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四季網

農村小鎮燈火(那些燈光從未熄滅)

2023-09-20 16:50:03 3

鄉村裡,那些燈光從未熄滅

——部分「最美鄉村教師」榮譽稱號獲得者回訪

編者按

「用真摯的情感真實記錄鄉村教師無私奉獻、甘為人梯的精神品格。」2011年6月17日,由光明日報社、北京廣播電視臺聯合舉辦的大型系列公益活動「尋找最美鄉村教師」啟動,以農村中小學教師為特定對象,通過深入尋找、發掘、宣傳有代表性的、高素質的鄉村教師,在全社會弘揚尊師重教的良好風尚。當年教師節來臨之際,石蘭松、張桂梅、任影等10位老師入選。第二年,活動由中央電視臺和光明日報社聯合主辦,在100多天的時間裡,參與尋找的記者多達數百人,足跡遍布22個省、市、自治區。此後,光明日報各地記者和央視等媒體的同仁們一起深入各地尋訪,一批又一批「最美鄉村教師」的事跡被廣泛傳播。

這些年過去了,那些「最美鄉村教師」都還好嗎?他們所在鄉村的教學狀況有了哪些改變?近日,光明日報多個記者站聯動,對部分「最美鄉村教師」榮譽稱號獲得者進行了回訪。

石蘭松在使用多媒體設備講課。光明圖片

初心未變:教書育人理念深植鄉土

9月22日,在安徽省臨泉縣城關希望小學一棵結滿了果實的柿子樹下,任影坐在輪椅上,深情地說:「感謝『尋找最美鄉村教師』活動,讓鄉村教育和鄉村教師得到了更多的關注和關愛。」作為首屆「最美鄉村教師」榮譽獲得者,任影至今還記得當時活動的情景。

1986年,正讀高二的任影患上有「不死的癌症」之稱的類風溼性關節炎,後來病情惡化,導致全身癱瘓。她先後兩次參加高考,都因為身體原因未能跨進大學之門。理想破滅和身體癱瘓的雙重打擊,將任影推向人生的谷底。為了不拖累家人,她兩度自殺,又被家人從死神面前拉了回來。

漸漸地,家人和社會的關心喚醒了任影對生活的希望,讓她重新發現了生命的價值。任影開始自學,並堅持義務為村裡的孩子們補課。1998年,家裡人以最快的速度蓋起了兩間茅草房,並用長木板搭起課桌。任影還用樹枝配上廢注射器的外殼自製了一枝「加長粉筆」,艱難地練習板書。22年來,她就是這樣為孩子們上課的。

任影把學校起名為「希望小學」。她說:「之所以取名『希望』,因為我熱愛教育,這是我人生的希望,同時也期盼農村教育大有希望,期盼更多的孩子成才。」從1998年的1個學前班24名學生,到目前的覆蓋小學6個年級300多名學生,22年來,上千名學生從這裡走出。

隨著城市建設的擴張,20年過去,任影辦學的地方由城關鎮任莊變成了城南街道。任影也通過自學考試拿到了二級心理諮詢師證書,並擔任了臨泉縣青年創業聯合會副會長。

雲南麗江華坪女子高級中學校長張桂梅在給學生們上「校課」時落淚。張桂梅推動創建了中國第一所免費女子高中,2008年建校以來已幫助1600多位女孩圓夢大學校園。新華社發

現在,任影又面臨著一次人生的選擇。從2016年開始,學校因為城市建設即將拆遷。「哪怕有一個學生,我也要把學校辦下去。這是我的初心,不會改變。」任影笑著說道。

同是9月22日,廣西南寧市上林縣西燕鎮大龍洞村刁望教學點傳來一陣琅琅讀書聲,教學點唯一的教師、首屆「最美鄉村教師」榮譽獲得者石蘭松正通過多媒體教學設備給二年級的4名學生上語文課。放學後,他還要開船護送學生們回家。

距離刁望教學點直線距離不足10米的地方,停靠著幾艘鐵皮機動船,其中紅色鐵棚的船特別顯眼。石蘭松穿上救生衣,在紅色鐵棚船旁停下腳步,迎接學生上船。

「石老師,我們來啦!」「石老師,我的救生衣還沒穿好」……學生們結伴走到湖邊,石蘭松一一招呼上船,檢查他們救生衣的穿戴方式,一一安排坐穩扶好。隨著一陣「噠噠噠」的機械聲響起,輪船緩緩啟動,向彼岸駛去。

