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分鐘了解杜甫(網友質疑杜甫作品)
2023-09-13 03:40:31 2
難以置信。
最近有兩個人,在網上挨噴了。
一個,大作家餘華;另一個,大詩人杜甫。
有人舉報,餘華的《許三觀賣血記》裡,男主對妻子連打帶罵,言語輕蔑,各種不好。
所以,作者肯定是對女性惡意滿滿。
而另一部《兄弟》,也被人圈出來直呼「氣死人」「有刀慎入」。
太負能量了,提醒大家趕緊避雷。
杜甫更慘。
不光作品「不行」,連人都帶著被鄙視了一遍。
沒有才華,沒有深度,全是發牢騷,不夠正能量。
不光他,包括李白、張九齡、王安石、蘇軾,沒一個好東西。
啞然失笑。
但細思下去,又不寒而慄。
許久以來,多少人,多少事,都曾這樣經受道德審判。
到最後,又有誰能夠逃得掉?
01
最先遭殃的,是一大批名著。
前不久,看到一個人發帖舉報:
這樣的書怎麼還不被封殺?
定睛一看,他要封殺的,是蒲松齡的《聊齋志異》。
罪名是,尺度太大,有傷風化。
至於這本書洞悉的人性,批判的現實,本就是談狐說鬼的志怪,一概不管。
寫了色,寫了欲,就是糟粕,三觀有問題。
這還是輕的。
四大名著,在網上被噴得體無完膚。
《水滸傳》?寫一幫流氓違法亂紀,宣揚暴力,粗俗無比。
《西遊記》?唐僧優柔寡斷惹人厭,三個徒弟還有吃人肉的「黑歷史」。
《紅樓夢》就更不行了。
全書都是權貴的驕奢生活,宣揚頹廢消極思想。
寶玉是「渣男」,中央空調;黛玉敏感刻薄,是「作女」;寶釵呢,「心機婊」一個。
恨不得,把四大名著全部除名。
國外名著,更看不得。
《簡·愛》,被定義為大叔追妻文。
由於女主太戀愛腦,三觀不正,建議避雷。
《月亮與六便士》,更可怕了。
男主妥妥大渣男,拋妻棄子,還睡了朋友的老婆,太毀三觀。
《安娜·卡列尼娜》,無非是一個蕩婦出軌。
對抗平庸的包法利夫人,則是一個愛慕虛榮的不安分女人。
從中到外,從古到今,管你什麼經典、名著,如今都要被加以「三觀正不正」的審視。
恐怕魯迅和金庸聽了,也要瑟瑟發抖。
畢竟孔乙己偷書,阿Q騷擾女性。
張無忌處處留情,楊過更是大逆不道,和姑姑不倫戀......
在多少人眼裡,世界的複雜、多義,不存在的。
人性的多面、荒謬,也是不重要的。
只要文藝作品中出現出軌殺人不尊重女性,渣男小三無疑。
只要作者沒有大聲鞭撻、寫個不得好死的結局,就是三觀不正實錘。
放眼望去,中外文壇,極少倖免。
02
到了影視作品,更是重災區。
先來看一些影評。
無獎競猜:這說的都是哪些經典影片?
「一個死心眼Gay,一個弱智直男,一個心機直女。」
答:《霸王別姬》。
「一個無堅不摧的殺手,被一個刁蠻無理的少女坑死了。」
答:《這個殺手不太冷》。
「兩個渣男的姦情。」
答:《斷背山》。
「偷情後捲走十萬彩禮。」
答:《鐵達尼號》。
這個名單可以無限拉。
《西西里的美麗傳說》不僅宣揚肉慾,還誇大了人性的醜惡;
《廊橋遺夢》涉嫌美化婚外情,對社會價值觀形成衝擊;
《教父》歌頌暴力犯罪團夥......
