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網際網路大會烏鎮峰會如何參加(新華全媒新技術)
2023-10-08 10:52:16 1
新華社杭州11月11日電 題:新技術·新共識·新未來——2022年世界網際網路大會烏鎮峰會觀察
新華社記者袁震宇、於佳欣、唐弢
千年古鎮吹來數字新風,思想激蕩擁抱數字未來。
以「共建網絡世界 共創數字未來——攜手構建網絡空間命運共同體」為主題的2022年世界網際網路大會烏鎮峰會11日落下帷幕。三天來,新潮技術輪番亮相,智慧火花閃耀碰撞,關於數字未來的討論和暢想正從烏鎮傳向未來和遠方。
戴上MR眼鏡,便可「穿越」到未來,機器人、飛船等宇宙元素觸手可及。在「網際網路之光」博覽會的中興通訊XR元宇宙體驗區,不少參會者前來拍照打卡。
穿行在展區,科技感和未來感撲面而來。可用眼球打字的眼動輸入儀、可輔助行走的外骨骼機器人、可雲上定製的「元宇宙會議」……作為烏鎮峰會每年重頭戲的「網際網路之光」博覽會上,眾多前沿科技產品如期「上新」。
與往年不同,今年的博覽會首次開啟線上線下同步展示,推出365天不落幕的「網際網路之光雲展廳」。元宇宙、邊緣計算、數字孿生,一個個深奧的科技名詞在這裡變得可感、可觸、可及,點亮未來的同時也「飛」入尋常百姓家。
11月10日,觀眾在愛普生公司展臺體驗AR感知交互眼鏡系統。新華社記者 江漢 攝
烏鎮峰會開幕當天,一場匯聚15項世界網際網路領先科技成果的發布吸引全球目光。6G、IPv6、人工智慧、大數據、網絡安全、超級計算、高性能晶片等多個前沿領域成果脫穎而出。一個個行業熱詞,一項項前沿「黑科技」,見證數字改變未來的力量。
數字經濟新技術正日益融入並深刻改變經濟社會發展各領域。正如本屆峰會期間發布的《世界網際網路發展報告2022》藍皮書指出,數位技術創新仍是全球戰略重點,是實現創新驅動生產力發展的先導性、關鍵性力量。
2021年,中國數字經濟規模達到45.5萬億元,成為中國穩定經濟發展的重要基石。「中國正不斷促進數字經濟和實體經濟深度融合,賦能傳統行業數位化轉型升級,激活新業態新模式,為經濟發展增添活力。」中國網絡空間研究院院長夏學平說。
有火熱的前沿技術,也有冷靜的行業思考。在烏鎮古樸嫻雅的氛圍裡,思想火花如煙綻放。
為更好推動長三角數字一體化,數字長三角共建聯盟在會議期間正式組建,長三角10地承諾合力構建數字基礎設施互聯互通、數字產業聯動互補、數字場景共建共享、數字智治高效協同的「數字長三角」發展新格局。
15項世界網際網路領先科技成果在浙江烏鎮發布。新華社記者 江漢 攝
如何處理好網絡發展與安全問題?怎樣讓人工智慧既帶來「紅利」又不會「漏洞百出」?如何縮小數字鴻溝……一個個分論壇上,行業大咖為推動網際網路發展治理建言獻策。
在360集團創始人周鴻禕看來,進入數字文明時代,網絡安全的概念已難以涵蓋數位化帶來的各種安全新挑戰,亟須升級為數字安全。作為科技公司要承擔新的歷史使命。
針對人工智慧倫理問題,全國人大憲法和法律委員會副主任委員江必新指出,要構建一個合理規範的數字倫理規則,「我們不能制約技術的發展,那就通過制定一套倫理規則來自我約束」。
對於縮小數字鴻溝,世界工程組織聯合會前主席龔克給出建議:「我們的教育不單培養數位技術專門人才,更要提高各類人才數位化知識和能力。」
以開放合作推動互利共贏。如今,世界網際網路大會烏鎮峰會已走入第9個年頭,「構建網絡空間命運共同體」成為大會永久主題。開放合作的倡議,彰顯了中國對全球網際網路發展的態度和貢獻。
在廣袤的非洲大陸,30多個國家正在應用北鬥衛星導航系統;敦煌研究院用技術點亮藝術瑰寶,向世界展示美輪美奐的石窟寶庫;「能聯全球」平臺註冊用戶覆蓋全球100多個國家,有力推進了全球能源網際網路建設……會議期間發布的12項「攜手構建網絡空間命運共同體」精品案例,講述了網絡空間國際交流合作的生動故事。
這是11月10日拍攝的「網際網路之光」博覽會境外企業展區。新華社記者 江漢 攝
聯合國國際電信聯盟統計顯示,全球仍有近30億人沒有接入網際網路,其中大多數來自發展中國家。彌合數字鴻溝已成為全球共同的緊迫任務,數位化發達國家和地區應承擔起更多責任。
網絡安全更需全球攜手共治。「網絡不是法外之地。各國應踐行互相支持、互相信任、互惠互利的理念,摒棄零和博弈和『贏者通吃』的思維模式,以《聯合國憲章》基本原則為基礎,構建一個全面的網際網路治理框架。」巴基斯坦駐華大使莫因·哈克指出。
古韻新鎮,未來已來。這張數字之網,連接起現在與未來,正續寫更多命運與共的新網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