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四季網

富有哲理的詩有哪些(盤點十首富有哲理的詩)

2023-09-20 22:44:35 1

1.鸚鵡(方孝孺)

幽禽兀自囀佳音,玉立雕籠萬裡心

只為從前解言語,半生不得在山林

這首出自方孝孺的哲理詩反映了作者疲於奔波,為才所累的倦怠心境,還含有感慨世人不可露才揚己,逞才顯能的意思,闡述了福禍相依的道理。鸚鵡之所以被擒,乃是因為歌聲婉轉、善於模仿人類的聲音,「只為從前解言語」既是描繪「鸚鵡學舌」的自然現象,又暗含著作者讀書有得、學問有成的狀態。但是福禍相依,作者也因此遭人嫉恨,深陷牢籠,失去了自由。而獲釋之後又陷入到另外一種困境中,那就是功名的羈絆。作者此詩就是對老莊哲學中「無用之用」觀點的詩意表達。

2.過松源晨炊漆公店(楊萬裡)

莫言下嶺便無難,賺得行人錯喜歡。

政入萬山圍子裡,一山放出一山攔。

詩的內容很平常,讀來卻有一種新鮮感。作者通過寫山區行路的感受,創造了一種深邃的意境,寄寓著一個具有簡單意義的深刻哲理。它的佳處,就在於作者善於從日常生活裡人們習見的現象中,敏感地發現和領悟某種新鮮的經驗,並用通俗生動而又富於理趣的語言表現出來,能給人以某種聯想與啟示。

詩人藉助景物描寫和生動形象的比喻,通過寫山區行路的感受,說明一個具有普遍意義的深刻道理:人們無論做什麼事,都要對前進道路上的困難作好充分的估計,不要被一時的成功所陶醉。

3.小松(杜荀鶴)

自小刺頭深草裡,而今漸覺出蓬蒿。

時人不識凌雲木,直待凌雲始道高。

杜荀鶴的這首《小松》看上去寫得很普通,可是那一份深厚的哲理,卻是令人感動。這首詩借松寫人,託物諷喻,詩中字裡行間充滿理趣,耐人尋味。詩中對小松的描寫,精煉傳神,表達了詩人雖然才華橫溢,但由於出身貧窮而不受賞識的憤懣以及不滿之情。詩人也正是融入進了自己的思想,從而也使得這首詩顯得別具一格,字裡行間更是充滿哲理。

這首《小松》告訴了我們一個道理,個人的生命儘管很渺小,可是我們也不要小看了自己,更加不要小看了別人,總有一天自己的努力終將獲得成功,別人也是一樣。所以我們無論是對待自己,還是對待別人都要尊重,只有這樣才能夠真正地認識自己,以及認識別人。詩人也正是以小松為例,從而表達出了這麼一種人生哲理,我們讀這樣的作品,無疑是能夠從這些哲理背後感悟到更為深沉的人生。

4. 蔽月山房(王陽明)

山近月遠覺月小,便道此山大於月。

若有人眼大如天,當見山高月更闊。

說到王陽明,明朝一哥,被世人稱為三個半聖人之一,三個聖人是孔子、諸葛亮、王陽明,曾國藩算半個。《蔽月山房》是他十二歲時吟誦了一首富有哲理的詩句,與此中哲理最接近的是蘇軾的《題西林壁》。這首詩的要旨是告訴人看問題,處理事情,立足點要高,視野要寬,這樣才能把握對象的全貌,認識它的實質,不致被假象所迷惑,得出錯誤的結論。

這首詩給我們的啟示就是要學會用辯證的、發展的、全面的、系統的觀點去看待事物,而不要從一個單純的某一側面來得出結論,只有這樣,我們的思路才能更加清晰,決策才能更加符合現實,判斷才能更加準確全面。只要開闊視野,開放思想,不囿於小的圈子,那麼自然而然的就能看到事物的本質。因為從高處看低處是容易的,清楚的。我們要想取得更大成就,必須比別人站得高,才能看得遠,才能看的更符合實際規律。這就是所謂的「欲窮千裡目,更上一層樓」。

5.苦熱題恆寂師禪室(白居易)

人人避暑走如狂,獨有禪師不出房。

非是禪房無熱到?但能心靜即身涼。

這首詩的內容說的是,一天白居易,去拜訪一名叫做恆寂的禪師,看到每個人都被酷暑折磨得走來走去,想要找到涼快的地方,只有恆寂禪師在禪房裡,白居易問禪師,「難道禪房不熱嗎?」禪師回答,「不熱,甚至我感覺很涼快」,白居易聽後,猛然醒悟,烈日炎炎,禪房非涼爽之地,原來是出家人沒有紛繁的幹擾,心靜自然涼。

