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四季網

第十章 來自草原的一封信(下)

2023-09-20 08:51:05

  我又削了幾塊,聞了聞自己的手指,頓時燻得我直皺眉頭,我捶了捶自己酸疼的脖子,望著屯子外沉默的群山,突然感到一陣莫名其妙的失落,難道我這輩子都要呆在山裡削墳磚看林場了嗎?毛主席揮手改航向,百萬學子換戰場,上山下鄉接受貧下中農再教育,雖然這確實鍛鍊人,可畢竟和我的理想差距太大,當時還太過年輕,面對自己的前途心浮氣燥,一想到一輩子窩在山溝裡,不能參軍打仗實現自己的抱負,內心深處立時產生陣陣恐慌,鼻子發酸,眼淚差點沒掉下來。

  胖子看我神色古怪,就問我想什麼呢?怎麼整天愁眉苦臉的?我嘆了口氣答道:「媽了個逼的,還不就是為亞、非、拉美各洲人民的解放事業發愁。」胖子勸我道:「別發愁了,人家亞、非、拉美各洲人民的日子過得怎麼樣,咱們是顧不上了,可能人家也用不著咱替他們操心,眼瞅著快下工了,晚上我請你們吃驢下水,到時候敞開了吃,拿他們東北話講就是別外道,可勁兒造。」

  我抹了抹淌下來的鼻涕,正要和胖子商量怎麼收拾驢下水,這時候老支書回來了,他到大隊去辦事,順便給知青們取回了幾個郵包,這山裡交通不便,我們來插隊好幾個月了,幾乎都和外界失去了聯繫,頭一次看見有郵包信件,如何不喜出望外,當下把一切事情都拋在了腦後,我和胖子最記掛的,當然是家裡的情形,可支書翻了半天,告知沒有我們的郵包,這都是另外幾個知青的。

  我雖然知道家裡人現在都被隔離了,當然沒機會寄來東西,但心裡仍然很不是滋味,正要轉身離去,老支書又把我們倆叫了回來,他手裡舉著一封信,說只有這封信是寄給你們倆的。

  我和胖子微微一怔,趕緊衝過去把信搶了過來,心裡還十分納悶,怎麼我們兩個人一封信?燕子也十分好奇,湊過來跟我們一同看信,我按捺著激動的心情,迫不及待地看了看信封,信是我們老家軍區傳達室轉寄來的,所以裡面還有個信封才是原件,顯然發信人並不知道我和胖子插隊落戶的地址,才把信寄到了軍區,隨後又被轉寄過來。

  我拆開信件,一個字一個字認真的讀了起來,原來發信人是我和胖子在全國大串聯的時候,在火車上結識的一位紅衛兵戰友丁思甜,她年紀和我們相仿,是文藝尖子,我們一見如故,曾結伴串聯了大半個中國,在毛主席的故鄉,我們每人抓了一把當地的泥土,整整一天一夜沒有放手,結果後來手都腫了,在革命聖地延安,我們在窯洞裡分吃過一塊乾糧,我們還在天安門接受了最高規格的檢閱,串聯結束分手的時候,我們互相留了通信地址,這事已經過去好一段時間了,萬萬沒想到今時今日,會在山裡收到她的來信。

  丁思甜的父母都是博物館的工作人員,丁家總共四個孩子,分別以「抗美援朝,憶苦思甜」為名,這也是當年給孩子取名的主流,她在給我們的信中提到:寫給我最親密的革命戰友胡八一和王凱旋,自從咱們在偉大的首都北京分別以來,我無時無刻不在懷念著咱們一起大串聯的日日夜夜,早就想給你們寫信,可是家裡發生了很多事……,我想你們一定如願以償地入伍參軍了吧,光榮地加入中國人民解放軍,成為一名革命戰士也是我的夢想,希望你們能把穿上軍裝的照片寄給我,讓我分享你們的喜悅……最後請不要忘記咱們之間的革命友誼,祝願它比山高,比路遠,萬古常青,永不褪色。

  從信中得知,想參軍的丁思甜由於家庭成份等諸多原因,只好到內蒙克倫左旗插隊,而且她顯然是不知道,我和胖子的遭遇同她差不多,也沒當上兵,被發到大興安嶺插隊來了,讀完了信,我和胖子半天都沒說話,實在是沒臉給丁思甜回信,又哪有穿軍裝的照片寄給她。

  我從丁思甜的來信中感覺到她很孤單,也許克倫左旗的生活比山裡還要單調,克倫左旗雖然同我所在的崗崗營子同樣是屬於內蒙,但不屬同一個盟,克倫左旗是草原上的牧區,環境惡劣,人煙更加稀少,離興安盟路很遠,丁思甜唱唱歌跳跳舞還成,讓她在草原上放牧真是難以想像,怎麼能讓人放心得下?我正思量間,發現胖子翻箱倒櫃地想找紙寫回信,便對他說:「別找了,連擦屁股紙都沒有,到哪去找信紙,我看咱們在山裡都快呆傻了,不如到草原上去玩一圈,順路去看看咱們的親密戰友。」

  燕子聽我說要去草原,吃驚地問道:「啥?去克倫左旗大草原?那十天半月都打不了半個來回,這麼多天不幹活,你們的工分不要了?回來之後吃啥呀?」

  我對燕子點了點頭,這個問題我當然不能不考慮,工分是知青的命根子,上山下鄉插隊的知青,不同於參加生產建設兵團,北大荒等地的兵團,採取準軍事化管理,都是以師為單位的,以下有團、營、連、排、班等標準軍事建制,兵團成員包吃包住每月有六元錢的津帖,兵團的優點是有固定收入,缺點是缺乏自由,不能想來就來,想走就走,而知青施行的是工分制,缺點是收入不可靠,優點是來去自由,請假很方便。也許會有人覺得奇怪,既然知青那麼自由,為什麼不回城呢?這主要是因為當時回去就沒口糧了,而且所謂插隊,既是戶口已經落到了農村,算是農村戶口,回去也是黑戶,城市裡已經沒你這一號了,不可能找到工作,畢竟民以食為天,人活著不能不吃飯,沒工分就沒口糧了,所以就把人栓住了。

