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列夫遊記讀後感
2023-09-15 03:12:25 4
篇一:格列夫遊記讀後感
如果有一天,你被捲入一個與眾不同的世界,且遇見了許多奇怪的人,當時你會如何應對,會發生什麼故事。 喬納森·斯威夫特 寫的<格列佛遊記>講述的就是格列佛在不同世界的故事,其內容豐富,故事情節有趣,新穎,給我留下很大印象。
故事主角格列佛乘坐的「羚羊號」遇到風暴,而格列佛漂流到一個奇怪的地方,這裡的一切東西都比我們世界的小很多,小牛,小人,小房子。格列佛就與這個王國與領國發生了故事,先是被「綁架」,後又幫助擊退敵國,奪取戰船,並獲得榮譽,接下來有遭人懷疑,離開小人國……
作者把格列佛等各個角色描寫得很生動,抓住了每個人的心理,動作,神態。小說以辛辣的諷刺與幽默,有趣的想像,與誇張的說法描寫了格列佛身邊的個個故事。整個小說用科幻的,有趣的故事諷刺了人類醜陋的心靈,寫了戰爭等故事。
<格列佛遊記>運用故事反映出了正個人類世界!
篇二:格列佛遊記讀後感
在班級的圖書館裡我借到了英國作家喬納森。斯威特的《格列佛遊記》這是一本講述了一名酷愛航海的船醫格列佛4次航海中的奇異經歷,遊記中格列佛去到了四中不同的國度有小人國,巨人國,飛島國和慧駰國。
在第一次的航海中格列佛不辛遇難來到了身高只有6英寸的左右的小人國,在小人國裡他成了龐然大物,一次吃好多東西都吃不飽,格列佛在小人國裡生活了9個月曆經了酸甜苦辣種種困難最終回到了家。在的2次旅行中又來到了身高有60英尺高的巨人國,格列佛又變成小人了,他在巨人國裡成了巨人的玩偶並與蒼蠅和蜂子展開鬥爭。在第三次旅行中來到了飛島國,這裡的人利用天然磁鐵和海底下的磁鐵的力量,隨心所欲的移動,專門搞些莫名其妙的國家。
我最喜歡《格列佛遊記》中的第四次旅行格列佛來到了慧駰國,在慧駰國裡格列佛結識了具有仁慈,誠實美德的慧駰國國王的故事,在慧駰國的語言中沒有撒謊和欺騙,人們更不懂的他們的含義,他們不懂什麼是懷疑。
我很羨慕格列佛可以去到不同的地方感受不同國家的生活。
篇三:《格列佛遊記》讀後感 孫亞非
《格列佛遊記》是英國作家斯威夫特的作品。提到小人國和大人國,可謂是家喻戶曉。小人國,大人國,即出現在此書中。我佩服於斯威夫特的奇特的想像力,書中的主人公格列佛有利大人國,小人國,拉普他和慧因國。這次幾次的旅行都是航海失事造成的。英國是個島國,海洋文化很濃厚,於是人們便有向海洋探險的意識,這或許是作者寫作的基本背景。如果放在中國,中國是農耕文化,一般會圍繞農耕文化來寫。
《格列佛遊記》這一作品的成書,與當時的自然背景及社會背景是息息相關的。小人國之旅中,作者生活在愛笑的人中,成為了巨人。他在小人國中,通過運用智慧及自身擁有的優勢,格列佛成功地組阻止了外國人的入侵,因此格列佛被授予了納達爾,這是小人國的最高榮譽。而且格列佛成功的撲滅了一場火,大人國偵破給你的描寫想像力也是相當豐富的,格列佛變成一個非常渺小的人,格列佛非常具有創意,他用國王的鬍子做成梳子,用王后的頭髮編成供觀賞的藤椅,使王后很開心。拉普他之旅中表達的是作者的一種發對虛無的精神可虛影服務於社會,服務於人類。
在慧因國之旅中,利用慧因和耶胡的對比,表達的一種發樸歸真的想法。作者的想像都是和現實有影射的,現實中,英國是處於資本主義社會的初期,社會矛盾正尖銳,處於這一時期,作者運用隱諱手法表達自己的想法。自己在以後寫作中應該好好發揮自己的想像力,應該向作者那樣懂得發揮想像,這樣可以增加文章的樂趣,吸引讀者閱讀。
篇四:格列佛遊記讀後感
這兩天我又讀了一遍《格列佛遊記》,格列佛是一個英國的醫生,他乘船冒險,遇到風浪,在大海中迷了路,來到了他從來沒有到過的國家,書中描寫的小人國和巨人國的人物特別吸引我,格列佛在小人國的時候用小便的方法澆滅了皇宮的大火,還幫助小人國把另外一個國家的艦隊捕捉了。他在那裡受到了大家的尊重和敬佩,他在小人國無所不能,幫助大家做了很多事情,這樣的情況到了巨人國可是截然相反了,他在巨人國裡成為了農夫女兒的好朋友,這個小姑娘把他照看的非常周到,生怕他被老鼠咬傷,因為那裡的老鼠比他還大,小姑娘還給格列佛做了幾個甜餅,但是這些甜餅被蜜蜂銜了去,格列佛殺了四隻蜜蜂,並且取下了蜜蜂尾巴上的刺,他想把其中的三根給英國的科學家,剩下一根自己留作紀念。小姑娘把格列佛交給了國王,國王讓木匠給他做了一個小房子,格列佛在裡面衣食無憂的生活著,但是他很懷念自己的國家,在歷盡了千辛萬苦之後終於回到自己的家。
讀了這本書後,我很佩服格列佛的智慧、勇氣和冒險的精神,他是個與眾不同的男子漢,他一見到大海就抑制不住內心冒險的衝動。作為一名醫生,他專門搭乘去各地旅行的船隻,以為船員看病為由,去環遊世界,到處冒險。
讀了這本書以後,我漸漸覺得這些書其實很有意思,而且不會看不進去,反而讀過幾遍之後,越發愛上了這些書。書是人們進步的階梯,在書的世界遨遊是每個人的夢想。打開手中的書,一頭扎進去吧,總有一天會發現其中的樂趣。
篇五:《格列佛遊記》讀後感
看拉這麼多童話形式的書,還沒有一本能比得上這一本的!《格列佛遊記》的故事情節真是各式各樣,千奇百怪!一會在大人國當寵物,一會又在小人國當巨人!讀書的感覺簡直稱得上說刺激—— 再細細品下去你會發現這本書並不是單純的童話故事,它其實是一本諷刺小說,他諷刺當時的英國諷刺他們貪婪、偽善、無信、甚至是殘暴!
