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大屠殺紀念日演講稿1000字
2023-12-11 20:30:02 1
歷史不能忘卻1937年的那個冬天,12月13日,在中國南京發生了人類有史以來最慘絕人寰的暴行,小編收集了南京大屠殺紀念日演講稿,歡迎閱讀。
南京大屠殺紀念日演講稿一
12月13日,是侵華日軍攻進南京城、製造慘絕人寰南的南京大屠殺79周年紀念日。恥辱不容漫長的沉痛所塵封。為了讓人們永遠銘記這段令中國人民蒙受恥辱的歷史,在紀念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70周年之際,投資3億多元擴建的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終於打破了沉默,開啟了記憶之門,向公眾免費開放。
70年前的這一天,日軍攻佔南京後,在長達六周的時間內,大肆屠殺放下武器的中國士兵和手無寸鐵的平民百姓,遇難者達30萬人,並發生了2萬多起強姦、輪姦暴行。這場震驚中外的大屠殺,給中國人民帶來了永遠的傷痛,也把日本侵略者釘在了歷史的恥辱柱上。然而,面對大量無可辯駁的物證和史料,日本右翼分子卻一再歪曲和否認歷史,甚至稱南京大屠殺是「偽造的謊言」。他們從未直面真實的歷史,他們中的絕大多數人從未到到南京實地考察,也無視中外學者考證確鑿的歷史鐵證,而是僅憑個人情感和信念曲解事實,掩蓋真相(據新華社)。
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的開放,用鐵一般的事實,揭露了當年侵華日軍的侵略罪行,將塵封的沉默和真實寫在了光天化日之下。其目的就是要告訴人們,永遠不能忘記民族的苦難,不能忘記我們今天的和平是先輩們用鮮血換來的,同時也呼籲日本人民,以此開啟被日本右翼勢力長久封塵的記憶,坦誠面對那段歷史,不要忘記和自覺接受那段歷史的教訓。然而,據稱今天的日本教科書,很少有把日本的這段真實歷史教給他們的下一代。這種異乎尋常的頑固與反動令國家人民感到憤怒和難以理喻。
前事不忘,後事之師。中國人民從來都是寬宏和包容的。70年過去了,仇恨不曾生長,時間可以消逝,但記憶不會風化,恥辱更是不容漫長的沉痛所塵封。我們記住恥辱,記住南京大屠殺這段悲痛的歷史,也就是讓我們必須永遠記住一條巔覆不破的真理:落後就要挨打,發展才能強大。我們唯有時刻睜大警惕的眼睛,始終不渝地堅持黨的領導,聽黨指揮,以強烈的憂患意識和高度的民族自愛心、自尊心、自信心,自覺把愛國之情轉化為報國之行,努力為祖國的繁榮富強作出自己應有的貢獻!
南京大屠殺紀念日演講稿二
1931年9月18日,日軍攻佔瀋陽,繼而霸佔東三省。從此以後9月18日成了中華民族對於恥辱歷史具有重大意義的一天。然而我在語文課得知。「9.18」因和「就要發」十分相似,竟成了社會上一些人競相追逐的吉日。於是乎,伴著警鐘的哀鳴,工程開工了;商店開張了;新人成婚了!
可能大家,會向這種把恥辱日當作吉日的人,投以不屑或嘲笑的眼神。和大家一樣,我當時也在心裡,竊笑他們的無知。可又一些事,發生之後,我才逐漸意識到,我們不過是五十步笑百步罷了。
眾所周知,南京大屠殺是抗日戰爭中最慘烈的一頁,也是中華民族史上最恥辱的一頁。按理說,南京大屠殺是我們最不應忘卻的記憶。可當被問及南京大屠殺的紀念日是那天時,我們兩個文科班裡只有兩個人知道!
我想請問,全體在場的老師,同學,你們誰還記得這個日子,就大聲講出來,讓周圍更多的人知道。(沉默,等待)
好的,我告訴大家,今天,就是今天——12月13日,南京大屠殺紀念日!
