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馬遷史記裡的名言(出自司馬遷史記的十大名言)
2023-09-21 04:54:03 3
司馬遷的《史記》被魯迅譽為「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史記》的文學價值非常高,其中許多名言警句兩千年來依然被人們熟知熟用,深刻影響著我們的生活。如果能深刻領悟下面這十句名言,我們的生活和人生都會有很大的改變,人生境界也會有很大提高。
太史公司馬遷畫像
1、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出自《史記•李將軍列傳論》。文中說這是當時的諺語,但不見於當時的其他典籍,我們慶幸司馬遷記錄下了這句話。這是用來評價飛將軍李廣的,意思是說品德高尚正直的人,用不著自我宣傳,人們自然會尊重和歸附於他。把這句話列在第一就是希望大家能夠重視品德的礪煉,立身以德。
2、王侯將相寧有種乎?
出自《史記•陳涉世家》。這是陳涉在替人耕地時說的話。這話直白、大氣,直擊社會弊端的要害。是啊,王侯將相,富貴高大的人物難道都是天生就是貴種嗎?富與貧,貴與賤,上與下,智與愚,一切都不是先天固定的,都是可以改變的。這句話依然能激勵那些身處底層而擁有夢想的人去努力奮鬥!
史記中很多名言其實是司馬遷在借古人之口表達自己的思想
4、不飛則已,一飛沖天;不鳴則已,一鳴驚人!
出自《史記•滑稽列傳》。這既可以作為勸告人們厚積薄發的良言,也可以作為人們在渾渾噩噩之後,立志成大業的決心宣告。同時也經常用來評價那些默默無聞卻又最終聲名鵲起的人物。
5、民以食為天
出自《史記•酈生陸賈列傳》。原文是:「王者以民人為天,而民人以食為天」。後來人們把「民人以食為天」簡化成「民以食為天」,體現了農耕、糧食的重要性,勸告統治者要優先解決人們的物質需求。
6、 運籌帷幄之中,決勝千裡之外。
出自《史記•高祖本紀》。是漢高祖劉邦對麾下謀士張良的評價。這句話一直被用來評價那些多謀善斷的謀士或智者,知道今天仍然被人們運用,是對人很高的評價。
7、飛鳥盡,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
輔佐勾踐復仇的範蠡,急流勇退,泛舟於五湖,千古傳頌的智者
出自《史記•越王勾踐世家》。這裡是勸告人們要有生存的智慧,要麼不要被人利用,要麼就要見機知命,功成身退。否則一旦失去了利用價值而又不能脫身,就會被無情地拋棄或毀滅。
8、積羽沉舟,群輕折軸;眾口鑠金,積毀消骨。
出自《史記•張儀列傳》。羽毛的累計能夠壓沉小船,眾人的口舌能夠熔化金屬。人言可畏,輿論有時與事實不符,就成了讓人身敗名裂的利器。所以,作為一個普通人也得要重視自己的名聲,身正不怕影子斜,沒有把柄自然不會怕流言蜚語。同時也勸告世人不要人云亦云,要獨立思考後在判斷發言。
9、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天下攘攘,皆為利往。
出自《史記•貨殖列傳》。司馬遷不愧為遊閱萬裡、歷盡滄桑的的智者,他一眼看透了俗世的秘密。天下人熙熙攘攘,都是為了一個利字。高尚的人可以閉口不談,普通人總是念念不忘。但人人其實都在趨利避害,誰也不能不求利。利益,有時是窺破人際關係的一把鑰匙。
10、吾聞之,良賈深藏若虛,君子盛德,容貌若愚。出自《史記•老子韓非列傳》。這是孔子向老子問禮時,老子的教誨,全文是:「君子得其時則駕,不得其時則蓬累而行。吾聞之,良賈深藏若虛,君子盛德容貌若愚。去子之驕氣與多欲,態色與淫志,是皆無益於子之身。」孔子聽了這些話,回去感慨說老子「其猶龍也」,認為老子簡直就是一條神龍啊。把老子的話放在最後,是希望大家用心積累知識、鍛鍊能力、礪煉品性,自然會事業有成。
(如對本文感興趣,可在下方評論,歡迎轉發、收藏,如喜歡下列文章,可訂閱本頭條號或直接點擊連結,歡迎切磋交流)
南曾北僧,與曾國藩齊名的鐵帽子王,最終被捻軍擊斃
關帝廟對聯十副,寫盡關公的忠義信勇,看哪一句能打動你?
天下不可一日無湖南,看近代湖南人到底有多牛
朱元璋當皇帝後喊他老哥,連請三次,他才出來見了一面
一副輓聯傳千秋,看同時代的牛人如何評價曾國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