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節除了紀念屈原,還紀念哪些歷史名人?
2023-12-11 13:04:02 1
千年前的今天,愛國詩人屈原抱石沉江,人們得知屈原沉入江中後,紛紛划船撈救,由此衍生出了端午節划龍舟的習俗。
人們到最後也沒能找到屈原的屍體,他們害怕江河裡的魚兒吃掉屈原的屍體,就回家拿來米糰投入江中,希望魚兒吃了他們的米飯糰,就不要再去吃屈原了,這就是端午節粽子的由來。
千百年來,朝代更迭,屈原的母國楚國也早已滅亡,但是,每年的端午節這一天,人們就會想起屈原,想起屈原的故事。
早在屈原沉江之前,端午節就已經存在了,它是中國土生土長的傳統節日,最早是古代吳越地區(長江中下遊及以南一帶)崇拜龍圖騰的部族舉行圖騰祭祀的節日。端午節與春節、清明節、中秋節並稱為中國民間的四大傳統節日。
端午節有很多叫法,據統計至少也有二十多種,如有端五節、端陽節、重五節、重午節、當五汛、天中節、夏節、五月節、菖節、蒲節、龍舟節、浴蘭節、屈原日、午日節、女兒節、地臘節、詩人節、龍日、午日、燈節、五蛋節等等。
端午節不但叫法多,紀念的歷史人物也蠻多的。大家是否知道,端午節除了紀念屈原,還紀念哪些歷史名人呢?
經過歷史的洗禮,端午節從紀念屈原,逐漸變成了紀念許多歷史人物的節日,其中最為出名的有三人,除了屈原,剩下二人便是伍子胥和曹娥。
和屈原一樣,伍子胥也是春秋時代的歷史人物,他和屈原來自同一個國家楚國,關於在端午節這天紀念伍子胥的傳說在江浙一帶流傳很廣。
伍子胥的父親伍奢是楚國太子太傅,因為受費無極的讒害而被殺,伍子胥的哥哥伍尚不願拋下父親,進宮以後就被殺了。伍子胥認為留得青山在不愁沒柴燒,為了給父兄報仇,他逃離了楚國,投奔了吳國。
當時吳國很強大,伍子胥便替吳國出謀劃策,吳國五次攻打楚國,楚國都戰敗了。伍子胥戰勝楚國以後,找到仇人楚平王的墳墓,掘墓鞭屍三百!
後來,吳國與越國爭霸,吳王夫差打敗了越王勾踐,勾踐請和,伍子胥認為不可相信勾踐,建議滅亡越國,但伍子胥卻只圖眼前戰果,答應了勾踐的請和。越國人見伍子胥識破他們的陰謀,就羅織罪名陷害伍子胥,夫差不信伍子胥,最終賜死了他。
伍子胥臨死前說:「我死後,請把我的眼睛挖出掛在吳京東門上,將來好親眼看著越國軍隊攻滅吳國。」夫差聽說伍子胥的話以後非常生氣,命人在五月五日這天把伍子胥的屍體投入大江。
伍子胥的話後來全部應驗,越國果然反咬吳國一口,最後夫差戰敗而亡,吳國被越國所滅。伍子胥本是忠良之臣,卻受人誣陷而死,因夫差在端午節這天將其沉江,人們便在這天紀念他。
端午節另一個紀念的人物是曹娥,她是東漢著名的孝女。傳說,曹娥的父親落入江中而死,很多天屍體也沒浮上來。當時曹娥年僅十四歲,聽說父親溺亡的噩耗以後,她悲痛欲絕,晝夜沿江號哭。十七天以後就是五月五日,曹娥也跳江自盡了。五天之後,人們看到曹娥的屍體抱著父親的屍體浮了上來。
孝女曹娥的傳奇事跡就此傳開,因她在端午節左右死去,所以人們就在這天紀念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