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四季網

讀好媽媽勝過好老師讀後感

2023-09-15 07:32:50

篇一:好媽媽勝過好老師讀後感

  《好媽媽勝過好老師》這本書是我和孩子一起讀完的,說實話,孩子對這本書的體會和感受比我要深刻得多。

  這本書好多內容在理論上我都非常贊同和欣賞,可在自己教育孩子的實際行動中,往往不能堅持,一遇上孩子不聽話和不順心的事,就容易急躁、發脾氣,這時,宇辰就會跟我說:「媽媽,你看書中的好媽媽是如何和圓圓姐姐一起溝通、一起解決問題的。我們是孩子,難免會犯錯,需要最多的就是媽媽的耐心和溫柔。」孩子的話提醒了我,給我的感觸最深。現在再遇到這樣的情形時,我會儘量先讓自己的心平靜下來,更多地從孩子的角度去考慮問題,孩子也比以往更願意和我講一些在學校發生的和自己生活中認為有趣的事。多交流、多溝通,這是孩子和家長之間解決問題的最好辦法。

  現在宇辰在很多方面也總拿自己和圓圓姐姐做比較,他經常對我說自己能夠和姐姐一樣堅持閱讀各類書籍,上課專心聽講,能夠獨立完成作業,懂禮貌,長大爭取像姐姐一樣優秀。

  《好媽媽勝過好老師》真是本好書,不光當父母的要看,也值得孩子讀一讀。

  
篇二:《好媽媽勝過好老師》讀後感

  當看完這本書的時候,我忍不住再看了一遍, 在對待孩子的教育問題上我們家長總是以我們的眼光來看待問題。

  其實 , 每個孩子都有不同的個性和發展需求,這時就需要我們耐心細緻地聆聽與觀察,對於孩子在成長過程中的變化,我們家長要格外關注 。面對孩子出現的問題,也需要我們家長獨具慧心,認真對待孩子出現的各種問題,千萬不要用通常的標準和對自己的經驗去要求孩子。往往我就在這方面做的不夠正確,總是以自己看待事情的角度來要求孩子,抹殺了孩子自己解決問題的思維和自信。對待孩子也沒有那麼耐心, 常常是以自己的情緒來左右了孩子的想法。

  當看到 這本書時, 我就覺得好多專制的事情都正是我正在做的, 我 想我要 改變自己的一些做法,以孩子的視角看世界,以孩子的視角看待孩子,就會發現孩子的進步很大,跟孩子做朋友, 跟孩子比成長。一個人如果沒有獲得好的家庭教育,學校教育多半很難在他身上正常實現。

  用愛的眼光來觀察孩子,用愛的語言鼓勵孩子,對孩子多一點耐心,少一些批評,這才是她成長的堅實基礎。


篇三:好媽媽勝過好老師讀後感

  金明小學張瑞娟 寒假裡看了一本書《好媽媽勝過好老師》,作者尹建莉是位成功的媽媽。身為教育碩士的她培養的女兒品學兼優,曾跳級兩次, 2007 年 16 歲參加高考,取得了超過清華錄取分數線 22 分的優異成績,被內地和香港兩所名校同時錄取。個性品格上自主自立,樂於助人,是北京市三好學生。這本書,就是這位讓人羨慕的母親 —— 一位教育專家 16 年的教子手記。據說出書前這些內容就以手抄本的形式熱傳。

  我注意到書中很多章節談到課外閱讀的重要性。作者說:有一根魔杖,它確實是有魔力的,哪個孩子一旦被它點中,就會變得更為聰明,在學習和才能上更有潛力。這個魔杖是什麼?就是課外閱讀。

  我很贊同作者的說法。以我個人成長經歷為例,我在六歲收到了父親送我的一本《安徒生童話》,這本書為我小小的心靈開啟了一扇窗。小學三年級我訂了《小學生優秀作文》和《小學生作文選刊》,我經常一出校門邊走邊看,回家之前把它看完。我喜歡上了寫作文,語文課是我的最愛。父親曾教過初中和高中語文,我從小學高年級開始讀中學語文書,中學時讀高中語文書,我把語文書當成故事書,它們那麼生動,那麼優美,深深吸引了我,我能站在父親的書櫃前幾個小時一動不動。隨著年齡的增長,我看的書越來越雜,有《紅樓夢》、《林海雪原》、《青春之歌》之類大部頭,看了不少金庸梁羽生瓊瑤的小說,雜誌《名人傳記》、《大眾電影》甚至家裡的《現代生活指南》也看,看書速度越來越快,一目好幾行並且幾乎字字不漏,經常一天一本。小學和中學階段的廣泛閱讀,讓我的語文學習輕鬆愉快。感謝那些手不釋卷的時光,為我的一生打下良好的基礎,直到現在仍在受益 —— 我恰好從事了語文教學工作,對語文的興趣延續至今。

