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埃關係為什麼友好(中埃關係體現了中阿合作的高度和溫度)
2023-09-21 15:35:37 3
中埃關係為什麼友好?12月8日,主席在沙特首都利雅得出席中阿峰會期間,會見了埃及總統塞西兩國領導人表示將攜手努力,朝著新時代構建中埃命運共同體目標,推動兩國全面戰略夥伴關係得到新的更大發展,我來為大家講解一下關於中埃關係為什麼友好?跟著小編一起來看一看吧!

中埃關係為什麼友好
12月8日,主席在沙特首都利雅得出席中阿峰會期間,會見了埃及總統塞西。兩國領導人表示將攜手努力,朝著新時代構建中埃命運共同體目標,推動兩國全面戰略夥伴關係得到新的更大發展。
埃及是第一個同中國建立外交關係的非洲和阿拉伯國家,兩國自建交以來始終命運與共、團結合作、互利共贏,體現出中阿關係的高度和溫度,是新時代中國和阿拉伯國家友好合作的典範。
從萬隆會議到戰略夥伴,中埃友好源遠流長
回望歷史,中埃兩國人民在爭取民族獨立和人民解放的鬥爭中同聲相應、同氣相求,兩國老一輩政治家在萬隆會議上共商亞非團結,親手締造了當代中埃關係。
1953年,埃及新政府對美國拒不承認中華人民共和國的立場表示震驚。對於美國阻撓恢復中國在聯合國合法席位,埃及不予支持。1955年4月,周恩來總理在萬隆參加亞非會議時,見到了年輕的埃及領導人納賽爾,他們深入接觸交流,相互表達支持,雙方一致同意貿易先行,使兩國關係逐步正常化。
1956年5月16日,埃及宣布與臺灣當局「斷交」,正式承認中華人民共和國,5月30日兩國正式建立外交關係。建交66年來,無論國際形勢如何變化,中埃兩國一直相互扶持、風雨同舟,兩國關係不斷邁向新高。
從1956年7月納賽爾宣布蘇伊士運河收歸國有,到11月蘇伊士運河戰爭結束,中國在自身國力薄弱的情況下,無償給予埃及2000萬法郎支援,用實際行動毫無保留地支持了埃及的正義主張和反侵略戰爭。
1963年12月,周恩來總理率團出訪亞非歐國家,第一站就選在當時被稱為阿聯的埃及,並在訪問期間提出了中國同非洲和阿拉伯國家相互關係的「五項原則」。1971年聯大討論中國代表權問題,埃及對主張恢復中國合法權利的「第2758號決議」投了贊成票。
進入新世紀,中埃友好持續鞏固和發展。2006年,兩國籤署了關於深化戰略合作關係的實施綱要。2014年12月,埃及總統塞西訪華並與主席會晤,中埃關係升級為全面戰略夥伴關係。
2016年1月,中埃建交60周年前夕,主席出訪埃及。這是他作為國家元首對埃及的首訪。兩國籤署了《加強全面戰略夥伴關係五年實施綱要》和共同推進「一帶一路」建設諒解備忘錄。這次訪問充實了兩國全面戰略夥伴關係的含金量,對中阿關係及發展中國家整體團結合作產生了示範效應。
新冠肺炎疫情沒有阻斷中埃兩國高層的密切交往。國務委員兼外交部長王毅2020年首次出訪的第一站就是埃及,他又在2021年再次訪埃。2022年2月,塞西總統專程來華參加北京冬奧會開幕式,並與主席會晤。這是中埃全面戰略夥伴關係的充分體現,也是中埃友誼的生動展現。
從絲綢之路到「一帶一路」,中埃經貿合作亮點紛呈
埃及作為「一帶一路」的交匯點,是歷史上連接東西方貿易和文化的樞紐。中國的古老發明經由此地傳到歐洲,阿拉伯的天文、曆法、醫藥也由絲綢之路引入中國。綿延千年、貫通古今的絲路精神,引領中埃貿易在新時代更加彭勃發展。
埃及在2016年提出「2030願景」。這個擘畫埃及未來發展的宏偉藍圖,與「一帶一路」倡議完美契合。如今,埃及新行政首都CBD標誌塔這一「非洲第一高樓」已經封頂,阿拉曼新城高層綜合體如期啟動,「齋月十日城」市郊鐵路完成通車試運行。
