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四季網

網絡爆紅博士生返鄉筆記(全文)

2023-09-22 00:29:35 3

  春節期間,一個上海大學博士生的返鄉筆記《一位博士生的返鄉筆記:近年情更怯,春節回家看什麼》在微信朋友圈及微博等社交媒體瘋傳,截至昨晚9點,該文在微信公眾號「市政廳」上閱讀量已超過4.6萬多次。近似「瘋狂」的轉發量讓作者王磊光感到不安和不理解,在他看來這只是一個媒體事件,自己不過是「不小心捲入了其中」。

  作者否認美化綠皮火車

  這篇文章的作者是80後博士生王磊光,如今在上海大學文化研究系上學。他平時喜好文學,對鄉土問題比較關心,本科畢業後曾在某中學擔任語文老師,隨後繼續考研深造。在這篇筆記中,他描述了自己返鄉的見聞:交通沒有以前那麼擁擠,但家鄉人與人之間聯繫漸漸疏遠,而農村裡年輕人的婚姻受到了物質的壓迫,知識的無力感也十分強烈。

  沒想到,就是這些在他眼裡看似普通的鄉村生活見聞,卻觸動了一大批讀者,在春節返鄉之際引發了人們對鄉土的思考。許多網友都用「感同身受」四字評價,但也人指出返鄉筆記有「美化」嫌疑,網友「Walter」評論道:「什麼素質,綠皮火車髒亂差,打牌外放音樂嚴重影響他人,居然還好意思美化……」

  對此,王磊光感到很奇怪:「為什麼有人讀出了美化,我身邊的朋友都為我擔心,覺得我將家鄉不光彩的一面說出來了。至於我提到慢車及其生活狀況,從來都沒有讚美———我講述記憶中的交通時,已經說到了慢車上的那種糟糕的情況。我這裡提到慢車,目的在於說明它在當下存在的必要性;同時,指出慢車上的那種人與人的聯繫,是人間應該有的自然聯繫。」

  「知識的無力感」觀點引發論爭

  此文也讓中國農村的現狀,在春節期間成為社交媒體上的熱門話題,並收穫諸多回應,有肯定的聲音,也有爭議之聲。前日,一篇署名為「古魚」的《又一篇博士生返鄉筆記:從一而終的穩定生活更可怕》在澎湃新聞發布,以另一位來自鄉村的文科博士生視角看鄉村。古魚對農村大學生「近年情更怯」的現象表示不認同,在他看來讀大學的觀念應該改一改:「無論鄉村還是城市,讀書不會無用,因為知識是有用的,讀過大學的人相對而言會有更高的成長空間,以後貢獻越大,拿錢也就越多,而不是一畢業就能兌現很多錢或一畢業就加入體制內獲得某種『人上人』的身份優越感。」

  對於返鄉筆記引發的爭議,王磊光回應道,自己從未說過讀書無用,只是強調知識的無力感。「本來讀書出來是應該有所為的,但是回到家鄉卻不能做什麼。」

  這篇筆記其實是應邀寫的演講稿

  除夕之際,王磊光不斷接到朋友、以前學生的電話,他才知道自己的返鄉筆記在這個春節火了。這是他沒有預料到的,他感到不安,也不能理解:「我很少去看別人的評論,因為在我看來,這只是一個媒體事件。」

  事實上,這是王磊光應邀為2014年2月舉辦的「我們的城市論壇」所寫的一篇演講稿。他反問南都記者:「你有沒有發現這篇文章就像一個提綱?很多內容和細節沒有展開。」春節前,上大現代文學研究所副研究員羅小茗告訴他,媒體有意發表其返鄉手記,王磊光答應發表。當時的題目僅是《近年情更怯》,最終見報標題為《一位博士生的返鄉筆記:近年情更怯,春節回家看什麼》。因此,他把返鄉手記爆紅的原因歸於媒體的傳播。

  王磊光這篇筆記也獲得了自己的導師———上海大學文化研究系教授、主任王曉明的稱讚:「分析很真切,文化研究的視野開始有點形成了,好!」博導王曉明表示,讀了返鄉手記最後一部分「知識的無力感」,也同樣感到心情沉重:「從現代早期到上世紀90年代,從農村出來到城市求學的人,總體上是能夠以自身的生活和精神狀態讓其他沒有這個機會的人信任『求學是人生正道』的,有這個信任在,城市裡的進步力量反哺鄉村的可能就存在。但現在的情況,似乎越來越像80年代晚期90年代初的上海:計程車司機每月賺1400元,當得知我一個大學副教授每月才600元的時候,很同情地看著我:『算了,下海吧!』」

  「突然出名」讓他感覺很不真實

  王磊光覺得,自己這篇文章沒什麼了不起,也不是他理想之作,這種「突然的出名」讓他感覺很不真實。網友們不斷在網上評論博士生返鄉手記,王磊光在手記發布的第一天看了看評論之後,便很少關注。他知道,不管自己說什麼,都會有各種評論出現。

  更何況,真正生活在文中所述鄉村的人們並不知曉博士生返鄉手記的走紅,王磊光也從來沒有向生活其中的長輩們提及文章的事情。「他們都是很本分的人,如果看到我將身邊的事情寫了出來,一定會為我擔心。

  對於自己的文章引發的有關農村大學生出路問題的討論,王磊光則表示,「我所說的,是80後大學生出路難的問題,這裡有一個背景,即與上世紀八九十年代大學畢業生相比,當時他們大學畢業之後是能夠改變自己甚至家庭的命運,而如今的80後大學生承載著家庭的希望,但絕大部分人的出路是艱難的。」如今,媒體陸續找到他,但王磊光希望人們不要關注他本人,而去關注現實的中國。(採寫:南都記者劉素楠)

