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和諧家庭主題演講稿
2023-12-12 19:29:42 1
家庭、幸福、和諧——多少溫馨美好的字眼兒!下面是小編整理的和諧家庭主題演講稿,歡迎閱讀。
和諧家庭主題演講稿一
鎮西一村村民二十五年如一日,照顧截癱的丈夫,拉扯孩子、孝敬公婆、鄰裡和睦團結,承受了驚人挫折,經受了巨大的磨難和壓力,使眾人看到了一顆善
良而火熱的心,感受到了人間的溫情,為農村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增添了一道亮麗的光彩,受到了村民的交口稱讚。
1980年農曆的11月24日與許延玲幸福地結合了。當時的農村貧窮程度可想而知。「窮點,怕什麼?幸福是人創造的。」抱著這樣的信念,臉上總是樂哈哈的。天有不測風雲,婚後53天遭受了滅頂之災。丈夫許延玲開拖拉機給人拉樹,裝載過多,被壓倒前橫梁的樹木壓在方向盤上。截癱!兩腿失去知覺!突如其來的橫禍意味著什麼?下一步,怎麼走?……巨大的壓力襲向頭頂,全村人為她捏著一把汗。逃避還是擔當?她不是沒想過,逃避,太簡單——回娘家;擔當,艱難,太艱難!當時未知有孕的她毅然決然地留在了丈夫的病床前,在院整整9個月,幾乎寸步不離。這期間是她的愛使丈夫無法繼續拒絕治療,她的情使丈夫意識到故意發脾氣催她另嫁的作法,只能使她悲痛之中雪上加霜。9個多月的治療,280多個不眠之夜,她沒回一次娘家,丈夫兩次大手術,生裡有死,死裡有生,夫妻二人承受了天大的肉網體與精神的痛苦之後,不得不為迎接孩子的降生而結束治療出院回到家中。
兒子出生後,以常人難以忍受的承受力,又撐起了這個多災多難的五口之家。當時78歲的公爹承受不住打擊一病不起癱在南房炕上,而丈夫癱在北房床上。忙裡忙外,丈夫在床上只能用眼睛看管小孩,當有危險時再叫妻子,這就算盡到了當父親的義務,也算減輕了妻子的勞務。患有精神障礙的婆婆不能看小孩子,只能讓她幹點雜活,時不時就會出錯,反而增加媳婦的忙碌。夏季屋裡悶熱之極,給丈夫擦澡後背到院子樹下,時不時幫丈夫挪到樹蔭處。晚上乘涼的人走後再將丈夫抱進帳中,然後再拾掇茶具。截癱病人大小便失禁,但在妻子的照料下,家中井井有條乾淨利落沒有半點異味。除農忙時玩的人少外,平時去他家的人絡繹不絕。無異味,這似乎是平常的一點,在她而言需多大的付出不言而喻。更不用說自承包責任制以來,她從一個不懂農事的新媳婦一步步學著耕種鋤割,家裡、地裡、園裡、公婆、丈夫、孩子,在她體力不支或力不能及時,背過臉去沒少落淚,但在人前她總是堅持,再堅持。故人們無不伸手相助。對人的幫助總是滴水之恩湧泉相報。村上的人都說一個男人幹的活跟不上「延玲家」一個女人。有人稱她是賢妻良母,有人說她愛家人愛他人也愛自己,雖活得累,但精神充實。傳榮自己也說:「咱命苦,人窮,心眼實,正兒八經地過日子能過下去,別叫人家笑話咱就滿足了。」的確,她沒有什麼很高的追求,也無什麼奢侈的欲望,只想撐起這個家的整個天,讓老人、丈夫和孩子少受點罪,再少受點罪;自己多苦點,再多苦點也無怨無悔。多少個含淚不眠的夜晚,思緒翻滾,好的,她想過;壞的,也考慮過。處在她這種情形這下,想過不僅僅一次,若是不想、不算,那不是傻瓜嗎?她的選擇是無私的,是純樸善良的。總結一句話就是仁慈,就是愛。也許她身上的這一點正折射出勤勞勇敢的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也正是這種樸素的仁愛之心成為現代精神文明的出發點,成了中華之魂的基石。
丈夫傷後,公爹垮了,婆婆千萬別垮呀!為了使77歲的婆婆不再垮下去不再增添新的災難,想方設法讓婆婆吃好睡好,有點好的總是讓躺在床上的老少兩個病人吃後,再讓給婆婆吃,自己卻捨不得吃。久了,婆婆也吃不下去,她怎麼忍心呢?有一次為了一點剩豆腐,婆媳倆推來推去,碗卻摔在了地上,為此各自心痛窩火爭執起來,正當此時婆婆的精神障礙症發作,胡攪蠻纏起來,之後竟拿起木棍追打兒媳,只好跑出去躲避,不知內情的鄰居看後生氣地對說老東西真不知好歹,你為何不把她推倒,傳榮擦著眼淚說:「婆婆有病,那還行……」