他挖苦地描述了人獸顛倒的怪誕現象:馬成了理性的載體,而人則化作髒臭、貪婪刁難的下等動物耶胡。作者說人的天性就是:心甘情願被金錢所奴役,不是奢侈浪費就是貪得無厭!作者不僅諷刺了當時英國社會的種種罪惡行為,還否定了整個人類社會的罪惡!耶胡代表人類,但主人公卻如此厭惡耶胡,這是多麼可笑啊?!書中的字裡行間都流露出作者對整個社會的不滿,和對理想社會的期盼。
另一方面,主人公在慧因國裡與慧因的生活是最令他難忘的,也是另我最難忘的。因為在他們的國家裡不會出現罪惡,如:欺騙、懷疑、陷害、賄賂 …… 所以在他們的社裡就不會有欺騙、懷疑、陷害、賄賂 …… 那個世界才是一個真正充滿幸福和快樂的地方,也是作者的理想社會。所以當主人公離開那裡時流下了悲傷的眼淚。這也頗像陶淵明寫的《桃花園記》時的心情吧?!
看到這裡,我好羨慕作者,羨慕他可以來到慧因國,看到真正和平、真正充滿愛、真正充滿幸福的國度,雖然這並不現實。而在現實的世界,有著太多我們不願看到的事情:有人用花言巧語騙取別人的血汗錢、有人拐賣兒童謀取暴利、有人為了利益拋妻棄子甚至可以謀害自己的親生父母! 難怪我們從小就受到教育要我們提高警惕,不要上當受騙、不跟陌生人說話 …… 雖然現實是如此的不堪, 但理想社會還是被前人和現代的人們所追求著!因為大多數的人還是嚮往愛、嚮往幸福的、雖然有時也會為了一些東西犯錯誤。但我相信人類的本性並不是壞的,只是一時昏了頭而以,只要肯冷靜下來想一想,就可以明白。
看完了整本書,我作了個深呼吸,書中的情節還在腦海中迴蕩,久久不能消散。我不禁陷入了沉思 ……
篇六:《格列佛遊記》讀後感
剛拿到這本書,見到封面上有四位老婦人正觀賞著一個小人與青蛙搏鬥的時候,我認為這是一部童話,可在我將作者於小人國所作的記載讀完後,我發現這是錯的。
如果你只看了內容簡介,一定會有與我一樣的想法,作者由小人國到大人國,再到飛島及馬國,這一切都象童話,可讀起來卻發現並不那麼簡單。
在第一個故事《小人國遊記》中,作者通過對這個神奇的國度的描寫,給予讀者十足的新鮮感,可是諷刺當今世界卻是作者的主旨。在文中,作者點出了小人國統治者的荒謬絕倫,高跟黨和低跟黨唯一的差別在於其鞋跟的高度,可他們竟也要為此而爭權奪利、明爭暗鬥,乍一看覺得這太不切實際了,但仔細想想,現實生活中真的存在這種現象。如臺灣,什麼國民黨、民進黨之類,天天互相指責,街頭的廣告鬥爭、議會的大打出手,這一切都說明它的不合理,如果真是為民所想,就應該坐在一起共同研討,而非如上所述的不合理競爭。
在第二個故事《大人國》中可以看出格列佛的政治思想——開明君主制,書中所描繪的國王,是一個知書達禮、體善百姓的人,因此大人國的治安也就非常好,顯示出一個太平盛世之貌。可在這個國家的歷史上,也曾出現過「貴族瘋狂奪權、人民爭取民主、君主絕對專制」的混亂局面,由此可見,一個國家的興盛與衰敗,與君主有著極大的關係。君主開明則國富民強,君主昏庸則國家破落。但君主的開明與否並不好掌握,與其碰運氣,倒不如賦權於民,因為政策與民眾的生活是息息相關的,所以民眾的決策往往是正確的。
在第三個故事《飛島》中,作者的敘述重點及其表達意圖也更加明確。書中,住在飛島上的君主與大臣進行殘暴的統治,對於窮苦的人民採取了兇惡的鎮壓,可是民眾並不屈服,而是奮勇抗爭,與統治者進行了血的較量,最終是國王屈服了。這告訴我們在與殘暴的統治者作鬥爭時,肯定會有犧牲,會有流血,但人民的力量是偉大的,只要有毅力,就定能戰勝專制,贏得民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