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明文答題的方法
2023-09-10 20:42:05 2
導語:了解說明對象,分析說明順序。說明對象的特點往往可以決定說明順序的安排。以下是小編為大家分享的說明文答題的方法,歡迎借鑑!
一、說明文的概念:
說明文是以說明為主要表達方式的一種文體,或介紹事物的狀態、性質、功能;或闡明事理,目的是給人以知識.
二、說明文的分類:
按照不同的標準,說明文可分不同的類別.
(一)、把握說明對象,分清說明對象是事物還是事理.
1.通常,依據說明對象與說明目的的不同,把說明文分為事物說明文和事理說明文兩大類.說明對象是具體事物,說明目的是使讀者了解、認識這個或這類事物的特徵,我們稱之為事物說明文;
說明對象是某個抽象事理,說明目的是使讀者明白這個事理,我們稱之為事理說明文,其實,在一篇說明文中,介紹事物與闡釋事理往往是交錯使用的.
2.我們還根據說明語言的不同特色,表達方式的使用情況的不同,把說明文分為平實的說明文和生動的說明文兩種.生動的說明文又叫文藝性說明文.
考查點:文章的說明對象是什麼?從說明對象看,屬於事理還是事物說明文?從說明方式說明語言看,屬於平實的說明文和生動(文藝性)的說明文.
如何找準說明對象呢?
1.看題目,不少題目都表示說明的對象.如(中國石拱橋).
2.抓首括句和中心句.好的說明文往往運用這種句子來突出所要說明的事物和特徵.
(二)明確被說明事物的特徵:一事物區別於他事物的標誌.
說明事物要抓住特徵:所謂特徵是這一事物區別於其他事物的標誌.只有抓住特徵才能說明白這一事物或事理的獨特之處.
事物的特徵主要表現在構造(內外),形態(大小、長短等),性質(硬、軟、冷、熱等),變化(動、靜、快、慢),成因(簡單、複雜),功用(廣狹、正反)等等方面.一般來說,說明文要說明的要點,往往就是事物的特徵.除說明的重點外,還要弄清作者介紹的是事物哪些方面的特徵,又是從哪些角度介紹的.
三、說明的方法:
為了把事物特徵說清楚,或者把事理闡釋明白,就要使用恰當的說明方法.常用的說明方法有如下9種.
考查點:用了什麼說明方法,有什麼作用.
1.舉例子:為了說明事物的情況或事理有時光從道理上講,人們不太理解,這就需要舉些既通俗易懂又有代表性的例子來加以說明.
作用:舉有代表性的例子更具體地說明事物某方面的特徵,增強說明力.
常常在說明一個特徵之後,會有舉例.
2.分類別:要說明事物的特徵或事理,從單方面往往不容易說清楚,可以根據形狀、性質、成因、功能等方面的異同,把事物或事理按一定的標準分成若干類,然後依照類別,逐一加以說明.
作用:條理清晰,有條不紊,使說明的內容眉目清楚,避免重複交叉的現象,突出強調地說明了事物各部分之間的聯繫和區別
有一、二、三……或其一,其二,……首先、其次……等形式.
3.列數據:數字是從數量上說明事物特徵或事理的最精確、最科學、最又說服力的依據.
作用:運用準確的科學數據具體地說明事物……的特徵,具有很強的科學性,體現了說明文語言的準確性,易於讀者接受.
4作比較:為了把事物或事理說得通俗易懂,有時可以從人們已有的感性知識出發,利用人們生活中熟悉的事物或事理作比較,從而喚起讀者的想像,獲得一個深刻的印象.
作用:用人們熟知的事物與所要說明的事物作比較,從而更具體深刻的突出強調說明被說明事物……的特徵.(橫比和縱比)
5.下定義:為了突出事物或事理的主要內容或主要問題,常常用簡明扼要的語言給事物下定義.這是說明事物特徵或事理、揭示事物或事理的本質的一種方法.
作用:運用科學準確的語言對被定義概念作簡明扼要周全嚴密的規定,揭示了事物的本質屬性
6.打比方:打比方就是修辭方法中的比喻.
作用:運用打比方的說明方法,生動形象地說明了事物……的特徵,化複雜的科學道理簡單化,化抽象為具體,易於理解接受.
7.畫圖表:有些事物的關係抽象而複雜,僅用文字說明還不能使讀者明白,這就需要附上示意圖,或按比例精確繪製圖,如產品設計圖、軍事行動路線圖等.有時,被說明的事物項目較多,也可制定統計表,將有關數字分別填入表中,使人看了一目了然.
作用:運用圖表輔助文字說明,條理清晰地說明事物……的特徵,具體說明事物之間的聯繫和區別,使讀者一目了然,非常直觀地理解被說明的事物.
