遊戲換號都要注意什麼(網遊830新規周年記)
2023-09-11 05:12:55
作 者丨諸未靜
編 輯丨蔡姝越
圖 源丨圖蟲
2021年8月30日,國家新聞出版署下發《關於進一步嚴格管理 切實防止未成年人沉迷網路遊戲的通知》,將未成年人玩家遊戲時間限制在周五、周六、周日的晚上8點到9點,每周3小時。
「830新規」也被認為是「史上最嚴」的青少年保護政策。在新規一周年之際,我們推出《網遊「830新規」周年記》專題報導。
「史上最嚴」網遊防沉迷新規推行以來,未成年人每周可供遊玩的遊戲時間縮短至3小時。
新政的效果立竿見影。近日,市場研究公司Niko Partners發布的《中國年輕玩家》報告指出,由於防沉迷新規的影響,中國未成年玩家數目減少3900萬,目前未成年人玩家中有71%每週遊戲時間少於3小時。中國音數協遊戲工委也在今年上半年的遊戲產業報告中提到,國內遊戲行業未成年人保護相關工作成效凸顯,未成年人遊戲總時長、月活躍用戶數、消費流水等數據,同比都有極大幅度減少。
不過,部分被防沉迷系統攔截的未成年人,通過第三方渠道租賃和購買成年人身份信息,成為「漏網之孩」。一條通向未成年人租售或售賣成年人遊戲帳號的灰色產業鏈,似乎在短期內迅速抬頭。
與未成年人鬥智鬥勇的「貓鼠遊戲」仍在繼續:一面是日益強化的防沉迷系統,一面是隨之伴生、不斷升級迭代的遊戲帳號租售產業鏈。
在遊戲廠商嚴格落實「830新規」後,還該如何落實家長、社會的監管之責,形成共管共治的局面?
「漏網之孩」
圖/圖蟲
2021年9月,包含央視新聞、21世紀經濟報導在內的多家媒體陸續對電商平臺中提供的租售號服務進行調查。結果顯示,未成年人不僅可以利用商家租售的遊戲帳號繞開防沉迷系統無時限遊玩,甚至連人臉識別系統也可利用第三方登錄平臺的「手遊上號器」繞過。
今年的全國兩會上,全國政協委員、中共中央黨校教授丁元竹在提案中也注意到了這一條灰色產業鏈。
他針對20戶提供遊戲帳號交易服務的商家展開調研。調研結果顯示,被調研商家中均存在默許、引導未成年交易的行為並為其提供繞過防沉迷監管的措施與方法。「《通知》頒布落後,買號客訴呈現持續上漲趨勢,截至2021年12月,已累計4153宗,較去年暑期漲幅達到52%。」他進一步指出。
針對第三方租號平臺破壞未成年人保護機制等不正當行為,也有遊戲廠商拿起法律武器。2021年9月28日,湖南省長沙市開福區人民法院發出訴前行為保全禁令,責令湖北兩網絡科技公司立即停止其開發的租號APP提供「王者榮耀」遊戲帳號的出租平臺服務,責令長沙某網絡科技公司立即停止對湖北兩公司的租號APP進行宣傳、推廣及帳號分發行為。
2022年1月,為制止代練APP「代練幫」向未成年人提供《王者榮耀》遊戲代練交易服務,上海市浦東新區人民法院經審查後於2021年12月27日作出訴前行為保全裁定,責令佛山北笙網絡科技有限責任公司運營的「代練幫」App,立即停止未成年人代練《王者榮耀》遊戲,上海二三四五網絡科技有限公司立即停止在「2345手機助手」提供「代練幫」App,直至該客戶端停止未成年人代練行為。裁定書送達後立即執行。
在受到各方的關注之後,這一灰產是否有所退卻?
