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扆的生平簡介 陸扆的結局是什麼?
2023-12-11 06:25:37 1
在中國古代歷史上有這樣一位狀元,他文採斐然,膽識過人,就是特別一根筋,認定的事九頭牛也拉不回來。那時候國家適逢戰亂,皇帝都跑路了,一心求取功名的他卻想了各種辦法說服宰相正常舉辦科舉,並且自己把自己封為了狀元,他就是陸扆。
唐僖宗在位時期,唐朝爆發了一場聲勢浩大的農民起義,即黃巢起義,在歷史上十分著名。起義軍一路高歌,眼看就要打到京城來了,唐僖宗聽聞前線的戰況以後,收拾了幾個包袱,帶了幾個心腹就逃了。京城百姓們知道皇帝都跑路了,也紛紛舉家帶口的逃亡,京城不復往日盛況,十戶人家有九家都是人去樓空的。
不巧的是,黃巢起義爆發那會兒,剛好是往年舉行科舉的日子,如果沒有這場起義,那麼此時的京城應該熱鬧非凡,無數學子聚集此地,只為了見證新科狀元的誕生!
可惜,起義爆發了,皇帝跑路了,管事的朝廷官員也沒閒心主持科考了。
許多趕考的考生一聽,大呼倒黴,怎麼輪到他們就碰上了這種倒黴事,這科舉到底還考不考了?
陸扆信心滿滿準備這次科舉,他本想靠著這次科舉證明自己,此後才好硬著腰杆子步入官場,不會再有人說他是靠家世上位的。科舉不舉辦了,他拿什麼來證明自己呢?
為了打聽科舉的事,陸扆多方打點關係,最後結識了皇帝身邊的近臣中書舍人鄭損。鄭損與陸扆交談之後,認為陸扆很有才能,就轉而將陸扆推薦給了宰相韋昭度。韋昭度也十分欣賞陸扆,最後就暫留陸扆在他的身邊做事,也算是一種變相的提攜。
陸扆雖然得到了官職,但並不是通過他預期的方式得到的,因此總是有一種被「施捨」的感覺,他心心念念的還是科舉。
過了幾個月,陸扆準備好一番說辭,就向宰相韋昭度提出了舉辦科考的提議,還推薦了科舉主考官中書舍人鄭損。
韋昭度被陸扆的大道理說得動了心,一看陸扆連主考官都替他選好了,就答應了舉辦科舉。
鄭損感激陸扆推薦自己做主考官,在科舉考試結束之後就讓陸扆負責閱卷工作。陸扆覺得這次科舉能順利舉行,功勞皆在自己,再說了憑他自己的真才實學,便是當個狀元也是應該的,於是就把自己的名字寫在了錄取名單的第一名,他就這麼成為了那年科舉的狀元郎。
後來,陸扆官運亨通,他的才學還受到唐昭宗的稱讚,說:「貞元時期的陸贄和吳通玄兄弟都擅長內廷文書,從那以後就再也沒人能比得上他們的,今天這人卻被朕得到了。」
可惜,陸扆結局不好,他因為勸諫昭宗而被昭宗疏遠,不斷被貶,昭宗被殺以後,他也被殺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