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四季網

關羽出兵北伐決定正確嗎(關羽大義歸天在哪一天)

2023-09-12 19:40:54 4



「關羽大義歸天在哪一天?」一直是很多關公信仰者關心的話題。但歷史以來,對於此話題的專門研究較少,一是「為尊者諱」,關羽生前正直忠義,義勇無敵,死後成神入聖,朝廷褒封不斷,儒稱聖、釋稱佛、道稱天尊;漢封侯、宋封王、明封大帝。廟祀無垠,九州無處不焚香。所以這類話題往往談之較少。

二是史書語焉不詳。研究關羽傳記最主要的參考史書《三國志》作者陳壽在《三國志·後主傳》中說:「國不置史,註記無官。是以行事多遺,災異靡書。」使得關羽傳記行文較為簡略,雖有裴松之的註解,依然難窺全貌,遺珠之憾在所難免。只有考之其餘傳記史籍,綜合推演,不足之處,留後補全。

案《三國志·吳主傳》:「權先使朱然、潘璋斷其徑路。十二月,璋司馬馬忠獲羽及其子平、都督趙累等於章鄉,遂定荊州。」

《資治通鑑·卷第六十八》:「權先使朱然、潘璋斷其徑路。十二月,璋司馬馬忠獲羽及其子平於章鄉,斬之,遂定荊州。」

關羽被害於建安二十四年十二月,史書已有定論。然關羽被害於十二月上旬?中旬?還是下旬?史書沒有明文記載,如果先考證出關羽遇害於上中下旬,抽絲剝繭,對於考證關羽大義歸天的日期才能更進一步。


先從關羽北伐襄樊說起。

北伐襄樊是關羽人生之中最為輝煌的巔峰時刻,史書稱之「威震華夏」。襄樊之戰,是東漢末年最後的一場大戰,其參與人數、名將之多,戰爭節奏、變化之快,敵我態勢、人性險惡之複雜,對魏蜀吳格局影響之沉重、深遠,在中國戰爭史上都留下了濃墨重彩的一頁。

關羽北伐襄樊初期,一路奏凱,圍樊城、困襄陽,擒于禁、斬龐德,當時的國都,漢獻帝所在的許昌周邊、許昌以南的武裝力量都紛紛起義,遙受關羽印信,與關羽荊州軍遙相呼應,互為支援。

關羽直抵許、洛,興復漢室的希望,已克日奏功。元代大儒郝經《重建廟記》云:「獨昭烈帝始終守一仁,武安王始終守一義,盡心復漢,無心代漢。漢統卒,歸之袁氏徒為僭偽,曹氏徒為篡竊,孫氏徒為偏霸,竟不能以有漢。初,王及車騎將軍飛與昭烈帝為友,約為兄弟,死生一之。及昭烈取益州,留王鎮荊州,獨當一面,犄角蹙操。昭烈取漢中,王威鎮許、洛,幾復漢矣。不幸而操、權合謀以圖王,王死而曹氏篡。昭烈與飛出師伐權以誅仇,飛死而帝崩。始則王與飛以死事昭烈,終則昭烈與飛以死報王。嗚呼!仁之至,義之盡也。」

北宋末成書的《百戰奇略·第三卷·交戰》云:「三國,蜀將關羽,圍魏曹仁於樊,魏遣左將軍于禁等救之,會漢水暴起,羽以舟兵虜禁等步騎三萬,送江陵。是時,漢帝都許昌,魏武以為近賊,欲徙河北,以避其鋒。」

唐代趙蕤《反經·格形》云:「初,關羽圍樊襄陽,曹操以漢帝在許,近賊,欲徙都。」

《三國志·關羽傳》云:「秋,大霖雨,漢水泛溢,禁所督七軍皆沒。禁降羽,羽又斬將軍龐德。梁、郟、陸渾群盜或遙受羽印號,為之支黨,羽威震華夏,曹公議徙許都以避其銳。」

《三國志·滿寵傳》云:「滿寵曰:『山水速疾,冀其不久。聞羽遣別將已在郟下,自許以南,百姓擾擾,羽所以不敢遂進者,恐吾軍掎其後耳。今若遁去,洪河以南,非復國家有也;君宜待之。』」


關羽藉助天時、地利、人和的有利態勢,圍點打援,乘勢而進,步步為營,擴大戰果,目的不是為了一城一地,而是為了天下義士連成一片,共討曹操篡逆,興復漢室天下。

早在北伐襄樊前的兩年間,關羽已在秘密籌備,聯合許昌內的忠心漢室的官員,以期裡應外合,解救漢獻帝之困境。《三國志·武帝紀》云:「二十三年春正月,漢太醫令吉本與少府耿紀、司直韋晃等反,攻許,燒丞相長史王必營,必與潁川典農中郎將嚴匡討斬之。」其中所引《三輔決錄注》:「欲挾天子以攻魏,南援劉備。時關羽強盛,而王在鄴,留必典兵督許中事。」