藝術作品裡沒有道德標杆,就是三觀不正。
是因為外國片尺度太大?國產影視一樣逃不掉。
《梁祝》裡,祝英臺反抗父權,反抗包辦婚姻,拒絕成為趨炎附勢的工具,勇敢追逐愛情。
結果到了現在,被嘲「戀愛腦」,拋棄原配,私定終身,不道德。
甚至有人開始心疼原配馬文才,寫同人文撮合馬、祝在一起。
我挺喜歡,看著挺樂呵的一部喜劇,《夏洛特煩惱》,也被各種批。
夏洛遊手好閒,三心兩意,穿越後還抄襲別人的歌。
裡面其他角色更是差勁,校花嫌貧愛富,袁華仗勢欺人,老師區別對待學生......沒一個正派的。
沒想到看個喜劇,也要上升到三觀問題。
翻看老劇的彈幕區,各種罪名就更嚇人了。
《家有兒女》夠歡喜吧?也能吵得天翻地覆。
夏家是重組家庭,小雪從親媽身邊回來,第一次見到後媽,有些牴觸情緒。
結果彈幕全在罵她:槓精,事兒多,讓人討厭。
經典的《武林外傳》。
呂秀才剛與女友郭芙蓉分開,就遇上了對誰都很熱情的祝無雙,他便有些自作多情。
於是彈幕猛烈向無雙開炮:見人就撩,倒貼,不要臉。
《橘子紅了》,封建禮教下的悲劇。
大太太為了奪回老爺的心,把與自己年輕時長相相似的少女秀禾送給丈夫,但秀禾愛上了老爺的弟弟。
被壓迫的女性,做了老頭子的妾,不能與愛人相伴,夠殘酷的了。
可彈幕竟是:渣男渣女,心疼老爺,秀禾真賤。
難怪近幾年,國產影視角色越來越臉譜化。
好人必須好得完美,白玉無瑕;壞人必須壞得徹底,沒有優點。
人性不再含蓄、多義、留白。
「三觀」宛如一頂帽子,遮蓋了一切複雜、隱蔽、幽微的可能。
03
7年前,《老炮兒》上映,差評無數。
大致都是說主角張學軍劣跡斑斑,直男癌,沒義氣,死要面子,不是好丈夫好父親。
導演管虎接受採訪時頗顯無奈地說:
「我知道他們說得都對,但我塑造的本就不是一個英雄啊,而是一個年老力衰的頑主。」
你看,那些愛把三觀掛在嘴邊的人,在意的其實不是別人的經歷、觀點,而是自己喜不喜歡。
換句話說,「三觀不正」的全稱,其實是「我不喜歡你的三觀」。
當越來越多的人,習慣像這樣,用一套單薄的價值觀,衡量所有的人,用自己的喜惡,裁決所有的事。
放在書籍、影視這些藝術作品裡,就是避雷,投訴,封殺,開罵。
能寫的、能拍的、能看的,越來越少,我們本就不夠開闊的眼界越來越狹窄。
放在現實世界裡,就是不體諒,不理解,不包容。
男女差異,道德判斷,立場傾向,錙銖必較。
人人如履薄冰。
一個宿管阿姨,借著感恩節的機會,自費買了一大盒巧克力,想給同學們送點溫暖。
結果被拒絕「過洋節」的學生,大扣帽子,還威脅要舉報她。
一個學生,在微博上吐槽了兩句某女明星。
被粉絲鞭笞攻擊,人肉搜索,氣勢洶洶打電話到學校,要求立即開除。
一個人,看了喜劇沒笑,看了悲劇沒哭。
那就要被人張口罵冷血,沒心,人品有問題。
不合自己心意的就扣屎盆子,不對自己胃口的就拉大旗子。
觀點不一樣的,就是三觀不正,統統打倒。
制錘之人,視萬物為釘。
有人總結得準確又驚悚:
你只是在網上貼了一張結婚照,就可能被網友侮辱為「婚驢」;
你只是批判了職場上某些性別歧視,就可能被網友譏笑為「拳師」;
你只是表達了對西方某方面的肯定, 就可能被網民怒斥為「舔狗」。
所以,現在發言前的第一要義,得需謹小慎微,左右逢源,不留縫隙。
十幾年前,明星在微博啥都敢說,啥都敢發。
那英敢飆髒話,楊冪敢「小騷一下」,吳京敢當眾犯花痴。
但現在呢,個個都像機器人。
不是轉發,就是廣告,千篇一律,機械卻挑不出毛病。
普通人呢?
網上隨便評論個什麼,都可能引起幾百條的罵戰。
大概率,還要到你的主頁「觀光打卡」,留下幾坨大便的表情。
連分享生活,也得小心翼翼。
因為你不知道一條攢了很久錢而買下包包的日常,會被誰說成炫富。
一張因精心打扮過而拍下的美照,又會被誰貼上「X媛」的標籤。
大V和菜頭說得好:
「你總是可以用純度不高,道德有瑕疵為名,抵制和封殺誰。
同樣,這個進程一旦開始,也總有一天會輪到你自己被人判別為純度不高。
今天你用三觀去鑑定一個人、一部作品,那麼未來,你十年前的一句無心之語也會被拿出來放在放大鏡下檢視,而且你多半通過不了。
求取道德的最大公約數,那麼這個數字會小到沒有多少空間能容納多少內容。」
在這個僅剩的空間裡,人們不敢輕易表態,只敢保留意見。
看似只是沉默,實則獻祭了自由。
04
想和大家分享一個《聖經》中的故事:
一個女人被抓,有人問耶穌,按律這人必須用石頭打死,你覺得如何?
耶穌回答,你們當中誰沒有犯過錯,誰就先拿石頭打她。
話音剛落,在場的人便一個接一個地溜走了。
每個人都是複雜的多義體,沒有統一的路徑,沒有指標與卡尺,文藝作品如此,現實生活也如此。
我們都沒有隨意審判他人的權利,你不是道德的代言人,也不是權威的一部分,文藝作品如此,現實生活更如此。
《華氏451度》有句話:
焚書的方法不止一種,而這個世界充斥著手拿火柴的人。
現在他們燒書我們可以不在意,但有一天他們決定燒人了呢?
一個包容的社會,或許應該多談精不精彩,少說是不是絕對正確。
因為這個世界上,壓根就沒有絕對正確。
-END-
大家好,我是王耳朵,上不知天文,下不知地理,中間略懂點人生歪理。關注【王耳朵】,一個路見不平,就忍不住一聲吼的中年boy。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