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乘舟將欲急忽聞岸上踏歌聲(飛花令溪聞道龍標過五溪)
2023-09-15 21:27:23 1
溪冷泉聲苦
蘭溪三日桃花雨
淅淅溪風一岸蒲
春與青溪長
直到門前溪水流
關門不鎖寒溪水
聞道龍標過五溪
聞王昌齡左遷龍標①,遙有此寄唐·李白
楊花落盡子規啼, 聞道龍標過五溪②。
我寄愁心與明月, 隨風直到夜郎③西。
【注釋】①龍標:唐代縣名,在今湖南黔(qián)陽縣西南,詩中借任官之地的州縣名指王昌齡。
②五溪:辰溪、酉溪、巫溪、武溪、沅溪,當時屬於黔中道,在今湖南西部和貴州東部。
③夜郎:縣名,在今湖南新晃侗族自治縣境,李白當時在東南,所以說「隨風直到夜郎西」。
【賞析】天寶三年李白離京,漫遊江南,到達揚州之時,忽聞王昌齡由江寧丞被貶龍標尉這個不幸的消息,不及送別,便題此詩遙寄遠方的友人,以抒發心中的憤慨,慰藉王昌齡。「左遷」 ,古時尊右而卑左,左遷即為貶官降職。
「楊花落盡子規啼,聞道龍標過五溪」,開篇即景抒情。詩人選取了兩種富有南方特徵的事物加以描繪,烘託哀傷愁惻的情緒,渲染悲傷的氣氛。楊花隨風而逝,飄零不定,宛若含情,意在形容王昌齡經歷坎坷,屢次遭貶,生活漂浮不定。子規即杜鵑,叫聲悲切,聽著像在啼叫「不如歸去」。詩人寫子規悲啼,好似為友人的遭遇感到悲憤、不平,融情於景。
「聞道龍標過五溪」,「五溪」當時屬黔中道,與王昌齡謫地相近。「過五溪」,寫王昌齡跋涉窮山惡水的辛苦。字裡行間飽含詩人的惋惜、擔心與痛心之情。
後兩句抒情。人隔兩地,難以相從,而月照中天,千裡可共,所以要將自己的愁心寄與明月,隨風飄到龍標。這裡的夜郎,並不是指位於今貴州省桐梓縣的古夜郎國,而是指位於今湖南省沅陵縣的夜郎縣。沅陵正在黔陽的南方而略偏西。
「我寄愁心與明月,隨風直到夜郎西」後兩句直抒胸臆。即便詩人在揚州,王昌齡在遙遠的謫居之地,但一輪明月同時照著兩位感情深厚的朋友,聞聽友人遭遇貶謫,詩人心中痛惜、愁緒難以排解,也無人傾訴,那麼只好寄託於明月。
詩人神思飄逸,將明月擬人化,流露出獨自傷懷的孤寂,遙表對友人的思念以及慰藉之情。本詩最顯著的特點就是融情於景,感情溫婉而深摯。黃生在《唐詩摘抄卷四》中評曰:「若單說愁,便直率少致,襯入景語,無其理而有其趣。」
【連結】王昌齡是盛唐詩壇一位著名的詩人,他以邊塞題材著稱,擅長七言絕句,被稱為「七絕聖手」,名重一時,亦被稱為「詩家天子王昌齡」。但他仕途不順 「不護細行,屢見貶斥」 (《舊唐書》本傳),最後被貶為龍標尉。他為人傲岸、耿介不羈,與李白十分投緣,在長安時二人交往密切,感情甚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