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四季網

古人起名字愛用什麼字(起名字用得最多的字)

2023-09-09 20:01:52

古代人都按什麼起名字

古代人起名字,分為不同的階段,唐代以前,人的名字只有一個字,而且,通常這一個字,比較喜歡用有代表性的,要麼代表他的家中排名,比如劉邦,又叫劉季,要麼代表家人對他們的期望,而且,這個字一般生僻字會用的多一些,因為古人不喜歡重名。唐後期開始陸續有三個字的名字大量出現,為了效仿聖人家庭,開始將輩份帶入到姓名當中,姓+輩+名,就是主流了。現代就不同了,什麼好聽叫什麼,名字成為了一種包裝,文化內涵少很多。

為什麼古代人都愛名字裡有個「子」字?

呂浩宇
性別:男
出生:公元2010年2月3日18時(陽曆)
農曆:二零零九年十二月廿日酉時 得分

整個中國大約有74個人和您同名!
拼音 康熙筆劃 五行 天格 人格 地格 外格 總格 生辰八字



lv
hao
yu
7
11
6



8 18 17 7 24 己丑 丁丑 甲申 癸酉
讀音分析
恭喜,沒有發現明顯的讀音問題!
八字命盤
年 (祖先) 月 (父母) 日 (自己) 時 (子孫)
陰土 陰火 陽木 陰水
陰土 陰土 陽金 陰金
八字命盤從陰陽幹支三合曆取得。上排是天幹,下排是地支,由五行「金水木火土」輪流排列。
五行強弱, 喜用神和忌用神
五行 木
(日主自己) 火
(體智外洩) 土
(錢財享受) 金
(職位壓力) 水
(保護求知)
值 1.06 1 2.2 2.394 2.09
八字五行旺衰情況
木:1.06,水:2.09, (同類得分:3.15)
火:1,土:2.2,金:2.394, (異類得分:5.594)
綜合旺衰得分:-2.444 八字過弱
八字喜木而忌金, 木就是此命的「喜用神」, 而金就是此命的「忌用神」
故名字中應取五行屬木的字,而忌取五行中屬金的名字
名字五行雖不與八字相衝,但也未能起到平衡作用!不是最優方案.
八字論命是在找五行陰陽的平衡。同類和異類得分基本相同時,五行陰陽較平衡,一生較順利。當同類和異類得分相差過大時,人生八字就過硬或過弱,一生起伏較大。喜神的選擇一般從得分最少的哪一類中選取,此類中值最少的五行就是你的「喜神」或稱「有用之神」。當「喜神」來自流年或大運時,命盤的五行會較平衡。平衡的五行較不會打架。換言之,不愉快的事會減到最低點,那一年就會較幸運。八字就是從這個平衡理論,去分析人一生的起落。
天格數是先祖留傳下來的,和其他數結合對人產生影響, 單獨不論兇吉。 不論兇吉
人格:人格數又稱主運,是姓名的中心點,影響人一生的命運。 吉
(掌權利達卦)有智謀具權威,功成名達,固執己見,自以為是,缺乏涵養,欠包容心。女性用需配合八字五行。(吉)
地格:地格數又稱前運,影響人中年(36歲)以前的活動力。 吉
(剛健不屈卦)權威剛強,意志堅定,缺乏涵養,欠包容心,剛中見柔,化險為夷!女性用有英豪之氣。(吉)
外格:外格又稱變格,影響人的社交能力、智慧等。 吉
(剛頑俊敏卦)具大雄力強悍之勢,勇往直前獲大成功。但過剛過急,釀成內外不和,女性用溫和養德方吉。(吉)
總格:總格又稱後運,影響人中年(36歲)以後的命運。 大吉
(金錢豐惠卦)財源廣進,白手興家。成大業,得大財,健康、名譽、財富三俱。此卦男女共享,大利家運。(大吉)

古代人名字中的字?

