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z75手槍能裝多少子彈(風靡東西方的華約遺產)
2023-08-22 07:50:16 1
各大平臺搜索:@極戰術
讓外行人看更多「門道」!
今天小編要說的這把槍,非常優秀,並且來歷也挺有意思。
這把槍就是CZ-75手槍。
但首先,我們要先搞明白,為什麼他有個如此奇怪的型號:CZ。
CZ全稱為Ceska Zbrojovka,翻譯過來是切斯卡·茲布羅約夫卡,指的是位於捷克烏爾斯基·布羅德(Uherský Brod)市的國營切斯卡·茲布羅約夫卡公司。
CZ公司從1936年以來一直在生產軍用、執法和運動用的輕武器,此外還有精密機械、飛機部件和發動機等其他業務。
因此在二戰期間,也能經常看到CZ的一些槍械出現在戰場上,比如Vz-24步槍:
直至近年來,我們還能在港片中,看到CZ產的強些的身影:
(《寒戰2》中的CSA SA Vz. 58緊湊型,VZ-58的全名其實應該為SA vz.58衝鋒鎗,名稱跟56衝命名一樣有著異曲同工之妙)
以及近年來頗受歡迎的CZ 805系列步槍:
(CZ-805 BREN A1)
還有一直在被槍友們津津樂道的蠍式(SKORPION)EVO III衝鋒鎗:
(CZ SKORPION EVO III衝鋒鎗)
如此優秀的槍械廠,怎麼能沒有一把世界聞名的手槍呢?
在1975年,CZ的一對工程師兄弟:約瑟夫·庫斯基(Josef Koucký)和弗朗泰斯克·庫斯基(František Koucký):
吸取了諸如S&W M39:
和SIG P210等手槍的特點:
而研製出了CZ-75。
(第一款CZ-75手槍,製作於1975年至1979年。這個款式少量進口到美國)
對,最有意思的就是,當時的捷克作為一個社會主義華約國家,被中央政府要求研發一款打9mm北約標準手槍彈的手槍,因此,CZ-75的初始口徑就是9mm。
(2012年,我們還能在朝鮮軍隊的手中,看到CZ-75的仿製型)
但可能捷克政府自己都沒想到,在裝配完本國軍隊和警察之後,CZ-75成為了一把能風靡全球的手槍。
在冷戰時期,鐵幕的雙方都對另一方的武器有著一種莫名的好奇心,而在北約國家在接觸CZ-75後,紛紛感嘆華約陣營真是實在,在當時的資本陣營社會本來就罕見(實屬紅色BUFF加成了)。
而且外觀曲線優雅:
(用於出口的預定型CZ-75型,套筒座更長、扳機護圈更圓)
然後又性能可靠:警隊能用、軍隊能用,精度也可以滿足競賽射手的要求
當時的價格還不貴,(當然現在不一樣了)
(現在的CZ-75價格可不便宜了…)
這麼一比,性價比能不高麼?
從此,CZ-75系列便得到了發揚光大,逐步擁有了如:CZ-75B:
(CZ-75B是目前的CZ-75原廠型,特點是內置擊針塊(也在保險上方套筒上可以看到的那個小洞)擊錘改為圓圈型,扳機護圈帶一條垂直防滑槽,可能有一些預定型CZ-75同樣也有這種特徵,但絕對沒有內置擊針塊)
以及CZ-75BD:
(CZ-75BD的特點:快慢機改成了長杆式)
然後是CZ-75B SAO:
(純單動模式的CZ-75)
以及CZ-75緊湊型:
(跟前面的大哥比起來,這把算是最短的了)
當然,若您是CSGO玩家,那麼肯定記得這把CZ-75:
(CZ-75全自動型,用備用彈匣做前握把,其實可能這款總共也就生產了100多把,並沒有非常泛用)
相信到現在,大家可能已經發現了CZ-75手槍與其他手槍的最大不同之處,就在於套筒很低,能按住的地方很少,所以有很多朋友也反饋過CZ-75的套筒不太容易拉住,畢竟能按壓的地方太少了。
但這並沒有太過影響CZ-75的受歡迎程度,甚至還成為了CZ-75的產品特色。
