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嚴以用權專題研討會上的發言
2023-12-11 01:20:17 7
【篇一】正確認識權力的來源和歸宿,是「嚴以用權」的思想前提。我國是人民當家做主的社會主義國家,國家的一切權力屬於人民,我們黨是代表人民行使國家權力的。毛澤東同志指出:「人民要解放,就把權力委託給能夠代表他們的、能夠忠實地為他們辦事的人,這就是我們共產黨人。」習近平總書記強調,馬克思主義權力觀概括起來是兩句話:權為民所賦,權為民所用。作為權力的掌握者和行使者,領導幹部必須始終做到心中有民、心中有敬、心中有畏、心中有戒。古人講:君子有三畏(天命、大人、聖人之言),要言忠信、行篤敬,就是說任何人都要有所遵循、有所顧忌,不能無法無天、為所欲為。現在,一些領導幹部搞不清權力的來源,有的認為權力是上級給的,有的認為權力來源於個人奮鬥。在這樣的思想認識支配下,他們就缺乏一種對權力應有的敬畏,也為其濫用權力、胡作非為打開了暢行之門。
權力來自於人民,必然要服務於人民。列寧曾經講過,要讓每一個共產黨人都記住,他們代表著全體人民的需要和利益。「嚴以用權」,是檢驗一個黨員幹部是否踐行黨的宗旨的基本標準。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根本宗旨,決定了黨的一切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是實現人民願望、滿足人民需要、維護人民利益。黨除了工人階級和最廣大人民群眾的利益,沒有自己特殊的利益。黨在任何時候都把群眾利益放在第一位,不允許任何黨員脫離群眾,凌駕於群眾之上。權力服務於人民,是黨的幹部行使權力的根本目的。黨員領導幹部要牢固樹立群眾觀點,時刻擺正自己和人民群眾的位置,堅持思想上尊重群眾、感情上貼近群眾、工作上依靠群眾,始終把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最廣大人民根本利益作為一切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做到用權為民,謀利為民。
有權必有責,有責要擔當。領導就是責任,領導就要擔當。權力的行使與責任的擔當緊密相聯,有多大的擔當才能幹多大的事業,盡多大的責任才會有多大的成就。擔當的本質要求是堅持原則、認真負責,領導幹部敢於擔當就要堅持黨的事業第一、人民利益第一,做到守土有責、守土盡責。作為領導幹部,就要勇於擔當,敢於直面困難、真抓實幹,在難題面前敢於開拓,在矛盾面前敢抓敢管,在風險面前敢擔責任,努力做出經得起實踐、人民、歷史檢驗的實績。
【篇二】權力是一柄雙刃劍,可以是社會治理的助力,也可是社會發展的阻力,使用得當可以建功立業、造福於民,使用不當則令人墮落、為害人間。因其會「為害」,故用之要慎、要嚴;因其可「造福」,故對權要設、要用。所以,習總書記要求我們要「嚴以用權」。
「嚴」要以黨性為原則。「一切權力屬於人民」是憲法明確規定的權力屬性,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是共產黨人的宗旨和永恆追求。「權力就是責任、幹部就是公僕」,黨和人民把我們放到領導崗位上,賦予我們一定的權力,是一種信任、一種重託。使用權力就要以黨性作保證,以服務人民為己任,堅持立黨為公,執政為民。
「嚴」要以制度為繩墨。權力的邊界是法制,幹部的保障是規矩。「師曠之聰,不以六律,不能正五音;離婁之明,不以規矩,不能成方圓」。權力行使要依規則、按制度,權力運行要遵循法律的軌跡,有權不可任性,「法無授權不可為」,任何領導幹部都沒有法外之權。簡政放權、削減行政審批事項、公開權力清單等,這些改革措施的推進,都是為了把權力關進位度的籠子,讓權力恰如其分地發揮作用,讓領導幹部不謀私,不淪為「蒼蠅」「老虎」。權力觸角不隨意延伸,社會和市場的活力和創造力才會充分湧流,民眾才能最終得益。
「嚴」要以良知為底線。為政之道,首在做人。人生路長,但關鍵時刻往往就是幾步。領導幹部要始終保持如履薄冰、如臨深淵的警覺,心存敬畏、手握戒尺,慎獨慎微、慎欲慎行,常思「嚴」之益,常念「縱」之害,做到位高不擅權、權重不謀私。要守住底線,牢記人情裡面有原則、交往之中有紀律,不為私利所困,不為私情所惑,真正做到一身正氣、兩袖清風,堂堂正正做人、乾乾淨淨用權。
要「用」權創業。空談誤國,實幹興邦。光說不練,半點馬克思主義也沒有。各級領導幹部要用權謀劃,用心決策,克服急於求成、急功近利的浮躁心態,打基礎、利長遠,以「功成不必在我」的胸襟,想幹事、肯幹事、多幹事、幹實事,一任接著一任,「一張藍圖繪到底」,努力創造經得起實踐、人民、歷史檢驗的實績。
要「用」權擔當。鐵肩擔道義,有權須盡責。擔當是品格,是境界,是能力。當前,菏澤正處在深化改革、科學趕超的關鍵時期,各級領導幹部要敢於擔當起歷史賦予的責任,握緊事業發展的接力棒,咬定目標,勇於闖難關、涉險灘,敢想、敢做、敢當。面對大是大非敢於亮劍,面對矛盾問題敢於迎難而上,面對危險敢於挺身而出,面對失誤敢於承擔責任,面對歪風邪氣敢于堅決鬥爭。
要「用」權為民。「公」字最重要,「責」字記心間,「特」字要摒棄。「居官守職以公正為先,公則不為私所惑,正則不為邪所媚。」領導幹部要經常捫心自問,自己手中的權力用到哪裡去了?有沒有公權異化,把權力用在關係戶、小圈子、小團體的利益上?有沒有巧立名目、吃拿卡要?有沒有玩忽職守,不作為、慢作為、亂作為?要從群眾最關心的問題抓起,從群眾最反感的問題改起,從群眾看得見、摸得著的事情辦起,努力讓群眾擁有更多獲得感,一心一意將手中權力用於服務人民,做到掌權不迷失,用權不逾矩,順民眾之所願,應民心之所盼,以過硬作風,擔改革重擔,造人民福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