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淞滬會戰好看的電影(八部淞滬會戰題材抗戰電影)
2023-09-13 00:54:32
1937年8-11月,中國軍隊集中70萬全國之精銳部隊,在淞滬狹小一隅的戰場與侵華日軍20萬大軍血戰三月,破滅了日軍叫囂的三個月滅亡中國的謬論,以20萬人傷亡的慘重代價向世界展現了中國抗戰到底的決心。受不同年代政策的影響,至今淞滬會戰題材的抗戰電影尚有八部,筆者今天就來逐一介紹(不包括尚未上映的《八佰》),其中有一部想必絕大部分中青年觀眾都看過。
1、保衛我們的土地(1938,民國)
本片由史東山執導,被譽為戰時第一部抗戰故事片。影片時間跨度較大,講述原籍東北的主人公劉山一家,在九一八事變後,來到南方小鎮洛店(羅店)生活。淞滬會戰爆發後,劉山面對淪為廢墟的家園,喊出來:「保衛我們的土地!」的呼聲,號召大家一起協助中國軍隊抗戰。難能可貴的是,面對為日軍飛機轟炸指引目標的弟弟老四,劉山毅然做出了大義滅親的行為。
2、八百壯士(1938,民國)
中國軍隊撤退之際,第88師524團的一個營400多人在團附謝晉元的指揮下,在蘇州河畔的四行倉庫阻擊日軍三天後,退入公共租界,時稱八百壯士。雖然淞滬會戰以中國軍隊撤退而告終,但八百壯士的壯舉卻很快傳遍全國。左翼導演應雲衛、編劇陽翰笙以驚人的速度創作並拍攝了這部影片。雖然拍攝條件有限,但從今天的眼光來看,劇情和衝突依然都十分優秀。目前僅存53分鐘殘片默片版。
3、孤城喋血(1939,民國)
本片和《八百壯士》一樣,都是從軍事層面記錄中國軍隊浴血奮戰的壯舉。影片講述的是1937年9月1日,為改變虹口租界區被圍攻的不利局面,日軍一部在吳淞口登陸,企圖襲佔寶山縣城,威脅中國軍隊左翼。堅守寶山縣城的第18軍98師的一個營,在營長姚子青的指揮下,與日軍血戰七天七夜,最後全部陣亡。進步導演徐蘇靈擔任了本片的編導。
4、血濺寶山城(1938,中國香港)
抗戰爆發前,香港和上海是中國的兩大電影生產基地,抗戰爆發後,蔡楚生、司徒慧敏等內地左翼電影人士也來到香港,並與當地其他愛國電影人一起拍攝了這部影片。該片同樣以姚子青營血戰寶山城為題材,其鮮明積極的現實意義改變了當時香港影壇以純粹迎合市民的趣味片為主的局面,但在軍事場面上略不如後來的徐蘇靈版。
5、八百壯士(1975,中國臺灣)
自美國總統尼克森訪華和中日外交正常化後,寶島影壇也開始出現了一批抗戰題材的影片。本片為38年版四行倉庫保衛戰題材同名電影的復刻,由寶島邵氏公司著名導演丁善璽編導,在演員陣容上該片無比強大,囊括了柯俊雄、林青霞、張艾嘉、秦漢 等當時寶島的著名影星。雖然在戰爭場面上,該片比民國時期的版本強了許多,但很多地方經掩飾後還是透露出中國軍隊淞滬會戰戰敗的窘境。
6、三毛從軍記(1992,中國)
這部電影應該是很多七零八零後的童年回憶,影片取自漫畫家張樂平的著名漫畫人物三毛,講述淞滬會戰期間三毛應徵入伍,參與淞滬會戰。作為一部詼諧幽默的喜劇片,本片中的戰鬥情節自然與真實的淞滬會戰關係不大,如果換個時間換個地名,也可以是什麼武漢會戰長沙會戰。但本片也絕不是單純的為搞笑而搞笑,可以看出導演張建亞借鑑和運用了許多經典電影的手法,來諷刺社會、人生與政治。
7、對岸的戰爭(2008,中國)
本片是一部視角獨特的戰爭兒童電影,講述淞滬戰役期間,一名生活在租界的中國兒童,和他的幾個小夥伴偶爾目睹了四行倉庫保衛戰的全過程。影片風格寫實,既表現了四行倉庫戰鬥的壯烈,又表現了蘇州河對岸租界居民們似乎與戰爭毫無關係的生活,對比明顯強烈。但由於本片所想表現的主旨過多,反而顯得面面俱到又都不深入,只能算是一部中庸之作。
8、捍衛者(2017,中國)
本片上映於抗戰爆發暨淞滬會戰80周年之際,所講述的又是姚子青營血戰寶山城的故事。可能是由於預算成本的限制,雖然劇組在宣發上提出本片的製作經歷了1年的素材搜集、18稿的劇本修改和1年的後期製作,但一些看得仔細的網友還是發覺該片在軍事細節上並不比普通抗戰劇高多少。不過作為一部近年來一部少有的表現抗戰正面戰場的大陸影片,該片還是得到了不少觀眾的認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