《資治通鑑·卷第六十八》:「魏王操使丞相長史王必典兵督許中事。太醫令吉本、本子邈、邈弟穆等謀殺必,挾天子以攻魏,南引關羽為援。」

建安二十三年冬十月,南陽宛城守將侯音據城反叛,與關羽連和。宛城是南陽盆地腹心,南陽郡的治所,史稱「水通荊襄,陸通汝洛」,離許昌不到200公裡,是許昌的戰略屏障。

建安二年正月,曹操率軍討伐張繡,張繡率部投降。曹操納張繡族叔張濟遺孀鄒夫人為姬妾,又拉攏張繡部下胡車兒。張繡在謀士賈詡建議下,突然反叛,奇襲曹操之營,曹操雖然逃脫,但典韋、長子曹昂和曹操的侄子曹安民一併戰死,成為曹操一生的痛點。


當曹操得知宛城侯音反叛消息後,立即命屯駐在樊城的曹仁出兵圍困宛城,建安二十四年正月,曹仁斬侯音、屠宛城,侯音之亂遂平。

《三國志·魏書·武帝紀》載:「冬十月,宛守將侯音等反,執南陽太守,劫略吏民,保宛。初,曹仁討關羽,屯樊城,是月使仁圍宛。二十四年春正月,仁屠宛,斬音。」

《三國志·魏書·曹仁傳》云:「侯音以宛叛,略傍縣眾數千人,仁率諸軍攻破音,斬其首,還屯樊,即拜徵南將軍。」

《曹瞞傳》記載:是時南陽間苦繇役,音於是執太守東裡袞,與吏民共反,與關羽連和。南陽功曹宗子卿往說音曰:「足下順民心,舉大事,遠近莫不望風;然執郡將,逆而無益,何不遣之。吾與子共戳力,比曹公軍來,關羽兵亦至矣。」音從之,即釋遣太守。子卿因夜逾城亡出,遂與太守收餘民圍音,會曹仁軍至,共滅之。

《資治通鑑·卷第六十八》云:「南陽吏民苦繇役,冬,十月,宛守將侯音反。南陽太守東裡袞與功曹應餘迸竄得出;音遣騎追之,飛矢交流,餘以身蔽袞,被七創而死,音騎執袞以歸。時徵南將軍曹仁屯樊以鎮荊州,魏王操命仁還討音。」


建安二十三年,曹操派陸渾長張固徵招壯丁,百姓惶俱,孫狼等乘機發動起義,殺縣主簿,攻破縣城,張固帶著十幾個官吏逃得胡昭住所。孫狼便帶領造反的鄉民南下投奔關羽。關羽授給孫狼印信,給其兵器,令其回到陸渾,擾亂曹操在洛陽許昌的統治。孫狼回到陸渾南邊長樂亭時,訂立誓約:「胡昭是賢士,不能回去找胡昭的麻煩!」

《三國志·胡昭傳》:「建安二十三年,陸渾長張固被書調丁夫,當給漢中。百姓惡憚遠役,並懷擾擾。民孫狼等因興兵殺縣主簿,作為叛亂,縣邑殘破。固率將十餘吏卒,依昭住止,招集遺民,安復社稷。狼等遂南附關羽。羽授印給兵,還為寇賊,到陸渾南長樂亭,自相約誓,言:『胡居士賢者也,一不得犯其部落。』一川賴昭,鹹無怵惕。」

《資治通鑑·卷第六十八》云:「陸渾民孫狼等作亂,殺縣主簿,南附關羽。羽授狼印,給兵,還為寇賊,自許以南,往往遙應羽,羽威震華夏。」

《三國志·關羽傳》云:「梁、郟、陸渾群盜或遙受羽印號,為之支黨,羽威震華夏,曹公議徙許都以避其銳。」

《三國志·滿寵傳》云:「滿寵曰:『今若遁去,洪河以南,非復國家有也。』」

《資治通鑑·卷第六十八》:「羽又遣別將圍將軍呂常於襄陽。荊州刺史胡修、南鄉太守傅方皆降於羽。」

梁在今河南省睢陽縣,治所在商丘古城。郟縣在今河南省平頂山市。陸渾在今河南嵩縣東北一帶,距離洛陽五十公裡。洪河,淮河支流,位於河南省東南部。


許昌以南,許昌周邊,不滿曹操統治的起義軍,與關羽荊州軍遙相呼應,互為支援。關羽以正義之師伐罪曹操,聲勢浩大,群情激奮,收復許昌洛陽,興復漢室,也只是數月之間的事情。