今年5月,21世紀經濟報導再次發起《20款手遊未成年人保護機制測評(2022)》,研究員統一在某頭部電商平臺以「遊戲名 租號/買號/自抽號」等為關鍵詞進行搜索,通過購買或租用店家提供的遊戲帳號的方式,模仿以一個未成年人的身份,能否通過網絡租買號的方式不受限制地在規定時間外登錄所測遊戲。
結果顯示,20款遊戲中只有《王者榮耀》《和平精英》《火影忍者》因嚴格落實人臉識別機制,從而使得未成年人無法通過租買號繞開防沉迷系統。值得注意的是,21記者作為買家在多個租號器APP填寫密鑰之後,其均紅字提示要求「請完善您的實名認證信息」。記者返回電商平臺諮詢賣家時,對方不似去年測評時,承諾通過掃描二維碼幫忙繞過防沉迷系統,反而強調「未成年人不可使用租號器」。
貓鼠遊戲
這個「貓鼠遊戲」的局部勝利,背後有著騰訊「守護者計劃」的努力。該計劃安全團隊專家馮騁在接受21記者採訪時介紹,「830新規」之後,騰訊方面持續加強對包括未成年人帳號在內的所有帳號的安全等級提升,如嚴格規範採集用戶實名信息,並在發現玩家異常行為時會觸發人臉識別。
「但這場技術攻防戰的對手們也在不斷進化。」他介紹,就團隊內部觀察來看,目前針對未成年人的帳號租售產業鏈上,不僅包括提供中介服務的平臺,還包括數量龐大的號商。這些主體針對騰訊的技術升級,也在不斷調整安全策略。
同時,他提醒,尚未成熟的未成年人,未成年人千萬不要聽信許諾可以提供解綁防沉迷系統的違法分子,將自己的身份證號、手機、帳號、密碼等敏感個人信息給到對方,這樣很容易被用於虛假網絡貸款等電信網絡詐騙中。
2021年10月,在「騰訊守護者計劃」安全團隊的協助下,南京建鄴警方在江蘇、河南、安徽、湖南等地搗毀了多個通過非法買賣個人信息進行遊戲帳號非法租賃的犯罪團夥,涉案人數達40多人,平臺涉案金額過百萬。
建鄴警方表示,案件涉及租號平臺買賣公民個人信息等違法行為,其中涉嫌兩種罪名:一是侵犯公民個人信息罪;二是提供侵入、非法控制計算機信息系統程序、工具罪。
不過值得注意的是,警方打擊的重點放在「非法買賣個人信息」,而非「租售」。主要是因為目前並沒有明確的法律法規禁止帳號交易行為本身,相關部門對租號平臺的監管也常常是「進退兩難」。
目前法律界已經擁有的普遍共識是,遊戲帳號及其裝備信息客觀上具有價值屬性,可以被視為虛擬財產。同時,出於玩家層面的需要,帳號交易市場持續存在。
不過,上海協力律師事務所高級合作人傅鋼律師對21記者分析,就合規性的角度而言,二手遊戲帳號交易、代練及租號平臺的運營模式,在大前提上就違反了網際網路「網絡實名制」的基本準則。
他認為,由於帳號交易、代練及租號行為必然導致帳號實名信息與使用者身份不符,亦有可能導致未成年人繞過防沉迷機制,因此帳號交易行為將違反《網絡安全法》第二十四條、《網際網路用戶帳號名稱管理規定》第五條、《未成年人保護法》第七十五條、《國家新聞出版署關於進一步嚴格管理切實防止未成年人沉迷網路遊戲的通知》等法律法規對網絡實名制和未成年防沉迷的規定。
西南政法大學民商法學院副教授曹偉也在接受21記者採訪時表示,遊戲帳號買賣行為還可能違反《未成年人保護法》及《反不正當競爭法》中的原則性規定。一方面,《未成年人保護法》的立法目的是為保護未成年人的身心健康,但針對未成年人的遊戲帳號租售行為違背了這一立法目的,使未成年人沉迷網路遊戲,不利於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長。另一方面,部分公司推出「代練幫」等類似網絡平臺供個人租售遊戲帳號的行為實際上也涉嫌利用某一遊戲的漏洞,同時也可能違反了遊戲的服務規則,極有可能涉嫌不正當競爭。
協力共治
圖/圖蟲
當這條灰色產業鏈被越來越多的人關注,各方又該如何加以規範?
曹偉指出,除了遊戲公司可以向法院申請禁令以外,政府部門還應當加強對帳號租售產業鏈的監管,同時適當加重對相關違法違規企業的行政處罰。
他建議可以參考韓國《代理遊戲處罰法》的相關規定,對違規租售帳號行為施以嚴厲的處罰。此外,由網路遊戲的研發商和運營商組成的行業協會可以約束會員單位加強自律,並對上線運行的遊戲進行監查,一旦發現有不當內容的遊戲,可以對會員單位提出警告,並採取相應措施。
幫助未成年人「扣好人生第一顆扣子」,落腳點依然是各方合力建設防沉迷系統。
傅鋼將防沉迷系統類比為木桶,遊戲企業、網際網路行業、政府、社會、學校、家庭均是未成年人保護的參與者,可以將每個參與者視為一個木桶中的木板。「一旦有一塊短板或出現了漏洞,將直接把保護拉到較低的水平,使得其他參與者作出的努力無效化。」他說。
他指出,從目前各家遊戲企業的實踐來看,各公司基本都已經落實了國家有關防沉迷政策,騰訊、網易等頭部企業甚至設置有成長守護平臺供家長對未成年人的遊戲行為進行規制。但相對的,如果家長並不在未成年人的防沉迷上投入精力,讓未成年人隨意使用自己的身份信息和網際網路帳號註冊登錄遊戲,那麼再嚴格的政策和系統都是徒勞。
「我認為在防沉迷這個問題上,家長、學校要正確認識未成年人的相關需求、合理運用管理工具對未成年人的遊戲行為進行管束,避免成為最短的那塊『板』」。他同時建議,社會也應當面向監護人發揮一定的教育和宣傳作用,普及防沉迷的相關知識,並特別給予不發達地區未成年人更多的課外活動條件。
事實上,在「830新規」落地後,遊戲行業在防沉迷之外有了更多類似的創新探索。騰訊於去年9月推出智體雙百公益計劃,面向城鄉孩子建設100個未來教室和100個未來運動場,並提供硬體與軟體兩方面的支持。從6月公布的進展來看,騰訊未來教室已開課1547節,未來運動場已推出49個團體遊戲和62個體能練習動作。
「網遊防沉迷沉迷不只是某一方的責任,需要學校、家庭、社會等多方共同努力,建立多元協同共治格局。」曹偉說。E N D
本期編輯 江佩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