  一個不閱讀的人是蒙昧的,一個不閱讀的民族是淺薄的。關於閱讀的重要性,著名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在《給教師的建議》一書中從精闢的理論分析到生動的實際事例,做了深入淺出的闡述。我們只需看看這些章節的標題 —— 閱讀是對 「 學習困難的 」 學生進行智育的重要手段,必須教會少年閱讀,怎樣靠閱讀擴充知識 …… 在書中這位前蘇聯具有 30 多年教育實踐經驗的教育理論家振聾發聵地疾呼:孩子學習越感到困難,他在腦力勞動中遇到的困難越多,他就越需要多閱讀 …… 不要靠補課,也不要靠沒完沒了的 「 拉一把 」 ,而是靠閱讀、閱讀、再閱讀, —— 正是這一點在 「 學習困難的 」 學生的腦力勞動中起著決定性的作用。

  的確如此,很多老師都會有這樣的感覺,孩子在小學低年級甚至中年級,僅僅依靠聰明是可以取得好成績的,但如果沒有閱讀墊底,年級越高越會顯得力不從心,和閱讀量大的孩子相比,差距越來越大。我班上學期語文第一名的徐聿至是個不折不扣的小書迷,他媽媽說哪怕到飯店吃飯上菜前幾分鐘,他也會津津有味地看上幾頁,先來點精神大餐。他媽媽送他最多的就是書。班上還有一位孩子,他爸爸是包工頭,家裡不缺錢,在三年級孩子曾把家裡的幾百元錢帶學校分發給高年級幾個學生。當我和那個班的老師把錢追回通知孩子家長來領錢時,家長才知道抽屜裡錢少了。後來孩子課間把礦泉水瓶和垃圾扔下水道裡,造成衛生間堵塞,水漫寢室,我通知了孩子媽媽。家長來了先給孩子兩巴掌,然後對孩子破口大罵。孩子平時基本不看書,作業甚至都完成不了。寒假家長帶他去海南旅遊,給小學四年級的他又買了一部新手機,孩子倒是過了個快的寒假,可報到那天,他是班上唯一一個沒完成作業的學生。上學期臨放假,他又向同學要一百塊錢,理由是那個同學看別人作業被他發現了,一百塊錢是 「 封口費 」 。當我把情況告之他家長,他的媽媽流著淚說: 「 我以為現在條件好了,不能虧著孩子,他要什麼就買什麼,不缺吃不缺喝的,沒想到孩子成這樣了。 」 我想這位媽媽的話道出了問題所在,她以為給孩子最好的禮物就是讓孩子吃好喝好,滿足孩子物質上的需求。她不知道有一位大文學家高爾基曾說過:愛孩子,那是連母雞都會做的事。重要的是,應該怎麼愛孩子?孩子最需要的是什麼?給孩子最好的禮物是什麼?

  孩子的成長道路是單行道,不能重新來過!無論媽媽還是老師,都是任重道遠,我們肩頭背負的,是沉甸甸的責任啊!讀書吧,讓我們的精神家園溫暖芬芳,引領孩子熱愛讀書吧,他們幼小的心靈將會播下一粒粒種子,孕育出愛、正義、信念、希望 …… 書籍是孩子們金色童年不可或缺的,是孩子在人生之初應該得到的最好的禮物 !


篇四:《好媽媽勝過好老師》讀後感    張冬梅

  假期去了很多地方遊玩,也讀了很多書。但是看似繽紛多姿的假期生活並非只有興高採烈,大多數時間心緒一直處在患得患失之中,吾家有女青春期,吾家有女準畢業生,吾家有女尚不知學習之重要 …… ,同時,每讀一本書、一篇文章就想起學校「布置」的作業——寫讀後感,於是讀完這本書就想讀後感怎麼寫,看完那篇文章就想應該如何聯繫自己的教學,真正是有壓力才有動力,真正做到了「掩倦深思、開卷有益」。

  大概是媽媽這個角色擔當的比較挫敗,所以對能做好媽媽的人由衷的欽佩,於是在百度上搜索寫好媽媽的書,介紹最多的就是尹建莉寫的《好媽媽勝過好老師》這本書,於是懷著好奇、羨慕、崇敬甚至有淡淡嫉妒的心情一口氣把這本書讀完,看完之後更加深了我最近歷經各種磨難所得到的結論:世界上有很多事是可以想辦法走捷徑的,正所謂事半功倍,而唯獨父母教育孩子這一項工程,是不能摒棄行動而視方法為萬能鑰匙,夢想一勞永逸,期待「無心插柳柳成蔭」的碩果。

