味精雞精加熱致癌(雞精都是致癌的)
2023-09-17 04:09:25 2
「味精、雞精都是致癌的害人精!」
結婚一年了,小麗也很少跟婆婆接觸,婆婆住在鄉下,除了逢年過節,平時幾乎不碰面。
直到生完孩子之後,由於沒人照看孩子,婆婆才搬來跟他們一起住。本來婆媳之間相處得挺好的,但有一點她很反感,婆婆炒菜的時候總喜歡放雞精!小麗認為,雞精和味精都屬於化工合成製品,小孩吃了沒有好處,甚至吃多了還可能會致癌!有一次小麗實在是忍不住了,跟他丈夫反映這個問題,小麗的丈夫則認為她想多了,認為她是小題大做,他從小就吃他媽媽做的菜,現在不也一樣健健康康長大了?小麗見丈夫不認可她的觀點,生氣地對他說出了文章開頭的那句話。
雞精
在我們國家,雞精和味精是很多老百姓廚房裡必不可少的調味品,無論做什麼菜,最後撒點雞精或者味精,味道都能鮮美很多。喜歡它的人對它無法自拔,不喜歡它的人對它避而遠之,甚至有的人認為:味精、雞精都是致癌的「害人精」。
那麼,味精、雞精真的會致癌嗎?今天我就跟大家聊一聊這個話題。
一、雞精、味精是化工合成製品還是天然食品?味精作為調味品被銷售最早的時候其實是從日本開始的,日本當時有一個叫池田菊苗的化學教授,有一次他在品嘗海帶黃瓜湯的時候覺得湯的味道特別鮮美,出於職業的敏感性,他自然而然就想到是不是海帶中含有某種物質能夠增加食物的鮮味,於是他就研究起了海帶,直到1908年,他才從海帶中提煉出穀氨酸鈉。第二年,精明的日本人就給它取名為「味之素」, 並開始在日本銷售。傳入我們中國之後,我們才把它改名為「味精」。所以說,味精的主要成分其實是穀氨酸鈉。跟味精相比,雞精的主要成分除了穀氨酸鈉之外,還加入了鹽、糖、雞油、辛香料、核苷酸二鈉等其他調味品,增鮮的效果要明顯好於味精。
穀氨酸鈉其實是一種天然的物質,葡萄、番茄這些天然的蔬果中也都含有穀氨酸鈉。我們目前生產的穀氨酸鈉也主要從玉米和大米中發酵後得來,所以味精也算是一種天然的食品,並不是化工合成製品。而且穀氨酸本身也是人體所需要的一種胺基酸,胺基酸是組成蛋白質的重要原料,所以攝入適量的雞精、味精對身體並沒有危害。
味精
二、雞精、味精緻癌的說法又從何說起?網上很多觀點認為:雞精/味精加熱超過1000℃之後,穀氨酸鈉會轉化為焦穀氨酸鈉,而焦穀氨酸鈉對健康有害,甚至還可能會致癌。
科學實驗證明:穀氨酸鈉在溫度超過120℃之後確實會轉化為焦穀氨酸鈉,但焦穀氨酸鈉會致癌的觀點,目前尚沒有科學依據能夠證明。焦穀氨酸鈉是一種白色結晶性粉末,有較弱的刺激性,使用的時候基本無毒,對人體也是基本無害。 所以,雞精、味精緻癌的說法並不成立。
更何況,穀氨酸鈉在溫度超過120℃之後才會轉化為焦穀氨酸鈉,一般炒菜的溫度很少會超過這個溫度。
不過有一點可以肯定,那就是穀氨酸鈉在轉化為焦穀氨酸鈉之後將會失去原有的鮮味。為了防止穀氨酸鈉轉化為焦穀氨酸鈉,大家在使用雞精或者味精的時候不要放太早,以免烹飪過久催生焦穀氨酸鈉,最好在菜餚出鍋前加入。
總而言之,雞精、味精都是很安全的調味品,並不會致癌,大家可以放心食用。不過呢,跟食鹽一樣,味精、雞精中也含有鈉,有一定的鹹味,攝入過多可能會造成血壓升高,高血壓患者要儘量少放,普通人每天的攝入量最好不要超過6g,兒童由於腎功能還不完善,雞精、味精等調料能少放就少放。
癌症是受多種因素共同影響的疾病,比如說遺傳因素、環境汙染、吸菸等不良習慣等,日常飲食也是致癌的因素之一,雞精、味精不致癌,真正可能致癌的食物是這6種。
加工肉類目前,世界衛生組織下屬的國際癌症研究機構已經宣布將火腿、香腸等加工肉類列為1級致癌物,所謂的1級致癌物指的是已經有足夠證據證明其對人類致癌,香菸就是公認的1級致癌物。研究表明,每日食用50克的加工肉類,就會增加18%的患癌風險。加工肉類之所以會致癌,可能與其在生產的過程中產生「N一亞硝基化合物」及「多環芳香烴」等致癌物有關;另外,為了食物的保鮮,肉類在加工的過程中往往需要添加含硝酸鹽的防腐劑,亞硝酸鹽本身不致癌,但食用之後會在胃酸的作用下與蛋白反應生成亞硝酸胺,亞硝酸胺具有一定的致癌性,長期攝入可能會增加腸癌、胃癌等癌症的風險。
2.醃製食物
食物在醃製的過程中往往需要加入大量的食鹽,食物中的鹽分過高本身就會刺激食管和胃部的黏膜,從而增加食管癌和胃癌的發病風險;另外,醃製食物在存放的過程中可能會產生會產生致癌的「N一亞硝基化合物」,長期攝入可能會增加胃癌的風險。
3.黴變食物
花生、大豆、玉米、水果等黴變的食物當中含有一種叫黃麴黴毒素的真菌毒素,這種毒素的毒性比砒霜還毒68倍,黃麴黴毒素是被公認的1級致癌物,肝癌就與這種毒素密切相關。
4.檳榔
檳榔也是公認的1級致癌物,檳榔含有的檳榔素及檳榔鹼,在口腔消化的過程中會產生出致癌的亞硝胺,長期咀嚼會增加口腔癌的風險。
5.燒烤食物
燒烤食物應該算是一種2A級致癌物,雖然有證據證明其可能致癌,但致癌的風險要比1級致癌物要低一些。研究表明,燒烤的過程中可能會產生苯並芘等致癌物,燒烤時產生的煙氣越多、食物離碳火越近,燒烤時產生的苯並芘就越多。所以,燒烤食物能少吃就儘量少吃,烤焦的部分最好不要吃;為了減少苯並芘等致癌物的產生,可以用錫紙將食物包裹起來,避免食物與碳火直接接觸。
6.酒精飲料
2015年,世界衛生組織也將酒精列為1級致癌物。酒精轉化為乙醛之後會對肝細胞造成損傷,長期飲酒將會增加肝硬化、肝癌的風險。除此以外,食管癌、腸癌等多種癌症也與飲酒有關。
我是善良的吳醫生,致力於用通俗易懂的文字來傳播健康知識,做您身邊的健康小助手,如果您覺得我寫得還不錯、對您有幫助,那就請您點個讚,並且轉發給您身邊有同樣需求的人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