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格蘭是原始英國(英國主體民族如何形成)
2023-10-17 02:29:08 3
可能很多朋友也知道,雖然現代英國的主體民族是英格蘭人,但其實英格蘭人的祖先盎格魯-撒克遜人是今天英國境內幾個主要民族裡最晚抵達英倫地區的。而在他們抵達之後,其實英格蘭地區也曾長期是周邊強權隨意進出的地區,這也導致盎撒人和英格蘭人之間的血統發生了相當變化。具體情況如何?請閱讀下文。
由僱傭兵建立的國家關注桃花石雜談的朋友可能都知道,在公元4世紀末到5世紀初,在歐洲大陸上曾經發生過一場規模浩大的民族大遷徙。當時,日耳曼諸部落在歐洲匈人的驅趕下,大量從其原本居住的中東歐地區遷入中西歐乃至北非地區,可以說這場民族大遷徙運動最終也直接導致了羅馬帝國的衰落和最終的滅亡。
歐洲民族大遷徙形勢
而面對日耳曼諸部兇猛的攻勢,羅馬帝國在衰落的過程中也曾進行過一系列戰略收縮。在公元406年,由日耳曼部落汪達爾人和蘇維匯人再加上高加索族群阿蘭人組成的組成的一支蠻族聯軍自東向西跨越了萊茵河,對羅馬帝國的核心區域形成了巨大威脅。
在這種情況下,羅馬皇帝君士坦丁三世將原本駐紮在不列顛島上的羅馬正規軍全部調回歐洲大陸。不過羅馬人雖然把自己的軍隊撤離了不列顛島,卻一時也不想放棄對不列顛的統治,所以就想出了一個變通的辦法,即從當時另外一些還沒有直接與羅馬為敵的日耳曼部落裡招募僱傭軍,讓他們為羅馬繼續維持在不列顛島的統治。
描繪盎撒朱等族群攜帶武器進入不列顛的古畫
而這些被招募的僱傭軍主要是來自北歐地區的盎格魯人、撒克遜人和朱特人等等日耳曼部落。當時這些日耳曼部落士兵被羅馬人稱為「聯盟軍」(foederati),在初期他們也確實起到了幫助羅馬維持在不列顛島統治的作用。
但隨著羅馬帝國在隨後幾十年進一步衰落,帝國的財政狀況也不斷惡化,以至於逐漸開始無力給不列顛島上的「聯盟軍」支付軍餉,這些本來就是為了錢才和羅馬「聯盟」的軍隊對羅馬的忠心自然也就逐漸消失了。結果在公元442年前後,不列顛島上的盎格魯-撒克遜僱傭軍發動了反叛,正式脫離羅馬帝國開始在島上自行建立政權。
當時布立吞人的領地
但大家不要以為自此之後盎格魯-撒克遜人就成了不列顛島上的主宰,其實他們在不列顛島佔據上風也花費了差不多100年的時間。而他們崛起的過程如此艱難是因為:當時在羅馬雖然在不列顛島上已經沒有多少實力,但之前他們統治不列顛島時的盟友,也就是一個被稱為布立吞人(Britons)的族群卻仍然是比較有實力的。
這個布立吞人的身份在現代也多少有些爭議。有些學者認為他們可能也是日耳曼人的分支,是在早期沒有歷史記載的時期就已經遷入不列顛島的一些日耳曼部落後裔。不過多數學者認為,布立吞人可能是早就在不列顛島上生活的凱爾特人分支,是在一定程度上被羅馬人同化了的凱爾特人。
布立吞人與七國時期所以從公元442年之後接近100年的時間裡,盎-撒各部與布立吞人的戰爭就成了不列顛島歷史的主旋律。而在前期其實布立吞人還曾經非常有實力,曾經多次重創盎格魯-撒克遜人。比如根據一些歷史記載,在公元500年前後,布立吞人曾經在一場名為巴頓橋戰役的大戰中大敗盎撒人,給其造成了極其慘重的傷亡。
公元540年不列顛形勢
