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波的字頭為什麼叫甬(寧波為什麼簡稱)
2023-09-11 04:42:10 1
人們一般以為寧波簡稱「甬」得名於甬江,而甬江之名則源出甬山。甬山位於奉化江口街道,因峰巒似覆置大鐘,像古甬字,所以得名。
這種說法的證據是不充分的。首先從實證看,甬山沒有鍾之形。大凡到過江口甬山的人都看不出這座山是個什麼形狀,如果從蕭王廟同山頂上望過去,甬山形似蛹,它的長度應該從江口柱石村後到江口一段大約2000多米距離,多麼像一條似動非動的昆蟲的蛹啊。因此這座山如以形得名,與其叫甬山,不如叫蛹山更合適。再說形似大鐘而稱甬山也有點不確切,乾脆叫鐘山就行了,如南京的鐘山。
其次持「甬」之名源出甬山之說憑藉的依據是:舊方志稱「甬江之稱,殆因其源出於此,而名之也。」查寧波地方志書,最古不過宋元四明六志,所以此說形成最早在南宋。甬山之名來源另一種說法形成時間最早不會超過晉朝,這種說法是:晉代玄學家郭璞曾雲遊至甬山,俯瞰剡江九,東望平原如錦,遠山連綿,嘆曰:「明山剡水,氣勢甬甬,五百年後必成一大都郡。」後人借郭璞之意,取名甬山。可見甬山之名在晉之後,而甬江之名遲至三國就有了,三國時期的韋昭在《國語·吳語注》:「甬,甬江。」甬之名的出現則更早了,春秋後期成書的《國語·越語》載:「勾踐之地,東至於鄞。」
公元前473年,越王勾踐臥薪嘗膽十年後一舉攻破吳國,生擒吳王夫差於姑蘇山上,然後將其流放到荒涼的舟山島。對這段歷史,《國語·越語》記載道:「請達王甬句東。」春秋時期左丘明所著的《左傳》也寫道:「請使吳王居甬東。」300多年後,司馬遷在《史記·吳世家》中再一次提到「甬」這個地方「越滅吳。勾欲遷吳王夫差於甬東,予百家居之,後夫差自盡。」史料中講的「甬」和「句」,就是指今寧波,而「甬東」、「甬句東」則是指現在的舟山島。
從史料記載分析:是甬山得名於甬江,甬江得名於甬(東)。因此以甬山為寧波的母親怕是倒置了,「甬」應是寧波最古老的用名,所以為寧波簡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