現在的人,大多數有「名」,無「字」,所以當我們說到「名字」的時候,通常指的僅僅是人的名,或姓名。可是,在古代多數人,尤其是做官的和知識分子既有「名」又有「字」,有些人名、字之外還有「號」。
(一)什麼是名、字
所謂「名」,是社會上個人的特稱,即個人在社會上所使用的符號。「字」往往是名的解釋和補充,是與「名」相表裡的,所以又稱「表字」。《禮記·檀弓上》說:「幼名、冠字。」《疏》云:「始生三月而始加名,故云幼名,年二十有為父之道,朋友等類不可復呼其名,故冠而加字。」又《儀禮·士冠禮》:「冠而字之,敬其名也。君父之前稱名,他人則稱字也。」 由此可見,名是幼時起的,供長輩呼喚。男子到了二十歲成人,要舉行冠禮,這標誌著本人要出仕,進入社會。女子長大後也要離開母家而許嫁,未許嫁的叫「未字」,亦可叫「待字」。十五歲許嫁時,舉行笄禮,也要取字,供朋友呼喚:
在上古,早期的人名一般都很樸實,如夏商兩代留下的人名孔甲、履癸、外丙、雍己、盤庚、武丁、小辛等,都以幹支人名,可能與當時人重視時辰的觀念有關。後來隨著社會的前進,語言文字的發展,意識觀念的加強,人名越來越複雜,給人起名也成了一門學問。取名時,要對其所包容的內涵慎重考慮,反覆斟酌。《左傳·桓公六年》記載著春秋時代命名的五個原則:「名有五,有信、有義、有象、有假、有類。」這是魯國大夫申儒在回答桓公問名時提出來的,意思是:或根據其出身特點,或從追慕祥瑞、託物喻志、褒揚德行、寄託父輩期望等幾個方面比照取名。並且提出七不:「不以國、不以官、不以山川、不以隱疾、不以畜牲、不以器幣」來取名。
古人命名重取義、重內涵的做法,幾千年來一直延續至今。對於所生男孩、女孩,因其生理。性格以及將要從事的職業不同,所以取名也就有了差別。對男的取名多用威武勇智、剛強猛毅之字,對女的多選賢淑、豔麗、優美動聽之詞。
另外,取名還反映著時代特點,上面提到的夏商兩代喜歡用幹支人名就是典型的例子。後來在長期封建社會裡,官宦富貴之家,多以忠孝節義、福祿壽康、升官發財之義來命名,所以叫仁、義、禮、智、信、得福、德貴、延壽、榮升、繼祖、耀祖、續宗的人特別多。平民百姓也想過好日子,盼望多子多孫,上學念書,所以叫富貴、德福、進財、志學、平安、長順、滿倉、滿囤、保成、金鎖、栓柱等名字的特別多。
建國後又出現了許多新名,如建國、援朝、衛國、擁軍、建軍、支越、留蘇、衛東、紅衛、文革、學工、支農等。
開放以來,又興起取外國名字,這就不可取,不可提倡了。
(二)表字和名在意義上有何聯繫
古人取表字十分講究,情況也非常複雜,但仔細考察、分析、研究,也是有規律可尋的。如常見的有按兄弟行輩中長幼排行的次第取字,如孔子排行老二,所以字仲尼,他還有個哥哥為老大,字孟跛。最典型的要屬三國時東吳孫氏弟兄了。孫策為長子取字伯符;孫權為次子取字仲謀;孫翊排行老三,取字叔弼;孫匡排行老四,取字季佐。
還有在表字上用「子」的情況也很多,因為「子」在古代是男子的美稱或尊稱。所以人們喜歡用它,如孔樁,字子思;仲由,字子路;司馬遷,字子長;曹植,字子健;蘇軾,字子瞻;杜甫,字子美;袁枚,字子才。
這些表字雖然常見,但是與本名聯繫不大,實際上伯、仲、叔、季和子,還不是真正的表字,而它們後面的那個字如「策」、「權」、「思」、「長」、「美」等才是表字的主要成分。這個主要成分與本名意義是有聯繫的,下面分別作介紹:
1.意義相同的:即表字和名意義相同,相通,是並列關係,所以又叫「並列式」。如:
屈平,字原。廣平曰原,意思相同。
顏回,字子淵。淵,回水也,意思相同。
宰予,字子我。予,我也,意思相同。
樊須,字子遲。須、遲都是「待」義。
張衡,字平子。衡、平義同。
陸遊,字務觀。遊、觀義同。
曾鞏,字子固。鞏、固義同。
班固,字孟堅。堅、固義同。
孟軻,字子輿。軻、輿都是車。
2.意義相近的:即表字和名意思相近,但不完全相同,可以互為輔助,稱做「輔助式」。如:
梁鴻,字伯鸞。鸞和寫都是飛禽,但不是一種,鴻雁和鸞鳳可以互為輔助。
陸機,字士衡。機、衡都是北鬥中的星名,互為輔助。