  從作者簡介中,了解到尹建莉的女兒非常優秀。在讀了她的作品之後,才知道每個孩子的優秀都是有源頭的。品味作品中的一字一句,我能體會到她對女兒的教育是何等用心,她的教育方法是多麼自然無痕!同樣作為母親,我帶著深深的不安與自責,責問自己的靈魂:當我們得到一塊璞玉時,該如何去對待?丟三落四是孩子普遍存在的惡習, 尹老師的女兒圓圓有一段時間經常忘拿鑰匙和手錶,又有一次她沒拿鑰匙,到學校無法鎖自行車,恰被查到,違反了校規,要寫檢討書,還要影響班級的評優選現,這讓圓圓很難過,尹老師雖然心裡也有責怪,但沒有說「早提醒過你」這樣的話,只是開玩笑說她像牛頓一樣,難免犯小錯誤。「像牛頓一樣」玩笑式的批評,既是家長如何理解孩子的問題,也是以什麼方式批評教育孩子的問題,既讓孩子知道他錯哪裡了,又不傷害他的自尊心,還暗含了對他的理解,孩子肯定樂意接受。我的女兒粗枝大葉、大大咧咧,像我小時候一樣,經常忘帶作業,把六看成九,考高中的時候居然一道大題漏做。可是今天面對同樣犯錯誤的女兒,除了嘮叨甚至謾罵,好像忘記曾幾何時我也這樣磕磕絆絆的走過。對待學生還有等待花開的心態,到自己孩子身上卻只有恨鐵不成鋼的份了。犯錯誤是孩子成長中的必修課,只有修夠一定的課時,他才能真正獲得舉一反三、自我反思、自我完善的能力。

  很喜歡文中的一則寓言:一位農夫得到一塊玉,想把它雕成一件精美的作品,可他手中的工具是鋤頭。很快,這塊玉變成了更小的玉,而它們的形狀始終像石頭,並且越來越失去價值。作為父母,我們也得到了一塊玉石——聰明可愛的孩子;作為老師,我們更是得到了難以數計的玉石——多姿多彩的學生。面對著手裡捧著的玉石,兩種角色都要求我們精心雕琢璞玉。正確的教育方法是一把精美的刻刀,而錯誤的教育方法則如農夫的那柄鋤頭。反觀我們的教育歷程,是不是很多時候,我們都輕率的拿起鋤頭指向了璞玉呢?

  誠然,作為一個母親,我挖空心思的想讓家中小女有所建樹;作為一名教育者,也本能的希望能帶給學生最大的進步。可現實中令人失望的結果帶來的巨大反差,還是以它不可扭轉的力量將我送上了另一個極端:抱怨孩子沒有出息,真是朽木不可雕啊!「地獄之路有時是好的意圖鋪起來的」,西方的這句諺語如一記重錘,擊打在了我的心坎上,極大地震撼了我的心靈,終於明白:現代家庭教育中一個很大的問題是,父母可以為孩子付出生命,卻不肯為孩子付出時間和心思。其實,在培養孩子的過程中,我們又何嘗不是在一起成長——沉澱自己的煩躁與不安,睿智的看待孩子邁出的歪斜腳步,包容孩子的過失,引導孩子跨出沼澤地。要具備這些能力,還需一番修煉啊!

  「不是所有成為父母的人都會做父母。」當然,也並非所有成為老師的人都會做老師。要想在教育的舞臺上邁出華麗的舞步,必須處處用心,見微知著。母愛博大,智慧的愛孩子,一個細節足以讓生命感受這世界的溫暖和美好;師恩浩蕩,無私的愛學生,一段時光便能造就他們無量的前途和彼此間的流金歲月。在我,願傾一生之力,不斷向好媽媽、好老師的標準邁出堅實的每一步!


篇五:《好媽媽勝過好老師》讀後感     趙硯儒 

  女兒還在幼兒園的時候老師推薦了一本有關家庭教育的書《好媽媽勝過好老師》。一開始也沒太在意,直到有一天一位同事很驚喜的說,「你也在看啊,這本書寫得不錯的」。此時我才開始重新認真的閱讀這本書。細讀下去,很多教育觀念使我受益良多。

