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高郵全氏字輩(高郵湖西何氏家譜序)
2023-09-16 00:12:04 3
應全族人旺族之心願,何德明、何元田父子二人擔當重建何氏種德堂家譜主筆大任,辛勞數載,奔波呼籲,潛心收集,披閱萬言,終成初乘,即將付梓,做了一樁功德無量、惠及子孫的義事,表明我族人賢達知禮,忠孝善行,可喜可賀。他父子把家譜序言的重任交給了我,作為何氏中一員,我理應奉孝道拼其力,可嘆自己書到用時方恨少,才疏學淺,語言貧乏,實難有此作為。然於祖宗的事萬不能輕卻,還是用拙筆來流露一下對建譜、修譜、敬譜、用譜的感想,以為對族人和熱心支持何氏家譜的朋友們的拋磚引玉。
建譜 盛世修譜,達理尋根,古今亦然。我何氏原來有家譜。歷史上,何廣興、何文俊父子曾經續寫過家譜,內容含有遠祖從蘇州北遷至高郵和天長等高祖的有關珍貴史料,惜已失傳。幸好還有些老人健在,不然就斷了線。改革開放後,國家從中央到地方大抓修史工作,甚而把它提高到搶救的地位。公元2006年10月11日,中國共產黨十六屆六中全會通過的《關於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指出,和諧凝聚力量,和諧成就偉業。有感之,家是國的細胞,家庭、家族和諧,於國有益;建立何氏家譜,實為凝聚家族、和諧社會之善舉。由此可見,建譜是時代使然。
家譜是文化。中國家譜已與正史、方志同位,被列為中國史學的三大支柱。它是人類血緣關係的記錄,是社會文明進步的軌跡,運用家譜把家族的來龍去脈弄清楚,溯祖先之本源,序宗族之脈絡,不致悖祖亂宗。家譜為宗族先賢和後起之秀立傳,把族人的嘉言善行記錄下來,形成本族的價值體系,確立本族的治家、做人、育人觀,使後輩兒孫們及血緣群體分享這些光榮,受到教益,進而使其增強社會責任感和宗親向心力。一部以弘揚傳統美德為主線的家譜,是族人看得見摸得著的修身、齊家、睦族、愛國的好教材。它是史冊,記載光輝;它是家教,正己育人;它是風景,掬其芬芳。
吾氏值得立譜。何氏家族源遠流長,史冊生輝,賢才輩出,代不乏人。如東漢經學家何休,精研六經,撰《春秋公羊解詁》等,注《孝經》、《論語》,經天緯地,當時學者無人能及。東晉何充,「風韻儒雅,器局方概,有萬夫之望。」官至尚書令。北宋何執中太學博士,帝王之師,徽宗親賜白玉帶,正宰相名,封榮國公,官品至尊,疾卒,徽宗駕幸其家,恨未及視病,輟朝三日,追贈太傅。近代何紹基,道光進士,博通經史律算,復證禮經,貫通制度,頗見精切,鹹豐二年,任四川學政。偉大女性何香凝,歷任國家要職,為現代中國傑出的婦女領袖,書法、詩、畫也頗有成就。中國共產黨領袖人物何叔衡,清末秀才,1914年4月,與毛澤東、蔡和森等組織成立新民學會,曾任執行委員長;1921年7月,出席中共一大,此後任中華蘇維埃共和國中執委、中央政府臨時法庭主席等職;紅軍長徵後,留在中央根據地堅持遊擊戰爭;1935年2月24日,從江西轉移福建途中,在長汀突圍戰鬥中壯烈犧牲。中國共產黨久經考驗的忠誠的共產主義戰士、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卓越的軍事家、軍事教育家何長工,又名何堃,解放前後均在黨和軍隊、國家部門擔任要職,任至共和國第五屆全國政協副主席、中共中央顧問委員會委員,著有《何長工回憶錄》等。這些都是我何氏家族中的不朽之輩,值得自豪,值得頌揚。祖國改革開放後,族人中又湧現出一批艱苦創業、勤勞致富的能者和莘莘學子,像何元兵、何德寶、何德林、何元山等,他們是時代的弄潮兒,是族人中的驕傲。還有族人中的賢妻良母、孝子賢孫、壽星老者、能工巧匠上的典範都值得在家譜中書上一筆。
此次新立的家譜,主筆者獨具匠心,把建譜當作不忘祖宗,不忘傳統,立足時代,著眼未來的一項承先啟後的事來做。新立的家譜緊跟時代脈搏,洋溢著新鮮的氣息。它一掃單純的宗族觀念,設計了二十一個欄目,體例完備,以人為本,力剋死板、老套,將自己的小宗族融入華夏大天地,給人以全新的感覺,充分體現了編者的民族責任感和寬廣的眼界,以及對宗族後裔的拳拳之心。吾覽之,愛不釋手,值得收藏閱讀。
