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制烯烴現狀及發展趨勢分析(煤制烯烴產業全析及未來格局展望)
2023-09-18 21:28:34 4
五礦期貨重慶營業部
作者:油市小藍莓
觀點小結
❖煤制烯烴:我國制烯烴工藝按原料不同可分為三種,分別為油頭工藝、氣頭工藝和煤頭工藝。煤頭工藝主要以CTO為主,收率較高,可達85%以上。目前DMTO工藝應用最為廣泛,佔比近半成,該工藝甲醇轉化率接近100%,烯烴選擇性達90%以上。
❖國內煤制烯烴情況:2020年已投產煤制烯烴產能共1590萬噸左右,2010年-2020年平均產能增速為44%,其中2014-2016年間煤制烯烴裝置迎來了大量投產。從產能分布來看,主要集中在西北,佔比66%左右;從原料來源來看,自配甲醇的裝置佔比76%,外購甲醇佔比24%。
❖MTO頭寸思考:由於實際MTO工廠的產品組成複雜,因此PP-3*MA去判斷工廠實際利潤及停工與否是不嚴謹的。MTO利潤與甲醇價格負相關,且彈性由甲醇提供,與PP價格相關性相對較弱。另外,由於理論與現實利潤仍有差距,且各裝置抗風險能力不一,當理論利潤虧損超過500元/噸附近時,MTO工廠才會有較大規模的停車;另外,當出現虧損停車後,利潤也並不一定會迅速回升。
❖未來展望:回顧歷史,今年MTO利潤情況與17年相似,而我們所推算的平衡表11-12月仍會維持去庫,因此01的結構仍將保持現貨升水,MTO的利潤較難有大幅上行。從未來的上下遊投產計劃及碳中和政策來看,上下遊的新增產能都會有所收縮,但PP端的增速會大於甲醇,因此MTO未來仍以壓縮利潤的方向為主。
煤制烯烴簡介
煤制烯烴佔比第二,收率較高
我國制烯烴工藝按原料不同可分為三種,分別為油頭工藝、氣頭工藝和煤頭工藝,其中油頭工藝是最常見的生產方式主要使用石腦油或柴油,通過裂解和催化裂化得到烯烴,由於會產生較多的副產物,此種方法收率較低。
煤頭工藝主要以CTO為主,收率較高,可達85%以上。另外,也可通過外採甲醇制烯烴,成本主要受甲醇價格延續;氣頭工藝主要由乙烷、丙烷等輕烴原料裂解得到烯烴,收率較高可達80%以上。
數據來源:隆眾、金聯創
煤制烯烴基本概念
煤制烯烴CTO,其流程主要包括煤制甲醇和甲醇制烯烴,CTO(Coal to Olefin)的主要流程為:
煤→合成氣→甲醇→烯烴。由煤生產甲醇的技術稱為CTM(Coal to Methanol),而由甲醇生產烯烴的技術則統稱MTO(Methanol to Olefin),當其產物僅為丙烯時則稱為MTP(Methanol to Propylene)。而上遊未配套煤制甲醇的裝置,也可以通過直接外購甲醇的方式,即MTO/MTP來生產烯烴。
數據來源:隆眾、金聯創
煤制烯烴工藝
正如前文介紹,煤制烯烴主要分為煤制甲醇和甲醇制烯烴,前者屬於傳統煤化工,工藝差別不大,而甲醇制烯烴則是近些年來較新的技術,工藝路線也各有不同。甲醇制烯烴的基本反應過程是甲醇首先脫水為二甲醚(DME),二甲醚再脫水生成低碳烯烴(乙烯、丙烯、丁烯),少量低碳烯烴以縮聚、環化、 烷基化、氫轉移等反應生成飽和烴、芳烴及高級烯烴等。
目前具有代表性的甲醇制烯烴技術主要包括:由UOP(美國公司)和Hydro(挪威公司)共同開發的UOP/Hydro MTO工藝,德國Lurgi公司的MTP工藝,中國科學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的DMTO工藝,中國石化上海石油化工研究院的SMTO工藝,神華集團SHMTO工藝,清華大學的循環流化床甲醇制丙烯(FMTP)工藝等。
數據來源:隆眾、金聯創
DMTO為我國主要生產工藝
DMTO工藝是中國科學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簡稱大連化物所)於2004年完成技術開發,並於2006年完成工業試驗。該工藝甲醇轉化率接近100%,烯烴選擇性達90%以上,2010年8月,採用DMTO工藝的全球首套百萬噸級工業化裝置——神華集團內蒙古包頭煤制烯烴項目建成投運。在DMTO工藝基礎上,大連化物所進一步開發了DMTO-Ⅱ工藝,可以將C4組分回收裂解再利用,將單耗下降至2.67,烯烴收率提高10%。
目前從已投產的裝置來看,DMTO應用最為廣泛,佔比近半成。
數據來源:隆眾、金聯創
國內煤制烯烴情況
煤制烯烴產能持續增長
2010年隨著首套商業化煤制烯烴裝置神華包頭的投產,國內煤制烯烴投產逐漸拉開序幕。
2014-2016年間煤制烯烴裝置迎來了大量投產,尤其是2014年迎來成倍的增長。2010年-2020年平均產能增速為44%,近些年來有所放緩,截止2020年已投產煤制烯烴產能共1590萬噸左右。
