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波速與地球內部圈層(地震波地球的)
2023-09-10 01:41:58 2
如果將地球看作一個大的生命體,它本身擁有著巨大能量,並且在不斷地運動著。地震就像它的脈搏,巖漿如同它的血液,火山噴發好像它在通過鼻孔呼吸,所有這些自然現象,都是地球生命力的表現。而地震也是地球上主要的自然災害之一。「上天容易入地難」,科學家們想探知地球深處的秘密,可要費一番功夫了。
隨著科技的發展,人類對地球內部的探知欲望更加強烈。那麼,地球內部的真實面貌是怎樣的?它的結構如何呢?科學家找到了一種有效的方法——利用地震波研究地球內部的構成。
地震波是由地震震源向四處傳播的振動。在科學家眼中,它還有另外一種價值,即它能帶來更多地球內部的信息。地震學家通過各種儀器對地球存在的地磁場、地電場、重力場、溫度場、形變場及水的化學成份含量等進行檢測,然後依據這些檢測所獲取的信息,進而判斷地球內部某個地方是否存在能量積累,是否出現應力加劇,是否有發生強震的危險。
科學家早在幾十年前就觀測到這種地震信號,但因其強度微弱、波形雜亂,一直缺乏有效方法對震源進行定位和定量研究。我國科學家為此研究組建立了一個大氣、海洋和固體地球相互耦合的物理模型,曾利用地震信號成功追蹤2012年桑迪颶風中心位置,並監測颶風中心的海面氣壓擾動與海浪高度。研究還發現了傳統衛星監測方法無法觀測到的、颶風消失後的潛在災害。
如果將地球看作一個人,分布於各地的地震臺就是他的「私人醫生」。「醫生」將各種反應靈敏的儀器貼在地球「體內」和「皮膚」上,每分每秒都在窺探著地層的「一舉一動」。地震監測資料的快速匯總、及時傳遞、分析處理是開展地震預測工作的關鍵。
其實,我們腳下的大地是不平坦的,它時時刻刻都在晃動著,但是一些微小的晃動是人體感覺不到的,地震檢測儀器把這些細微的運動放大了一百萬倍。大地的一張一弛,就是地震波波形圖出現高頻低頻的原因。科學家的工作就是通過地震波去解析來自於地球內部和地震本身的信息,及時做好地震的預警工作。
本作品為「科普中國-科學原理一點通」原創,轉載時務請註明出處。
作者: 方圓 [責任編輯: 李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