現在我們炎熱的夏天,也經常說到的「心靜自然涼」,也是由此詩的最後一句演變而來的。後來也被雍正皇帝拿去懷念康熙,寫了一篇《心靜自然涼》的訓文,盛暑不開窗、不納涼者,皆因自幼習慣,亦由心靜,故身不熱,意思是說只有做到內心平靜,身上才不熱,後來用在遇到困難時,需要放平心態,以一顆平常心去處理生活中的問題。這首詩從唯心主義角度理解,意思是安心作禪,不要被外在的事物所影響,只要能控制住不良思緒,心裡就會變得平靜,自然而然不受任何事情幹擾。

6.天道(馮道)

窮達皆由命,何勞發嘆聲。但知行好事,莫要問前程。

冬去冰須泮,春來草自生。請君觀此理,天道甚分明。

歷史上多半時間裡,皇帝一般要比臣子能走得遠一些,如宋仁宗一朝,僅宰相一職,就熬死熬退了至少二十三位。亂世之中,臣子之性命,更是草芥浮萍一般脆弱,未必就比平頭百姓安生多少。但是,茫茫史海,總有一些另類出現。橫貫了整個五代十國的馮道,便是這奇才中的翹楚。

出生於河北滄州的馮道,從劉守光帳下從仕算起,先後歷經後唐、後晉、契丹、後漢、後周五個王朝,加上還曾經向遼太宗稱臣,侍奉過的皇帝達到驚人的十二位,這種鬼神操作,就算稱之「十朝元老」都是低估。然而,在歷史上,這位奇人卻是被清流罵的聲名狼藉,不堪入耳;同時,他又被奸佞棄之如敝屣,嗤之以鼻。身處亂世,清忠多死於節,奸邪多亡於利,渾噩之輩,難成高位。這麼看起來,經歷了十餘朝的馮道,似乎於這三種類型都不契合,確實是個極品奇葩。

他在《天道》中說道:「但知行好事,莫要問前程。」這句話的本意,並不是如現代常規的理解那樣,勸人不要計較得失,要堅持做正確的事情。這句話其實是說,只要做出對當前最好的選擇,不需要去管將來會怎麼樣。

馮道在每個關鍵時刻,總能做出對自己,對周邊最好的選擇,甚至不惜為此拋棄舊主,也毫不猶豫,堅持己心。其實拋開氣節論,馮道為人上的刻苦勤儉,淳厚清廉,是很多人不及的。守天道,立心志,上下不欺,始終如是,這是馮道的亂世立命之根

本詩的哲理詩告訴我們:很多時候,人們總是期待努力後的一個結果。當結果非你所願時,你就會陷入深深的懷疑。其實,任何努力都有意義。有時,它不過是藏在你看不到的地方。所以,你只管努力,上天自有安排。人生總是奇妙的,一旦你努力去做一件事,如果結果不是你想像的那樣,那麼老天一定會給你一個更好的結果。

7. 苔(袁枚)

白日不到處,青春恰自來。

苔花如米小,也學牡丹開。

《苔》是清代詩人袁枚創作的一首人生勵志的小詩。此詩歌頌了苔蘚雖生活在陰暗潮溼之處,卻有自己的生活本能和生命意向,並不會因為環境惡劣而喪失生發的勇氣。全詩把苔蘚人格化,把詩人的感受、情緒融入到形象的塑造中,理趣橫生,意蘊明徹而深邃,簡約疏朗中具有濃重的哲理意味。這首詩獨出蹊徑,不僅全神貫注地寫苔,而且把淡泊寧靜、積極向上的人格融入這小小生命。作為小小的詠物詩,《苔》的藝術個性頗可嘆賞。

苔蘚生活在太陽不到的地方,沒有陽光普照,沒有溫暖的環境,也缺乏別人的關注,但是它卻能在這樣的環境裡旺盛地生存著。我們何嘗不是如此,在卑微如塵土一樣的時候,我們仍然要努力活著,努力散發著光芒,即使這光芒微弱,那也要像野草野花苔蘚一樣勇敢存在。當我們身處逆境,窮困潦倒,人生不得志的時候,我們要像苔蘚一樣默默地野蠻生長,不拋棄不放棄。也許有朝一日成為萬人敬仰的「牡丹」,但是也不要忘記,我們也曾經有過一顆苔蘚的心態,人生再有潮起潮落時,便會有平靜的心態來面對。

