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底什麼是打call(到底是什麼意思)
2023-09-13 22:03:02 3
如今,最火的網絡語言,非「打call」莫屬。
經常在微信上看到打call、為某某打call等句子,可你是否明白它的意思?雖然我們都知道call是「電話」,但「打call」絕對不是「打電話」的意思。
你一定很熟悉這樣的場景:
一位歌手在演唱會上唱歌,唱到一半突然說了一句「來,大家跟我一起唱」,然後把話筒對著觀眾,另一隻手放在耳後做傾聽狀,於是全場觀眾奮力高歌。這就屬於「打call」的一種形式。
眾所周知,日本是宅文化的發源地。由偶像、ACG(動漫、漫畫、遊戲)延伸出的許多年輕用語(若者言葉、わかものことば)曾屬於亞文化、屬於小眾文化,而現如今漸漸被普通大眾所熟悉所認同,這些流行起來的用語也逐漸被越來越多的普通人使用。於是,這些詞就演變為了流行語,打call的普及就是典型例子之一。
打call,這個詞來自日本,在日語中的寫法是:コール,是WOTA藝的一種,也有人說它出自日本演唱會Live應援文化(応援文化・おうえんぶんか),在偶像實況轉播LIVE中,根據歌曲歌詞中的要素喊口號,包括跟著歌詞聯動、復唱、回應。應援文化認為,打call原本是一種由御宅族或日本偶像支持者表演的舞蹈或打氣動作,在日本的應援文化中,如果粉絲們能在偶像的演出中用螢光棒等發光物體做出整齊的動作,喊出口號,對於賣力演出的偶像來說,會是非常重要的鼓勵。
隨著這種文化的漸漸流行,國內也發展出了打call文化。例如洛天依、SNH48等本土的偶像或團體,也有漫展時對舞臺表演的應援打call。
如今,打call不僅僅適用於粉絲對偶像的應援活動,當想表達對某個人、某件事的贊同和支持時,可以說:為○○打call,如果想體現出程度,可以在打call前加上「瘋狂」二字。比如:○○簡直太棒啦,為○○打call。
一句話,打call屬於應援文化,應援文化屬於亞文化,亞文化的發展勢頭著實強勁,不容小覷。
連結
ヲタ芸(下文稱Wota藝):是演唱會等現場活動中一種引人側目的觀眾肢體動作。通常是少人數的集團行動,熱衷而積極玩WOTA藝的歌迷稱為「ヲタ芸師」。
WOTA藝的歷史很久,從80年代初期開始,在松田聖子和近藤真彥的演唱會,就有類似WOTA藝的行為產生。但「ヲタ芸」這個名詞是從早安家族走紅後才確立的。
雖然WOTA藝能夠容易炒熱現場,但對旁人而言確實很奇怪。另外,許多激烈的WOTA藝動作,很容易打到隔壁的觀眾或擋住其他人視線。雖然現狀是會場到處有人玩WOTA藝,不過マワリ、ロマンス之類巨大動作的WOTA藝還是在最後幾排或二樓後面空位比較多的地方玩比較好。
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