鄭樵,宇漁仲。樵是打柴的,漁是釣魚的,常為侶伴,互相輔助。
李漁,字笠翁。漁翁常戴蓑笠。
陳琳,字孔璋。琳、璋都是玉石製品,互為輔助。
3.意義相反的:即表字和名意思正相反,這種情況可稱為「矛盾式」,如:
曾點,字皙。點為黑汙,皙為白色。
朱熹,宇元晦。熹是天亮,晦是黑夜。
劉過,字改之。改了就不為過錯。
王績,字無功。成績和無功正好相反。
4.意義相順的:即表字與名往往出自一句話中,意思相順,而且字為名的意思作補充解釋或修飾,這種情況,可稱做「擴充式」,如:
徐幹,字偉長。《孔叢子》曰:「非不偉其體幹也。」名和字在一句話中意思相順,而且字對名作了補充解釋。
曹操,字孟德。《荀子·勸學》篇說:「生乎由是,死乎由是,夫是之謂德操。」字和名在一句話裡,合成德操,即道德操守,字對名作了修飾性解釋和補充。
趙雲,字子龍。《周易》說:「雲從龍,風從虎。」名和字在一句話中,意思相順。
陸羽,字鴻漸。《周易》日:「鴻漸於陸其羽可用為儀。」字對名作了解釋。
高明,字則誠。《禮記》日:「誠則明矣。」名和字在一句話中,誠是明的前提條件,明是誠的後果。
于謙,字廷益。《尚書》說:「謙受益。」名和字在一句話中,謙是前提條件,益是謙的後果。
5.意義相延的:即表率意為名字意思的延伸。這種情況可稱之為「延伸式」。如:
李白,字太白。太白指太白金星,這是對太意的延伸。
杜牧,字牧之。牧之即放牧,延伸解釋了牧的含義。
楊達,字士達。士達,即士進的意思,進一步延伸了達的含義。
丘錫,字永錫。永錫是「永錫難老」 的省約,出自《詩經·魯頌》,延伸了錫的含義。
雷簡夫,字太簡。也是延伸強調了簡義。
(三)古時怎樣稱呼名和字
在古代,由於特別重視禮儀,所以名、字的稱呼上是十分講究的。在人際交往中,名一般用作謙稱、卑稱,或上對下、長對少的稱呼。平輩之間,只有在很熟悉的情況下才相互稱名,在多數情況下,提到對方或別人直呼其名,被認為是一種不禮貌的行為。平輩之間,相互稱字,則認為是有禮貌的表現。下對上,卑對尊寫信或呼喚時,可以稱字,但絕對不能稱名,尤其是君主或自己父母長輩的名,更是連提都不能提,否則就是「大不敬」或叫「大逆不道」,所以便產生了我國特有的「避諱」制度。這裡暫時不說,下邊再詳細介紹。
在古代名和字連起來稱呼,也是為了表示尊敬。有兩種情況,值得我們注意:
第一種情況是在先秦時期,當名和字連稱時要先字後名。如:
孔父嘉,孔子在宋國的祖先,「孔父」是字;「嘉」是名;姓為「公孫」。
叔梁紇(he),孔子的父親,「紇」是名;「叔梁」是字;姓為「孔」。
孟明視,百裡奚的兒子,「視」是名;「孟明」是字;姓為「百裡」。
西乞術,蹇叔的兒子,「術」是名;「西乞」是字;姓為「蹇」。
白乙丙,蹇叔的兒子,「丙」是名;「白乙」是字;姓為「蹇」。
第二種情況是漢朝以後名字連稱時,先「名」後「字」。如:
「魯國孔融文舉,廣陵陳琳孔璋,山陽王粲仲宣,北海徐幹偉長,陳留阮瑀元瑜,汝南應場德進,東平劉楨公幹…··」這是曹丕《典論·論文》中的一段話,提到「建安七子」名字連稱,都是先名後字。
(四)別號
在古代有的人除名、字外,還有「號」。號是人的別稱,所以又叫「別號」。號的實用性很強,除供人呼喚外,還用作文章、書籍、字畫的署名。如盧仝《玉川子詩集》、杜牧《樊川文集》、《松雪六體千字文》、老蓮《荷花鴛鴦圖》等。如果我們不熟悉古代文人作家的別號,就很難知道這些作品的作者是誰。所以,對古代文人作家我們不但要掌握他們的名和字,而且還要記住他們的號。
1.「號」的來歷
起號之風,源於何時,文獻資料上沒有詳細記載,大概在春秋戰國時就有了。像「老聃」、「鬼谷子」等,可視為我國最早的別號。東晉時陶淵明自號「五柳先生」,南北朝時代有更多的人給自己起了號,唐宋時形成普遍風氣,元明清達到鼎盛,不但人人有號,而且一個人可以起許多號。如明朝畫家陳洪緩有「老蓮」、「老遲」、「悔遲」、「雲門僧」等四個號。延至近代,用號風氣一直不衰,如蘇玄瑛號「曼殊」;齊磺號「白石」;何香凝號「雙清樓主」。現代以來文人的號逐漸被筆名所代替。