  女兒開學已快一個月了,這一個月裡我也看到了諸多書中提及的教育方式。這與我的傳統學習理念有較大的出入。例如:書是應該「讀」的。之前我一直持有這樣的觀點,書中的內容應該要加以消化,用自己的理解去複述書中的內容。但對於剛剛才認字的女兒來說,用手指指著書本逐字逐句的讀,把學習生字融匯在日常生活中,養成獨立閱讀的好習慣是非常有效的教育方法。從目前的效果來看習慣的養成對女兒的幫助要遠勝於識字量的增加。我相信書中優美的語言熟悉更勝過自己的對文章的概括。把認字和閱讀結合起來而不是分成獨立的兩個部分來進行用欣賞的態度在潛移默化中認字。用作者的話說「閱讀是一根」魔杖「,被」魔杖「點中的孩子學習能力強。」聯想到當下女兒在進行應用題解答時也時常會碰到讀完題目卻不知所云的狀況。更堅信了「閱」與「讀」結合的重要性。

  又例如:關於興趣的培養;每一個家長都知道興趣是最好的學習動力,但在日常生活中又往往因操之過急而適得其反。女兒現在在學拼音,拼音的第二聲和第四聲總也分不清楚。不斷的重複我也有些煩了,態度不自然的就變得有些過火。以致於後面女兒每發一個音時都會思考一下並在口中默念四聲然後再發音。但最後還是錯,女兒哭著跟我說「因為我怕錯,我也不想錯,我想對」。我想這時的女兒對拼音應該是深惡痛絕的。此時的學習對她來說應該是一顆苦藥。人最難抗拒的是「成功的誘惑」,最討厭的莫過於「強迫的接受」。回想兒時的我們也曾走過的這一段艱苦歷程,那時的我何嘗不想得到成功呢?書中教我們做一個記錄成長的冊子,孩子的每一個進步都記錄在案,每一個點滴的成功都將化成孩子向著新目標前行的動力。每一個失誤也終將成為孩子自我修正的座標。我想記錄的本質還不在於對於孩子的指導作用,更重要的是對家長提出了堅持的要求。用家長的言行去引導孩子用堅持去完成自己的任務。

  常說孩子的教育是一場沒有排練的舞臺劇,我們只能隨著時間的年輪不斷的編排劇目,如果在教育孩子的問題上不去認真的思考不去理性的處理,一味的按著自己的性情武斷的做出判斷,這樣可能培養出一個偏激、叛逆、任性的孩子,而凡事讓孩子自己去考慮,去做多犯一些錯誤從失誤中體會成功。

  在孩子的教育上我有很多習慣性的做法,其實是做反了。對照著《好媽媽勝過好老師》的書我也在不斷的修正自己的言行、方法。也從與老師的交流和女兒同學家長中了解和學習更多的教育方法。還清楚的記得老師來家訪的那一天,當著老師的面和孩子的一句玩笑,當場被老師指正。孩子犯了錯或做了些不適當的舉動,其中一定會有他的原因或是因為習慣或是他表達的方式不太正確又或者詞不答意等等。簡單的及時的糾正固然重要,但一定要選擇合適的方式,以保護孩子的自尊心,樹立自信心,培養他們的能力為目的,對其自尊心、自信心和能力有損害的方式都是不適當的,即便是一句玩笑滿足了家長當時的需求但對孩子的傷害一定是很大的。目前我也發現女兒經常會有從眾的心理出現,或許與之前的這一系列不適當的教育方式有一定的關係。不適當的教育方式影響的將是孩子多年甚至一生的學習和處事態度。

  書中還提到了我在孩子教育中的一個誤區,就是「管」和「教」的分別,很難說教更勝於管。孩子的觀察力是相當敏銳的,家長的好惡直接影響到了孩子的價值觀和審美,曾看過一篇文章其中也提到孩子是天生的「外交官」他們能從家長的言語和口氣中去判斷對方的地位,並會在以後他自己的言行中把相關的態度毫無保留的表現出來。也正如書中所述「身教大於言教」所以在學習教育孩子的同時我也當注重自身的修養,正如作者所闡述的站在孩子的角度,換一種方式去做去說,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也磨鍊和蛻變自己。努力讓自己成為一個好家長 「 好老師 」

  父母是孩子的老師更是孩子的朋友,教育方式的差異影響著孩子的一生,我們每一位手裡的美玉必須用相宜的刻刀去精心的雕琢。

同类文章
校園的變化作文300字

校園的變化作文300字

篇一:校園的變化  「譁啦啦……」天空下起了傾盆大雨。我站在教室門口的走廊上看著操場,在雨水的衝刷下,塑膠跑道顯得更加豔麗了,紅色的塑膠跑道好似鮮花鋪了一地。看著眼前的一幕,使我不禁想起了一年級入 學時的情景。  在我一年級入學時,操場還是用黃泥巴鋪成的。一旦下起大雨,操場到處都是積水,坑坑窪窪的,
生活中的啟示作文300字

