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字雙龍出海之命(雙龍抱柱命格)
2023-09-15 12:58:00 2
命理中的「雙龍出海」是什麼意思?
雙龍出海,我個人認為是四柱中有兩個辰土,辰為龍,出海為水,此四柱中必是水旺,辰土製水之格局。
八字雙龍出海的意思
算命的隨便編一句就夠你分析的。我理解應該是命主的四柱八字地支有倆個辰,而天幹有戊透出。算命的來那麼一句。你就懵了。
雙龍出海,九淺一深,直搗黃龍這三個成語是什麼意思
雙龍出海:在命理中對生肖和時辰對應的一種表達方式。
九淺一深:九次淺的,一次深的。
直搗黃龍:一直打到黃龍府,指搗毀敵人的巢穴。
雙龍出海格的有錢嗎
有。
所謂「雙龍出海」,是在命理中對生肖和時辰對應的一種表達方式。如生肖屬龍,出生在辰時,代表貴。貴的意思就是官,會掌權,會有貴氣。富貴之中的貴,會因貴而富。如果是這種情況,還出生在農曆的十一月份,就叫「雙龍出海」,富貴皆全。所謂"雙龍出海",在股市上主要適用於個股方面,而且一般只適用於強勢股、走主升段的個股以及均線系統已經形成多頭排列的個股等等。 "雙龍出海"的主要特點是:在該股剛剛步入起飛之時,其中有兩個交易日的開盤價與收盤價以及它們的中陽線實體幾乎相同。
大理祥雲縣縣誌中的八景指哪幾處?
大理祥雲縣縣誌中的八景指:
1.最早叫雲南的地方雲南驛古鎮——千年古道、煙雨滄桑,也茶馬古道上集市。雲南驛作為南方絲綢之路上的重要驛站,是雲南較早的一家馬幫驛站。
2.洱海衛城,也被當地人稱之為祥雲古城,位於祥雲縣縣城內,是一座名副其實的「古雲南城」,始建於漢唐,完備於明清,四街八巷的建築格局,整個城區成回宮格布局,仿佛一枚方印。因東有鳳凰山,西有臥龍山遙相呼應,被稱為「西座臥龍捧印,東迎彩鳳玉書」。洱海衛城始建於明洪武十五年公元1382年,由明軍指揮賴鎮、都督馮城及千百戶等官督建,當時取名為洱海衛城。因明軍在祥雲(當時的雲南縣)境內設置洱海衛,因而取此名。後因雲南縣城從雲南驛遷至洱海衛,縣衛合署一起。1918年雲南縣改名為祥雲縣後,洱海衛城也隨之改為祥雲城。
3.清華洞,從縣城出發,沿著清紅路往西南走大約3公裡,就來到清華古洞,佛教喻「清華」為極樂勝地,此洞清幽,故名。被譽為滇西第一洞。摩崖石刻有「清華洞天」「座臥煙雲」「蒼穹坐佛」等。清華洞屬喀斯特地形石巖溶洞,洞分前洞、後洞。前洞深、寬約30餘米,高5米;後洞分二支,深不可測,洞內石花、石筍、石柱甚多,琳琅滿目。前洞口右側頂穹正中,仰視見尺餘橢圓形亮光通山頂,稱「碟大天」。右側有小洞3個,時寬、時窄,洞壁大洞套小洞數十個。前洞中主洞位於洞口正中。洞內怪峰突兀、石筍倒掛、懸崖滴乳、落水有聲。洞口壁上方有摩巖石刻,計24塊,多為明代以來的宮吏及騷人墨客所作。
4.青海湖,位於中國雲南省祥雲縣沙龍鎮境內,地處城川壩東南部,西北距縣城祥城鎮7公裡。元代稱「青海」,清代稱「青龍湖」,因湖水清澈得名,自古就有「青海月痕」之美稱。
5.天華山,又名南華山,史稱「南華勝跡」,位於雲南大理祥雲縣馬街鄉棕棚村,由縣城至景區的駕車距離約25公裡。庵後有一大一小兩條形似石龍的鐘乳石倒掛於絕壁之上,是為天華山最具特色的景觀「石龍倒掛」。天華山道觀始建於明代,山崖上依山就洞建有上、中、下三庵古建築,藏屋露簷,石崖上有一石龍倒掛,宛如神龍從天而降,崖壁上鐫刻有「雲洱無雙地,匡州第一山」十個大字。天華山風景區由仙床雲臥、石龍倒掛、石屋天窗、石珠夜明、諸葛營寨、古洞三庵(觀音洞、灶君洞、玉皇閣、羅漢洞、四官洞、玉皇洞、太子閣、王母閣)、懸崖滴玉、東西石樓8大勝景和豆大天、仙人腳印、石虎登山、石鐘石鼓四大奇觀組成。
6.水目山,坐落於楚大高速公路和廣大鐵路旁的祥雲縣城西南,水目山是中國開創較早的佛教聖地之一,是漢傳佛教禪宗第九代祖師道場、世界第一子孫式舍利塔林聖地、佛門聖物舍利子發掘安放地、南詔國、大理國皇家寺院。
唐憲宗元和八年(公元813年),南詔國國王勸龍晟下旨由禪宗第九代傳人普濟慶光禪師到水目山開山建寺。此後,歷代出佛產祖,高僧雲集,萬眾皈依,鼎盛時達三千和尚八百尼姑。