在此之後的幾十年時間裡,盎撒族群在不列顛島的擴張步伐曾一度被中止,如果布立吞人抓住這個時機,繼續對盎撒族群進行打擊,可能盎撒主宰不列顛的歷史就會被改寫,英格蘭也根本不會誕生了。但布立吞人在巴頓橋擊敗盎撒之後,卻爆發了一系列內戰,將自己的實力消耗殆盡。而盎撒族群則在差不多50年休養生息之後恢復了元氣,並逐漸形成了東盎格利亞、麥西亞、諾森布裡亞和威塞克斯四個大王國,和埃塞克斯、肯特和薩塞克斯三個小王國以及其它一些更小的領地。在公元550年前後,盎撒族群再次在不列顛島上開始了擴張。
公元577年,盎撒威塞克斯王國國王查烏林和他的兒子卡斯溫率領威塞克斯軍隊對布立吞人發動了一場大戰,史稱多爾漢姆戰役。根據一些史料記載,威塞克斯軍隊在這場戰役中殺死了3個布立吞國王,最終贏得戰役勝利,並攻佔了位於今天英格蘭西南部的格洛斯特、賽倫賽斯特和巴斯三座城市。而布立吞人的領地在此後被盎撒人分隔開,不同地區的布立吞人也逐漸分化成了威爾斯、康沃爾和布列塔尼等幾個不同的族群,並逐漸在不列顛島被邊緣化了。
瓦解布立吞人後的盎撒七國形勢
不過在此後不久,盎撒族群內部的幾個王國之間也爆發了激烈內戰,最終導致查烏林被殺,威塞克斯出現了一定衰落。此時另外一個盎撒王國麥西亞則趁勢崛起,成為了盎撒族群內部的霸主。到公元600年前後,前文提到的7個盎撒王國逐漸形成了勢均力敵的局面(此外也還有一些小政權),等於盎撒內部也出現了七雄並立的態勢,因此這一時期也被稱為了盎撒的七國時期。
可以說此時的盎撒族群已經在不列顛島南部佔據了絕對優勢,而在此後的200多年時間裡,盎撒七國多次合縱連橫,爆發了多次爭霸戰爭。在此期間,東盎格利亞、諾森布裡亞和麥西亞三國曾先後成為盎撒霸主。但在公元825年的埃蘭頓戰役中,麥西亞國王伯恩武夫被威塞克斯國王埃格伯特擊敗並很快死去。公元829年,埃格伯特攻佔麥西亞大部國土,不久之後迫使諾森布裡亞稱臣,還在公元830年遠徵威爾斯成功,成為了盎撒族群無可爭議的霸主。
英格蘭和英格蘭人這樣形成不過在當時,盎撒雖然打敗了布立吞人並壓制了布立吞後裔威爾斯人,基本主宰了不列顛島南部的局勢,但跟周邊一些族群相比,他們卻仍有不小的差距。而當時西北歐地區最強的族群則非維京人莫屬。
那麼提起維京人,許多朋友也是非常熟悉的。維京人其實和盎撒人一樣,也是日耳曼人的一個分支。當時的維京人主要是丹麥人和挪威人構成,他們經常乘坐戰船橫行海上,在西北歐各地頻繁劫掠,在武力方面要遠遠超過盎撒人。
刻畫有阿爾弗雷德頭像的銀幣
從公元860年開始,丹麥人開始對不列顛島發動了全面入侵。在隨後的10年時間裡,丹麥人又兩次增兵不列顛島,到公元877年前後,盎撒人的所有領地幾乎都被丹麥人所佔領。而當時唯一沒有被丹麥人滅亡的盎撒王國就只剩下了威塞克斯。在公元878年,威塞克斯國王阿爾弗雷德帶領自己剩餘不多的手下在英格蘭西南部的薩默塞特沼澤地區修建了一座要塞,並開始以此為根據地對丹麥人發動襲擾。
在當年8月(一說5月)的埃靈頓戰役中,阿爾弗雷德率領從周邊招募來的軍隊擊敗了4000丹麥佔領軍,之後又乘勝包圍了丹麥人軍隊的要塞,逼迫丹麥人做出讓步,同意與威塞克斯劃定邊界,基本平分了不列顛島南部。但在此後,阿爾弗雷德知道丹麥人不會善罷甘休,所以開始在國內展開大規模備戰行動,修建了一系列成體系的要塞,使威塞克斯的軍事實力進一步得到增強。在公元891年丹麥人再次進攻威塞克斯時,這些要塞發揮了巨大的作用,使威塞克斯最終經過5年苦戰擊退了丹麥人,保持了獨立。
威塞克斯(土黃)與丹麥人(紅)對峙形勢