8.終南別業(王維)

中歲頗好道,晚家南山陲。興來每獨往,勝事空自知。

行到水窮處,坐看雲起時。偶然值林叟,談笑無還期。

《終南別業》是王維最著名的詩歌之一,這首詩的禪意體現得非常充分,其背後的道理更加令人深思,僅僅「行到水窮處,坐看雲起時」這句便蘊含了深刻的人生哲學。

這首詩寫於詩人被調回長安之時,那時候朝中李林甫當政,詩人不能施展抱負,就在終南山下築廬而居,與當地的裴迪等唱和。他每日參禪打坐,吃齋奉佛,悠閒自在。這首詩描寫的就是那種自得其樂的閒適情趣。

由於王維的母親是個佛教徒,所以從小耳濡目染的他,也逐漸受到佛教的影響,天性淡逸,超然物外,在經過這些艱苦卓絕的人生之後,王維越來越看淡仕途,因此他的詩詞裡面的禪意也越來越濃重。這首詩通過寫一行一坐一笑體現了心中的悠閒,如行雲自由翱翔,如流水自由流淌。詩從山居學道寫起,詩人獨來獨往,自得其樂。他隨意而行,不知不覺竟來到流水的盡頭,看到無路可走了,於是索性「坐看雲起」,可巧又遇到了看林老人,兩人便談笑風生,樂而忘歸了。處處都是無心的遇合,處處體現出詩人寧靜淡逸、超然物外的風採。

「行到水窮處,坐看雲起時」是一種境界。我們每個人,都會遇到前方似乎無路可走的時候,這個時候該怎麼辦?王維告訴我們,不用太焦慮,坐下來靜靜地看看天上雲捲雲舒,這不正是一番絕好的風景嗎?

這首詩蘊含的哲理就是不要被眼前的困難和挫折給嚇住,而是自己應該積極去尋找別的機會尋找更有利可圖的環境來讓自己變得越來越高興越開心。這樣才能連續不斷的欣賞到人生美景,度過自己難關,說白了就是不管遇到什麼問題,都有解決的辦法,都不要有坐以待斃的想法,而是另闢蹊徑。

雖然詩人沒有直白地告訴人們這些哲理,但是我們卻能夠感覺到詩人隨性灑脫,心胸開闊,眼界深遠,思想隨和的心態,不被世俗所打擾,自己尋找自己的生活樂趣。

這樣的生活態度其實對我們在這紛紛擾擾,熙熙攘攘的生活中有很大的教導意義!我們應該學會詩人為人處世的灑脫態度和隨和的心態,不被困難和挫折嚇到,積極尋找更多更好的機會感受這樣有趣的人生!

9.和子由澠池懷舊(蘇軾)

人生到處知何似,應似飛鴻踏雪泥。

泥上偶然留指爪,鴻飛那復計東西。

老僧已死成新塔,壞壁無由見舊題。

往日崎嶇還記否,路長人困蹇驢嘶。

子由,即蘇軾的弟弟蘇轍,蘇軾與蘇轍兄弟二人一向感情深厚。嘉祐六年。蘇軾前往鳳翔做官,蘇轍為蘇軾送別,他憶起在自己19歲那年,與兄長進京應試,同住於澠池僧舍,題詩璧上,如今兄長赴任途中又要經過故地,蘇轍心中有無限感慨,於是,在分手回京時,做《懷澠池寄子瞻兄》,贈予蘇軾。蘇軾得詩後,則以這首《和子由澠池懷舊》與之相和,在詩中,他揭示了深刻的人生哲理,以樂觀的姿態,來寬慰弟弟。

彼時的蘇軾尚未經歷烏臺詩案,可是他詩中蘊含的哲理依舊發人深省。相比於蘇轍的懷舊,蘇軾更多的是開解他。儘管命運無常,我們有時無法應對偶然,可是絕對不能坐以待斃,如此樂觀向上的精神,不虧是蘇東坡!