1985年,因為上級領導一句「山裡孩子不能沒有老師,你回村當代課老師吧」的囑託,正值青年的石蘭松來到刁望教學點,默默將教書育人的根紮下。

大龍洞村地處石山庫區,刁望、內澤莊、石盤幾個屯附近的孩子都在刁望教學點上學,村莊與教學點之間是陡峭懸崖和深不見底的湖水,孩子繞道上學費時費力,乘私家竹排上學險象環生。

廖佔富在輔導學生。光明圖片

為了讓更多孩子方便上學,石蘭松砍下自家門口的椿樹,找人建造了一艘小木船,每天划船接送孩子上下學。石蘭松就這樣堅持著,先後撐壞了8艘木船,但從沒有發生過學生落水事件。

石蘭松的事跡逐漸被外界知曉,愛心人士籌錢為學校購置了一艘鐵皮機動船,石蘭松為這艘機動船取名「希望之船」。「這艘『希望之船』,不僅僅是孩子們上下學的交通工具,更是他們通向外界、走向未來的希望之舟。」石蘭松說。

如果說石蘭松用希望之船載著大山裡的學生奔赴美好,那麼,在淮北平原上,任影則用病弱之軀為學生們打造起託舉希望的學校。

此生有幸:見證並參與鄉村教育的蝶變

「木棉喜暖在南方,樺樹耐寒守北疆……」9月22日,海南省澄邁縣永發鎮儒林小學二年級學生齊聲朗讀課文《樹之歌》。拄著雙拐講課的曾維奮仍舊筆直地站在講臺前,就像記者2014年第一次見到他時那樣。

1995年曾維奮以「優秀畢業生」的身份畢業,被分配到澄邁中學工作。上班前一個月,他卻意外摔斷了腰椎骨,導致下半身癱瘓。靠著自學按摩和堅持康復訓練,2001年,曾維奮終於拄起雙拐站上講臺,成為一名鄉村教師。

19年過去了,曾維奮仍拄著雙拐堅守鄉村講臺,不僅撐起了鄉村孩子的夢想和希望,也因自強自立的人生經歷成為學生的榜樣,培養出了一批批優秀畢業生。只有他的愛人梁蘭花知道,曾維奮至今都會因癱瘓引起的併發症痛到失眠。

吳健在給孩子們上課。光明圖片

讓曾維奮無比欣慰的是,學校的辦學條件明顯改善了。現在的儒林小學教室裡貼了瓷磚、裝了空調,圖書角裡整齊地碼放著各類圖書。政府還建了新的教師公寓,每個教師都分到了一個40平方米的套間作為休息室。而曾維奮以家離學校近的理由,將自己的休息室騰給了暫時沒住處的駐村扶貧幹部。

讓我們再把目光從南國轉向大西北。

16年前,那個扎著馬尾辮的女大學生吳健,如今已年屆不惑,但她仍是一臉陽光、樸素利落,充滿激情地站在寧夏回族自治區吳忠市利通區裕民小學的講臺上。

2004年,吳健大學畢業後離開家鄉,隻身來到寧夏吳忠市利通區偏僻的扁擔溝中心學校支教。本來,支教期只有一年,吳健卻將這短期的志願行動變成了一生的選擇。

2013年9月,在光明日報發起的「尋找最美鄉村教師」中,吳健獲「特別關注教師」稱號。近年來,吳健以扁擔溝為樣本,見證了鄉村教育的蝶變,也以此為窗口看到了一個巨變中的中國。

在扁擔溝中心學校上學的孩子,大部分來自從西海固搬遷移民過來的家庭,很多孩子周一背來一布袋乾糧饃,就著開水一直吃到周五。吳健說:「後來,學校有了營養午餐,頓頓都有肉,孩子們營養跟上了,明顯有精神了。」

以前,孩子們要走很遠的路,現在學校有了十幾輛免費校車;以前,鄉村學校沒有宿舍,支教老師只能住在門房,如今學校建了周轉房,每人一套、窗明几淨;以前扁擔溝中心學校全是80年代的舊平房,如今嶄新的塑膠操場、音樂室、美術室、錄播室,硬體設施在全市都是一流的……周邊的生態也改善了,每天早上被子上的沙塵也不見了。