生活中的啟示作文300字

篇一:生活中的啟示  生活中,啟示無處不在,也許是滿樹的春紅,也許是寂寞的梧桐。生活總是在完美中留下空白,在心靈中留下啟示。  今天下午,我與姑姑到東勝送弟弟去北京參加冬令營。回來的時候,我悟出了一個道理。下面我就跟大家講講吧!  我與姑姑在車上聊天。突然,我們看到了一輛車,後面被撞了凹了進去,我們
生活中的新發現作文300字

生活中的新發現作文300字

篇一:生活中的新發現  「唉!這鳥糞怎麼又來了!」樓下的阿姨無奈地嚷道,我好奇地問:「阿姨,什麼東西啊?鳥糞?」「是呀,這該死的麻雀把我剛剛洗好的被子又當成它們的『馬桶』了!」阿姨氣呼呼地說,「這裡 的鳥怎麼會這麼多啊,前幾年還沒有這麼多呢!」  是啊!我早上起床,總能聽見鳥兒們嘰嘰喳喳的叫聲,這裡
媽媽的嘮叨作文300字

媽媽的嘮叨作文300字

篇一:媽媽的嘮叨  我的媽媽很愛嘮叨,從小到大我都是在媽媽的嘮叨中成長,小的時候總嫌她煩,長大了習慣成自然。現在已經明白了嘮叨就是她的愛。  媽媽總是嘮叨著讓我做好自己的每一件事情,要能夠獨立生活。早起後,媽媽叫我疊好自己的被子,整理好自己的枕頭。吃飯前囑咐我去洗手,中午放學回家她叫我幫她幹活。晚上
我的好習慣作文300字

我的好習慣作文300字

篇一:我的好習慣  我想培養的好習慣是每天堅持讀書,於是我便開始培養這個好習慣了。  在培養這個好習慣的過程中,一開始我一直忘記,讀了一會就堅持不了了。後來,快到一個星期的時候,習慣漸漸養成了,也不需要別人提醒了,自己就能想起來了,也能堅持把要讀和要看的書看 完了和讀完了。這個好習慣我已經養成了,它
寒假見聞作文300字

寒假見聞作文300字

篇一:寒假見聞  寒假就要結束了,在這個每個同學都喜歡的假期裡,總會有一些奇怪的、高興地、開心的、  令人忘懷的事情發生。給你們講講我的最開心事。  元宵節的晚上,我和爸媽提著自己做的燈籠去看燃放禮花。走到大街上,呀,人可真多,男女老少都是高高興興的。開心的交談,樂意的等待著禮花的燃放。他們看見我提
丟手絹作文300字

丟手絹作文300字

篇一:丟手絹  有一天,我和同學們一起在丟手絹。這是我人生中第二次玩丟手絹,可好玩了。  我約了幾個同學到操場玩丟手絹。大家坐成一圈,我拿著手絹走來走去,趁毛應豪不注意把手絹丟在了他身後。毛應豪好像察覺到了什麼動靜,他猛回頭一看,發現手絹就在他的背後。他愣了 一下,就連忙起身抓我。可是,我在他發愣的
難忘的老師作文300字

難忘的老師作文300字

篇一:難忘的老師  魏老師,你是我校一位教學經驗豐富的教師,你給我留下了難以磨滅的印象,我永遠也忘不了你。那是在你帶我們語文課的時候,我們膽子非常小,上課不積極發言,生怕說錯了,每當這個時候你總是 親切又和藹的說:「別害怕,也別緊張,就是回答錯了,我也不會責怪你們,只要敢於回答問題就是好的。」這時你
難忘的經歷作文300字

難忘的經歷作文300字

篇一:難忘的經歷  寒假裡的一天,我回了一次奶奶家。那裡有湛藍的天,綠油油的麥田。最好玩的還是那條長長的小河。  我和堂哥常博一人騎一輛自行車去小河邊玩,到那裡一看,河面結冰了,我們高興壞了,連忙想下去滑冰,我們用腳試了試冰的厚度,可以下去!但是我還不放心,又扔了幾塊磚頭,把磚頭都砸爛了冰 還沒破,
家長會作文300字

家長會作文300字

篇一:家長會  今天,學校要讓全校的學生家長參加家長會。  上一星期是一二年參加家長會,這個星期一上午是五六年級的家長會,今天下午是三四年級的家長會,這讓我怦然心動害怕家長不來,第二節下課家長來了我們班的同學都看見自己的媽媽爸爸的 過去,我的媽媽還沒來我到學校門口看看,沒到,到校園裡看看沒在這讓我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