甚至在2018年,捷克政府還送了當時的美國總統:唐納德·川普一把限量版的CZ-75,名為CZ-75 REPUBLIKA:
(此槍是為了紀念捷克斯洛伐克成立100周年)
當然,隨著時代的發展,用戶的需求也越來越多樣,比如為了滿足捷克國家警察的勤務要求,CZ-75系列推出了CZ-75 P系列:
(CZ-75 P-01,增加了下導軌在縮短了槍管長度的情況下,可靠性與精度依然得到了高質保證)
而這個系列目前已經發展到了2018年推出的P-10了:
(CZ-75 P-10F,F代表著全尺寸「Full-size」)
(從這張圖可以看到,雖然長度接近,但CZ-75 P-10的造型外觀已經與CZ-75B相去甚遠,套筒高度越來越高,曲線型外觀越來越少,就連扳機護圈都方起來了)
當然,為了應對軍、警市場之外的民間市場,CZ還研發的P系列的長槍管版本,SP系列:
(CZ-75 SP-01)
這個系列自然也受到了廣大槍迷的歡迎,在SP-01誕生的2012年到現在,我們依然能在各種射擊競賽上看到這款手槍及其衍生型號的風採:
而SP-01也發展出了諸如CZ-75 SP-01 幻影(PHANTOM):
以及SP-01 陰影(SHADOW):
相對於CZ的P系列越來越方頭方腦,SP系列倒是越來越流線化,同時依然保留著CZ-75的產品特點:帶曲線的扳機護圈和窄套筒。
在2017年由美國實用射擊協會(USPSA)舉辦的IPSC賽事中,有37%的原廠組選手選擇CZ手槍參賽(大名鼎鼎的格洛克,都只有12%…):
而在2020年,這個比例擴大到了45%:
就相當於USPSA的原廠組選手,有將近一半在使用CZ手槍。
而有39%的原廠組選手,都選用的是同一個型號的CZ手槍。
哪個型號能如此受射擊選手的歡迎?
答案是:
CZ Shadow2
這把槍具體有多好用,小編自己就很有發言權。
因為當時就是靠著這樣的一把槍,讓小編在短時間內打出了連小編都覺得很難相信的成績:
對於小編來說,SHADOW2比較單薄(沒有格洛克17的厚實),但這不意味著手感不行,反而對於小編這種手型的人來說,SHADOW2的舒適握把弧度、海狸尾,配合著整槍的重量,讓小編覺得非常帶感。
而在瞄準方面,SHADOW2的瞄具不同於以往小編打過的任何原裝手槍。因為SHADOW2的原裝照門沒有任何標記點,並且照門缺口很小:
這個照門缺口有多小呢?小編把帶著光纖的前準套進去,就沒有了其他空隙。
(CZ SHADOW2的瞄準成像,這位還算是把鏡頭拉得比較近的)
雖然看似瞄準難度高,但實際上反而是形成了一個類似於鬼環的照門,讓小編可以輕鬆地明白目前瞄具的平正關係:如果前準光纖顯示不全,那就是沒平正唄。
再加上大夥現在眾所周知的CZ-75的瞄準基線低,所以瞄具高度差基本可以忽略不計,小編基本就是指哪裡打哪裡。
關於扳機,小編覺得是SHADOW2的最大亮點,SHADOW2的扳機長、容易發力,且臨界阻力清晰、乾脆,單動狀態下的扳機力非常舒適,擊發輕輕鬆鬆,很難讓人「抖指」
所以小編非常相信,SHADOW2對於射擊水平不高的選手都如此友好,也難怪它在競技槍中的有那麼多擁護者了。
而在2018年,CZ SHADOW2還進化出了瞄具版(OR版:Optic Ready):
(與格洛克的MOS系統有異曲同工之妙)
當然,CZ SHADOW2的真槍在我們這基本很難接觸到,畢竟大環境政策在這裡。
但是無擊發物的雷射版CZ SHADOW2,咱們還是可以細細把玩。
CZ SHADOW 2同款鐳射模型已上市,各位可期待一下
極戰術國外各色軍警戰術視頻分享、分析、字幕翻譯(承接:軍警裝備出租、出售;影視用道具租賃;軍警題材影視劇等動作、槍械戰術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