  前幾天我們在團山子林場撿了不少金豆子,這東西當然是不敢自己私留下來,交公之後,支書心眼好,雖然那時候沒有獎金這麼一說,還是答應給我們多打出兩個月的工分來,留著過年回去探親的時候放個長假。也就是說我和胖子可以兩個月不用幹活,在山裡呆得煩了,又掛念丁思甜,當下便決定去草原上走一趟。

同类文章

第三章 夜擒(上)

  明月照殘雪,朔風勁且衰。我們潛伏在紅松樹後,雖然築了雪牆擋風,但畢竟是在下風口,時間一久,還是被凍得絲絲哈哈的,當真是有些熬不下去了,可就在這時,終於有了動靜,我急忙把手往下一按,低聲通知胖子和燕子二人:「噓……元皮子來了。」  雖然我們平時提起黃鼠狼,都以「黃皮子」相稱,但在山裡有個規

第零章 引子

  我祖上有卷殘書,是「摸金校尉」前輩所著《十六字陰陽風水秘術》,此書共有一十六字尋龍訣語,「風水秘術」屬於術數的一個分支,然而何為術數?術數之興,多在秦漢以後,《易》為其總綱,其要詣不出乎陰陽五行、生克制化,實皆《易》之支派,傅以雜說耳。物生有象,象生有數,乘除推闡,務窮造化之源者,是為數

第三章 夜擒(下)

  「黃仙姑」剛一鑽入皮囊,立刻就明白過味兒來了,不過既然鑽進了絕戶套後悔可不頂用了,這時候它身子才進去半截,急忙就想縮身退出,但那「皮餛飩」的口子,設計得實在太毒了,六稜的口子可松可緊,在皮囊外掏越扯口子越大,但從裡邊往外,帶中囊口邊上的鎖片,立刻就會使囊口收緊,六稜硬鎖內櫞又薄又緊,當時

第五章 剁掌剜膽(上)

  枯死的千年老樹,看上去使人覺得十分奇怪,怪就怪在這樹與周圍的環境並不協調,雖然不是隆冬季節,但提早到來的降雪,使整個森林變成了一個銀白的世界,唯獨這株大樹附近沒有積雪,而且樹洞中堆滿了珍貴的松茸以及各種醬果,我最開始一看見樹幹上的大窟窿,就以為這裡是熊洞,但離得近了,並未聞到腥騷的臭味,

第七章 老吊爺(上)

  圓形的木墩子大概是個供桌,說是木墩子,實際上質地非常堅硬,歷久不朽,大概是以一種半化石形態存在的罕見石木,上面刻著黃皮子身穿人衣的神像,神情極是詭異,神秘中帶著幾分可怖。  胖子哪管木墩子上有什麼,只顧著向我解釋他長這麼胖是為了將來打入敵人內部做準備,我對他擺了擺手,這時候就甭練嘴皮子了

第一章 趕冬荒(上)

  1969年秋天,越南人民反抗美帝國主義侵略的解放戰爭,正進行得如火如荼。而這時候,我做為眾多上山下鄉知識青年中的一員,被知青辦安排在大興安嶺山區插隊,接受最高指示:知識青年到農村去,戰風雪,煉紅心,鬥天地,鑄鐵骨。  不知不覺中,時間就過去了幾個月,剛進山時的興奮與新奇感早已不見蹤影,取

第六章 鬼衙門

  被人熊撞倒的樹根旁,泥土中埋著尊半截石像,造成罕見的虎頭獸面,獸首人身,頭上有盔頭,雙手握著以人頭做裝飾的石斧,氣度不凡,但面目十分猙獰,燕子一見那些虎頭人身的石像,立刻聯想到山裡面一個古老的傳說,也顧不得收拾熊皮熊肉了,吃驚地對我們說:「那好象是山鬼的石像,這片林子恐怕就是山裡的鬼衙門

第一章 趕冬荒(下)

  林場中伐下來的木頭,在春水生長之時,就會利用河水把木料紮成筏子衝到下遊,河的下遊有條鐵路,還有個小火車頭,是專門用來運木頭的,這裡的情形十分象是著名小說《林海雪原》中描寫的「夾皮溝」,「夾皮溝」在東北是確有其地,團山子的林場也有個差不多的地名,叫做「黃皮子墳」,這地名聽上去顯得很神秘,但

第四章 熊的傳說(下)

  實際上人熊的學名,稱作「羆」,與熊不同,「羆」遍體毛色黃白,不僅脖子長,後肢也比普通的黑瞎子較高,力大無窮,一人粗細的老樹說拔起來就能給拔起來,遇到人便人立而起窮追猛撲,而且姿態五官似人,性猛力強,可以掠取牛馬而食,所以叫做「人熊」,山裡的獵人輕易不敢招惹人熊,更別說打主意去獵熊了,但人

第九章 削墳磚(下)

  胖子還是把地上的金粒子一一撿了起來,自己安慰自己說這些確實少了點,支援世界革命有點拿不出手,但用來改善改善生活還是綽綽有餘的。我看這些金粒子與那夜在林場所得非常相似,形狀極不規則,好象都是用來鑲嵌裝飾物體的帛金顆粒,難道黃大仙那口箱子上面竟然嵌滿了黃金飾品,在被人盜走的過程中,箱體摩擦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