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棉流年讀後感
2023-09-15 23:53:05 1
篇一:木棉流年讀後感
當我讀完這本書時,我便認為這本書給我的感觸實在是太多了。
這本書主要講了在抗日戰爭前夕所發生在中國一個小島上的故事,通過主人公阿寧從小到大經歷的人情世故,以此來揭開當時封建社會的醜惡事實。
在小阿寧剛開始離開家人的篇章上,便已經開始了殘酷的戰爭,而小阿寧卻經歷了一次又一次的生死離別,讓他的幼小心靈裡留下了不可磨滅的印記。
在這本書中,小阿寧遇到了許許多多,形形色色的人物,他們都在阿寧的心裡留下了痕跡。也通過發生在自身上的事情教會了阿寧不少道理。也讓我深有感觸,也不得不佩服阿寧一個小孩子的履歷豐富。
從中最讓我感動的便是阿寧與日本先生唐明澤的交情,也讓我看到了那個年代封建社會人民思想的落後與封閉。
讀罷此書,也是讓我深有感觸,也明白了許多道理。
篇二:木棉流年讀後感
有沒有見過這樣一個女人,她淡淡的,如同雪中美麗的梅花,她有著淡淡的香,讓人回味;有沒有接觸過這樣一個女人,她溫柔的,如同上好的絲綢,溫柔的嗓音迴蕩在耳畔;有沒有聽過這樣一個女人,她是驕傲的,如同雖被雪壓住,卻依舊傲然挺立的梅花,她說:「既已發誓,不離不棄。現在又怎能拋下丈夫?」她就是梅雪。
梅雪給人最初的印象,是淡淡的笑。她不在乎阿寧是否染上瘟疫,她不恐慌,沒有躲著她們。看見阿寧傷心地哭泣,她蹲在阿寧面前,安撫著阿寧,淡淡地安慰阿寧。而不是像圓臉婦人,巴不得離阿寧她們遠一點,兩人形成鮮明的對比。也難怪,怪不得阿寧失神地忘記將有著梅雪淡淡清香的絲絹還給梅雪了!
梅雪又是溫柔的,書中她哪一次不是溫柔地講話,溫柔的笑,溫柔的照顧著阿寧。就是她的溫柔,立馬讓我這個讀者喜歡上了她,也讓阿寧一下子愛上了她,梅雪姨梅雪姨的叫著。
看著梅雪嫁為人妻,沒有收穫自己真正的幸福,我有些惋惜。可是最讓我敬佩的是,她雖不愛歐陽,但是她卻要盡她自己的責任,她說她發過誓言,不離不棄,她遵守信用,絕不逃跑,不拋棄丈夫……
作者沒有寫梅雪的結局,看完書,我細細回想,梅雪的一顰一笑都似乎在我腦海,我竟深信,梅雪並沒有離開,只是在我們看不見的地方,默默的呆著,看著我們……
篇三:木棉流年讀後感
《木棉流年》是李秋沅的作品,她在廈門鼓浪嶼長大的,是個地地道道的廈門人。讀過她的一些小說,都是由廈門為題展開的,我想她覺得真實的才是有意義的吧!
這本書的主角阿寧是一個活潑可愛,重情重義的小姑娘。早在她兩歲那年,父親得了大頭瘟,母親日夜不停地照顧他,她家女傭福嫂看到情況緊急,怕父親的病床給阿寧,就帶著阿寧去了她的老家海門。可是不到一個星期,災難又悄悄地來到了她的身邊,福嫂的兒子被日本人打死,福嫂悲痛欲絕,天天以淚洗面,飯不入口,夜裡還喊著要為兒子報仇,之後就呆了。福叔不得不把阿寧送給了番仔園的女主人,番婆。後來的幾十年裡,阿寧遇到了梅雪、歐陽旱、唐明澤、博文、李校長……他們為了驅走日本人,受了傷,斷了腿,甚至差點被打死,可他們一直沒有投於日本人,而是英勇的和他們對抗。後來,阿寧長大了,夢見了他們在番仔園裡團聚,唱著茗香茶,吃著玫瑰膏。
一個國家再強大,沒有意志,那它還是小國,相反,一個國家在弱小,有宏大的意志,那它就是聞名世界的大國!