同一片藍天下,懷揣著同樣的信念,有同樣奮鬥的人。

9月22日,細雨濛濛。坐落於莽莽群山中的四川省通江縣碧溪小學校園內,鮮豔的五星紅旗迎風飄揚,手持額溫槍的廖佔富正在校門口,有序地為學生測量體溫。

51歲的廖佔富是今年秋學期才從石廟子村教學點調到中心校碧溪小學任教的。

1988年,廖佔富來到通江縣碧溪小學火天崗教學點當了代課教師。為留住他,經村民撮合,他與8年前就在火天崗代課的張興瓊結為夫妻。後來,廖佔富考為正式教師,調到了石廟子教學點,與妻子張興瓊隔山相望,他與妻子一人撐起了一所學校。30多年來,夫妻倆讓兩個小山村走出了20多名大學生。他們的事跡被各大媒體報導,2013年,廖佔富、張興瓊被評為「全國最美鄉村教師」。

當時的石廟子教學點是一所修建於清代光緒年間的廟宇,教室由兩旁廂房改建而成。「採光不好,只能在微弱的自然光下教學,時間久了,眼睛隱隱作痛。」廖佔富最擔心的就是颳風下雨,「有一次吹大風,教室的屋頂被掀開,滾落的瓦片差點傷到學生。」

2014年,縣財政劃撥經費,在廟宇旁300米處新建了100多平方米磚混結構的新校舍後,廖佔富的擔憂才被徹底解決。如今的中心校,不但修了教學樓、學生宿舍樓,還新建了教師周轉房,音體美、計算機等功能室各類設施設備一應俱全。

2017年,上林縣為每個教學點都配備了白板和多媒體設備,刁望教學點告別了黑板和粉筆板書。「以前教學全靠自己琢磨,現在有多媒體教學資源,教學方便多了。」石蘭松樂呵呵地說。

石蘭松利用平臺上的教學資源,選擇下載一些課件,結合學生實際情況進行教學。這套設備功能很豐富,具有黑板功能的白板設備,石蘭松在演示過程中對此讚不絕口,他表示有些還沒學完,會繼續學習。

「這些年,學校變化很大,傳統教學模式也帶來了改變。」石蘭松感慨道。站在操場望去,房前屋後的山坡、湖堤都已加固,沿湖邊都裝上了防護欄。宿舍、閱覽室、廁所都建起來了,乾淨整潔的食堂裡,電冰箱、保溫櫥、消毒櫃、不鏽鋼餐桌一應俱全,廚房有專人負責,為石蘭松減輕不少工作。

希望之光:照亮孩子們的追夢人生

鄉村,是有別於城市的存在。在中國,再偏遠的鄉村,都沒有讓教育缺位;再偏僻的鄉村學校,都匯聚著愛的力量。

9月1日,雲南迎來線下開學第一天,各大中小學校收聽收看由中共雲南省委教育工作領導小組主辦的創新思政品牌課程《張桂梅思政大講堂》,第一講由張桂梅主講「信仰的力量」。大講堂上,張桂梅深情講述了自己創辦華坪免費女子高中的緣由。

張桂梅也是「最美鄉村教師」稱號獲得者。20多年前,還在華坪縣民族中學任教的張桂梅發現,許多山區貧困家庭的父母不願意讓女孩子繼續上學。一次到山村家訪時,張桂梅看到一個未成年女孩在路邊哭泣,原來她的父母要讓她嫁人換嫁妝,但她不想嫁人,想繼續上學。張桂梅到女孩家裡反覆勸說其父母讓孩子繼續上學,並表示自己願意承擔女孩的所有學習費用。可是女孩的父母始終沒有答應。

張桂梅的心被深深刺痛了,她發誓一定要辦一所免費女子高中,讓更多的山區貧困女孩能夠免費讀高中,實現大學夢,從而阻斷代際貧困,改變一個個山區貧困家庭的命運。

2008年,在張桂梅的多年奔走呼籲下,全國第一個免費女子高中——華坪女子高中終於成立了。12年來,華坪縣乃至麗江市貧困山區許多初中畢業的女孩,走進了華坪女子高中的學堂。歷屆高中畢業生升學率100%,超過1600名貧困山區女孩圓了大學夢。今年高考,159個考生中,70人上一本,600分以上的17人。

