瀾本嫁衣讀後感
2023-09-16 01:18:20 2
篇一:瀾本嫁衣讀後感
用了兩天的時間讀完七堇年《瀾本嫁衣》有一種強烈的感嘆:青春怎麼可以這麼悲?
女主人公的一個無血緣關係的表姐——葉知秋,或許是家庭的不幸,社會的醜惡和人性的多變讓她成為了一個悲哀叛逆和社會所造就出來的一個可憐的人,本該是一個擁有理想,充滿活力的大學生卻成為一個可悲的對生活不抱任幻想的妓女。在這期間她想找回人的生活確切的說是一個健康向上的人的生活,但她一次次在尋求中有無奈的退回原地,也許是身心疲憊了罷,是看透了這個世界罷,雖然無盡的悽涼和寂寞的情感總附著在她如蜻蜓般弱小的身上。
我只能感嘆:難道青春是如此嗎?我想一個人的靈魂,思想並不是與生俱來的,他/她承載著太多的社會因素;人性因素;環境因素,我想如何在這既有醜惡又有美好的世界中不作踐自己,不迷失自己,這才是我們一代年輕人應該考慮和為之付出行動的正確性為。
篇二:瀾本嫁衣讀後感
嘆葉知秋,一開始,也許她也只是一個很單純的小女孩,一個單純的嚮往愛情的女孩。她嚮往的愛情也許只是柏拉圖式的戀愛,而非康以明所依賴的性愛。
她是那般的愛著康以明,就像一個女人對一個男人最深度的那種愛。她是這般愛著康以明,只夢想、只奢求與其結婚生子,一生一世,只是想過寧靜平和的生活,那麼簡單,可康以明註定做不到,而葉知秋也註定要親身體會幻滅。葉知秋最終明了如今的康以明再也不是那個騎著自行車滿城尋找印有她喜歡的偶像的雜誌,只為看她欣喜若狂的樣子的康以明,不再是那個問也不問就把妹妹不要的漂亮衣服拿來送給她的康以明,不再是謊報年齡獻血再把獻血得來的補助錢給她買一條裙子的康以明了。
你對我而言像是一次猶豫再三的看望,知道去了不如不去要好。但又不可終日不見——這與陌路者有什麼不同。
當她在以明身上的夢想破滅之後,她也只能開始墮落,與之並來的是人世間最痛苦的折磨。但在這過程中,她也不曾放棄少女時期的夢想——與一個相愛的男子共度一生。結果,執著追求卻換來再次受傷,被人利用,甚至差點喪生。
最後的最後,知秋終於結束了自己的生命,在一片喧囂之中。
或許,她生來是屬於那個喧囂世界的,狂歡到最後一刻。
才罷休,才絕望,才向這個醜陋世界低頭。
這個世界最真實的一面便是這般醜陋骯髒,我們或沒看到,或看到了卻裝作不知道。所以,在這基礎上,我們不得不臆想自己所認為的美好世界並努力追求,去遺忘或掩蓋這世界的真實一面。但——該在的還在。
但終極之時,我們依然要直視這個世界。
你不知道我在你身上有過多大的夢想。這是她留給這個世界最後的迴響,也是留給曾經的夢想。
瀾本嫁衣,最終還是用不上了……
篇三:瀾本嫁衣讀後感
最愛的葉一生
有沒有一個這樣的女人,回眸一笑之間,會讓你想到煙花焚城?