73年前的今天,持續六周的大屠殺,在中國的首都發生了。從那一天起,有36萬同胞相繼喪命,日寇最大的孽債由此而起,中華民族巨大的恥辱因此產生。
73年過去了,當年的血色如今已經淡漠。在這淡漠的血色中,日寇遠去了,但它的流行文化襲來了。某些華夏兒女,變成了中不中,日不日的「假鬼子」。或許有些人認為我的話,說得過頭了,可這就是現實!與此同時,當年的抗戰老兵相繼去世了,一批又一批的恥辱歷史見證者離開了,而且,是在國人的漠視中,不舍地離開。他們帶走的,是對於痛苦的深切追憶和警醒。
我們這代青年人,的歷史責任感何在?國家怎能期待這樣的青年,去建設我們的國家?
當年東北抗日聯盟發表講話時是這樣說的——「東北三千萬人民,二百萬健兒,各輸其財,各捐其軀,寧願白山黑水血染赤色,不願華胄,倭奴,同立於黃海之岸。」這是何等的氣勢?何等的民族凝聚力與自信心!
可是現今校園裡的青年們,在日本政府從未就侵華事件做出一點賠償,道過一句歉的情況下,依然熱衷於比較,誰更了解日本影星;誰用的日貨質量更優;誰看的日本漫畫更精彩!中國人的錚錚傲骨哪裡去了?魯迅先生若還在人世,又將作何感想?(沉默)
我不知在抗日戰爭中,死傷的三千五百萬中國同胞,看到自己的後世子女說的是仇人的語言;看的是仇人的漫畫;心中是仇人的偶像時,心中會是一種怎樣的憤怒和茫然——「這些人真的是我的子孫後代嗎?這些人配稱華夏兒女嗎!」
南京大屠殺紀念日演講稿三
歷史不能忘卻1937年的那個冬天,12月13日,在中國南京發生了人類有史以來最慘絕人寰的暴行,日軍——一支毫無人性的軍隊在南京進行了長達6周的血腥屠殺。他們採用種種滅絕人性的手段來殘殺中國人民。昔日繁華的南京城屍堆如山,血流成河,大街小巷,防空洞裡,處處都有中國人民的屍體,頓時,南京城成了人間地獄,侵華日軍在中國,在南京留下了人類歷史上最野蠻,最可恥的一頁。這是中華民族永遠不能遺忘的一段血淚史。
只有真切地了解歷史,才能正確地認識歷史。只有以史為鑑,才能面向未來。列寧說:忘記過去就意味著背叛。是的,誰都不能否認南京大屠殺是人類歷史上野蠻、殘暴的戰爭罪行。我們之所以念念不忘,是為了抵抗遺忘,我們之所以將這段沉痛的歷史,融入血液裡靈魂裡,就是為了表達對和平的嚮往,對戰爭的鞭笞。而今的紀念是為了不忘,反思是為了清醒,奮然前行,才是銘記歷史的真諦。
「生於憂患,死於安樂」。這既是古人的醒世真言,也是南京歷經無數腥風血雨給後人的啟示。前事不忘,後事之師。中國人民從來都是寬宏和包容的。70年過去了,仇恨不曾生長,時間可以消逝,但記憶不會風化,恥辱更是不容漫長的沉痛所塵封。我們記住恥辱,記住南京大屠殺這段悲痛的歷史,也就是讓我們必須永遠記住一條巔覆不破的真理:落後就要挨打,發展才能強大。
追憶歷史是為了和平的未來,我們共同生活在一個星球上,我們希望看到的是欣欣向榮的景象,而不再希望看見滿目瘡痍、戰火紛飛,當我們渴望和平的橄欖枝時,發展正是摘取橄欖枝的最好工具!和平與發展是當今時代發展的兩大主題。和平推動了發展,而發展又促進了和平的力量。戰爭對社會生產力是一種極大的破壞,因此,只有在安定團結的國際環境中才能求得國家、社會的發展,而國家、社會的發展又會進一步的促進和平力量的增強,對維護世界範圍的和平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我們要有崇高的理想,遠大的奮鬥目標。要自覺地把今天的學習同祖國的繁榮昌盛,民族的富強復興結合起來。「天下興亡,匹夫有責。」我們要認真學好知識,早日成才,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添磚加瓦!我們要有勤奮的學習精神,嚴謹的學習態度,切實掌握過硬的學習本領。從身邊做起,從小事做起。
最後,請允許我用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冥思廳照壁上的8句話結束今天的演講——「讓白骨可以入睡,讓冤魂能夠安眠,把屠刀化鑄警鐘,把逝名刻作史鑑,讓孩童不再驚恐,讓母親不再泣嘆,讓戰爭遠離人類,讓和平灑滿人間」。
更多相關文章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