建安二十四年九月,曹操的統治中心鄴城發生魏諷謀反事件,在其後院放了一把大火。

《世語》曰:「(魏)諷字子京,沛人,有惑眾才,傾動鄴都,鍾繇由是闢焉。大軍未反,諷潛結徒黨,又與長樂衛尉陳禕謀襲鄴。未及期,禕懼,告之太子,誅諷,坐死者數十人。」

《三國志·魏書·武帝紀》載:「九月,相國鍾繇坐西曹掾魏諷反免。」

《資治通鑑·卷第六十八》曰:「初,沛國魏諷有惑眾才,傾動鄴都,魏相國鍾繇闢以為西曹掾。滎陽任覽,與諷友善。同郡鄭袤,泰之子也,每謂覽曰:「諷奸雄,終必為亂。」九月,諷潛結徒黨,與長樂衛尉陳禕謀襲鄴;未及期,禕懼而告之。太子丕誅諷,連坐死者數千人,鍾繇坐免官。」

與魏諷同謀反叛曹操的,都是些什麼人:王粲二子,劉廙之弟劉偉,張繡之子張泉,荊州名士宋忠之子。王粲曾於荊州依附劉表;劉廙曾被荊州牧劉表闢為從事;張繡曾經依附劉表;宋忠也是荊州名士,尹默曾經隨他遊學。

這些與荊州關係密切的人士,在關羽北伐襄樊,圍樊城、困襄陽,擒于禁、斬龐德,威震華夏時,共同謀劃在魏國都城鄴城起事,目的正是為了呼應關羽,與之裡應外合,動搖曹操統治根本。


關羽興復漢室的千秋功業,已是盡在眼前。而致使關羽北伐襄樊,興復漢室的大業功敗垂成的罪魁禍首,正是因為孫權呂蒙偷襲荊州,糜芳士仁獻關投降,致使漢室江山易手,次年即為曹丕篡位,漢朝至此結束,這不僅是關羽一人之憾事,也是漢民族之憾事!

南宋大儒朱熹《朱子語類卷第一百三十六·歷代三》云:「學者皆知曹氏為漢賊,而不知孫權之為漢賊也。若孫權有意興復漢室,自當與先主協力並謀,同正曹氏之罪。如何先主才整頓得起時,便與壞倒!如襲取關羽之類是也。權自知與操同是竊據漢土之人。若先主事成,必滅曹氏,且復滅吳矣。權之奸謀,蓋不可掩。平時所與先主交通,姑為自全計爾。」

明代大儒方孝儒《關王廟碑》云:「(關羽)左右昭烈,誓復漢室,此其忠義之氣,固足以服天下,而豈一世之雄哉?使侯不死,與孔明戮力,孔明治內,侯治其外,漢賊可誅,孫氏可虜,而高祖之天下可復矣。然則侯之存,豈惟蜀人賴之,海內實賴之。無成而卒,非惟蜀人痛之,凡當為漢民者,皆宜為之悼惜也。感之深思之久,事其在天之神,以致尊慕之心而不廢,豈非出於天理民彝之正也哉?」

明代狀元錢福《義勇武安王廟碑》云:「嗚呼,王之繫於漢,非小小也。是時操之賊,有白之者,而權之為賊,未白也。自王首辱罵其使,不與為婚,使人知權之當擯,及權賊王附操,而後其為漢賊者,始不得逃乎天下萬世之公議。然操尚知留王以傾權,而權不能留王以支操,非惟智不操若,而得罪於漢室亦大矣。故權之為賊,自王白之也。」



孫權背盟失信,偷襲荊州,是北伐襄樊,戰局急轉而下的重要轉折點,也是致使關羽北伐襄樊失敗,大義歸天的主要罪魁禍首。

《三國志·蔣濟傳》:「司馬宣王(司馬懿)及(蔣)濟說太祖曰:『于禁等為水所沒,非戰攻之失,於國家大計未足有損。劉備、孫權,外親內疏,關羽得志,權必不原也。可遣人勸躡其後,許割江南以封權,則樊圍自解。』太祖如其言。」

