爸爸愛喜禾讀後感
2023-09-13 06:46:20 1
篇一:《爸爸愛喜禾》讀後感 王奕文
爸爸給我買了一本書,叫 《爸爸愛喜禾》,爸爸叫我讀「喜禾說的話」的內容。喜禾得了自閉症,她媽媽為了他的病沒有工作,看病時凌晨1點排隊;他爸爸不放棄教他,記下了他平時的話,比如跟奶奶打電話的時候說「奶奶住在電話機裡」、他寫的第一首詩《爸》「爸爸爸爸爸爸爸 爸爸爸爸爸爸爸爸爸爸爸爸爸爸爸爸爸爸 爸爸 爸」、「爸爸說我是天才兒子,但是爸爸是白痴,媽媽說的」……
喜禾的話雖然有點傻,但是從這些話裡還是愛爸爸媽媽的,同時也讓我感到了爸爸媽媽對喜禾的愛。
篇二:《爸爸愛喜禾》讀後感 王梓添
暑假裡,媽媽和我去圖書館借了一本書,名叫《爸爸愛喜禾》。回到家,我迫不及待地翻開書,我先看了一下目錄,感覺目錄的題目非常有趣好玩,但當我認真讀完一篇又一篇的故事時,我卻開始揪心起來,為喜禾,也為喜禾的爸爸。
喜禾是一個患有自閉症的小孩,我從沒見過這樣的小朋友,不知道原來世界上還有這樣的小孩,他會吃電話,見到爸爸他會叫火車,他會把電視機推倒,馬路上他會直接朝飛馳的卡車跑去,滑滑梯他會橫著下,他會摳插座眼,會舔電線桿,會吃手能摸到的任何東西……他的行為太不正常了,但是喜禾的爸爸卻很樂觀很堅強,並沒有因為他的病而放棄他,反而耐心幫助他,愛護他。我好想對喜禾說:「喜禾,雖然你得了自閉症,但你是個幸運的小孩,上天給了你一個世界上最有愛的爸爸,你是最幸福的!」我相信,在喜禾爸爸的精心呵護下,喜禾一定會治好病。
讀完這本書我深深地體會到了我們每個人都要好好珍惜身邊的幸福,用樂觀向上的態度去面對一切。我也要努力學習,將來做一名醫生,克服醫學難題,治療好每一名自閉症兒童,讓他們和我們一樣快樂地生活。
篇三:《爸爸愛喜禾》觀後感
《爸爸愛喜禾》是我很早就看過的了,當時很喜歡,總感覺到在開懷笑後那心底一抹淡淡的憂傷,那是心酸,為人父母的幸福和那種無法言喻的心酸。
今天,單位的同事說起他們認識的自閉症兒童,我想到我曾經看過的《爸爸愛喜禾》推薦給了他們,不知道怎麼樣,他們談到所有的自閉症兒童都是傻子的時候,我覺得好難過,其實,他們只是活在自己的世界裡,他們真的很可憐,那個快樂的,那個打諢的,那個堅強的,那個可愛的爸爸,那個笑中帶淚的樂觀和對生活的熱愛的爸爸。
看到那個樂觀向上的蔡春豬寫給兒子的一封信後,我感覺我還是一個幸福的媽媽,一個幸運的媽媽。
難道不是麼,每天回家,孩子會抱住我,使勁的吻我,告訴我她的肚肚在想我(肚肚想,表示心裡想),;她會看巴拉拉小魔仙,學習裡面的魔法,告訴我,她要保護媽媽;她會纏繞在我的膝頭,和我撒嬌,偷偷告訴我想吃不能吃的零食可不可以吃;她會站在馬路上和我哇哇大哭,求我抱抱她,背背她,因為她的小腿好累,小腳好累;每天晚上她會找媽媽,因為知道媽媽就在她的身邊,她會想辦法鑽到你的被子裡,我們彼此聞著彼此的味道,那種味道如此甜美,她期盼和我在一起的所有時間,而我擔心和她離開後的所有時間,我們彼此相依,那是我的幸福。
好久沒有寫了,孩子在長大,我似乎應該留給她一些她成長的記憶,這個懶惰的媽媽太多的沉浸在自己的世界裡了,忘記了還有這麼美好的日子已經偷偷溜走,有的時候感覺日子過的真的很快,也許人生真的不長,我浪費的似乎已經太多,有些時候,有些事情在於自己的attitude。
已經中午了,好想我的寶貝,哈哈!
