堅守在春運崗位上的夫妻檔(春運故事孫海)
2023-09-13 20:43:50 3
他們平凡、普通
但在群眾需要的時候
他們或伸出雙手,送去溫暖
在他們的眼裡
只要是群眾的事就沒有小事
他們用自己默默無聞地付出
生動地詮釋了
「人民公安為人民」的宗旨
「看看,縫好啦
下車時拿好自己的行李
記得縫了個三角形就是你的包」
看著自己在何老伯
提包上縫的三角形
孫海拍了拍何老伯的肩膀
熱心地囑咐道
··· ···
孫警官的針線盒
孫海,是莎車站派出所的一名站勤民警,今年55歲,熟悉孫海的同事都知道孫海有個「怪毛病」——八件套裡永遠都備著一個針線盒,一上班兒就帶著。
剛來的年輕民警不理解:
「孫叔,您為什麼執勤時總要帶個針線盒,有什麼講究啊?」
孫海總會笑著說
「你們可別小看這小小的針線盒,它們的用處啊,可大著呢!」
話語裡帶著幾分神秘感。
說起孫海對針線盒的鐘意,還要從他20多年的乘警生涯說起。
從四面漏風的綠皮車到冬暖夏涼的空調車,從突突冒煙的蒸汽機車到風馳電掣的電氣列車,從熙熙攘攘往外跑的打工潮到大包小包往家趕的春運潮··· ···
20多年的值乘經歷,讓他見到過太多旅客因行包外形相同而拿錯行包,或拉鎖開裂、提手脫線致使物品灑落一地的無助場面。
2013年春運,當時還是乘警的孫海,曾一天接到3起旅客自稱行李被陌生人掉包的報警案件,經過一番艱難的調查取證,最終發現都是「雙胞胎」行包被拿錯的烏龍案件。
原來,春運時旅客行李較多,下車時又因為人多擁擠而比較慌忙,很容易發生拿錯行包的情況,特別是一些記憶力不好的老人就更容易發生這樣的情況。
自那會兒起,孫海就想如果大家能在自己的行包上做一個記號,不就能很快在一排包裡找到自己的包了嗎?
2014年,孫海值乘的列車即將到達甘肅定西站,下車旅客人頭攢動,在門口排起了長隊。
這時,一名務工返鄉旅客從行李架上往下取塑料提包時,提手突然斷掉,原本就壞的拉鎖被掙裂,包內的香梨和小吃撒了一車廂,滾得到處都是,包內的兩個瓷盤還砸傷了鄰座的旅客。
孫海至今都還記得那名農民工兄弟氣得跺腳的樣子和那眼眶裡甭不住的心酸眼淚:
「他一邊不停地向周圍旅客說著對不起,一邊弓著腰用粗糙的手快速地撿拾著地上的香梨,羞紅的臉頰,繃不住的淚水,至今印象深刻」
2016年,孫海調入莎車站派出所,成為了一名站勤民警,日常執勤過程中,孫海發現每到春運的時候,務工返鄉旅客大多都是大包小包、肩挑背扛的,攜帶行包多,很容易在過安檢時遺失或者拿錯行包。
同時,很多務工旅客為了省錢,鍋碗瓢盆一件也捨不得扔,滿滿當當塞一編織袋。
本身編織袋的拉鏈很多都是壞的,勉強用針線縫住湊合著,到了車站安檢,又不得不打開配合檢查,檢查完後拉鏈拉不上,就只能敞開著,很容易丟失物品,也不方便在車上扛上扛下。
這個時候,孫海都會快速地從兜中取出隨身攜帶的針線盒,熟練地穿針引線,耐心地將壞了的拉鎖兩邊縫補在一起,一針一線他都縫地仔細而認真。
遇到攜帶行李較多的旅客,為防止行包在車上被拿錯,他還會細心地在各個行包上一個小標記,有時是個三角形,有時是個「十」字,看到這些實用的標記,旅客們都直說
「真的很貼心,真的很感動。」
自此候車裡就多了一個弓著腰、忙著給旅客的做標記的老民警,截至目前,孫海的針線盒已經幫助了近千名旅客。
今年春運以來,孫海又是早早就把針線包準備好了,每天在候車室開展查緝工作時,他都會特別留意那些提拿行包多且提著大包的旅客。
工作空隙,孫海會去給他們做防盜防騙宣傳、講解乘車指南,看到行包快脫線的、提手不牢固的,他都會利索地拿出針線盒,在原有線縫的基礎上再加固一圈。
遇到顏色款式相同的行包時,他也會在徵求完旅客意見後,根據旅客個人需要,在包上用不同顏色的線縫補上一個簡單的小標記,方便區分,確保返鄉旅客能夠安心上車、順利到家。
作為一名黨的幹部,難的不是做驚天動地的大事,也不是把「為人民服務」的宗旨只天天掛在嘴邊,難的是怎樣設身處地幫老百姓解決實際困難。
孫海做到了,針線包只是孫海日常工作的縮影,小小的針線盒卻能幫助成千上萬的旅客,小小的針線包,拉近了與旅客的距離,展示了鐵路公安愛民為民的良好形象。
一個小小的針線盒
一位已過知命之年的民警
一件件並不怎麼轟轟烈烈的小事
但卻暖到了群眾們的心坎裡
這就是我們的民警
這就是我們的精神
向所有心繫群眾默默付出的
烏鐵公安民警
致 敬 !
— END —
本期通訊:張志昌、徐萬新
本期製作:天山鐵鷹融媒體中心
本期編輯:郭學良、張玉峰
素材來源:庫爾勒公安處宣教室
莎車站派出所
投稿郵箱:[email protected]
投稿來信
記得備註姓名/單位/電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