華坪女子高中每年入學的女孩子普遍基礎較差,為何能夠取得這樣的驕人成績?「靠堅持!再艱苦的條件也要堅持下去!」張桂梅的回答很簡單。

我們回訪的「最美鄉村教師」,都被學生們譽為心中的榜樣,是「燃燒自己,照亮別人」的人。

在四川省通江縣碧溪小學,除了當班主任、教語文,廖佔富還有一個身份——全校教師的「思政教師」。他給老師們上黨課,潛移默化地影響在校的每一名教師。

「培育最美少年、培養最美教師、建設最美學校」,是碧溪小學辦學目標。面對新崗位,廖佔富耳畔時常響起的是,已退休在家的妻子、全國最美鄉村教師張興瓊反覆叮囑他的那句話,「老廖,你到中心校工作,一定不要失了我們『全國最美鄉村教師』的本色,既要當好大家的榜樣,更要樹立好自己心中的標杆,爭當一名新時代合格的人民滿意教師!」

在安徽臨泉縣城關希望學校,教師們都喊任影「二姐」,許多教師都是被任影的事跡所感動而選擇來校從教的,李花就是其中之一。

李花的同學原本就在希望學校教書,從同學那裡得知任影的事跡,師範學校畢業的李花決定前來應聘。「第一次試講的點評,我就知道這是個有情懷的人。」在任影的鼓勵下,李花自考了本科文憑,原本學美術的她,現在還兼著數學課。

有了孩子後,李花毫不猶豫地把孩子也帶到學校上學,「我想讓孩子以二姐為榜樣,做一個自強不息的人」。

無數堅守:讓「村小」成為鄉村最美的風景

對廖佔富來說,今年秋季學期又成了他工作的新起點。隨著老百姓陸續到城鎮買房,村上的學生越來越少。新學期石廟子教學點僅有的4名學生升到中心校碧溪小學,他再也沒有招到新生,在村小工作了32年的廖佔富,只好回到了中心校教書。

看著環境越來越好,學生卻越來越少的學校,曾維奮同樣憂心忡忡。他告訴記者,近年來,隨著鄉村小學的拆並,孩子們大多都轉到了鎮上的中心學校讀書,儒林小學是其中極少數得以保留的鄉村學校之一,但已經只設1至3年級,將來也可能被拆並。

35年彈指一揮間,一茬又一茬學生在石蘭松護送下走出大山,教學點的學生也一年比一年少了,「2018年有12個,2019年有8個,如今僅剩4個。」石蘭松說,「只要有學生來,我都會儘自己的能力去教好。」

這樣的困擾也讓任影有些躊躇。隨著城鎮化的發展和學校撤併,越來越多的家長把孩子送到縣城借讀,「最多的時候,我們有300多名學生,操場上都是孩子,可喜人了。」任影眼神有些暗淡,「現在只有20多個學生,但我們還要按6個年級上課。」

「由於城鎮化快速推進、城鄉發展水平以及區域內收入水平差距持續存在,農村教育問題變得日益複雜多樣。」東北師範大學中國農村教育發展研究院院長鄔志輝告訴記者,「當縣域義務教育發展不均衡與城鎮化相遇時,進一步引發縣鎮巨班大校化、鄉村學校小規模化,加劇了解決教育發展不均衡問題的複雜性。」

在安徽省教育廳副廳長儲常連看來,鄉村教育明顯的進步得益於「兩免一補」「義務教育」政策的施行,使更多的貧困孩子能輕鬆地走進課堂,完成九年義務教育階段的學業。而遠程教育的普及,拓展了農村孩子的視野,他們有了更大的求知空間。「但目前農村中小學優秀教師流失現象非常嚴重。農村師資本就先天不足,無奈又遭流失之痛,嚴重缺血。」

著名教育學家顧明遠認為,至少在相當長一段時間裡,鄉村學校不可能消亡,村小的歷史使命不可能終結。「一個地方的學校撤併很容易,沒有學生,自然而然就會撤併,但要恢復,可能性將會很小。」顧明遠認為,如果鄉村小學未被兼併,最好將其保留並辦好,這樣至少能保證兒童就近入學,他們既享受到祖輩的照顧,家庭又節省了開支。