這首《和子由澠池懷舊》,從頭到尾,都深含著人生哲理,體現著詩人為人處世的風格。蘇軾雖對往事抱有懷念,對前程的不定充滿惆悵,但是他能將人生諸事皆看作偶然與平常,樂觀對待,用追求前路來替代懷緬往事,以此來化解憂惱,可謂大智慧。同時,他也不忘告誡寬慰自己的弟弟,不要為自己擔心,未來會好的,不要太沉湎於往事,只消珍惜當下的每分每秒,往事均已過,而人生還要往前。

本詩告訴我們一個道理:人生當然富有偶然性,可是我們不應放棄對必然性的追求,而人生的軌跡呢,就像大雁偶爾駐足的雪地一樣,偶然之間留下一個痕跡,很快也會消失不見。即使進取的道路非常崎嶇,我們也不應該放棄。

10.觀書有感(朱熹)

半畝方塘一鑑開,天光雲影共徘徊。

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

從文學角度這是一首借景喻理的名詩。全詩借景喻理,描繪作者「觀書」的感受,藉助生動的形象揭示深刻的哲理。詩篇通過池塘水清因有活水注入的現象,比喻要不斷接受新事物,才能保持思想的活躍與進步。

從字面上看好像是一首風景之作,實際上說的是讀書對於一個人的重要性。這首詩包含著雋永的意味和深刻的哲理,富於啟發而又歷久常新,寄託著詩人對讀書人的殷切希望。讀書需要求異求新,詩作以源頭活水比喻學習要不斷讀書,不斷從讀書中汲取新的營養才能有日新月異的進步。學生在讀書時要克服浮躁情緒,才能使自己的內心清澈如池水。源頭活水不斷,池水才能清澈見底映照出藍天雲影,人只有經常開卷閱讀才能滋潤心靈煥發神採。半畝大的池塘像明鏡一樣,映照著來回閃動的天光雲影。要問這池塘怎麼這樣清澈?原來有活水不斷從源頭流來啊!以源頭活水比喻讀書學習,要堅持開卷不斷汲取新知,才能有日新月異的進步,達到新的境界。全詩寓意深刻,寓哲理於生動形象的比喻之中,不墮理障,富於理趣,一直為人傳誦。

,
同类文章
葬禮的夢想

葬禮的夢想

夢見葬禮,我得到了這個夢想,五個要素的五個要素,水火只好,主要名字在外面,職業生涯良好,一切都應該對待他人治療誠意,由於小,吉利的冬天夢想,秋天的夢是不吉利的
找到手機是什麼意思?

找到手機是什麼意思?

找到手機是什麼意思?五次選舉的五個要素是兩名士兵的跡象。與他溝通很好。這是非常財富,它擅長運作,職業是仙人的標誌。單身男人有這個夢想,主要生活可以有人幫忙
我不怎麼想?

我不怎麼想?

我做了什麼意味著看到米飯烹飪?我得到了這個夢想,五線的主要土壤,但是Tu Ke水是錢的跡象,職業生涯更加真誠。他真誠地誠實。這是豐富的,這是夏瑞的巨星
夢想你的意思是什麼?

夢想你的意思是什麼?

你是什​​麼意思夢想的夢想?夢想,主要木材的五個要素,水的跡象,主營業務,主營業務,案子應該抓住魅力,不能疏忽,春天夢想的吉利夢想夏天的夢想不幸。詢問學者夢想
拯救夢想

拯救夢想

拯救夢想什麼意思?你夢想著拯救人嗎?拯救人們的夢想有一個現實,也有夢想的主觀想像力,請參閱週宮官方網站拯救人民夢想的詳細解釋。夢想著敵人被拯救出來
2022愛方向和生日是在[質量個性]中

2022愛方向和生日是在[質量個性]中

[救生員]有人說,在出生88天之前,胎兒已經知道哪天的出生,如何有優質的個性,將走在什麼樣的愛情之旅,將與生活生活有什么生活。今天
夢想切割剪裁

夢想切割剪裁

夢想切割剪裁什麼意思?你夢想切你的手是好的嗎?夢想切割手工切割手有一個真正的影響和反應,也有夢想的主觀想像力。請參閱官方網站夢想的細節,以削減手
夢想著親人死了

夢想著親人死了

夢想著親人死了什麼意思?你夢想夢想你的親人死嗎?夢想有一個現實的影響和反應,還有夢想的主觀想像力,請參閱夢想世界夢想死亡的親屬的詳細解釋
夢想搶劫

夢想搶劫

夢想搶劫什麼意思?你夢想搶劫嗎?夢想著搶劫有一個現實的影響和反應,也有夢想的主觀想像力,請參閱週恭吉夢官方網站的詳細解釋。夢想搶劫
夢想缺乏缺乏紊亂

夢想缺乏缺乏紊亂

夢想缺乏缺乏紊亂什麼意思?你夢想缺乏異常藥物嗎?夢想缺乏現實世界的影響和現實,還有夢想的主觀想像,請看官方網站的夢想組織缺乏異常藥物。我覺得有些東西缺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