走進木棉道,走進血色流年,想要知道?那就讀一讀《木棉流年》吧,看了這本書,你定會感受非凡,受益匪淺。
篇四:木棉流年讀後感
合上書,心裡仿佛放下了許多,重讀《木棉·流年》,給我帶來了很大的觸動,每讀一遍,都會有不一樣的感受;閉上眼睛,一個個熟悉的身影站在我面前,書中的人物早已深深地烙在了我心上。這些英雄們用自己的生命撰寫了一首首不朽的詩篇!
《木棉·流年》這本書,是一部小說,也是一本歷史書,書寫的是「中華民族到了最危險時候」的歷史,也是永遠不能忘記的歷史。在艱苦卓絕的抗日戰爭中,3500萬中華兒女為國捐軀:為兒子報仇的箍桶匠阿福,除掉了無惡不作的假鬼子馮興榮;為保護《永樂大典》的日本人藤田明澤切腹獻身;為挽留民族尊嚴的三舍含冤死去……其中,女豪傑更是層出不窮:隱忍堅貞的梅雪;優雅婉約的茉莉;一心為國的茗香……這些平民英雄如同島上的木棉花,花開時,鮮紅若血,朵朵傲立枝頭;花落時,啪的一聲決絕自高空落下,滿地落紅,觸目驚心。有寧為玉碎,不為瓦全之勢,島上的人稱其為「英雄花」,我始終欽佩那些視死如歸、捨身取義的英雄,沒有他們,何來我們今天的幸福?
在讀這本書時,我仿佛置身與書中,隨著主人公阿寧一起體會書中的喜怒哀樂,也見證了一段段不堪回首的歷史,每當我想阻止悲劇發生時,卻無能為力。這段歷史吸引了我,不僅在於她的真實,還在於她所給予我的啟示。我們的國歌《義勇軍進行曲》就是讓我們銘記這火與血的歲月,勿忘國恥,振興中華。梁啓超先生曾經說過:「少年智則國智,少年強則國強。」只有我們強大起來,我們的祖國才不會飽受欺凌。
看完了這本書,我呆坐許久,一陣涼風吹來,我不禁打了個寒噤,風,吹亂了書頁,譁譁作響,我的目光落到了卷首上的一段話:
一幢幢宏偉肅穆的樓院
一扇扇緊緊閉合的門窗
必有什麼 隱藏其後
痛徹心髓 盪氣迴腸……
走近木棉島
走進 血色流年
篇五:木棉流年讀後感
《木棉流年》是李秋沅的作品,她在廈門鼓浪嶼長大,是個地地道道的廈門人。我讀過她的其它小說,都是由廈門為題展開的,我想也許她覺得真實才有意義吧。
本書的主人公阿寧(是個活潑可愛、重情重義的小姑娘。早在她兩歲那年,父親得了大頭瘟,母親日夜不停地為他端茶送飯,不分早晚地陪在他身邊。她家的女傭人福嫂看到情況緊急,怕父親的並傳染給阿寧,便帶著阿寧去了她的老家海門。到了海門,不過一星期,災難又悄悄地來到了她身邊。她的乾哥哥阿貴,也就是福嫂的兒子被日本浪人打死了,福嫂因為她兒子的離去,便天天以淚洗面,飯不入口,夜裡還叫著「兒子,我替你報仇去,殺了日本人,打到小日本,回你老家去吧!否則,我福嫂讓你們不得好死,遭天報應!」從那以後福嫂整個人呆了,福叔不得不把阿寧送給了番仔園的女主人,李茗香——番婆。後來的幾十年裡,阿寧遇到了梅雪。歐陽旱、唐明澤、博文、李校長……,他們為驅走日本人,受了傷。斷了腿。甚至被可恨的日本浪人打死了,可他們卻一直沒有投於日本人,而是英勇地喝日本人對抗,為廈門、為海門,他們經歷了很多很多……後來阿寧長大成人,夢見了他們在番仔園裡團聚,喝著茗香茶,吃著玫瑰膏,她笑了,笑得那麼甜……,當然她沒有忘,打倒日本人,是番婆告訴她的,一個國家再強大,沒有意志,那她還是小國,相反,一個國家再弱小,有宏大的意志,那它就是聞名世界的大國!