這並非美麗的力量,而是一種與生俱來的東西。讓你覺得,她的眼中是有東西的,她的生命美麗莊嚴的像一首抒情詩。
那是一種散漫,是不經意間流露出來的深邃和絢爛。
前幾天把《瀾本嫁衣》讀完了。書中美麗悲情的女主角葉知秋在酒吧裡換裝準備登臺的時候,葉一生看著她漫不經心的補妝,覺得剎那間,葉知秋眼神中那種寂滅的力量仿若煙花焚城。她的世界從燦爛走向毀滅,我想這個過程葉一生或許再她的眼神中早就已經看出來了。可我覺得,書中真正美麗的並非嚮往普通生活卻身陷風塵的葉知秋,最美麗的卻是以第一人稱敘述,在葉知秋強大的魅力前卑微卻又綺麗的葉一生。
一葉知秋。一葉一生。
她的寬容和忍讓,她的內涵、厚重和勤勞,她對表姐葉知秋的蔑視和寄宿在骨子裡的崇拜、羨慕和嫉妒、自卑,以及當她得知與自己相愛四年的自憐自艾的文人男友背叛了自己而投向葉知秋龐大的光輝的時候的那種心酸和波瀾不驚,都讓我驚豔不已。甚至有一種崇拜的情緒。
文章不惜花費大量的筆墨去塑造一個風色女人由絢爛走向寂滅,由夢想走向毀滅的過程,卻不知道更加打動人心的卻偏偏是處世不驚的小女人角色。葉知秋雖美,卻美不過樸實的一生,葉一生的眼神之中,有的是一種堅韌和一種對生命、生活端莊、優雅的態度。
當她在與阿默德在星夜的羅馬古遺蹟的時候,阿默德提到《鄉村騎士》這部音樂劇,她心中泛起關於舊事的層層波瀾和悸動。當她在海船的甲板上點燃一根煙的時候,一個英俊的外國青年向她求婚,對她說,你比博斯普魯斯海峽還要美麗。她笑了,憂鬱而深邃。
猶如煙花焚城。
我非常羨慕她。像她一樣的生活,平淡不乏絢爛。有樸實的生活,有高遠的夢想。有燦爛的生活,有理性的思想,有憂鬱的氣質,有豁達的胸懷。這樣的小女子。
我忽地記起《十面埋伏》裡的一首古詞:北方有佳人,絕世而獨立,一顧傾人城,再顧傾國,寧不知,傾城與傾國,佳人難再得。
難再得的佳人,不知今在何方呢?不知她是不是擁有脫俗的美麗?不知,她的眼神裡會不會讓人想到煙花焚城的故事?
篇四:瀾本嫁衣讀後感
直至落筆,我還是如此震撼,作為一名還未涉世的少年而言,這部小說給予我的,是一個與我視覺截然不同的世界。難以置信,雖知娼妓生活是如此骯髒。但從未發覺,不再是那個罪惡的地獄的娼妓圈,整個世界,在其看似乎和平的外表之下,隱藏著如此的令人可怖的的黑暗生活。似乎此話會過於絕對,但是那些反對者一論點的人,是不相信這一存在?還是不敢承認呢?
或許有些人會覺得,這部小說完全是一部色情小說,但是,對此我會堅決的回答:《瀾本嫁衣》不只是一本描述娼妓生活的寫照,它給大家的是一種超越世俗的理想,所謂色情二字只是因為你個人覺得而生成的。一個少女的墮落與她的「齷齪」經歷,是超越了人世的愛,欲望,夢想的一種崇高的,令人同情,令人畏懼的生活。
在一次有一次的人性與欲望的十字路口,知秋毅然選擇了人性,即使她出現與那社會中最低級,最卑賤最黑暗的階層,但她仍舊沒有放棄自己心中唯一一個純潔的夢想—有一個完整溫馨的家。
記得課本上說過,當你身處春天,千萬別去做秋天的事,或許,洞察這一個汙濁的人間是秋天的事,我卻卻不會把它放到秋天再做,我並不希望當我滿心歡喜步入社會之後,才發現這個人間並非大家理想的天堂,而是一個充斥著欲望的形同垃圾場的地獄。