2.「號」是怎樣形成的
「號」 的形成有兩種情況:
①是使用者本人起的。封建社會的中上層人物,尤其是文人雅士,總喜歡給自己起個號。正因為「號」是自己起的,所以它不像姓名、表字那樣要受家族、宗法、禮儀以及行輩的限制,可以自由地抒發和標榜使用者的志向和情趣,因此出現了許許多多各式各樣的別號,但仔細分析,深入考察,仍可歸納出一些共同的特徵:
甲,鮮明的時代印記,如:
唐宋時期,佛教在我國盛行,對中上層知識分子影響很深,所以許多人便以「居士」為號。李白號「青蓮居士」;白居易自稱「香山居士」;蘇軾號「東坡居士」;範成大自號「石湖居士」;李清照自號「易安居士」。
元代崇尚道教,則文人以「道人」為號者尤其多。像馮子振號「怪怪道人」;喬吉號「惺惺道人」;任仁發號『明山道人」;吳鎮號「梅花道人」;趙孟頫號「雪松道人」。
鴉片戰爭後,帝國主義的侵略宰割,清的腐敗無能,造成國家苦難,民族危機。反對侵略,愛國圖強成了當時的主旋律,所以不少人就按這個調子給自己起號。像譚嗣同號「北飛」;黃少配號「黃帝嫡裔」;陳天華號「思黃」;秋謹號「競雄」等。
乙,強烈的抒情色彩,如:
宋人鄭思肖,宋亡後隱居蘇州,自號「所南」,以示不忘宋室;詞人辛棄疾,重視農業,做官時提倡力田,獎勵耕戰,晚年退居農村,「更從老農以學稼」,自號「稼軒」;愛國詩人陸遊,憂世憤俗,被權貴譏為不守禮法,他就自號「放翁」,以抒發對他們的蔑視;歐陽修晚年自號「六一居士」,是以一萬卷書、一千卷金石文、一張琴、一局棋、一壺酒,再加上他本人一老翁來取號,表達了典型的文人情趣;明朝風流才子唐伯虎,自號「六如居士」。「六如」,按他自己的說法即人生如幻、如夢、如泡、如影、如露、如電。正好是失意文人消極情緒的抒發;南宋詩人楊萬裡號「誠齋」,因為抗金名將張浚曾以「正心誠意」勉勵過他,光宗皇帝又親書「誠齋」二字賜之。這樣「誠齋」不但表現了他在學習上的「正心誠意」,而且還包含著他對國家的「真心誠意」。
丙,深刻的寓意
明朝末年畫家朱耷,在明亡時取號「八大山人」。「八大」二字連寫,似哭非哭,似笑非笑,寓哭笑不得意,來寄託自己懷念故國的悲憤之情。明末清初太原著名學者傅山,自號「朱衣道人」。明亡後,衣朱衣,居土穴中,清廷幾次請他赴京應博學鴻詞科試,都被他拒絕,堅決不與滿清合作。「朱衣」表面看是紅色的,實際上是明朝的象徵,因為明朝皇帝姓朱,紅是明的意思,寄寓著對明朝的深厚感情。南宋詩人戴復古,自號「石屏山人」,也寓含著一種精神。從他寫的詩中可以看出來。《感遇》詩云:「人將作金塢,吾以石為屏。」「石」與「金」同樣堅硬;「石」雖比不上「金」身價昂貴,但卻素樸、古拙、氣象峰峰,這正是作者人格精神的寫照。北宋詩人張詠自號「乖崖子」,用他自己的話說:「乖則違眾,崖不利物,乖崖之名,聊以表德。」可見,「乖崖子」這個號寄寓著他的性格、志向、品操。
丁,特定名詞的運用
古人起別號多用一些特定名詞。稱「先生」的,如「五柳先生」(陶淵明),「甫裡先生」(陸龜蒙),「東萊先生」(呂祖謙),「龍川先生」(陳亮),「蘭谷先生」(白樸);稱「公」 的,如「石公」(袁宏道),「眉公」(陸繼僕),「任公」(梁啓超),「劍公』(高旭);稱「子」的,如「幽憂子」(盧照鄰),「知非子」(司空圖),「歸來子」(晁補之),「鹿非子」(黃景仁);稱「老人」的,如「少陵野老」(杜甫),『老泉」(蘇洵),「千巖老人」(肖德藻),「黃華老人』(王庭筠),「西巖老人」(張之翰),「隨園老人」(袁枚),「穎濱遺老」(蘇轍),「滹南遺老」(王若虛);稱「翁」的,如「桑萱翁」(陸羽),「醉翁」(歐陽修),「涪翁」(黃庭堅),「放翁」(陸遊),「笠翁」(李漁);稱「叟」的,如:「正齋叟」(關漢卿),「清痴叟」(陸採),「蝯叟」(何紹基),「蒙叟」(錢謙益);稱「外史」的,如:「海嶽外史」(米芾),「會稽外史」』(王冕),「仇他外史」(梁辰魚);稱「山人」的,如:「九華山人」(杜荀鶴),「少室山人」(胡應麟),「射陽山人」(吳承恩);稱「散人」的,如「湖海散人」(羅貫中),「顧曲散人」(馮夢龍),「清都散人」(趙南星);稱「漁和樵」的,如:「沂東漁父」(康海),「藕蕩漁人」(嚴繩孫),「湖北桃花漁」(高濂),「雁宕山樵」(陳忱虎),「百子山樵」(阮大鋮),「天目山樵」(張文虎)。
