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意英雄黎元洪
2023-10-16 10:42:34 2
在中國近代史上,「中華民國」建立之初,有一個人曾經三任民國副總統和兩任民國大總統,這個人的綽號也很有意思。常說的有:黎菩薩、泥菩薩、黎屠戶。
此人名叫黎元洪。
這三個綽號在一個人身上,自然很有點一言難盡。
1864年10月19日(清同治三年九月十九),黎元洪生於湖北黃陂木蘭鄉東廠畈,14歲隨父移家北上,寓居天津。19歲時,黎元洪進入天津水師學堂。從此進入軍界。黎元洪人聰明,有文化,一路青雲。1906年任陸軍暫編第二十一混成協協統,兼管馬炮、工、輜各隊事務。
如果沒有1911年武昌的那場起義爆發。黎元洪也許會在清王朝中安穩度日,混得好。弄個督撫大臣也未可知,因為,畢竟他還是一個有兩把刷子的人。身後還有朝廷重臣張之洞做靠山。
武昌起義時,他47歲,正是年富力強之時。他被突如其來地推到了軍政府大都督、大元帥的位子上。
1911年10月13日,革命軍的炮隊擊退了清政府的兵艦,黎元洪得知此消息後。表面上一副苦愁,但暗中已開始盤算。準備接受革命軍的要求。這天下午。他開口同革命黨人甘績熙和陳磊說起話來。甘說:「你這幾天總是苦臉對待我們,太對不起我們。我們拋頭顱,灑熱血,抬舉你做都督。革命成功了,你可做華盛頓:革命不成功,你可做拿破崙。你很討便宜呢!你再不下決心,我們就以手槍對你。」黎元洪答覆說:「年輕人說話不要太激烈,我在此近三日,有什麼事對不起你們?」
陳磊接著說:「你的辮子就對不起我們,武漢三鎮人人都剪辮子,你身為都督,就該做個模範,先剪掉辮子,以示決心。」黎順水推舟地說道:「你們不要如此激烈,我決心與你們幫忙就是。你們說要剪辮子,我早有此意,你們找個理髮匠來,我把辮子剪去就是了。」
甘績熙見狀,立即請來了理髮師,理髮師請示道:「都督剪去辮子,留多長頭髮?」黎元洪答道:「剃個光頭。」不到半小時,理髮師便給黎理了個光頭。這時的黎元洪頭是圓的,肩是圓的,身子也是圓的,肥頭大耳,頂放青光。蔡濟民在旁打趣道:「都督好像個羅漢。」黎元洪嘻嘻一笑說:「像個彌勒佛。」一句話惹得周圍人開懷大笑。黎元洪去掉髮辮後。吳兆麟還特地買回一掛鞭炮,以示慶賀。接著士兵們請去掉長辮的黎元洪訓話。黎元洪說道:「元洪不德,受各位抬舉,眾意難辭。自應受命。我前天未下決心,昨天也未下決心,今天上午也未下決心,現在是已下決心了。無論如何,我總算軍政府的人了。成敗利鈍,生死以之。」黎元洪的一席講話贏得了與會者的熱烈掌聲。
1911年10月17日。湖北軍政府門前祭壇高築。祭壇前香菸繚繞。壇上黃帝軒轅氏靈位莊嚴肅穆。靈前擺設香案,陳玄酒,旗立兩側,鼓樂喧天,黎元洪跪讀祝文。三軍鳴槍,全體跪拜。山呼萬歲。這是湖北軍政府祭黃帝儀的盛典,也是黎元洪誓職的慶賀大典。
武昌首義取得成功。照理說應該推選一個有才幹、孚眾望的中堅人物出來擔任新政權的首領。據革命黨人回憶說,武昌起義後,黎元洪及其他湖北軍政要員紛紛躲藏逃路。省城很快被革命軍控制。當時,黎元洪更換便衣,由執事官王安瀾帶領。躲到黃土坡劉文吉參謀家中。當革命軍聞訊找來時。黎元洪嚇得躲到屋中蚊帳後面。又從帳後鑽人床下。革命軍馬榮將子彈上膛。命他出來,黎元洪只好從床下爬出來。最後被推上了湖北軍政府都督的席位,但黎元洪執意不肯接受。他說:「此舉事體重大,務要慎重。我不是革命黨,我沒有做都督的資格,夠資格的是孫文,你們何不接他來擔任都督。」這時,革命軍將預先擬好的安民告示拿出來要黎元洪籤字。黎元洪像怕被蛇咬一般,連聲說「莫害我,莫害我!」黎元洪這種消極抗拒的態度激怒了周圍的革命黨人,他們氣憤地罵道,「黎元洪不識抬舉,是清朝的忠實走狗」,「乾脆給他個槍子兒吃算了」。在場的李翊東也大怒,他舉槍對著黎元洪吼道:「你本是清朝奴才,當殺!我們不殺你,舉你做都督,你還不願意。你甘心做清朝奴才,我槍斃你。另選都督。」說著就要扣動扳機,嚇得黎元洪面無人色。出了一身冷汗。此後幾天,黎元洪一直是不思米食,緘默不語。他抱定主意既不再做清朝官事吏,亦不擔任革命軍職務。直到1911年10月13日黎元洪仍不肯就任都督,革命軍只好將他軟禁在軍政府。他整天愁容滿面,心事重重。心想,這下可完了。朝廷把我當叛徒,黨人把我當囚徒,妻妾兒女,不得見面,如有手槍在身,莫如飲彈自盡。