8.作詮釋:這是對事物進行解釋的一種說明方法.
下定義與作詮釋的區別是:定義要求完整,即定義的對象與所下定義的外延要相等,並且要從一個方面完整地揭示概念的全部內涵;而詮釋並不要求完整,只要揭示概念的一部分內涵就可以了,並且解釋的對象與做出的解釋外延也可以不相等.
作詮釋不僅可以用來解釋概念、定理、定律等,也可以用來解釋事物或事理的性質、特點、功用和原因等.作詮釋的語言雖不像下定義那樣要求嚴格,但也須簡明、準確、通俗易懂.
9.摹狀貌:就是通過具體的描寫揭示事物的特徵,有助於把被說明的對象說得更具體、生動.如《中國石拱橋》中"這些石刻的獅子,有的母子相抱,有的交頭接耳,有的像傾聽水聲,千態萬狀,惟妙惟肖".這樣的說明顯得十分生動、活潑.
四、說明的順序:
有條有理地說明,才能把事物的特徵或事理介紹清楚.常見的說明順序有.
1.時間順序:即以事物發生、發展的時間先後來安排說明順序,從而寫出事物的發展變化情況.這種順序一般用於人物的生平介紹、科學觀察記錄,說明事物或事理發生、發展或製作過程一類的說明文.程序順序也是時間順序.
2.空間順序:即按照事物的空間存在形式,或從外到內,或從上到下,或從前到後,或由遠及近依次進行說明.這種說明順序,一般用於說明事物的形狀、構造特徵.如《人民英雄永垂不朽)一文,按照瞻仰的路線由遠及近、由低到高,先四周後正中,先臺階後碑身、碑座等依次進行介紹.
3.邏輯順序;即按照事物或事理的內部聯繫基或人們認識事物的過程來安排說明順序.事物的內部聯繫包括因果關係、層遞關係、主次關係、總分關係、並列關係等;認識事物或事理的過程則指由淺人深、由具體到抽象,由現象到本質等等.
一般來說,說明事物的演變發展的,用時間順序;說明建築物的,用空間順序;介紹高科技產品或說明事物間的聯繫的.用邏輯順序.
考查形式主要為填空.
五、說明文的語言:
說明語言的準確性,是說明文語言的先決條件.表示時間、空間、數量、範圍、程度、特徵、性質、程序等,都要求準確無誤.說明的實用性很強,稍有差錯,會失之毫釐,謬以千裡.特別要注意說明文中使用的術語和修飾限制性的詞語,它們往往體現了說明語言的準確性.如"我國的石拱橋幾乎到處都有",其中「幾乎」對「到處都有」作了限制,意思是接近於「到處都有」,因為事實上不可能到處都有.在準確的前提下,說明的語言有的以平實見長,有的以生動活潑見長.
考查點:1.副詞:如幾乎,差不多,2.數詞.
考查形式:加點詞能否去掉,為什麼.
3.比喻,擬人等修辭手法:
考查形式……在語言上,有什麼特點?
答題形式:1.表現說明文語言的準確性,更有說服力
注意:準確≠精確
2.形象生動的說明了事物……的特徵.體現生動、活潑的風格.
六、說明文的結構:
說明文常用的結構模式有兩種.
1.總分式:包括「總--分、分--總、總--分--總等,事物說明文多用總分式,其「分」的部分又常按並列方式安排.
2.遞進式:事理說明文多用遞進式結構,一層一層地剖析事理.
七:科學精神和科學思想方法
重視從文本的領會感悟和探究創新的能力等角度來考查.
縱觀近年全國各地中考語文試卷,那種純粹說明某一知識的,介紹事物的形狀、性質、構造,或者解說事物的成因、功用的說明文入選的概率是很低的,命題者通常會依據這麼兩條標準選擇材料:1.內容方面,在符合學生認知水平的前提下,在介紹說明某一事物特徵或說明事理的同時,體現出一種科學精神,或者蘊涵了較為豐富的文化內涵.2.表達方面,以說明為主,穿插記敘、描寫和議論、抒情,靈活生動,可讀性強.試題的編制,由傳統的說明文閱讀四大塊題目(說明對象及其特徵、說明的順序及文章結構、說明的方法、說明文的語言特點)逐漸轉向把通用的閱讀能力與文本特點結合起來設計考題,強調能領會科技作品中的科學精神和科學思想方法,具有初步的探究能力和創新精神.
考查點:運用文中的原理進行設計、發明.
其它考查點:
1.了解說明文中的記敘、描寫、抒情、議論等的表達作用.
2.詮釋概念、詞語,特別是科技說明文中.
下定義的形式:……是……
方法:找出解釋概念必需區別其它事物的成分,排除可要可不要的成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