②是他人所起得到公認的。這種「號」叫「外號」、「綽號」或「混號」、「渾號」。它有極強的表義性,不但可以增強人們對各類人物的記憶,是名、字、號以外的一種補充,而且往往是人物面貌性格特徵的一種寫照或折光。《水淋傳》一百單八將惟妙惟肖的綽號給讀者留下了極為深刻難忘的印象。黑旋風李逢、豹子頭林衝、青面獸楊志、花和尚魯智深、霹靂火秦明、插翅虎雷橫、拼命三郎石秀、浪裏白條張順等綽號,形象而準確地描摹了人物的性格、特長或生理特點。
許多「外號」、「綽號」是在實際生活中相互戲濾開玩笑時起的,因而多含有諷刺譏笑的貶義,如春秋時秦國人們稱百裡奚為「五羖大夫」,這是因為他淪落楚國後,又被用秦穆公五張羖(黑公羊)皮贖回秦國做了大夫的;唐高宗時人稱李義府「笑中刀」,又號「人貓」。是因為他做宰相時表現得外柔內奸;在宋朝人們給王珪的外號叫「三旨宰相」,是因為他任宰相十多年中除取旨、領旨、傳旨外,不幹別的事。
在農村,送外號的風氣更盛,像「大個驢」、「二瓦罐」、「三黃菜」、「四鴿子」、「八狗子」、「紅棗」、「桃奴子」。「大鴨梨」、「夾皮核桃」、「五大麻子」、「乾糧」、「二胡杏」、「三棒糙」、「仙家」、「白禿」、「黃毛」、「鴨子板」、「靠不上」等這些外號非常普遍。當然還有比這俗氣的,這裡就不提了。
也有些外號並不含有貶義,如宋朝時人們因為宋祁寫了「紅杏枝頭春意鬧」的詩句,便稱他為「紅杏尚書」;唐代詩人溫庭筠文思敏捷,八叉乎而成八韻,人們便稱他為「溫八叉」;大詩人李白才氣橫諡,下筆成章,人們便稱他為「李謫仙」。在現代也有這種情況,詩人李季給冰心起綽號「佘太君」,反映了這位文壇老祖母的崇高威望。這種「綽號」雅而不俗。
以上講的是「別號」。
(五)富爵、地望
人際交往中,除了稱名、字、號以外,還要稱「官爵」、稱「地望」。古人認為這是最能表示尊敬的。如稱「官爵」:
杜工部、杜拾遺(杜甫)王右丞(王維)
蔡中郎(蔡邕)三閭大夫(屈原)
賈太傅(賈誼)張燕公(張悅)
高常侍(高適)張祠部(張繼)
錢考功(錢起)張司業(張籍)
如稱「地望」:
杜少陵(杜甫)韓昌黎(韓愈)
柳河東(柳宗元)孔北海(孔融)
岑嘉州(岑參)白香山(白居易)
王江寧(王昌齡)賈長江(賈島)
韋蘇州(韋應物)劉隨州(劉長卿)
這樣一來,「官爵」和「地望」又成了名、字、號以外的又一別稱。
(六)少見的數字姓名
在我國古代,有些人用數字作為自己的姓名,數量雖然不多,但在古書中會遇到,所以這裡需要提一下,引起我們的注意。以數字為姓名的有三種情況:
1.姓是數字的,如:
一善:明成化年間河北定州人,曾任蒿明縣丞。
二直:唐玄宗開元年間,在宮中任中尉。
三月八:在元代任雲南行省右丞。
五梁:安南人,在三國蜀漢任諫議大夫。
七希賢:施州衛人,明代正德年間任永春縣訓導。
八通:在明代正德年間任禮部主事。
九嘉:唐代夏津人,在高祖武德年間做翰林學士。
十華:宋代乾興年間進士。
2.名是數字的,如:
秦七:秦少遊
黃八:黃庭堅
柳八:柳宗元
元九:元鎮
崔九:崔興宗
李十一:李構直
張十二:張賈
李十二:李白
韓十八:韓愈
李二十:李紳
白二十二:白居易
3.姓、名都是數字,如:
六·十七:清代人,《遊外詩草》和《臺陽雜詠》的作者。
七·十一:清代乾隆年間進士,《西域聞見錄》作者。
八·十六:乾隆年間封的將軍。
九·十:嘉慶時做廣西提督。
用數字作名字,在唐朝就形成風氣,清朝時滿族人更喜歡這樣取名。據不完全統計,僅乾隆年間寫入官修史書中的數字名就有110個,民間尚不算在其中。如六十七、七十五、八十六等。那麼這些數字名是根據什麼起的呢?大多數是在小孩降生時,根據其祖父母的年齡或父母的年齡之和數,作為這個孩子的名字。
唐朝時,那些數字名則是表示同祖父母或同曾祖父母兄弟之間的排行。