而在與丹麥人作戰的同時,阿爾弗雷德也同時開始著手統一盎撒族群。公元886年,他把自己的女兒嫁給了當時統治麥西亞地區的君主埃塞爾雷德,將丹麥統治之外區域的君主都集中在了自己的家族之中。也是在這一年,他開始自稱盎格魯-撒克遜之王,盎撒地區實現了初步的統一。
在隨後幾十年間,阿爾弗雷德和他的子孫們先後多次擊敗了威爾斯、蘇格蘭和丹麥軍隊,使威塞克斯的領地持續得到了擴大。最終在公元937年,阿爾弗雷德的孫子埃塞爾斯坦擊敗上述三方聯軍,基本統一了整個英格蘭地區。不過此時丹麥人在英格蘭雖然失勢,但當地的丹麥人卻並沒有全部逃走,而且逐漸和盎撒人發生了融合,而在這個過程中,一些丹麥人的文化也在英格蘭地區留下了深刻的痕跡:比如今天英語中有3000個單詞都是源自北歐。
但獨立的英格蘭國勢很快又發生逆轉。在公元978年,只有12歲的埃塞爾雷德二世成為英格蘭國王,他後來雖然在位38年之久,卻始終沒能展現出治國的能力,在位期間始終在國內各地橫徵暴斂,激起了大量民憤。而這又使一直對不列顛虎視眈眈的丹麥人再次看到了機會。從公元991年開始,維京海盜再次開始對英格蘭發動了大規模進攻,並逐漸在英格蘭佔據了上風。
克努特鼎盛時期的領地
公元1013年,丹麥人攻佔牛津、曼徹斯特和倫敦,埃塞爾雷德二世逃亡到了歐洲大陸的諾曼第。公元1016年,埃塞爾雷德二世去世,他的兒子埃德蒙二世又被丹麥王子克努特擊敗,被迫再次同意與克努特分治英格蘭。不久之後,埃德蒙二世本人也死去,克努特成為了全英格蘭的統治者,不久後他又成為了丹麥了挪威的國王。
但在公元1035年,克努特去世,而他的兩個兒子相繼成為國王之後也很快死去,這樣在英格蘭的丹麥王室血統斷絕。在這種情況下,埃塞爾雷德二世的兒子愛德華二世被選為英格蘭的新國王,威塞克斯王族重新奪回了英格蘭王位。當然,看到這裡可能有些朋友會覺得歐洲那些失去了王位的王族還能保持實力,以後還能重奪王位很奇怪,但在中世紀的歐洲,這種情況確實是一種常態,這就是中世紀的歐洲最基本的制度之一。
不過雖然威塞克斯王族又奪回了王位,但通過丹麥王室無後被選為國王所獲得的政權基礎肯定是不太牢固的。英格蘭境內也出現了地方豪強臨立的狀態。當時,出身於威塞克斯王族支系的戈德溫伯爵擁有了超強的實力,很快對愛德華二世的權威發起了直接挑戰,雙方一度爆發戰爭。雖然愛德華二世保住了皇位,但他卻到死也沒有任何子嗣,所以在他死後,戈德溫的兒子哈羅德又憑藉自身的實力成為了新的英格蘭國王。
描繪諾曼人渡海入侵英格蘭的古畫
但經過這樣多次折騰之後,英格蘭的國力也受到了重創。這時,同樣出身維京人的挪威國王哈拉爾三世宣稱自己更有資格繼承英格蘭的王位,在公元1066年入侵英格蘭。此時哈羅德倒也體現出了一定領導力,他很快率軍北上迎敵,並殺死了哈拉爾。但他率領大軍北上,卻使英格蘭南方兵力極度空虛,這時由遷居法國諾曼第地區的維京人後裔所形成的諾曼人看到機會,在諾曼第公爵威廉的率領下度過英吉利海峽,入侵英格蘭本土。
描繪哈羅德戰死場景的畫作
而哈羅德得知消息之後,急忙率領自己的疲憊之師南下迎戰,結果卻遭遇慘敗,他本人也被殺死,諾曼人最終取得了整個英格蘭的控制權,成為了英格蘭新的主人。而諾曼人雖然也是源自北歐,但在進入英格蘭之前也已經在很大程度上被法國人同化,成為了一個說法語方言的族群。所以諾曼人成為英格蘭的統治者也使英語中融入了大量法語詞彙,而在後期諾曼人和盎撒人也深度融合,最終形成了後世的英格蘭人。(圖片來自網絡,圖片版權歸其原作者所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