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人迷茫怎麼走出迷霧(人生切割術你還是你嗎)
2023-09-21 17:50:43 2
如果大腦意識可以分開,一具軀體,兩個靈魂,你還是你嗎?哪一個是你?一個意識負責生活,一個意識負責工作, 算不算自我奴役?如果真有這樣的技術,還不幸被濫用,世界會怎樣?《人生切割術》這部劇給出了部分答案,雖然有點驚悚。
關於地獄有好消息也有壞消息, 好消息是,地獄只是人類病態想像力的產物, 壞消息是,任何人類能想像到的, 他們通常都能創造出來。
(There was good news and bad news about hell, the good news is, hell is just the product of a morbid human imagination, the bad news is , whatever human can imagine, they can usually create )
認知衝突和發現之旅習慣了碎片化的信息獲取方式,《人生切割術》這部劇竟讓我欲罷不能,確實值得一個「贊」字。整部劇乍看之下會有一種強烈的認知衝突,貌似緩慢的敘事卻帶來毫不拖沓的劇情發展,冷靜的色調與場景卻讓人緊張到手心冒汗。除了節奏的張弛有度,更在於影片善於激發觀者的好奇心,劇情張力值拉滿,帶著疑問觀劇,完全就是一場發現之旅。
會議室中,女人從昏迷中醒來,她驚恐地試圖離開,這時一個男聲傳來, 問了她許多無腦問題,如「叫什名字、母親眼睛的顏色「之類,女人一副「這是什麼爛問題」的樣子,轉眼卻發現自己竟完全回答不出,就這樣,一個沒頭沒尾的開篇讓人心生疑竇。
畫面轉到了一處停車場,男人在車裡哭泣,然後下定某種決心般,走出車子,走向不遠處的大樓。畫面中除了移動的男人,其餘場景皆左右對稱,如兩個相同卻又不完全相同的世界, 男人在交界處行走徘徊。
大樓是男人上班的地方,他換掉衣服、手錶,走進電梯,隨著電梯的移動,男人的神情突然變化,像是觸動了某個開關,由內而外地完全變了一個人。
女人和男人都接受了一項手術---大腦分離術, 用電影中的話來解釋:
「我錄製這段視頻,大約會在兩個小時之後由我自己觀看, 我自願接受這個俗稱分離的手術, 我同意對我的時間認知感進行手術分割, 使我工作生活和個人生活的記憶分開, 所以我同意,從今以後, 我能夠想起哪些記憶將受空間限制,我在地下分離樓層時, 將無法想起外面的記憶,返回地面樓層時也不會保留工作時的記憶,我知曉這個改變是徹底地不可逆的, 以上聲明是由我自願發表。」
如同硬碟分區一樣, 這個手術可以對大腦進行分區,新的大腦分區裡什麼記憶都沒有,完全用來在工作時使用, 下班後則回到之前的自己,兩個分區之間信息是屏蔽的,就是說上班的自己和下班的自己完全不知道對方在做什麼。這就很有趣了,因為一個人突然就變成了兩個人,擁有不同的記憶,不同的經歷,身處不同的環境。
這也很恐怖,試想一下:工作了一天,你和同事說再見,然後走進電梯回家,電梯門緩緩關上,接著下一秒電梯門緩緩打開,你又回到了辦公室,重新開始一天的工作。為什麼會這樣? 因為上班的你和下班的你記憶是完全隔離的,你完全不會記著下班後發生的一切,你的記憶中沒有妻兒老小、沒有兄弟姐妹,他們是屬於下班後的那個自己(或者應該說:下班後的那個人)。再往下延伸,當你厭倦了這份工作,打算辭職,這就需要兩個你同時提出才可以,如果負責生活的你不同意辭職,那麼你就永遠無法逃離這份工作,嚴重點說,下班的你可以奴役上班的你,多麼的荒誕而又細思極恐。
「我知道你很不高興接受這樣的生活,但你知道嗎? 我們終究要接受現實, 我就直說了, 我是人,你不是,我來做決定,你不能做決定。」
什麼樣的公司、什麼樣的工作需要這樣一群大腦被分離的人? 什麼樣的人會願意自己被分離?從倫理道德層面上,這樣的行為真的可以被接受嗎?