除了兩國官方的基礎設施項目合作,中國民營企業也積極投身埃及市場,幫助埃及實現產業升級。巨石集團、中國西電、安琪酵母、新希望集團、美的、康佳等製造業企業紛紛在埃投資設廠。在中國資金、技術和經驗的加持下,埃及的地緣優勢和人口紅利不斷顯現增益。
以中國在埃及最大投資項目之一的巨石埃及玻璃纖維項目為例,它不僅為當地創造了2500多個就業崗位,還填補了埃及玻纖行業空白,使埃及成為世界第五大玻璃纖維工業生產和出口國。
與此同時,中埃拓展數字合作也為共建「一帶一路」增添更多動能。2021年,西電國際工程有限公司埃及分公司與南開羅配電公司合作的智能電錶試點項目順利完工,助力「數字埃及」計劃落實。2020年3月,在中國網際網路企業的支持下,在線教育平臺Edmodo入選埃及教育部指定的遠程教育項目,平臺輻射全埃2200多萬學生和100多萬教師。在此基礎上,中國網際網路企業將幫助埃及探索數字教育創新模式。
從長城到金字塔,中埃兩國人民守望相助
阿拉伯諺語說:「在困難時向你伸出援手的人,才是真朋友。」中國人也常說:「患難才能見真情。」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後,中埃兩國政府和人民休戚與共、攜手合作,彼此以各種方式表達支持和幫助。
2020年3月1日,埃及衛生與人口部長哈萊作為塞西總統的特使,攜一批援助物資從開羅啟程前往北京。哈萊是疫情發生後第一位訪華的外國衛生部長,他表示訪華是為了向正在抗擊疫情的中國政府和人民表達慰問和支持,在抗疫中埃及人民與中國人民始終站在一起。同一時刻,埃及的三座世界文化古蹟開羅薩拉丁城堡、盧克索神廟、亞斯文菲萊神廟,以燈光秀的形式點亮五星紅旗。
「投我以木桃,報之以瓊瑤」。2020年4月7日,距離埃及疫情出現不到兩個月,中埃首個口罩生產合作項目在開羅正式投產。當月,兩國籤署了在埃及生產中國科興疫苗的協議,埃及成為第一個同中國合作生產新冠疫苗的非洲國家。
中埃兩國人文交往突破疫情阻礙,精彩紛呈。「歡樂春節」「天涯共此時」系列活動、「埃及人眼中的中國」系列講座、「荷魯斯杯」中埃武術散打對抗賽等活動,從線下搬到線上。這些活動既有中國特色,又深受埃及人民特別是年輕人歡迎和喜愛,成為兩國文化交流的「潮牌」。
疫情期間,在中埃雙方共同努力下,埃及艾因夏姆斯大學和開羅高級維修技術學校的兩所魯班工坊如期完工揭牌。埃及魯班工坊首次實現了埃及中高職貫通的職業教育體系,即學生在開羅高級維修技術學校魯班工坊完成中職階段學習後,可升入艾因夏姆斯大學魯班工坊高職階段學習,並可獲本科文憑。未來,更多埃及職業人才將從這裡走出。
在疫情期間揭牌亮相的,還有開羅的「漢語橋」俱樂部。埃及高等教育部副部長穆罕默德·艾曼·阿舒爾表示,中文已經成為全球最重要的語言之一,埃及青年學生已經自發形成學習中文的熱潮。2021年埃及教育部宣布將中文作為第二外語在中學試點推廣,中文教學逐步進入埃及國民教育體系。今年10月起,埃及12所公立中學開始試點為期3年的中文教學。開羅大學副校長加馬爾·埃爾沙利表示,埃及中學中文試點教育將為埃及青年了解中國提供更多機會,促進民心相通。
中埃兩個文明古國的傳統友誼像長城和金字塔一樣天長地久,兩國合作像長江和尼羅河水一樣奔流不息。60多年風雨兼程,中埃兩國將繼續攜手同心,並肩為人類合作發展史寫下最美的篇章。
(本報北京12月11日電 本報記者 陳天喆)
來源:光明日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