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布斯u30 名單(記錄一個福布斯U30的高光和低谷)
2023-09-13 12:43:32 1
福布斯u30 名單?雖然身為泉州人,前兩年都在北方待著,去年朋友的一個電話,我和老婆兩小時的時間收拾行李就趕到廈門,籌備著幫忙,今天小編就來說說關於福布斯u30 名單?下面更多詳細答案一起來看看吧!

福布斯u30 名單
雖然身為泉州人,前兩年都在北方待著,去年朋友的一個電話,我和老婆兩小時的時間收拾行李就趕到廈門,籌備著幫忙。
「風光無限」
身為一個福布斯U30的創始人,以及頂著優秀的90後創業領軍人等一系列的光環,但我的朋友其實過得沒外表那麼光鮮。
公司做得是第三方快遞代收發,這麼理解他的模式,有點像菜鳥驛站,但是菜鳥是獨立站點,他公司的模式是賦能便利店,給便利店增收。
17年拿到頂級機構投資之後,團隊擴充,那個時候邀請我加入團隊,因為看到團隊沒有合適自己的位置,以及看著團隊盲目擴張已經開展了停不下來腳步,我擔心友誼因結果受影響,婉拒了。主要原因是我看著一個公司60%都是BD,但業務型公司沒問題,但是這些BD基本上給公司帶來的負收益,導致,支撐部門不賺錢,業務也不賺錢,公司虧損是必然的。
「負債纍纍」
17、18年聲勢浩大,虧損卻前所未有,頂著頂級機構的光環,大環境對於他們賽道卻不那麼看好。於是乎,除了外部融資,他們開始找尋第二增長,找到了公眾號,因為公眾號沉澱了大量的取件人關注,實實在在的本地區域信息,讓公眾號有著渠道的價值,於是在18年的時候給公司帶來了巨大收益。
但,他們對於外界還是很樂觀,沒有大面積收縮團隊,減少虧損,還在進行市場擴張,試圖通過擴張增加公眾號粉絲,帶來指數增加的公眾號收益。
(其實這個時候,應該做得是大面積減少BD團隊,通過外部市場團隊合作,測好roi,持平微虧進行市場擴張,BD團隊本身對公司沒有粘性的)雖然作為優秀的創業者他意識到了這個問題,但並沒有足夠的重視,相反絕對的信任自己的合伙人(這個是很優秀的品質,創業公司也需要很多不一樣的聲音,並不是不信任而是提出更好的可能性)
儘管19年公眾號的收益有著不錯增長,但是也沒跑平人員薪資。
所以,這時候公司也有著不小的資金缺口、債務問題。
除了內部融資,創始人借款,他們找到了新的辦法。
「招商引資」
時間到了19年初,彼時,市面上有一家叫「x九」的招商公司聯繫到了他們,看到了他們商業模式的價值,提出了一個很不錯的暢想。
「x九」的模式是這樣的,手頭有非常多優質的金主,通過不定期優質項目路演,吸引客戶進行投資,成為區域合伙人,出錢又出力,然後通過金主在當地的資源和人脈對項目進行擴張。
這就無疑雪中送炭,公司缺錢,也缺少市場。緊鑼密鼓的飛到各地,進行路演,展示項目,對接各路金主,給公司帶來了不少的現金,「x九」也從中,得到了很多的佣金。
一切看似欣欣向榮,合同裡卻有一個定時炸彈。
「回購條款」
之所以「x九」能這麼快發展起來,實際上吸著項目方和出資方雙方的血。大部分出資方如果很看好項目,那麼直接就出資,整個合作就完成了,最後就坐等收益了。
但是絕大部分的出資方可能還是很警惕的,這個時候「x九」也抓著項目方基本上是急缺錢的狀態,所以只要有現金流,哪怕後續條款嚴苛一點也沒事,所以就有著回購條款。
這個回購的邏輯也很簡單,18個月或者12個月內讓項目有保底收益,或者回本,否則就補齊差額。
基於對項目有著不錯的預期,我的朋友覺得哪怕市場再惡劣,18個月也能讓地方合伙人也就是出資的金主們回大部分款,所以他們需要付出的資金也就很小了。並且每天的催債和睜眼就能算出數字的員工工資是當下要馬上解決的。
這個時候如果公司能意識到,團隊的成本是有問題的,原本的架構體系下的財務模型是有嚴重問題的,那其實可能會好很多。
有,也沒有。一部分業績比較差的團隊解散了,但是還留著業績好的團隊。好與壞在於矮子裡挑將軍,而不是ROI,而不是財務模型。
此時,海面看似平穩,但風浪就要來了。
「暴風雨中」
20年初,部分12個月兜底的回購,以及每天滾動的人員工資和債務,讓窟窿更大了。