古代起名字為何都用單字?

中國古代取名一直以來基本都是單個字比如白起,劉邦,韓信等等,有一種說法取雙名字的大都是底層階級出身,單名字比雙名字要尊貴。還有種說法是出於避諱的原因:雙名有一個字犯了名諱就要避諱,而單名則不需要。王莽纂漢後更是強行規定上至公卿下至百姓都要取單名不允許用雙名,所以有些人看《三國演義》就會很疑惑怎麼都是單名比如曹操,劉備,孫權,趙雲等莫不如此,想要找個雙名的真不容易。

忽如一夜東風至,自東晉到南朝梁朝200多年時間裡,單名字後面加個」之「字似乎一下子成為一種時尚。這其實並不是忽然大家都喜歡改用雙名字了,主要原因是和一個宗教天師道也就是五鬥米教有莫大關係。

張魯網絡圖片

東漢末年張陵創立天師道,張陵的孫子張魯更是在漢末天下大亂時佔據漢中,獻帝建安二十年(215年)張魯歸降曹操,曹操為籠絡張魯和他結成了兒女親家,天師道(五鬥米教)不但沒受到限制反而得到更大發展,盛行於民間。東晉南渡後,五鬥米教也順勢在東晉大力發展並逐步成為當時南方第一大教,不僅擁有廣大下層民眾,而且得到了上層豪門士族的崇奉,包括琅琊王氏、孫氏,陳郡謝氏,會稽孔氏等南方很多高門大戶都信奉五鬥米教比如王氏王羲之父子,謝氏的謝玄,謝靈運等等,這些可都是當時名動一時的風流人物。

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名字後面加個之字似乎成了區分信教以及入教與否的一種標記或者說是暗號了,開始是上流社會和精英人士中流行,有點類似於現在加入某個著名的社團和組織從而有了個高貴的身份證明一樣,後來成為一種時尚在民間也流行開來,所以說到後面也並不是名字帶「之」就一定是信教和入教者,當然也不是說信教和入教者一定要在名字後面加「之」字,只是大家心照不宣而已。如果一個家族中祖輩,父輩,兒子輩都信奉五鬥米教那就好玩了,大家的名字都加」之「,不懂的人猛一看還以為是兄弟,比如王羲之七個兒子全部都是「之」字輩有名的如王獻之,王操之,王凝之等,正因為「之」字只是一種類似於身份的證明,所以就不存在所謂避諱的問題(否則你想啊,王羲之的兒子們為了避諱名字中肯定不會有」之「字)