不用多想也能猜到這家公司一定是一個大財閥,無論在經濟領域還是上層建築方面都是極有影響力,鏡頭下的資本永遠是背後作惡的那個,最終也一定是會打敗,或許是因為現實太過殘酷吧。但是這部影片一直沒有告訴觀者這家公司究竟是做什麼的,它以一種帶著觀眾共同去發現 的方式,慢慢揭示背後的陰謀,充滿危險的神秘感,吊足了觀眾的胃口,就如同那個辦公場所,空曠的辦公室和似乎永遠走不完的白色走廊,純淨的白色後面總透著一種神秘的陰謀感,壓抑而又慌亂。
這樣的工作自然不會有太多人願意做,而願意做的人必然有其特殊的原因, 影片非常高明的並未直接說明,而是通過劇情的推動,逐漸將這些原因展現出來。這個就像追女孩子,第一次見面直接向對方表示愛慕,會顯得缺乏誠意而又輕浮,可能會把對方嚇跑,如果在相處的過程中用行動慢慢向對方傳達情誼,一來二去雙方互生情愫之後,在一個合適時間互相挑明,成功率當然就高很多。
男一,工作一直盡職盡責,但下班後卻鬱鬱寡歡,兩種互相隔離的生活原本互無交集,直到他工作的搭檔莫名離職,然後竟然帶著上班時的所有記憶出現在男一下班後的生活中,當然因為意識與記憶的互相隔離,這還不足以影響到工作中的男一,但這個事件所帶來的蝴蝶效應卻隨著時間的變化慢慢捲起一場巨大的風暴。
女一,一個另類,生活中的她主動要求大腦分割,加入到男一所在的辦公室工作,但工作中的她卻對這份詭異的工作及其難以接受,她辭職,辭職不成便逃跑、自殺,但均以失敗收場,她始終不相信生活中的自己不願在她的辭職報告上簽字,直到自她看到了生活中的自己給她的視頻警告,才明白她是被生活中的自己出賣了。女一算是幾個人中最具有反抗精神的人,但是這樣的精神在不同的場合或者利益面前卻是一把雙刃劍。
男二,辦公室幾人中年紀最大,遵守公司各項規章制度,對公司文化認同,他是最不可能企圖逃出公司的人,直到他無意間遇到了另一個部門的同事,一位和他年紀差不多的老頭,兩人一見傾心。但不久之後,公司卻讓對方退休。「退休」乍聽之下並沒有什麼不妥,但是對於進行過大腦分割的人而言,就意味著上班時的那個意識從此以後消失,不存在了, 等同於殺死了一個獨立存在了幾十年的個體意識。 如開頭提到的, 兩個意識共用一具軀體,你還是你嗎? 男二這位老大爺受了刺激,幾十年的循規蹈矩,一朝被愛的火焰焚燒殆盡,胸中一團怒火讓老人家鋌而走險。這裡面有一個問題: 獨立的意識算不算獨立的個體?如果不算,那應該算什麼?抹去獨立的意識,法律上是無可指摘的嗎?
小胖,男三,一副宅男相,除了工作,每日最津津樂道的便是公司的各種小獎品,這位仁兄有點每日快樂工作,然後混吃等死的感覺,直到有一天他的上班意識在下班後的家中被喚醒,他見到了一個管自己叫爹的小男孩, 從此他魔怔了,整日想著自己的孩子,並因此襲擊了公司的管理人員
人過留聲,燕過留影, 故事發展有因才有果,所有幾個主要角色都在公司內部積聚著逃離的能量,男一恰好在這時得到了公司保安隊長的門禁卡,一場意識的越獄開始上演。
關於洗腦劇中關於懲罰嚴重違反了公司規定的人方式給讓人印象深刻,被懲罰的人會被送去一個房間,在房間內會被要求一直重複念一份悔過書,內容基本就是自己認識到自己的錯誤,對不起公司,對不起社會等等,這麼簡單嗎?當然不是, 被談話的人需要在監督者的監督下以一種發自肺腑的方式來念悔過書,只要監督者覺得被談話人的悔過態度有任何瑕疵,都會要求重念。是不是一直念到下班就萬事大吉了? 錯,下班當然是可以準時離開的, 但進出電梯的功夫, 被談話的人就又回到談話的房間,然後被要求繼續懺悔,對於上班的意識而言,這樣的懺悔是根本就沒停過一般,直到最後被談話者用發自靈魂身處的聲音來懺悔。
這是一種殘酷的精神層面的折磨與控制,對於本就失去正常的生活的靈魂進行再次「加工」,使其放棄抗爭精神,完全淪為工作的機器。每次想到劇中人物不斷重複念讀那些懺悔的詞句都讓我心頭一陣眩暈。老話說得好,生命誠可貴,愛情價更高,若為自由故,兩者皆可拋,可當靈魂被禁錮時,還能剩下什麼?
背後的故事---冰山連一角都還沒露說到現在你一定很好奇,這些人的工作內容究竟是什麼?筆者也一直很好奇。劇中對這些人的工作內容的直觀描述就是對電腦屏幕上一組組不同的數字進行鑑別,找出其中覺得有問題的數字組,然後放入不同的收集箱中。 什麼的樣數字?就是那些「看到之後就會令人特別害怕的數字」,納尼?真的就這麼感性的描述嗎?是的,一切跟著感覺走。
實際上據筆者分析,他們之所以會對不同數字產生各種情緒,應該是他們大腦被植入了什麼東西或者程序的原因。 當然這些只是表象,和我們現實的世界一樣,抽象的數字只有和現實世界的某個或者某些實體產生聯繫,才會具有實際意義,才能發揮作用,所以這就是劇中拋給觀眾產生問題,讓人忍不住會想知道,那些被分組的數字,究竟對應著現實中的什麼人事物。
另一方面,劇中一直從各個角度暗示「一切都不是表面那麼簡單」, 油畫上兩個部門之間互相殘殺的場景,各個部門幾乎是被刻意地分開並互相敵視,已經被認定為死亡的人實際上只是被分割了記憶而一直在上班,外部有人被分割大腦的表現等等, 劇情的發展充滿了各種可能。
"那如果這種幫助的代價是你每天有八小時在殺人,而你自己卻不知道呢?"
既然大腦可以被分割一次,理論上也可以被分割兩次或者更多次, 你以為的現實真的就是現實嗎? 你真的就是原本的你嗎? 人豈不是簡單地被動變成的硬體設備,而分隔出的新意識則是軟體。如果可以分隔大腦,那麼植入記憶是否也變得可能了?同樣的刪除記憶也變為可能,只需要把某個時間的記憶隔離出來然後.......當個體身心統一的生物本性變成了靈與肉可分可控.....
"我想祝你下地獄,但是你已經在地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