世界塔林舍利子、中國南方最早的戒堂、全國罕見的寺抱塔奇觀和唐代茶花、宋代龍柏、明代月季等奇異景觀及大理國十王剃度、徐霞客尋訪、吳三桂求卜、林則徐問道、擔當受戒等歷史記載,令世人嘆為觀止。水目山的佛教歷史及文化遺產有著不可替代的獨特性,在世界佛教界具有突出的特點,在中國佛教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
7.九鼎山,又名「九鼎雲峰」,位於雲南祥雲縣城北10公裡原祥城鎮與原象鼻鄉交界處(現象鼻鄉已整體併入祥城鎮)。九鼎山屬橫斷山系雲嶺餘脈,因山勢險要,山脈有九峰鼎立,故有九鼎山之稱。
境內的九鼎寺宇初創於明洪武年間,經正德、嘉靖兩度維修,清、民國兩代又進行擴建,現寺宇包括土主廟、妙勝閣、華嚴閣、三教閣、彌陀閣、碧霞庵、古佛洞、毗盧閣、玉峰閣、千花臺等殿閣。九鼎山海拔3117米,因九峰並峙,也稱九峰山,九峰以形命名,分別為禁足、獅吼、攬霞、招鶴、峨眉、侍仙、中秀、遞雲、經臺。洞有碧霞洞、觀音洞、朝陽洞、彌陀洞、隱貌洞、羊毛洞等。九鼎寺前有九鼎山雙塔,塔寺相映構成奇觀妙景。登九鼎山頂,祥雲壩子一覽無餘。每年農曆2月初8為九鼎山「太子會」遊客眾多,歷代遊人不絕,是祥雲著名風景名勝之一。
8.天峰山,又名「玉筍峰」,俗稱「老君山」,或稱「老君殿」。位於雲南省大理州祥雲縣普淜鎮鏡內,主峰海拔2578米,山體呈金字塔狀,地勢險峻,有高聳其巔,萬山拱伏之勢。老君殿始建於明萬曆年間,為單簷歇山頂的木構建築,前簷柱為一對雙龍抱柱,殿前高懸「道德五千」巨匾,供祀太上老君,故名老君殿。右有石雕功德坊,穿坊而入為雄偉的玉皇閣。下層為長方形歇山頂,上層為八角攢尖頂,無鬥拱造型。天峰山是一座以道教為主教,三教合一的建築群,其中尤以木雕刻著,有「南來道教第一山」,是祥雲縣的道教名山和主要風景名勝之一。天峰寺外森林茂密,每逢農曆2月15日,為普棚天峰山「歌會節」,周邊彝族同胞來此「打歌」,眾及萬人。
圓柏,龍柏,檜柏的區別
圓柏又稱檜、檜柏,圓柏屬,常綠喬木。幼樹樹冠尖塔形,老樹寬卵球形。中性樹種,幼時喜蔭、極耐寒,耐乾旱,對土壤要求不嚴,中性土、鈣質土、微酸性土及微鹼性土均能生長,在溫涼稍燥地區生長較快,耐修剪、易整形。多用播種繁殖,也可扦插育苗。可作綠籬和防護林。常綠喬木或灌木;幼樹之葉全為刺形,老樹之葉刺形或鱗形或二者兼有;刺形葉常3枚輪生,稀交互對生,基部下延,無關節,上面凹下,有氣孔帶;鱗葉交互對生,稀三葉輪生,菱形;球花雌雄異株或同株,單生短枝頂;雄球花長圓形或卵圓形;雄蕊4-8對;交互對生;雌球花有4-8對交互對生的珠鱗,或3枚輪生的珠鱗;胚珠1—6枚,生於珠鱗內面的基部;球果當年、翌年或三年成熟,珠鱗發育為種鱗,肉質,不開裂;種子1-6粒,無翅;子葉2-6枚。 龍柏,常綠小喬木,可達4—8米。喜充足的陽光,適宜種植於排水良好的砂質土壤上。皮呈深灰色,樹幹表面有縱裂紋。樹冠圓柱狀。葉大部分為鱗狀葉(與檜的主要區別),少量為刺形葉, 沿枝條緊密排列成十字對生。花(孢子葉球)單性,雌雄異株,於春天開花,花細小,淡黃綠色,並不顯著,頂生於枝條末端。漿質球果,表面披有一層碧藍色的蠟粉,內藏兩顆種子。枝條長大時會呈螺旋伸展,向上盤曲,好像盤龍姿態,故名「龍柏」。有特殊的芬芳氣味,近處可嗅到。龍柏喜深厚肥沃的土壤,要求排水良好,忌潮溼漬水,否則將引起黃葉,生長不良。幼時生長較慢,3-4年後生長加快,樹幹高達3米以後,長勢又逐浙減弱。 龍柏喜陽。凡排水良好、土層深厚之地,生長良好。耐旱力強,夏秋只要將根際或苗床進行覆蓋,一般不淋水抗旱也很少死苗,但為促進生長,勤加肥、水,其年生長量高可增50釐米。龍柏主枝延伸性強,但在江南不向外開展而向上繞主幹迴旋,側枝排列緊密,全樹婉如雙龍抱柱,因此下枝要妥善保存,不可隨意剪除或損壞,否則將形成吊腳苗,大損觀瞻,所以一般不加修剪,任其自然生長。龍柏樹形除自然生長成圓錐形外,也有的將其攀揉盤紮成龍、馬、獅、象等動物形象,也有的修剪成圓球形、鼓形、半球形,單值或列杆、群植於庭園,更有的栽址成綠籬,經整形修剪成平直的圓脊形,可表現其低矮、豐滿、細緻、精細。龍柏側枝扭曲螺旋狀抱幹而生,別具一格,觀賞價值很高,我國各地廣為栽培。
展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