孫恩網絡圖片

東晉有個波及很廣歷時較長的起義稱之為「孫恩盧循起義」或者叫「孫恩盧循之亂」,前後差不多持續了十二年之久,之所以如此,是因為孫恩也是五鬥米教的領袖之一,這次起義客觀上為劉裕代晉創造了條件,劉裕正是借鎮壓起義才一步步掌握北府軍權從而位列中樞最後代晉自立。

「孫恩盧循之亂」之亂後,朝廷對五鬥米教開始限制打壓,當時許多名字中含有「之」的人士受到牽連,有的還被殺了。加上後面梁武帝崇拜佛教,慢慢的名字後面加「之」的就越來越少了。

最後列舉十個「之」字風雲人物,如有遺漏,歡迎補充。

王羲之畫像

王羲之,王獻之父子:不多說,只是希望《蘭亭集序》真的在唐太宗或唐高宗的陵墓中

劉牢之,北府兵重要將領,領袖。

徐羨之,劉宋的開國功臣之一,劉裕留給繼位者的四位輔政大臣之一

司馬休之,東晉宗室,劉裕的主要對手之一,失敗後逃往後秦,後秦被劉裕滅後又降於北魏

沈慶之沈攸之叔侄,劉宋名將

陳慶之網絡圖片

陳慶之,這個說得太多,千古名將,「千軍萬馬避白袍」

祖衝之,歷史上有名的數學家和天文學家

到彥之,劉宋名將

劉穆之,劉裕最重要的智囊和幕僚,如果他晚死幾年,劉裕未嘗不能一爭天下

顧愷之,歷史上很有名的畫家

為什麼古人的名字好聽?古人是怎樣起名字的呢?

且不說古人的名字好聽還是不好聽,單從古人起名的這個態度上,就可以看出古人對「名字」是相當重視的。「名字」可以看成人一生中有規律,有章法的一種「符號」。古人分名與字,還有號。就拿宋朝的偉大詞人蘇軾來說,他的號稱之為鐵冠道人或者東坡居士,所以世人又稱他為蘇東坡與蘇仙。

但是反觀科技發展迅猛的現代,詩越來越不受人重視了。詩不受重視,那麼詩意也就蕩然餘存了。這就是現代人起名字沒有古代人起的名字那麼動聽的根本原因。下面我們就來列舉一下三位古人的名字,來感受一下古人的名字中的詩意。這三個名字是多麼的動聽啊。

第一位:虞姬。且不論虞姬二字究竟是何意。但是,聽到「虞姬」二次,就給人一種浪漫的詩意感覺。名如其人,虞姬是中國古代的一大美女。正所謂美女配英雄,項羽與她恩愛一生,在中國歷史上成就了一段悽美壯舉的愛情。

第二位:貂蟬。貂蟬是中國古人虛構出來的人物。雖然歷史上沒有此人,但是她的名字卻是古人所起的。貂蟬是多麼巧妙的名字,貂與嬋都是屬於動物。但是這兩種動物的名字一結合,給人一種美的感覺。

第三位:列舉了兩大美女的名字,下面我們列舉一位男性的名字。這個名字是三個字的,叫做李商隱。這個名字起得也特別的好聽。他的名字猶如他的詩,非常的細膩。

這就是為什麼古人的名字比現代人的名字要那麼動聽的原因,看到這三位古人的名字後,您是否為他們的名字之美所觸動呢?

現在寶寶起名最多的字是什麼

梓,涵,宇,軒,怡,皓這些字都是重複非常多的

同类文章

做夢夢到死人復活(已婚女人夢見人死了又活了)

做夢夢到死人復活意味著什麼?周公解夢夢見死人表示你打算忘記一些不快的往事,並準備從失意中再站起來。不用害怕。如果夢境是快樂的,這是吉祥之夢,如果是悲傷、嚴肅的則是骨肉將有意外。夢見死人復活若夢見死去的父親活過來,表示家庭成員中會有爭論。若是夢見亡友,則表示物質上將會發生困難。夢見死人從棺木中走出表示

夢見被蛇追但是沒咬著(夢見被蛇追還被咬了一下)

為什麼我會經常夢見蛇追著要咬我,它追我跑都沒咬到一般夢見的蛇都是美女蛇(不管男女蛇統稱美女蛇),這個夢說明你最近有桃花運,但是你跑,就說明你懼怕的,你不喜歡他,而他追著咬你沒咬到就說明這個桃花會很快消失。夢見自己被一條巨蛇追但沒被咬到,請高人幫我解夢蛇代表生活中和你有點矛盾的人,沒咬到你說明他沒得逞
浦塔羅斯附身夏海(屬兔摩羯座今年運勢)