1912年1月。中華民國臨時政府在南京成立。黎元洪被選為副總統兼領鄂督。10月6日,袁世凱任「中華民國」正式大總統。黎元洪為正式副總統兼鄂督。
如果說,像後來很多稗官野史記錄的那樣。黎是一個平庸無能的人的話。勝利果實也不會掉到他的頭上。即使掉在他的頭上。也會把他砸趴下。
可以先從他的「黎菩薩」的綽號談起。
菩薩。除了形容面相之外,還有尊敬的成分在其中。黎元洪在當時幾乎被公認是一個人品出眾的人。這才是他被推為都督的原因。
黎元洪品德之馨。早在天津北洋水師學堂就顯現出來。
在學業方面。他刻苦用功,學習成績遙遙領先。最難得的是,他時常為同學承擔過錯,有些朋友對此不解,他坦然回答:「大丈夫當有任天下事的氣度,區區小事,何須避匿呢?」
他的老師嚴復對他是這樣評價的:「黎黃陂是德有餘而才不足。」
黎元洪的品格之高潔。是民國以來玩政治的人所罕見的。
如果真如嚴復所說。黎元洪才不足。很難解釋他的官運亨通,短短十年內,從一個下級軍官擢升到第二十一混成協協統,官居二品。
在彰德和太湖兩次秋操對壘賽中,『』南軍「總指揮黎元洪每次都大敗」北軍「總指揮段祺瑞。黎元洪也因此在朝廷聲譽鵲起。
黎元洪為官清廉,平易近人,能夠與士兵同甘共苦,贏得士兵愛戴。這可能和黎元洪出身貧苦有關。對入營當兵的知識分子常常免去勞役,給予特別關照:在治軍方面,則寬嚴適度,以身作則。
1907年。趙爾巽接任湖廣總督。湖北官場掀起了一場向新總督獻禮的高潮。黎的上司張彪籌集十幾萬兩銀子。向上司表忠心,其他人等也不甘落後,唯獨他僅僅湊上數元」意思意思「。黎元洪對上級不會拍馬逢迎。對士兵卻關愛有加。他的一位士兵。因母親在家砍柴時墜入山谷而亡。這名士兵悲痛之中想追隨母親而去。黎元洪知道這一消息後。親自去慰問這名士兵。並拿出八十銀圓讓他回家葬母。後來還讓這名士兵進入軍校學習。
從1903年開始。革命黨人就不斷地到部隊當兵。做士兵的思想轉化工作。這些行為被黎元洪多次發現。但他多寬大處理。這也讓革命黨人對黎元洪有好感,認為他是一位仁厚長者,所以,辛亥革命後大家才推舉他出來當都督。
如果說,黎菩薩是說他宅心仁厚,寬以待人,黎屠戶就是說他的霹靂手段。
甲午戰爭時,他作為一個低階軍官,隨著艦隊去支援北洋水師。還沒有到達預定的地方,就遭到了日本軍隊的襲擊。其他的艦船跑的跑,沉的沉,只有黎元洪所在的戰艦死戰到底。結果寡不敵眾,軍艦快沉的時候,他勇敢地選擇了做烈士,跳海自盡。不過,他大難不死,海浪把他衝回岸邊。
黎元洪活了下來,卻成了清王朝的替罪羊,被關了一年的大牢。
從那個時候起黎元洪就知道,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出頭當英雄不如縮頭做狗熊。
」泥菩薩「就是這時煉成的。
當然。」黎屠戶「這個貶義綽號主要來自1915年,他在副總統任上,把屠刀揮向革命功臣,誅殺張振武,槍決朱六制,鎮壓二次革命,從而多了一個」屠戶「的綽號。
1915年12月12日。袁世凱正式接受擁戴,並將1916年定為」中華帝國洪憲元年「,準備在1916年元旦登基做皇帝。12月15日,袁世凱發布了他接受帝位後的第一道冊封令,冊封黎元洪為」武義親王「。袁世凱的這著棋非常高明。黎元洪手中雖無一兵一卒,但卻是萬眾矚目的」武昌首義元勳「,如果將其拉下水,為自己」民國變帝國,總統變皇帝「的戲法造勢,其影響可想而知。
