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有哪些新華書店(上海新華書店首家紅色主題書店裡)
2023-09-13 22:13:55 1
升級改造後的1925書局,融入以四川北路為中軸的紅色文化生態,還原了當年商務印書館虹口分店的風貌,充分挖掘革命先輩陳雲同志年輕時曾經工作入黨地的歷史底蘊,為上海再添紅色文化書香地標。這家上海唯一至今持續開業近百年不斷的書店,也是上海新華書店打造的第一家面向社會公眾的紅色主題書店。
近日,商務印書館在上海以「店中店」形式在1925書局三樓原址重現。「商務印書館虹口講堂」系列講座活動同期啟動。
商務印書館黨委書記、執行董事顧青視頻致辭表示,書店從1925年到現在成為了上海圖書出版業和書店業的「活化石」。「在上海有樣像會客廳一樣的場地,不僅能夠加強與作者的聯絡,而且可以更好地為上海讀者服務。」他說,商務印書館即將迎來125周年紀念,依然秉承前輩們百多年來的理念,以學術作為追求和根本,希望商務印書館在上海能夠有更多的機會與作者、讀者面對面地交流。
上周末接力舉辦的四場「商務印書館虹口講堂」系列講座,正是百年文化品牌與讀者交流的生動註腳。
學者陳子善、張偉、周立民等回憶了關於商務印書館虹口分店的歷史。陳子善教授談到,從小他就生活在虹口區,會利用放學的時間到四川北路的新華書店看書,也就是現在的商務印書館虹口分店。這家書店還有一段光榮和輝煌的歷史,陳雲同志早年曾在這裡工作過。
說起1925的命名,這個數字有著特殊意義,這是商務印書館虹口分店建成的年份。在這裡,陳雲同志加入了中國共產黨,並以店員身份開展隱蔽戰線工作。這還是魯迅過去常來買書和領取稿費的地方。一牆之隔,透過窗戶能看到作家丁玲的故居……
近年來,隨著中國重新成為世界大國並逐步走近世界舞臺的中心,關於中華文明的研究也開始像中國經濟一樣引起了世界廣泛關注。《文明的邏輯:中西文明的博弈與未來》深入剖析中西方文明,追溯它們的前世今生,並基於中華文明的連續性視角,對世界現存文明進行了重新認識解讀。
復旦大學中國研究院研究員、上海春秋發展戰略研究院研究員文揚,觀察者網總編輯金仲偉,上海春秋發展戰略研究院執行院長李波,復旦大學中國研究院副院長範勇鵬展開對談。作者文揚認為,文明問題可以作為中國問題而展開分析論述,歷史上,用文明理論解釋國際關係問題的研究路徑一直都有,每當歷史發生巨變,原有的國際關係理論不再適用,就會有學者應用新的文明理論進行解讀。
如何讓傳統經典在當下重煥生機?多位學者從新視角重讀文學典籍,予當下讀者一定啟示。比如,「遇見《洛神賦》」講座上,作者、復旦大學中文系戴燕教授從文學、藝術和歷史等層面,重建曹植寫作《洛神賦》的文學背景與傳播過程,以此突破「感甄」說和「思君」說的舊式解讀,分析曹植寫作《洛神賦》本來的寓意,並探究其跨越千年的文學生命力。
「讀聖賢,知歷史,見人生——《寂寞聖哲》新書分享會」上,作者、上海開放大學教授鮑鵬山在書中談老子的通透、孔子的執著、孟子的熱切,莊子的飄逸……復旦大學中文系教授駱玉明認為,從這本書中可以看出作者擁有對哲人和人生的宏大壯麗的嚮往,也擁有與聖哲相對應的蓬勃生命力,才能觸摸和解讀聖哲。
「先秦諸子的思想充滿了文化元初、生命起始時的激情與生命力,關心人類的命運和生存狀態,追尋人類要達到的境界。」在鮑鵬山看來,要結合自己的生活感受,回到先賢的思想中尋找共鳴,與先賢在精神上連接,在情感上互通,更有助於追尋人生的本質性問題。他建議讀者以現代的眼光觀照傳統,吸收文化精華,為今所用。
作者:許暘
圖片來源:出版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