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清明節上映的電影(清明節無檔進口片上墳)
2023-09-12 20:12:46 1
作者|魏妮卡
編輯|李春暉
距離清明檔僅剩一周,國產片此前賣力宣傳的四大主力《人生大事》《神探大戰》《一周的朋友》《你是我的春天》相繼宣布因疫情而撤檔。此前所謂最擠清明檔,瞬時空蕩蕩。
加上遲遲未官宣撤檔的《被害人》《最後的真相》等早在一個月前就停止了宣發動作,大概率是即便沒有疫情趨緊也打算撤檔。
誰也沒想到春暖花開的三月,疫情的陰影再次籠罩電影行業。從香港到吉林、上海開始的新一輪疫情,導致全國營業影院數跌至了2020年復工後的最低點——僅剩50%不到,全國就五千多家影院還在營業。大票倉上海以及天津、吉林影院全部關停,遼寧、山東、江蘇、廣西等營業率不及20%。
隨著防疫關掉的影院越來越多,原本史上最擠清明檔撤檔傳聞四起,最終只剩《密室逃脫2》《精靈旅社4》兩個空降的進口批片。這對本指望清明小長假來挽回業績的影院來說,無疑是雪上加霜。
DC最新的超英片《新蝙蝠俠》因不夠爆米花,都未能拯救低迷的大盤,更何況兩部早已流出網絡資源的「過期」電影。再這樣下去,未受疫情影響的接近50%影院,可能也會因為片荒而不得不關門來降低營業成本造成的虧損。
百業維艱,疫情第三年,怎麼好像又回到了最難的原點。
影院和片方,誰先放棄誰?本已困守愁城的清明節,這下連電影都沒得看了。面對清明檔國產片上演大撤退,有觀眾表示不理解,質問「都覺得自己要大爆,所以要選個更好的檔期麼?」此話一出,立馬有觀眾持反對意見。他們認為現在全國影院關停一半直接影響票房大盤,片方想去一個正常的檔期無可厚非,拍電影又不是做慈善。
此前不少業內人士預料到會有片撤檔,但都沒料到會全部撤走。因為還有一半的電影院在開門,節假日大盤還能有5000萬 的票房,完全可以容納一兩部體量不大的新片。而且如果影片口碑不錯的話,甚至可以賣到超預期的效果。
3月20日開始,清明檔國產新片相繼停更了官博、官抖,關於撤檔的傳聞五花八門。有說頭部影片《人生大事》《神探大戰》因片方對成本及票房預期估量,大概率要撤走。而輕體量的青春片《一周的朋友》留下晉升頭部,有望實現票房破億。也有說抗疫片《你是我的春天》要應景的留下來救市,而且該片直到宣布撤檔前,官博、官抖一直在更新。
但誰也沒想到,國產片全都撤了,一部不留。剩下的將近50%影院仿佛是遭到了拋棄。「原本還指望清明檔能有2億票房,現在感覺懸了。」某影院經理對硬糖君無奈道。
即使國產片不敢上,換國外批片來救市,也還得再來一個新片。比如同步《暗夜博士:莫比亞斯》,或者提檔《神奇動物:鄧布利多之謎》,不然白白浪費了清明三天假期。
其實,就在清明檔國產片對影院營業局勢不樂觀、上演大撤退後的第二天,全國營業影院數較上一日還增加了近300家,營業率增加至48%。同時,江蘇、浙江、湖南等多地宣布解封,影院全部關停的福建省也開始有影院營業了。
而且,持續了一周的單日票房僅有千萬的慘狀,因為有新片《月球隕落》在3月25日上映,立馬觸底反彈恢復至單日票房5000萬的正常水準。
而且未受到疫情較大影響的大票倉北京、四川、浙江及剛解封的廣東,聯手扛了《月球隕落》一半的票房,分別貢獻了350萬 的票房。即使全國只剩50%的影院,也是需要新片維持生計,不然關停的影院只會越來越多。
值得一提的是,這部華誼參投的災難片《月球隕落》在北美票房不及預期後,原本指望中國票房挽回損失,最終竟能在當前局勢下堅持上映。雖然和2020年華誼主控《八佰》救市的狀況不能比,但同樣勇氣可嘉。上遊端和下遊端是唇亡齒寒的關係,片方考慮回收成本不上片,但說真的,也得考慮下堅守的50%影院片荒餓死問題。
差一點就盤活的清明檔疫情後,電影的大檔期效應越來越明顯。不停的有業內人士呼籲,國產片要有勇氣和自信打破「冷檔期」,去開拓新的檔期效應。與其擁擠在熱門檔期當炮灰,不如以頭部效應帶動冷檔期。
然後,我們就看到一向冷門到都算不得一個「檔」的清明檔,今年竟然定檔了11部影片之多。青春片、懸疑片、抗疫片……什麼類型的影片都有,頗有一副要齊心協力創造檔期效應的架勢。
自「鬼片」從清明檔消失後,清明檔其實早已名存實亡。今年則不僅數量多,還出現了一部對口清明檔的喪葬題材片——《人生大事》。