黨的十九大報告描繪了「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鄉村振興美好藍圖。農村要真正實現現代化,首先要辦好鄉村教育,讓一代代有文化、有抱負、根在鄉村的農村娃振興家鄉,實現自己的人生理想。

「村小在,有文化、有理想、有情懷的教師就來了,鄉村裡便有了文化,有了引領人向上的力量。」為此,顧明遠呼籲,在硬體投入上,要毫不吝嗇地給予鄉村教育必要的經濟補償;在師資配備上,努力為鄉村教育輸入新鮮血液,讓村小成為鄉村最美的風景。

2018年9月召開的全國教育大會提出,要讓鄉村學校獲得更多優質教育資源,把更多教育投入用到加強鄉村師資隊伍建設上。

「實現教育現代化的難點和重點是在農村,沒有農村的現代化,就沒有中國教育的現代化。在教育現代化與精準扶貧共同推進的背景下,釐清農村教育發展實況、補齊農村教育這塊短板是實現教育現代化的關鍵,也是我國教育發展的重中之重。」山東師範大學教授張茂聰認為。

在採訪中,這些鄉村教師表示,農村孩子的天空也需要被照亮,而他們則願意做燭照亮孩子前行的微光。「生源流失是客觀現象,但我們鄉村老師並不是剩下來的。」任影說。

(光明日報記者常河、周仕興、李曉東、周洪雙、王建宏、張文攀、王曉櫻、陳怡、張勇光明日報通訊員李雪群、程聰、李強聯合採寫)

《光明日報》( 2020年10月13日07版)

來源: 光明網-《光明日報》

,
同类文章
葬禮的夢想

葬禮的夢想

夢見葬禮,我得到了這個夢想,五個要素的五個要素,水火只好,主要名字在外面,職業生涯良好,一切都應該對待他人治療誠意,由於小,吉利的冬天夢想,秋天的夢是不吉利的
找到手機是什麼意思?

找到手機是什麼意思?

找到手機是什麼意思?五次選舉的五個要素是兩名士兵的跡象。與他溝通很好。這是非常財富,它擅長運作,職業是仙人的標誌。單身男人有這個夢想,主要生活可以有人幫忙
我不怎麼想?

我不怎麼想?

我做了什麼意味著看到米飯烹飪?我得到了這個夢想,五線的主要土壤,但是Tu Ke水是錢的跡象,職業生涯更加真誠。他真誠地誠實。這是豐富的,這是夏瑞的巨星
夢想你的意思是什麼?

夢想你的意思是什麼?

你是什​​麼意思夢想的夢想?夢想,主要木材的五個要素,水的跡象,主營業務,主營業務,案子應該抓住魅力,不能疏忽,春天夢想的吉利夢想夏天的夢想不幸。詢問學者夢想
拯救夢想

拯救夢想

拯救夢想什麼意思?你夢想著拯救人嗎?拯救人們的夢想有一個現實,也有夢想的主觀想像力,請參閱週宮官方網站拯救人民夢想的詳細解釋。夢想著敵人被拯救出來
2022愛方向和生日是在[質量個性]中

2022愛方向和生日是在[質量個性]中

[救生員]有人說,在出生88天之前,胎兒已經知道哪天的出生,如何有優質的個性,將走在什麼樣的愛情之旅,將與生活生活有什么生活。今天
夢想切割剪裁

夢想切割剪裁

夢想切割剪裁什麼意思?你夢想切你的手是好的嗎?夢想切割手工切割手有一個真正的影響和反應,也有夢想的主觀想像力。請參閱官方網站夢想的細節,以削減手
夢想著親人死了

夢想著親人死了

夢想著親人死了什麼意思?你夢想夢想你的親人死嗎?夢想有一個現實的影響和反應,還有夢想的主觀想像力,請參閱夢想世界夢想死亡的親屬的詳細解釋
夢想搶劫

夢想搶劫

夢想搶劫什麼意思?你夢想搶劫嗎?夢想著搶劫有一個現實的影響和反應,也有夢想的主觀想像力,請參閱週恭吉夢官方網站的詳細解釋。夢想搶劫
夢想缺乏缺乏紊亂

夢想缺乏缺乏紊亂

夢想缺乏缺乏紊亂什麼意思?你夢想缺乏異常藥物嗎?夢想缺乏現實世界的影響和現實,還有夢想的主觀想像,請看官方網站的夢想組織缺乏異常藥物。我覺得有些東西缺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