篇四:《爸爸愛喜禾》讀後感 王躍潔
這本電子書買來已經有一段日子了,我記得當時是被簡介吸引的:一個自閉症男孩父親的生活散記。我在想,自閉症孩子到底是什麼樣的以及孩子父親都得經歷些什麼呢。
這本書講述的是老爸蔡春豬和他的自閉症兒子的日常瑣事。在老蔡淡淡的敘述中,書本透露出或憂傷、或詼諧、或溫情、或糾結的情緒,會讓人在某個瞬間,鼻子一酸,感同身受。
不得不說,老蔡是一個堅強偉大的父親,在遭遇如此這般的境況後,短暫的萎靡,繼而就樂觀地站起來了,笑對生活的態度確實令人唏噓和感動。
喜禾是一個自閉症小孩。醫生判定自閉症無法治癒。然而老蔡一家不離不棄,笑中帶淚,和兒子一起面對生活給的大玩笑。這個家庭很普通,和中國千千萬萬的家庭一樣,過著普通的小日子,為了孩子而奔忙,為了孩子而喜怒哀樂,嬉笑怒罵。這個家庭也很特殊,自從知道喜禾是自閉症之後,全家的生活方式都因此天翻地覆。喜禾媽媽辭職全力照顧兒子,喜禾爸爸的生活重心也皆在兒子身上。對於未來,只希望喜禾開心快樂。
摘錄兩段:
「@爸爸愛喜禾:兒子被確診為自閉症,我,第一天,精神恍惚;次日,黯然淚下;第三日,居然很開心。仔細去觀察兒子,發現他怎麼那麼逗,那麼與眾不同,真是我的好兒子,跟他爸爸一樣怪。」
「@爸爸愛喜禾:兒子被發現自閉症之前,只要想到他的將來,就充滿了希望;發現是自閉症後,只要看到他每天的進步,就充滿了希望。」
看完這兩段,我記得當時我的筆記是這麼寫的:幸福與不幸的感覺取決於你所面對的不同境遇。大多時候不開心,是不是因為對生活的預期太高了?
老蔡遭遇人生如此巨大的打擊,最終都笑著面對和接受了。與他的事情一比,我們生活中面對的各種瑣事,那根本都不算是個事。我們又有什麼理由不振作起來?對於工作,也是這個道理。工作中遭遇諸多不順,那些也都是小事,何不試著換個角度看看,也許我們能發現班裡很多有趣的事情。
對於孩子們,我有時候也在想,是不是對他們的期望值太高了,才老苦惱到自己呢?是不是該放慢腳步,放低視線,看看他們每天的小小進步,從這一些些的進步中尋找幸福感?