一連幾天,我都沉浸在《木棉流年》裡,是不是還熱烈盈眶。一個中國人,只要他活著,就能開創另一片綠茵,另一片燦爛,讓過去永遠成為過去,讓現實真正流入你的眼裡,融入你的心裡。「打倒小日本!滾出去,小日本!」現在每個人都敢這麼說,可是以前,大家為了保住性命,誰也不敢說,說了可是要坐牢的,直郵一些愛國人士才願意去說,敢罵!
一幢幢宏偉肅靜的樓院,一扇扇緊緊閉合的門窗,必有什麼隱藏其後,痛徹心髓……走進木棉島,走進血色流年。想知道,就與《木棉流年》見面吧,看了這本書,你一定會感受非凡,受益匪淺的。
篇六:木棉流年讀後感
當午後的陽光溫暖灑落在軟軟的沙發時,是可以靜靜讀一本書的,年齡若我之已近不惑,便鼓足勇氣,翻一下那部大塊頭的《追憶似水流年》,而年齡若女兒的剛剛告別黃口稚氣,則會沉浸在另外的一部流年——《木棉·流年》。
女兒說,她是用了一個半小時,看完這部小說。而第二遍,她需要一個整整的暑假。或許,要讀懂那段歷史並在內心深處銘記,她需要全部的青春時光,如阿寧的青春時光。
女兒評價這部小說用了四個字:優美、震撼。便強烈要求我去讀,去網上下載,一字一字去讀。
一串因了英雄的木棉而無法平靜告別的流年。
我曾經固執地不去讀,不去揭開民族的傷痕和童年的血色,或許只是因為年齡的勇氣,無法抹平孤獨與漸漸走入孤獨時的恐慌,但正因了年齡的勇氣,讓我可以在李秋沅優美而透徹的文字裡,無限地去接近於真實,去擁抱那朵染遍大江南北的木棉花。
人,需要一種精神,民族,需要一種精神。
經歷過黑暗,我們對光明的渴求如此強烈甚至於狂亂,受盡了蹂躪,我們的脊梁剛強甚至於粗獷。我們不需要其他人懂,只希望我們內心的平靜,和那種舔幹傷口時的毅然。
用優美悽婉的語言,是可以講述倭寇殘暴的。這讓我能夠想到另外的一位日本老人川端康成和他的雪國,在所謂一衣帶水的血國,是否曾經正視了他們對於另外一個民族的傷害?
也許是我們的狹隘,永遠無法到來的原諒。
戰爭硝煙的味道,漫延了我們多少人的童年?
木棉流年,多少個我們小小的身影,驚恐地邁出小小的腳丫,卻再找不到回家的路,和可以回到的有爸爸媽媽的小小的家。
哪怕那條路上曾經泥濘,哪怕爸爸媽媽曾經抽打我無知的調皮。
阿寧,睜開了我們的眼睛,望向曾經的我們的苦難,以及因苦難而成長的歷史。
那朵木棉,靜靜開放著,燃燒著。
我們無法複製的童年,會隨著時光而漸漸模糊了,我們無法忘記的過去,卻愈加清晰,愈加痛。
「雲煙過眼朝復暮,殘夢已渺茫。今宵荒城明月光,照我獨彷徨。」
我承認了我的憤世嫉俗,卻因還有這份憤怒而突然欣慰,因為我熱愛了我的生活。
我的女兒,讓我們感謝那段優美而震撼的流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