修譜 建譜是基礎,修譜是關鍵。建立了家譜,僅僅是族人家譜文化的開始,還要日積月累地對家譜進行完善,以真正提高其文化品位。修譜是一項長期的工作,又是一項「人心工程」,要靠族人齊心來做,共同創造。同時要有族人挑選一批有一定文化修養、組織能力和影響力,並有這份賢心的人來擔當修譜的日常工作,尤其要信任會運用現代科技手段的年輕人擔當編輯工作。修譜要先拿框架定位,確定編輯原則,在汲取他族家譜架構與精華,集中族人意見的基礎上,由本族理事會做出權威統一的決定,形成本宗族的家譜架構和特色,不能眾說紛紜,偏執一隅。共性中的關鍵內容必須要有,如序言、人物、尋根、家風等。排行用字要認真推敲,最好用五律詩句手法,給人以自信、雅新、順暢感。「家風篇」中的家規、家訓、家教等也要樹上一幟,否則就不是一個完整的家譜。概而言之,修譜要以世系表為基礎,以人物傳記為重點,側重編輯何氏歷代先賢和當代後裔的嘉言善行。其內容層次要分明,語言樸實,繁簡適體,可讀性強,使之成為教育後代的好教材,發揮其家教功能。修譜的第二個目標是如何完成菱塘周邊何氏合修宗譜的大業,建立統一機構,查清世系和輩分,整合和擴大何氏家族資源,經過民主協商友好公推一支家族挑頭成立總會,總會有總譜,分會有分譜,實行統一編委、統一堂名、統一排輩,向心合力,光大家族。
敬譜 國人愛國先愛國旗,因為國旗是國家的象徵;族人敬宗先敬家譜,因為家譜是家族的象徵。敬譜要讀譜,每個家長應帶頭。要把家譜放在客廳或書齋的顯要位置上,使全家對他產生一種敬重感,並精心保護,不得汙損。清明祭祖,應把家譜奉於中堂福貴(櫃)上。我們要經常採用族人喜聞樂見的形式,弘揚先賢的美德。對先賢常寫頌詩頌詞頌聯或其他韻文加以傳唱,使之家喻戶曉,深入人心。對當代做出成就的新人,要大加讚賞。我們還必須注意捍衛自己的姓氏,不得讓別人隨意改姓。以何字命名的老地名,別人亂改,我們何氏要據理力爭。對於名字要減少單名現象,還是用排輩雙字為好。對於起名隨心所欲或偏信巫言,那是欺祖滅宗,罪莫大焉。
用譜 用譜是目的。建而不用,不如不建。用譜在家庭教育中要逐步升溫。首當自勵自強。對先賢的哲語要經常溫習運用,在運用中加深理解。要注重宣揚同宗中湧現出來的各種先進典型,不可牆內開花牆外香,更不能忌賢妒能蔽人之善,毀人成功;對家風要經常學習對照,經常交流心得體會和成效;對族中和有親緣關係中出現的有為之士,要熱情支持,誠心愛護,在宗親聯誼活動上要大力宣揚,也可請這些當事人到場現身說法,以典型帶動族人,使比學趕幫在族人中蔚然成風。第二是搞好宗親聯誼。讓宗親感情和志趣在聯誼活動中不斷升華。現有家譜會方式,要與時俱進,改革創新。宗親聯誼應以家譜為紐帶,家譜是聯誼的主題;以活動為載體,有活動才有宗族活力。通過開展有時代精神的宗族聯誼活動,褒獎典型,分享榮耀,交流家教成才、創業致富、社會經貿、學術成就方面的信息,還可以安排參觀,觀看碟片等。對於聯誼中報導的新典型和族人提出的新問題,經理事會和家譜編委評議後匯總,形成文字,為日後重修家譜積累資料。聯誼的常規內容要通報新生兒出生年月日和姓名、婚嫁情況、老人仙逝時間、家庭變化和對社會貢獻等,如此長期積累,就成了家譜的珍貴史料。每次活動時間要固定,活動內容要有理事會通過各片召集人協商一致,認真準備,突出一兩個重點,有主持人和中心發言人。活動要文明簡樸,不鋪張,避免俗套空泛,務讓與會者感到有序、祥和、受益。
最後,以「綿世澤須行善事,振家聲還是讀書。」聯語作結,並賦建譜感懷詩一首,是為序:旺族民風世襲延,而今立譜樂悠然。治家有道開財路,教子何償種德田。耀祖前人居榜首,榮宗後者亦爭先。和諧社會文明建,代代名門出俊賢。
天長市何雲生(德山)敬上二〇〇六年十二月二十八日
何元田捐贈《何氏家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