去年聯瑞操盤《我的姐姐》成清明檔黑馬、拿下8.6億票房後,今年聯瑞幾乎用了同樣的宣發模式來操盤《人生大事》,試圖複製《我的姐姐》的成功。
從目前釋出的物料來看,《人生大事》和《我的姐姐》故事內容定位相近,都是社會話題 「哭片」。《我的姐姐》聚焦的是重男輕女家庭裡的姐弟關係問題,《人生大事》則是涉及出獄人員如何重新融入社會的問題。
《我的姐姐》去年定檔清明,應該是基於要做冷檔期頭部的發行策略。影片內容雖然包含死亡、葬禮元素——開篇父母突然車禍死亡,導致姐姐不得不面對沒有一起生活過的弟弟,但內容大面上和清明節沒什麼關係;
《人生大事》則十分切合檔期主題,主要講述刑滿釋放人員再就業殯葬師的故事,涉及很多葬禮習俗的場景。相對來說,用喪葬題材取代「鬼片」盤活清明檔,是條很安全的路子。不過硬糖君還注意到,消失的「鬼片」也在以另一種方式復活。
2018年清明節撤檔的《中邪》至今未上映,但導演馬凱近日官宣了帶有喜劇元素的驚悚片《了不起的夜晚》,講述扮演「鬼」的演員的片場故事。
或者說,像索尼《密室逃脫》系列以及被很多國家翻拍的《心慌方》系列,走架空背景的遊戲驚悚片路線,也是一條盤活清明檔的思路。
當然,冷檔期的穩定輸出選手港片,也能起到一定調節作用。豆瓣評分不高的《反貪風暴》系列,一直做到了第五部,每部都是冷檔期的救市主。《反貪風暴4》就曾在2019年的清明檔拿下了近8億票房。
去年港片《怒火·重案》也是在《長津湖》《五個撲水的少年》等撤檔潮中逆流而上,拯救了慘澹的暑期檔。
硬糖君原本以為英皇今年徵戰清明檔的《神探大戰》也能成為救市的逆行者,加之「撞型」的《最後的真相》《被害人》早早停了宣發動作,即使沒官宣也默認撤檔了,《神探大戰》贏面非常大。可惜,終歸還是撤了。
進口片扛得住嗎?「上海影院4月應該是不會好了。」上海某影院經理悲觀地預估道。現在上海的影迷群已經變成討論上海疫情的群,一切像是回到了兩年前。
而北京的影迷群卻如往常一樣,討論電影 轉票。平時要求很高的文藝青年們因為沒片可看,把《新蝙蝠俠》《月球隕落》等新片一部不落地看了。
當下的中國電影生態,正是如此割裂的兩幅景象。50%影院、影迷等解封,50%影院、影迷愁片荒。接下來的4月大概率是罕見的「外片天下」。除了4月15日上映《邊緣行者》還未宣布撤檔與否,其他重磅國產片都定在四月底衝五一檔。
好在4月上映的外片不都是「過期貨」,最受關注的《神奇動物:鄧布利多之謎》提前北美一星期在中國上映,大概率是不會再提前到清明檔了。雖然上一部2018年上映的《神奇動物:格林德沃之罪》在中國舉辦豪華發布會,主演悉數到場,但最終票房沒有賣到預期,僅有3.98億。但這一部畢竟是在片荒背景下上映,如果再有幸不像《新蝙蝠俠》那樣晦澀,大概率能賣出個不錯成績。
另外兩部新片,《亡命救護車》晚於北美兩星期上映,《壞蛋聯盟》晚於北美一星期上映,都存在口碑提早洩露影響國內票房表現的可能。就像2月上映的新片《尼羅河上的慘案》,雖然打著「神奇女俠」蓋爾·加朵主演 阿加莎推理片的噱頭,就因為北美提前一周上映口碑崩了,導致國內僅收七千萬不到的票房。
不過高分「過期貨」也存在一定票房潛力。剛定檔的《誤殺》印度原版《誤殺瞞天記》,在豆瓣評分高達8.6分,想看人數和《神奇動物:鄧布利多之謎》差不多。看來,「二號去聽經,晚上住旅店,三號去餐廳,然後看電影」確實殺傷力巨大。
而且之前很多引進國內的印度電影,都是在流出資源、延遲一兩年上映的不利情況下,竟然還能取得不錯票房。比如7億票房的《神秘巨星》、3億票房的《調音師》,還有甚至延遲了三年才上映的《小蘿莉的猴神大叔》,最終取得了2.8億票房。
寶萊塢高分片一直是批片生意人的押寶大戶,當前局勢下空降填補市場非常合適。當《誤殺瞞天記》定檔後,不少網友呼籲《誤殺瞞天記》的續集《較量2》也可以引進。
而即使整個4月都要靠國外批片來救市場,對批片生意人來說也不是一件壞事。按照過往疫情的發展規律,3月初爆發的疫情經過一個半月的時間周期應該會有好轉,說不定批片還能在4月中下旬趕上「正常的市場」待遇。
批片生意人掂量掂量利弊讓稀缺的類型批片搏一搏,說不定就和剩下的50%影院實現了雙贏,也讓片荒的影迷們有個餓虎撲食的對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