數據來源:隆眾、金聯創
煤制烯烴產能集中在西北地區
從國內煤制烯烴產能分布來看,與甲醇產能分布類似,主要集中在西北煤炭資源較為豐富的地區,西北佔比66%左右;其次是華東沿海的外購甲醇制烯烴企業,主要依靠進口甲醇作為原料,佔比25%。
從煤制烯烴裝置原料來源來看,自配甲醇的裝置佔比76%,外購甲醇佔比24%。
數據來源:隆眾、金聯創
外購甲醇裝置對供需影響較大
煤制烯烴裝置分為CTO、MTP、MTO,其中CTO裝置由於流程大都從煤制甲醇開始,不需要外採甲醇,其上下遊檢修一般也是同步進行,但有時也會存在上下遊錯開檢修的情況。
而國內MTP裝置由於產品比較單一,成本競爭力不強,外採甲醇大多處於長期停車的狀態。最後是MTO裝置,由於MTO需外採甲醇,年需求量在1240萬噸左右,其開停車對於甲醇需求影響較大。
數據來源:隆眾、金聯創
MTO頭寸思考
PP-3MA價差與實際利潤有差別
我們交易的大都是PP-3*MA這個頭寸,其實這只是一個簡單的價差,雖然這個價差與實際利潤走勢較為一致,但是實際MTO工廠的產品組成都較為複雜,因此拿PP-3*MA去判斷工廠實際利潤及停工與否是不嚴謹的。
數據來源:隆眾、金聯創、知網
MTO利潤彈性與甲醇價格更相關
MTO利潤與甲醇價格負相關,且彈性由甲醇提供,這點從MTO需求佔比可以印證,甲醇制烯烴佔甲醇下遊約52%的比重,而外購甲醇的MTO年需求量也能佔到整體需求的15%左右,因此利潤對於MTO需求的影響,會直接反饋到甲醇價格本身,而由於需求佔比較大,對於甲醇價格的影響也較大。
數據來源:隆眾、金聯創、知網
MTO利潤與PP關係相對較弱
MTO利潤與PP價格正相關,但PP由於煤制烯烴工藝產能佔比較僅為28%,相對於油制偏少,因此利潤僅能影響PP約28%的產能,其利潤對於PP價格的傳導關係並未有甲醇端影響大。
數據來源:隆眾、金聯創、知網
「虧損」 是否會停車?「停車」 是否會使利潤回升?
從MTO利潤歷史數據來看,虧損超500元/噸附近的情況一共出現過五次,分別為17年12月、18年5月、20年2月、20年12月以及21年9月,其中17年11月、18年5月以及21年9月虧損均超過了1000元/噸。
從虧損及停車的時間點來看,理論與現實利潤仍有差距,我們所推算的理論利潤虧損超過500元/噸附近時,MTO工廠才會有較大規模的停車;另外,當出現虧損停車後,利潤並不一定會迅速回升,以今年為例,MTO利潤在5月份-8月份就在-500元/噸附近,也有沿海MTO裝置陸續檢修,但煤炭推動甲醇價格上漲,使得MTO利潤繼續走低,並在10月份創出歷史極值。
數據來源:隆眾、金聯創
各MTO裝置抗風險能力不一
數據來源:隆眾、金聯創
未來格局展望
當下MTO利潤情況與17年相似
目前MTO利潤情況與17年較為相似,伴隨著基差走強,利潤被打到歷史極值後迅速回升,當時也有沿海裝置降負荷。但17年庫存水平位於歷史低位且11-12月持續去庫,庫存支撐下,基差又隨之走強,MTO利潤又回落。
從利潤與基差圖中可以發現,利潤與基差成反向關係,目前港口現貨有支撐,隨著01盤面下跌轉為盤面貼水現貨,且從我們推算的平衡表來看,雖不會達到17年的水平,但11-12月仍會維持去庫格局,因此我們認為甲醇仍會維持偏強的盤面貼水結構,而MTO的利潤很難有明顯上行。
數據來源:隆眾、金聯創、知網
現有規劃產能來看,甲醇增速大概率要小於PP
從未來甲醇、PP及C/MTO投產增速來看,甲醇及PP增速均有明顯下滑,但煤制烯烴產能有所上升,甲醇在經過21年產能大幅擴張後,預計投產高峰已逐步進入尾聲,但PP端的投產仍在繼續,明年從MTO裝置來看,天津渤化60萬噸、新疆廣匯20萬噸、甘肅華亭20萬噸有投產預期,因此從大方向來看,預計MTO利潤後期的方向仍以壓縮為主。
數據來源:隆眾、金聯創、知網
碳中和背景下,新建煤化工項目將受限
在整個碳中和大背景下,未來煤化工項目審批將愈發艱難。10月9日,國家發改委發布了《市場準入負面清單2021版》,清單中對6項列入了禁止準入,其中新建煤制烯烴、新建煤制對二甲苯(PX)項目,由省級政府按照國家批准的相關規劃核准;新建年產超過100萬噸的煤制甲醇項目,由省級政府核准,其餘項目禁止建設。而11月11日,內蒙古自治區人民政府辦公廳印發自治區「十四五」應對氣候變化規劃的通知中也有提到,「十四五」時期,自治區不再審批焦炭(蘭炭)、電石、聚氯乙烯(PVC)、合成氨(尿素)、甲醇、乙二醇、燒鹼等新增產能項目。
另外,從煤制烯烴及石腦油制烯烴能耗對比來看,煤制烯烴的單位能耗約為石腦油路線的6.5倍,高耗能使得未來新建裝置受批概率較小。
數據來源:隆眾、金聯創、知網
END
轉載自 :天風期貨研究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