但黎元洪竟然不買這個帳。冊封令頒布後,袁政府文武百官在國務卿陸徵祥的帶領下到東廠胡同黎宅祝賀,黎元洪對他們說:
」大總統雖明令發表,但鄙人絕不敢領受……致生無以對國民。死無以對先烈。各位致賀。實愧不敢當。「說完就退入內室,不再露面,陸徵祥等人只好悻悻而去。隨後黎元洪又命手下草擬了一份聲明。公開表明了自己的態度:」武昌起義,全國風從,志士暴骨。兆民塗腦。盡天下命,締造共和,元洪一人,受此王位,內無以對先烈,上無以誓神明。願為編泯,終此餘歲。「
袁世凱需要黎元洪捧場,當然不會善罷甘休,12月19日。又命步軍統領江朝宗去東廠胡同宣封。黎元洪怒呼左右:」趕快把江朝宗拖出去。否則連你們一齊打出!「於是黎元洪左右勸者、扶者、慰者、擠者,一擁而將江朝宗推出東廠胡同堂門。
1916年6月6日袁世凱死,黎元洪出任大總統。而國務總理段祺瑞獨斷專行,演成」府院之爭「。黎元洪完全是個弱勢總統。
段祺瑞規定,總統府的各種信件,包括總統私人信件,得先送到國務院來,由他先檢查一下。黎元洪知道了很惱火,但無可奈何。
黎大總統想請梁啓超當總統府秘書長,一個月給開2000塊現大洋。這可是一大筆款項,結果梁啓超看出來總統只是傀儡,所以沒有興趣蹚渾水,一拖再拖不答應。但是,段祺瑞出面請梁啓超到國務院就職時。梁啓超卻欣然同意。
府院矛盾的爆發點是在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中國要不要對德宣戰呢?黎總統主張不宣戰,因為他知道國力贏弱。段總理主張宣戰,他攥著兵權。宣戰以後。軍隊的地位會更高。
段祺瑞想了個辦法。他把各省的督軍招來。集體向黎元洪施壓。可黎元洪這個時候保持了少有的強硬。堅持不同意。
英國的報紙揭出了一個秘聞,說段祺瑞跟日本的軍政府籤了一個協議。有一億元軍事借款,而這個事根本沒通過國會。於是,黎元洪以大總統的名義罷免了段祺瑞的國務院總理。
段祺瑞擁兵自重。駐紮在天津,公開和黎元洪分裂。揚言要打到北京。
手中無兵的總統就是」泥菩薩「,黎元洪嚇壞了,只好向長江巡閱使」辮帥「張勳借兵。沒想到張勳進了北京,把黎元洪攆下來。把宣統帝捧上臺,復闢帝制。這倒是又給了段總理殺回北京的理由。
1917年7月。段祺瑞組織的討逆軍在紫禁城東門與辮子軍交戰。張勳復闢僅12天即宣告失敗
段祺瑞本來已威名掃地。借打」辮子軍「平定張勳復闢的事情,又重新抬頭了。黎元洪反而從大總統位置上灰溜溜下臺。灰溜溜離開京城,坐實了」泥菩薩「之名。
之後的幾年裡。北京城走馬燈似的換總統,黎元洪又有機會回到總統寶座上。很快又被趕下臺。原因還是因為此時他已經是徹底的」泥菩薩「了。
不過不當大總統的黎元洪卻是經商奇才,他晚年致力於實業,曾任中興煤礦董事長、黃陂商業銀行總董事和南洋兄弟菸草公司等企業的董事。
1935年11月24日」中華民國「國民政府於武昌為黎元洪舉行國葬典禮。遺體歸葬於武昌卓刀泉。
從黎元洪的經歷我們可以看到,在軍閥混戰的年代裡,有槍便是草頭王。靠槍桿子說話是硬道理。沒有了槍桿子,哪怕貴為大總統。也當不了屠戶,只能當」泥菩薩「。
所以,對於歷史人物,要全面看,也要用史實來做出準確的評判,而不是人云亦云。
再就是,有時候歷史也需要無能和窩囊的領導人。或者是表面看起來是這樣的領導人。這一點從黎元洪身上我們可以看得清清楚楚。所以說。黎元洪應該是在當時風雲際會的條件下。能夠被各派所接受、達成平衡的唯一一個關鍵人物。儘管他沒什麼實力。儘管他的手段不夠狠辣,甚至有些窩囊,但是歷史還是把他推上了潮頭。
歷史是有自己的邏輯的,而這個邏輯,也許在當時看起來沒有什麼道理,但是,歷史總會證明。自己是不會出錯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