  返鄉筆記經典段落

  「你會發現,普通火車與動車的氛圍完全不同。在動車上,相對比較安靜,大家不是玩電子產品就是睡覺,相互間很少交流;但是,在普通火車上,熟悉的、不熟悉的,都在熱烈地交流,還有打牌、吃東西的,做什麼的都有,也有用劣質手機放歌曲的,大家都不擔心打擾到別人,也沒有人認為別人的做法對自己是一種幹擾。慢車上的風格是粗獷的,是人間生活的那種氛圍。」

  「我覺得,當前農村的親情關係,很大程度上是靠老一輩建立的關係維繫著。在老一輩那裡,這種關係處在一種相對穩定的時空裡,但對年青一代來說,大家的關係早已被現實割裂了……大家拜年,不再是為了親戚間互相走動,饋贈禮物,交流感情,而只是為了完成傳統和長輩交代的一項任務。悲哀的是:如果老一輩都不在世了,新一輩的聯繫也就慢慢斷了。」

同类文章

《格列佛遊記》讀書筆記

  《格列佛遊記》的藝術特色主要體現在諷刺手法的運用上,尖銳深邃的諷刺是這部作品的靈魂。  當時的英國是作者抨擊和挖苦的對象。格列佛曆險的第一地是小人國。在這個縮微的國度裡,黨派之爭勢不兩立,鄰邦之間不但想戰勝而且要奴役對方。小人國的國王用比賽繩技的方法選拔官員,為獲得國王賞給的幾根彩色絲線

世界因你不同的讀書筆記

  世界因你不同  拿出這本勵志書籍,我立刻被這六個充滿鼓勵的大字所吸引。引文介紹的李開復有著許許多多不平凡的成就:畢業於哥倫比亞大學、卡內梅基隆這兩所國際頂尖名校;獲得諸多創新獎項,在蘋果、SGI、微軟、谷歌四大國際網際網路公司擔任重要職位……這些成就鑄造了一個普通人心中成功人士的形象。但

文化苦旅讀書筆記(三篇)

  《文化苦旅》是餘秋雨的第一部文化散文合集。作品主要包括兩部分,一部分是歷史、文化散文;另一部分是回憶散文。全書的主題是憑藉山水風物以尋求文化靈魂和人生真諦,探索中國文化的歷史命運和中國文人的人格構成。《文化苦旅》獲上海市出版一等獎,上海市文學藝術優秀獎,臺灣聯合報讀書人最佳書獎,金石堂最

三國演義讀書筆記精編

  《三國演義》曹操的狡詐,劉備的謙虛恭謹,孔明的小心,周瑜的胸懷狹小,每獨自一個人物都具備不一樣的性情,筆者塑造的痛快淋漓,細細品嘗,讓讀者似乎進入一種境界。  三國演義讀書筆記500字  在高年級,讀原著《三國演義》,它在我心中已是一本飽含人生哲理,有著非凡意義的鴻篇巨作。對裡面的人物也

水滸傳讀書筆記匯總

  水滸傳讀書筆記300字  《水滸傳》為四大古典名著之一,書中講了宋代的農民起義,揭示了中國封建社會中農民起義的發生。  《水滸傳》中共有一百零八位好漢,他們各有各的技法,而且剛剛英勇無比。殺了好多貪官和壞人,保護正義,寧死不屈,連朝廷都制服不了他們。  如果我是在這一百單八將中的一員,絕

格列佛遊記讀書筆記(匯總)

  《格列佛遊記》是以格列佛船長的口氣敘述週遊四國的經歷。由於暴風雨、上岸找淡水、遭遇海盜、被部下劫持等等種種情況,格列佛共到了四個不同的國度:「小人國」——利立浦特王國,「大人國」——布羅丁奈格王國,有著異想天開卻又不著實際想法人的「飛島國」,最後一個是由一種有智慧的馬管理的「慧駰國」。 

西遊記讀書筆記

  西遊記讀書筆記300字  我看過很多的書,比如:《瞧,這幫壞小子》、《愛的教育》……其中我最喜歡《西遊記》。  《西遊記》講的是唐僧、孫悟空、豬八戒和沙和尚去西天取經,途中遇到了九九八十一難,最終他們用自己的智慧戰勝了所有妖魔鬼怪,取上了真經。  《西遊記》這本書有四個主人公,其中我最喜

伊索寓言讀書筆記(精選)

  《伊索寓言》是古代希臘人傳給後世的一部飽含生活智慧的文學作品。相傳,這部寓言集中的寓言為伊索所作,因而稱為《伊索寓言》。伊索是公元前6世紀古希臘著名的寓言家。他與克雷洛夫、拉·封丹和萊辛並稱世界四大寓言家。他曾是薩摩斯島雅德蒙家的奴隸,曾被轉賣多次,但因知識淵博,聰穎過人,最後獲得自由。

駱駝祥子讀書筆記

  書中的主人公——一個好強、老實,又富有理想的鄉下人——祥子。來到北平後,幹起了拉車這一行。他的理想就是買上一輛自己的車。為了車,他吃盡了苦頭。被搶、被詐,無奈成親,卻喪了妻,喜歡的人也走了。這一路上起起伏伏,坎坎坷坷。這樣無情的社會就像一瓢冷水,連希望的星火也被澆熄了。曾經向上、不屈的祥

讀《水滸》,品永恆的傳奇

  論古道今說英雄,水滸好漢稱第一。  ——題記  說英雄,說風流倜儻,善良正義;說英雄,說追求勇氣,行俠仗義;說英雄,說肝膽相照,替天行道。  《水滸傳》一部經典之作,是我國首部描寫農民起義的小說。描寫了一群不堪暴政壓迫的好漢揭竿而起的故事。這一百單八將,或身懷絕技,或足智多謀,但他們都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