這個時候團隊開始意識到了,團隊需要精簡。但此刻不像之前,部分無法及時兌付的商戶提現。(因為便利店是依附平臺做得快遞代收發,所以款是先進入平臺,然後商戶再進行提現,公司有流動現金是商戶提現款,之前的負債也是挪用部分款)。導致了公司在網絡上有很多的負面,也包含了部分無法兌付的員工工資。
再加上團隊意識到了「x九」這個吸血讓業務沒有實際性開展的時候,萌生了一個新的想法和機會。
「獨立招商」
獨立招商和合作比較大的區別在於,解決客戶,也就是找到這樣的金主。
公眾號廣告,這是一個聽起來已經很落後的獲客方式,卻又是很粗暴有效的渠道。
通過找到合適的財經類公眾號進行招商類廣告投放,同時在線上進行一次直播轉化,最後引導客戶來到線下,進行路演宣傳,達成成交。
這個鏈路讓公司快速的得到了很多客戶,以及成交,此時的收益雖然比不上「x九」,但是來的大部分實幹合伙人,不僅在現金流上讓公司緩了口氣,而且在業務上,公眾號上也得到了提升。
短短半年多,就解決了很大一部分債務問題,雖然此刻網上伴隨著很多負面消息「欠薪」「商戶血汗錢無法提現」等,但是優質的項目標的,還是在招商圈闖出一片天。
「一波又起」
此刻我雖然沒有實際在公司內,但是我依舊很關心公司情況,在招商開展的時候我也經常過去,並在一定維度上協同配合。我也提出了公司目前要做得應該是後端做好支撐,保障合伙人出了錢之後的服務和業務開展,才能良性循環。
但公司經營上,沒有意識到債務嚴重性,一次一次上天眷顧也讓他們還思考著自己新的業務增長點。
新業務合伙人給公司以很低的成本甚至負成本帶來了不少門店,這樣在協同配合上公司考慮以供應鏈賦能,這個時候做了一個極其錯誤的決定-----供應鏈補貼。以部分不錯的產品,進行差價補貼,然後讓商戶使用我們的供應鏈服務,邏輯上是「低毛利帶動高毛利」。短時間內,就像當時的人員投產沒算明白一樣,雖然也給公司帶來了繁榮,但是在原本不大健康的財務下,又埋下不好的種子。
「江河日下」
2020註定也是不平凡的一年,疫情對實體經濟的衝擊是難以想像的。原本通過招商帶來的大部分現金通過補貼又花出去了大部分,實際上剩下的現金遠不足以解決公司的問題。
員工薪資缺口,大量到期的回購,商家提現款的挪用以及已付費合伙人的業務支撐不到位,這些消息在網上鋪天蓋地,導致原本優質招商已經收益甚微。甚至有意向的出資合伙人看到了負面,打消了原本的念頭,還有不少已經合作的把公司起訴要求退回款項。
前幾輪的投資人,也被負面消息感染,開始意識到他們的投資款要打水漂了。
腹背受敵下,我的朋友,那個優秀的福布斯U30,90創業領軍人也開始不知所措。
「斷臂求生」
腹背受敵,只能斷臂求生。
因為資金缺口前所未有大,加上團隊內部對於負債的歸由其實不一致。自然團隊存在意見不合,此刻最好的辦法是拋售優質資產,彌補債務,一切歸0,從頭開始。
在不停搜羅合適的購買方時,最好的選擇被鎖定了。
我朋友因為創業的各種光環,被學校多次表彰為優秀傑出校友,校董,也是學校的出資方,多次的跟他溝通表態合作。此刻可能也是最危難的時刻,找到了校董,達成了以下的大致合作,把兩個優質的公司資產轉售到學校旗下的公司,拿到一筆現金,同時自己協助校董去共同完成這家校方控股公司的日常運營。
其實這是不錯的一個決定,起碼還能東山再起。
也是在達成初步意向之後,我朋友一個電話把我從外省喊回來,協助他做這個事情,但事情初步並不是上面所說,有些許偏差,我後頭說。
於我,這幾年過得一直安逸,但我視他為很好的合作夥伴,只是還沒正式合作,所以我也毫不猶豫,帶著老婆馬上飛到廈門著手了解事情。
「有所保留」
到了廈門我才知道,我原本以為我只是協助他完成資產的交接,可能因為我原本公司完成過併購,我這方面有經驗,同時我也是在此刻能力稍微合適的人。但是陸續了解其實我才知道,並不只是需要我完成交接,還需要把資產對接到學校之後,我還要完成執行。但於我,我還是很認可這個小夥伴,我覺得我對接後過去完成執行,項目穩定即可,幫人幫到底。
我也跟老婆溝通好,在福建完成好業務交接我們在走。(我家在泉州,有自己的房子,但廈門沒有,所以在業務對接方面需要不少成本,但原本我們在青島有自己的房子,生活成本較低,但我們也不在乎這個,畢竟奔著幫忙來的,而且還給發了工資,基本上夠生活和租房子還有部分剩餘,但對比生活品質還是下降了,但當時我們都是無所謂的)。