我難以設想在這個地獄中我會衝破一切去做一位天使,因為天使的美譽是比罪惡高尚一點的稱號。一個人是天使還是魔鬼,靠的是心靈。有些人身處天使般的高層,卻有一副比魔鬼還可怕的內在。但相反的,有些地獄之魂般的人卻長著天使般的心靈。佛家人說過,人與魔,往往只在一念之間,有些長的像人,心卻是魔鬼,有些雖是魔,卻有一顆人心。我想人心。我想,這應該最好的概述了吧。
借用作者的話:我沿著她走過的路,便從一個幻滅望見另一個幻滅。幻滅之間的空白是如風中殘燭一般純淨的希望。我不寄望於寫此篇文章能改變什麼,我希望更多人那個似與生俱來的包袱,洞察這個世界,不要讓一個個靈魂在我們面前墜入深淵。
來自地獄之魂的眼淚,訴說著這個人性慾望與夢想混雜的人間。
至此,我掩卷,停筆深思。
篇五:《瀾本嫁衣》讀後感
這本書是你在寒假時送我的19歲生日禮物,所以哪怕這篇讀後感遲了半年,我也要雙手奉上。
我想你大概是看了廣告才買這本書的吧。說真的,我對青春文學什麼的並不感興趣,所以第一次拿到這本書的時候有點懵。被郭敬明那傢伙騙了這麼多年以後,我對那種糾結到極致或是文藝風泛濫的作品開始有了條件反射似的牴觸。什麼「海藻般的頭髮」、「純白棉布長裙」云云的,我真希望這些東西永遠滾出我的視線。
不過幸好七堇年的文字並不是這樣浮躁,讓人難以忍受。
從語言上來說,這絕對是我第一次看到85後的作家寫出這麼質樸而富有才氣的文章,隱隱的復古感讓我聯想到了上個世紀一二十年代的新式白話文。句子並不是多麼華麗,但是那些精巧的修辭和多變的句式,時常讓我慢慢咀嚼,回味不盡。透過那淡漠如水的描寫,洛橋這座小城還有那襲華美的瀾本嫁衣,仿佛生生地出現在我眼前。
不否認,七堇年真的是一名很有才華的作者。如果這本書真的僅僅描寫那些淡淡的小城故事和安靜平穩的人生,我覺得這也未嘗不是個好選擇。只可惜這過於跌宕起伏的內容,實在讓我招架不住。
媽媽說,對於不懂得事物不要妄加評論。所以對於葉知秋混亂而墮落的生活,我沒辦法評價些什麼。從小到大我沒有嘗過貧窮的滋味,用不著為了餬口去做雞頭、當小姐或是販毒。我想斷斷你也對這種生活無從體驗吧。我承認這個世界有陰暗面,這些骯髒的勾當也是客觀存在於社會上,但畢竟離我太遠太遠。七堇年把這些矛盾激化併集中在一起,營造了葉知秋這一生的悲劇。不知為何我會想起《雷雨》,所有炸藥的導火索集中在了那個夜晚,在一聲驚雷中引爆了無數TNT。
也許我該慶幸自己生活在陽光之下,有幸福美滿的家庭和充滿光明的前景。
至於書中的愛情,我也依舊無法理解。我不知道這世上像康以明那樣一天離了性就無法生存、夜夜縱慾歡歌的花花公子有幾個,但至少我知道如葉知秋那樣只懷著結婚成家、相夫教子這樣卑微願望的女子比比皆是。該怎麼說呢,也許我不算真正意義上的feminist,但我還是覺得女孩子要獨立堅強一些比較好。有人說精明的女人會想方設法激發出丈夫的能力,讓他為自己和家庭奮鬥努力;不聰明的女人則是自己埋頭苦幹,結果讓男人越來越依賴自己,反而變得軟弱起來。
這輩子我當不成精明的女人。與其花那麼多心思在男人身上,我覺得倒不如自己努力打拼來得容易。心理戰術什麼的,我玩不起。
撇開一些情節不談,這本書還是蠻可以的。
恩,斷斷,你的生日祝福,我收到了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