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級上學期閱讀論語(Day10-兒童品格的由來)
2023-10-16 22:05:21 1
三年級上學期閱讀論語?【1】瑪麗·羅斯巴特和約翰·貝茨把氣質定義為在情緒、運動、注意力反應性和自我調節方面有先天基礎的個體差異,很多氣質特點被認為是成人人格的情緒和行為的基石,我來為大家科普一下關於三年級上學期閱讀論語?下面希望有你要的答案,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三年級上學期閱讀論語
【1】
瑪麗·羅斯巴特和約翰·貝茨把氣質定義為在情緒、運動、注意力反應性和自我調節方面有先天基礎的個體差異,很多氣質特點被認為是成人人格的情緒和行為的基石。
〔遺傳影響〕許多研究者認為,氣質這個術語意味著導致個體行為差異的一種生物學基礎,它受遺傳影響,具有跨時間的穩定性。
〔環境影響〕氣質特點只具有中度可遺傳性,這意味著環境同樣影響兒童的氣質。
【2】
託馬斯和切斯提出的三種氣質類型是什麼?
1、容易型氣質(easy temperament)(樣本的40%):容易相處、性情溫和、心境良好開放、適應性強;行為有規律可預測。
2、困難型氣質(difficult temperament)(樣本的10%):活躍、易怒,行為習慣不規律,反應激烈,對陌生人或環境適應性慢。
3、慢熱型氣質(slow–to–warm–up temperament)(樣本的15%):不活躍、憂鬱,對新奇事物反應適度。
氣質類型是可以改變的,有一個因素通常會影響氣質的變化,這就是兒童的氣質類型與父母的教養方式之間的「良好匹配」。
隨著文化價值觀的變化(一種歷史效應),特定氣質特徵的認可度或可取性肯定會發生改變。
〔從前的中國信奉「嚴師出高徒」「棍棒底下出孝子」……這樣的教育理念,隨著社會的發展,「棍棒式教育」逐漸被「鼓勵式教育」所替代,父母開始越來越關心孩子的心理健康,也開始越來越科學的方式進行教育。從50、60的父母到70、80的父母,到如今90後的父母,教育方式已經有了很顯著的變化。前段時間,教育改革要求將「做飯」列入學習範疇時,一群不會做飯的90、00後十分興奮,「以前靠父母,以後靠孩子」,這是多麼幸福的一代。這也證明了,一代人有一代人的要求,時代不同對於特質的「標準答案」也是不同的。〕
【3】
結合實際談談什麼是氣質與撫養之間的良好匹配?
一個孩子氣質的形成存在基因的影響,同樣的也是能夠因後天的環境而發生改變的,就像「橘生淮南則為橘,橘生淮北則為枳」環境的影響不僅是對於植物,對於人更是深刻。我們常常聽到說「找對象要看對方的家庭環境、家庭氛圍」也是同樣的道理,環境對於一個人的影響是可預見的。不和諧的家庭環境很難教養出脾氣溫和的孩子,我們常說的孩子隨父母也不僅僅是基因的遺傳,還有家庭環境的薰染,夫妻還有夫妻相,更何況是日日影響的孩子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