「陰差陽錯」
從原本溝通的意思是,來到福建協助做好了業務交付,電話中溝通給我一筆錢,但我後續也沒再提。到來了福建之後,發現了其實需要做得遠比之前多,而且表達的意思中僅給工資。到後面,在業務交付的時候,出現了他自己招聘的員工,在新主體(也就是學校體系的主體內暫時做得負責人),然後可能是覺得我的出現給她產生危機,不斷阻撓業務對接,同時一些崗位我明確說了不合適,她可以直接招聘。我跟我朋友提了好幾次,未果。我發現事情可能遠比我想像中簡單。於是乎,我考慮著既然如此那麼也來了福建,也說了幫他解決點債務問題,那麼我也不是奔著長期待著做打算,那我適當做妥協。沒關係,業務上沒人頂著我讓我老婆自己承擔客服主管處理零碎小事。
但得到結果還是不如意。
我的退讓,讓別人覺得的自己能力強大,越發過分。同時不只是幹預業務了,阻撓我覺得合適的人入職,導致業務對接無人可以做。這樣情況在任何公司都應該有開除動作,這邊並沒有,甚至還覺得沒什麼問題,打著太極。我想著算了吧,就做了回青島打算。
然後很巧,他們出售的業務有一個是跟一家大國企合作的,剛好老婆的姐夫,是該國企要職。幾次溝通下來,我才知道,這個要出售的業務其實並不優質,也只是虛假繁榮。
加上前面溝通配合的不順暢,我有了一個很負面的想法,原來我是來背鍋的。
同時,原本出售業務的主體公司,也就是我朋友他們的公司,他們也在開展新的業務,對於原業務也不那麼重視了。這個負債纍纍的攤子,沒有人知道要怎麼處理。
「逐漸明朗」
屆時,突如其來的疫情復發,打亂了業務對接的節奏。
原本21年3月初,就該把業務對接去泉州。因為新主體公司的原負責人百般阻擾下,時間耽擱了,並且業務對接很不順利,導致時間延後。這一延後,遇上了疫情泉州封閉。
這讓業務節奏上緩慢了下來,也讓我思考速度上清晰許多。
了解到了「」
1.原本校方公司的一個業務無人貨櫃,在採購上的價格很多是偏高的,起碼是我拿到的渠道價格對比是,至於有沒有舞弊,不是我要做得和了解的。
2.原本某個優質業務資產訂單量為日3000單,因沒有補貼,我也確認補貼不會繼續持續,業務下跌到日300單,我通過團隊運作,拉到接近500單,然後在校方公司阻撓入職和各種小動作逼走人員,不讓人員入職等動作,我選擇不插手業務,原團隊在我拉高到500單的水平下,持續運作,現在日均220單。
3.我朋友持續給我表達會開除對應校方公司的人,希望我過去配合,我來帶團隊,但實際上,並不採取動作,且持續給到那邊重要的事情,我也表達了,我來只是幫忙,希望幫忙而已,幫不到我就會走。
4.此刻也有公司直接給我股權讓我過去協助
5.我也直接表達了去泉州的一切前提是,業務下滑是活動政策和對應負責人出現嚴重過失導致的,並不想是業務帶過去我直接背鍋的。且必須開除有嚴重過失的泉州校方公司原所謂的負責人,其實就是管理五個人的部門經理,但她自認為自己是個總。
但,我朋友還在打太極,什麼都沒做,什麼都沒開展
「下定決心」
不管怎麼樣,我待著的時間和付出對的起工資和公司的付出。
復盤過去這幾年,這家公司從風光邀請我加入給的offer當時是合伙人之一,但我屈居一個小部門下去負責這個業務對接,我如果圖錢圖榮,我早該加入了,我只是希望能踏實做點什麼,幫助他。
如果當時他能算清楚財務模型,知道人員架構冗長,也許事情不會這麼糟糕。
如果當時他能做好決策,讓公司做好支撐,也許事情不會這麼糟糕。
如果當時他能不批准供應鏈補貼,也許事情不會這麼糟糕。
如果當時他能早點意識到應該開除掉公司毒瘤,也是事情不會這麼糟糕。
也沒有那麼多如果,無數重來也許結果一致。
分享這個只是想告訴大家,人生每個節點做得決定就會改變你。但每個節點都有人告訴你該做什麼才是正確的時候,你能選擇清楚是否聽誰的意見,也許能改變很多事情,也許也改變不了。希望每個創業者,都能從這個文章看懂一些什麼,學到一些什麼,避免一些什麼,最後得到一些什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