浦塔羅斯附身夏海(屬兔摩羯座今年運勢)

一些關於假面騎士的問題,請一一解答。因為不和他們戰鬥他們就會一一消失首先是因為破壞即重生,其次是因為鳴瀧一直傳播它是破壞者,他也就接受了假的,詳情請看假面騎士鎧武最後一集因為他有強大的信念之類的吧因為海姆冥界只選中了紘汰和戒鬥因為極鎖種就是禁斷的果實的一部分是這個劇中沒有提到因為那時他已經恢復記憶了

做夢夢見長輩死人復活扭臉一笑(夢到人死了又復活了還看見臉了)

夢到死人復活什麼意思?思念過度夢見去世的長輩又復活了夢見死去的長輩復活,得此夢者多主你心中有煩惱,乃是你與別人在事業中的想法不同,則引來禍患如你能在事業中做事認真,心態平和,則你的生活會有好的跡象。心態決定很多,春天夢之吉利,夏天夢之不吉利。單身男女夢見死去的長輩復活,是你近期感情狀況不佳,乃是你心

周公解夢夢見父親死而復生(夢到爸爸死而復活是啥預兆)

夢見自己死去多年的爸爸復活了什麼意思?日有所思夜有所夢焞煌本夢夢書夢見父親死而復活〖夢見父親死而復活意味著〗:家人需要你幫忙的一天。打算搬家或者裝修的朋友,今天是不錯的時機。想離開家人的照顧,體驗獨自生活的年輕人也可以選擇在今天向長輩提出,好好說,你能得到他們的諒解和支持的。【佛滔算命】掛親前夢見死

稱骨算命4兩3錢的命(三兩六錢男命姻緣)

稱骨算命是四兩三錢,好不好啊,是什麼命?稱骨算命:四兩三財碌厚重白手成家之人為人心性最聰明,作事軒昂近貴人。衣祿一生天註定,不須勞碌是豐亨。為人和氣,喜好春風,交朋群友,利官近貴,遇兇不為兇,逢兇化吉,骨肉少靠,女人口快能言,多出風刺之命。適業:外科醫、僧侶、...(火星人)1313稱骨算命女4兩3
玉函風水排盤(玉函通秘排盤軟體)

玉函風水排盤(玉函通秘排盤軟體)

誰教玉函風水瀋陽平易齋周易文化 蔡老師 瀋北新區江南甲第三期南門附近百度可以找得到 在瀋陽 第一個把玉函風水帶到瀋陽的人玉函風水蔡中平蔡老師瀋陽人 是瀋陽第一個得玉函真傳的人 師傅李聖湘 師爺彭大雄 是真真的真傳玉函風水授徒玉函風水是什麼樣的,一冊《玉函通秘》難道就是另外一門風水了?它和三合、玄空等
陳姓取名字大全(陳徐兩個姓氏怎麼取名)

陳姓取名字大全(陳徐兩個姓氏怎麼取名)

陳姓女孩取名字大全姓名應有吉利的數理意義。姓名好壞不在字義,而在數理,因為叫「富貴」的人並不見得就富貴,叫「豪傑」的人並不見得就是豪傑, 取名就要做到數理「吉」,至少也應該「半吉」。應注意以下幾點: ①天、人、地、外、總五格數理含義要儘量避兇趨吉; ②人格和外格的數理關係會影響

媽祖靈籤17籤問事業(第五籤解籤全解)

媽祖靈籤解籤?這條籤的意思是說,暫時婚姻求不得,要到下半年之後才有希望…詳見周易總站--周公解夢。求解呂祖靈籤十七籤,問事業上籤。不可莽撞,相機行事,謀而後動,臨機立斷,終無憂。壬癸子午為應驗日期。求解籤觀音靈籤第十七籤,問事業不要被因閒言閒語影響自己的心情,有空閒時多念佛少說是非,這些無意義的高談

玉函風水排盤軟體使用方法(玄空排盤軟體)

請問八字排盤軟體 在輸入生辰時要自己換算好真太陽時再輸入?還是不用自...換算時區時間玄學通電子風水羅盤使用說明?電子風水羅盤軟體包括:黃曆通書、八字量化排盤、玄空飛星風水排盤、乾坤國寶排盤、過路陰陽排盤、八宅風水排盤、河洛風水排盤、元空寶監水口、六爻起卦、姓名分析、紫薇鬥數、周公解夢、梅花易數、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