學,一路念到浦中、浦技……鐵道,永遠是必經之路。
鐵軌延伸出的漫長青春,以為永遠都沒有盡頭。誰知後來那些青蔥記憶,伴隨著三號門的鈴鐺聲,成了永遠回不去的一部分。
童年最愛的,還有每到夏天就準時出現的棒冰票。
那還是家裡沒有冰箱的年代,老爸總是用毛巾裹著奶油棒冰匆匆趕回來。翹首以盼的小孩們,蹲守在巷子口,等候各自的棒冰英雄。
夏天到文化宮遊泳,成了每一個浦鎮小孩的保留活動。帶上遊泳圈,約著三兩好友,晃眼就是一下午。
而到了冬天,照例是要被大人領著上浴室洗澡的。矮矮的平房,暖黃色燈光。一走進帘子裡,熱乎乎的水汽就撲面而來。
料峭寒冬裡回想起這段記憶,身體似乎也跟著暖和起來。
去燈光球場不是打球,而是為了玩會兒一樓的遊戲機和桌球。
電影院就在隔壁。夏天冷氣是從隔壁防空洞灌進來的,冰冰涼涼,不知拯救了多少浦鎮小孩的夏天。
至於味覺……
龍虎巷的燒餅、老蔡家豬頭肉,老煤氣站旁賣韭菜盒子的小吃店,醫院山下的烤鴨店,三號門的老劉燒烤,花園的魷魚、裡脊、麻辣燙……
浦廠小學前門上,山芋總也烤不熟。每次染一身煙燻味,再回家挨一頓打。
還有夏天裡的酸梅湯,大人下班會帶一暖瓶回來。想起那時爸爸總說不好喝,可是記憶中的味道,好像已經勝過了現在任何一種飲料。
恍惚中,好像又見到洋橋洞夏天的雨季發水,記憶這麼遠又那麼近……
/ 如今的浦鎮,記憶停擺 /
那些陽光燦爛的記憶,停擺在九十年代末。
一片地域的沒落,是從新鮮血液的驟減開始的。國營工廠的榮光不再,浦鎮長大的80後紛紛出走。
浦鎮走向垂暮。
如今的浦鎮,大多都拆遷了。唯有龍虎巷,作為文物老街保留著。
冷冷清清的樣子。讓隔了很久之後重新踏入這片熱土的人,忍不住反覆念叨那些熱火朝天的想當年。
吃了三十多年的文鳳麵館,六七年前換兒子接手了。隔壁店的百歲老人,沉默地在門口,一坐就是一下午。
小時候常去的小賣部還沒拆,只是零食相比於小時候已經換了一波。
賣鞋的小攤販在路邊擺得整整齊齊,也不知道在等哪位浦鎮弄潮兒。
而菸酒店的老人家,乾脆過起了自己的生活,店門頭淪為了裝飾。
孤僻的人,獨自坐在牆根底下曬太陽。偶爾也有老人圍在一塊兒打牌。那都是認識了幾十年的「發小」。
關門的電影院門口,一片靜悄悄,冷清的空氣裡讓人不禁想念當年的熱鬧。
再往裡走,驚喜地發現浴室竟還在營業。擋著的帘子裡,依舊是昏黃的光線。
隔壁的浦廠理髮室也開了幾十年,還是古早的座椅和工具,暖水壺擺放在一旁。
理髮師傅就坐在店門對面的牆根下。他說,這裡偏僻沒什麼人來,大多數的時候就這樣發發呆。
就這樣,又過去好多年。
有人居住的院落,依舊被細緻打掃。
樹上晾著剛洗淨的衣褲,午後陽光自顧自地熱鬧。
可誰又知道,這樣的龍虎巷日常,還能持續多久。
曾經繁盛的大機器製造時代,終究成了過眼煙雲。有些記憶,也只剩一聲嘆息。
下次再回浦鎮,不知又是什麼時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