有一次,的莊稼被鄰居的羊糟蹋了,婆婆跟鄰居大吵大鬧,一時想不開而吊死在家裡。別人都說,這事由鄰居引起的,應該把屍體抬到鄰居家裡,讓鄰居吃不了兜著走。也覺得鄰居確實有對不起的地方,但不能揪著人家不放,況且人家也陪了不是,不能得理不饒人。她深知鄰裡之間應和睦相處的道理。況且,婆婆精神上有毛病,也有自身的原因。經過認真分析後,沒有按別人說的那樣做,而把婆婆按鄉村風俗安葬了。的寬容大度,贏得了村裡人的交口稱讚,稱她不愧是一個鄰裡團結的模範。
和諧家庭主題演講稿二
家庭、幸福、和諧——多少溫馨美好的字眼兒!充滿著神聖的詩意,令人想往。俄國的一位文豪曾說過: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今天站在這裡,我要自豪的告訴大家,我有一個幸福的家庭,我家庭的幸福是源於和諧。
我的家庭和千千萬萬個家庭一樣,是一個極普通的家庭。在我的家庭概念中,我認為有三個層面是奠定家庭和諧幸福與否不可或缺的天然情結,那就是父母,公婆和獨立生活的小家庭。這三個層面在我看來既是一個有機的整體,又是一個不可分割的鏈條。
我的父母都是地地道道的農民,我在家中排行老大,還有一個弟弟一個妹妹。我的家庭並不富有,也沒有顯赫的社會關係,但我感到很溫暖,很幸福。因為我們有非常善良的爸爸媽媽,兄弟姐妹間互相關愛。爸爸媽媽沒有多高的文化,對我們從不講大道理,他們所擁有的就是勤勞的雙手和一顆善良的心,與人和善,助人為樂。記得小時候的一天深夜,鄰居家的馬走失了,那個年代一匹馬可算是一個家庭的值錢家當了。當女主人帶著哭腔跑到我家說明情況後,爸爸二話沒說,穿上衣服就出門了。結果三天之後我們才看到爸爸,蓬頭垢面,腳上的布鞋都磨破了,終於把馬找了回來。那時的生活條件很艱苦,誰家也不富裕,但只要家裡來了客人或做點好吃的,媽媽總要給鄰居家的老人和孩子送去點嘗嘗。父母的言傳身教,舉止言行潛移默化地影響著我們,我們經歷了由不理解到理解的過程,使我們也變得善良起來,懂得了關愛別人就是在關愛自己的深刻道理。
我的公婆都是中級知識分子,公公是醫生,婆婆是教師。從我結婚的那天起,媽媽就告訴我,要真誠的對待家中的每位成員,要孝敬公婆,與之和睦相處,因為他們也是你的親人了。公婆一家待我很好,我覺得很幸福。公公婆婆為人善良實在,他們經常教導我們,年輕人要以事業為重,並主動承擔起家務勞動,從無怨言。看到我們在工作上有了成績,哪怕是點滴的成就,公婆都喜出望外,愜在心頭。應該說這些年我沒有辜負父母、公婆的期望,在事業上取得了一些成績,也獲得了許多榮譽。多年來我在工作崗位上曾獲得全國財政系統「十佳教師」、縣「勞動模範」、「十大傑出青年」、「個人三等功」和「文明家庭」等榮譽稱號。這些榮譽的取得是與他們的大力支持分不開的,我從心眼兒裡感激他們,為擁有這樣的家庭而自豪。
我的愛人也是一位醫生,女兒現在高二了,可以說是一個比不上足比下有餘的和睦小家庭。愛人在單位鑽研業務,一心撲在患者身上,在家裡力所能及,從無半點非分之想,他待人以誠,重情感。我的女兒很懂事,而且有愛心。今年五月的汶川地震,那些慘不忍睹的場面深深的震撼著她,當看到電視上可以簡訊募捐的信息後,馬上給我打電話:「媽媽,我也想捐點錢,你說我該捐多少?」我告訴她:媽媽支持你,這奉獻的不僅是金錢,更重要的是愛心,但愛心是不能報銷的,應根據你自己的實際能力。女兒拿出自己的零花錢,捐了三十元。並且決定每天節省五角錢,兩個月就能解決這筆支出。看得出女兒長大了,成熟了,我很自豪。
我們與公婆不在一起居住,父母也不在本鎮,但我們以家的理念相互牽掛,相互溝通。在對待老人的問題上,我深有體會,他們缺的不是錢,更不希望我們浪費,他們要的就是一種天倫之樂,一種和諧美滿的家庭氣氛。正象那首歌唱的那樣:要《常回家看看》,這一點我們做到了,老人高興了。其實老人最怕的就是孤寂,天下父母同一心,他們的所期所冀都在兒女和內孫外孫身上,他們本無所求。
家庭是什麼?家庭是一個接力棒,是一種文明的傳承和幸福的承載,傳承著過去、現在和將來,傳承著古老的人倫與遺風,傳承著溫馨與詳和。
幸福是什麼?幸福是一種感受,是用愛鋪墊的坦然,是給予與回報的愜意。幸福就象無價的美玉,一旦與心靈組合,就會產生和諧的意念。
和諧是什麼?和諧是一種美,一種力量,和諧是一支歡樂的歌,一條幸福的路,和諧是一部真善美的交響樂,和諧是文明的象徵。
沒有家庭就不會有社會,沒有和諧就不會有幸福。祝願我們每個家庭都幸福美滿,祝願我們的身旁和整個社會都充滿和諧溫馨的局面,祝願我們每個家庭都能在和諧中感受到溫暖和幸福。
謝謝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