讀此書,一開始,很多同情,讀到後來,更多的是祝福,祝願老蔡一家以後的日子一帆風順吧。
篇五:爸爸愛喜禾讀後感 陳欣儀
從以前就對這類書毫無抵抗力,周國平筆下的《妞妞》,楊絳回憶中的《我們仨》,到現在蔡春豬愛喜禾。我一直以為所有情感當中,唯有親情是最深刻最永恆的,或許得出這個結論是因為我現階段的感情歷練還不夠,但是我就是接受不了某些青春作者筆下動不動就悲傷逆流成河的寫法,什麼折騰熬不過去,哪來這麼多矯情的說法。以上我提及的三本書都有共通點,就是對親情,細化一點就是父母對兒女的愛,不用過多修飾的最直接得表達愛,加上身為女性的天性使然,眼睛盯著文字的同時眼淚就掉下來了,我愛哭更愛看,因為這是最真實的。
以上說到書的類型,就順便提提我對自己讀書的一點看法,本人愛書,有事沒事就逛網上書城,看著家中書櫃一點一點被填充滿,心裡就特別踏實。雖然說作為一名學經濟學的大學生,按理說是應該多看點經濟社會類的圖書,增強自己專業領域內的見識,就我而言,我是什麼書都看,閱讀就是一個享受的過程,如果是為了完成任務寫讀書筆記而讀,浪費時間。與上一學期所寫的《國家的視角》讀後感不同,不用特地歸納總結,純粹有感而發就能完成一篇讀後感,這是情感上的,被喜禾爸爸的幽默詼諧所薰陶的一個過程。
閒話畢,重回正題,世界、玩笑、外界,這是我本文的三條線索。
首先,世界。書中展現給我們的是兩個世界,一個是爸爸眼中的喜禾,另一個是喜禾眼中的世界。爸爸眼中的喜禾是可愛天真的,即使身上比別的孩子多了個自閉症的標籤,他還是那個獨一無二的喜禾,歡歡喜喜的莊稼人,這是對喜禾的寄望,確診後,還是簡單的寄望,成為普通人就好,父母的愛與病症無關,很普通、很深刻。嘗試從喜禾角度描述他的世界,就是幾個經常在身邊打轉的大人以及餅乾以及餅乾以及……餅乾,一個可愛的世界。喜禾爸爸不理解喜禾的世界,那或許是一個類似於外太空般的世界;我們不理解喜禾爸爸的世界,無法感同身受,再多的只能是站著說話不腰疼。其實也可以不拿世界繞圈子,就是一個爸爸與他的兒子的故事。
然後,玩笑。上天或許給蔡春豬開了一個玩笑,但他卻能把這個玩笑當玩笑。自閉症說是重症說不上,起碼人還好好的活著,說是輕病也不是,它足以使一個家庭發生很大的轉變。面對這種境況,堅強是唯一的選擇,更可貴的是能以調侃詼諧的態度去面對。全書談不上有什麼大智慧,有的是引起社會對自閉症患者的關注的願望,對愛與憂並存的矛盾的傾訴,還有從中滲透出的振作後重新出發的溫暖力量。喜禾爸爸愛開玩笑,我們又何嘗不能對事對人開開玩笑呢?
外界。治病需要外界機構的幫助,需要承受外界目光的考量,從開微博,到出書的整一個過程,必然吸引外界的評論和看法。希望喜禾能和普通孩子一樣長大,對病情隱瞞後才進到幼兒園,其實作為父母,願望很簡單,引用書中一段話:假設有一天兒子問我:「爸爸,幸福是什麼?」假設真的有那麼一天,我說:「我的寶貝,你會這麼問,爸爸就很幸福了。」書中提到,他常會聽到別人提到「跟其他孩子沒什麼差別啊」、「喜禾會好的」類似的話語,而我自己也親眼在他微薄的評論中看到過「可憐的孩子,可憐的父母」的評論。更大的障礙不是來自於目前而是孩子將來所要面對的一切,來自家庭,更來自社會。或許你們基於善意或同情,但更多時候是在通過這種方式,給別人植入絕望和傷心,違背了初衷。作者也提到,出書的沒什麼偉大的目的,也就是想賺點錢,支撐生活;那我們也只需要買下這本書,有空轉轉微博,以平常心去理解而非憐憫看待孩子們,也就夠了。
很薄的一本書,不貴,排版和內容都是簡單隨意的,卻很有價值,真心的想大家推薦這本書。我們實在是受太多的負面資訊所轟炸了,但需要關注的孩子不只有小悅悅,需要傳達的也不只有冷漠、憤怒,感動其實就在身邊,快樂其實很簡單,撐不住了不妨也來開個玩笑,自嘲一下,其實也沒什麼大不了嘛是不是。再多說就矯情了,大家自己看吧。
「吾兒有大美而不言」,蔡先生也有大美而不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