《三國志·張遼傳》:「關羽圍曹仁於樊,會權稱藩,召遼及諸軍悉還救仁。遼未至,徐晃已破關羽,仁圍解。」

《晉書·帝紀第一·宣帝》:「帝又言荊州刺史胡修粗暴,南鄉太守傅方驕奢,並不可居邊。魏武不之察。及蜀將羽圍曹仁於樊,于禁等七軍皆沒,修、方果降羽,而仁圍甚急焉。是時漢帝都許昌,魏武以為近賊,欲徙河北。帝諫曰:「禁等為水所沒,非戰守之所失,於國家大計未有所損,而便遷都,既示敵以弱,又淮沔之人大不安矣。孫權、劉備,外親內疏,羽之得意,權所不願也。可喻權所,令掎其後,則樊圍自解。」魏武從之。權果遣將呂蒙西襲公安,拔之,羽遂為蒙所獲。」

南朝宋時,裴松之受命刊校史籍時,對孫權破壞孫劉聯盟,偷襲關羽,失信天下,曾發出肺腑之言:「臣松之云:以為劉後以庸蜀為關河,荊楚為維翰,關羽揚兵沔、漢,志陵上國,雖匡主定霸,功未可必,要為威聲遠震,有其經略。孫權潛包禍心,助魏除害,是為翦宗子勤王之師,行曹公移都之計,拯漢之規,於茲而止。義旗所指,宜其在孫氏矣……」(裴松之注《三國志·諸葛瑾傳》)


孫權因關羽處其上遊,不願讓關羽勢力做大發展,且孫權早有攻取荊州之心,看到關羽北伐襄樊,連連告捷,威名遠播,興復漢室之功指日可待,於是聯結曹操,自請稱臣,派呂蒙偷襲荊州。

在關羽北伐襄樊,圍困樊城時,呂蒙向孫權獻計圖謀偷襲荊州,此時為秋七月,在擒于禁,取湘關米之前。

《三國志·呂蒙傳》:「後羽討樊,留兵將備公安、南郡。蒙上疏曰:『羽討樊而多留備兵,必恐蒙圖其後故也。蒙常有病,乞分士眾還建業,以治疾為名。羽聞之,必撤備兵,盡赴襄陽。大軍浮江,晝夜馳上,襲其空虛,則南郡可下,而羽可禽也。』遂稱病篤,權乃露檄召蒙還,陰與圖計。羽果信之,稍撤兵以赴樊。魏使于禁救樊,羽盡禽禁等。

孫權呂蒙為減緩關羽戒備之心,一面令呂蒙託病,年輕陸遜代其職位,卑辭屈下,一面主動要求協助關羽北伐襄樊,卻又遲緩懈怠,受到關羽斥責,孫權口蜜腹劍,親自作書道歉,許諾自己親自帶兵前往相助。

《典略》云:「羽圍樊,權遣使求助之,敕使莫速進,又遣主簿先致命於羽。羽忿其淹遲,又自已得于禁等,乃罵曰:『貉子敢爾,如使樊城拔,吾不能滅汝邪!』權聞之,知其輕己,偽手書以謝羽,許以自往。」

裴松之對此頗為不滿:「臣松之以為荊、吳雖外睦,而內相猜防,故權之襲羽,潛師密發。按呂蒙傳云:『伏精兵於舳艫之中,使白衣搖櫓,作商賈服。』以此言之,羽不求助於權,權必不語羽當往也。若許相援助,何故匿其形跡乎?」


孫權派遣呂蒙偷襲荊州的正式發兵時間,是在關羽解送于禁七軍三萬人往江陵,取湘關米之後。即八月之後。「擅取湘關米」只是孫權呂蒙為背盟偷襲尋找的藉口。

《三國志·武帝紀》:「八月,漢水溢,灌禁軍,軍沒,羽獲禁,遂圍仁。使徐晃救之。」

《資治通鑑·卷第六十八》:「羽得于禁等人馬數萬,糧食乏絕,擅取權湘關米;權聞之,遂發兵襲羽。」

孫權派遣呂蒙白衣渡江,襲取公安,士仁投降,在十月及閏十月初。徐晃、曹仁戰局反轉、轉危為安,正是因為得知孫權偷襲,開始戰略性撤退,此時正是閏十月上旬。

《三國志·武帝紀》:「冬十月,軍還洛陽。孫權遣使上書,以討關羽自效。王自洛陽南徵羽,未至,晃攻羽,破之,羽走,仁圍解。王軍摩陂。」

《資治通鑑·卷第六十八》:「冬,十月,魏王操至洛陽。」


《資治通鑑·卷第六十八》:「孫權為牋與魏王操,請以討羽自效,及乞不漏,令羽有備。操問群臣,群臣鹹言宜密之。董昭曰:『軍事尚權,期於合宜。宜應權以密,而內露之。羽聞權上,若還自護,圍則速解,便獲其利。可使兩賊相對銜持,坐待其敝。秘而不露,使權得志,非計之上。又,圍中將吏不知有救,計糧怖懼。儻有他意,為難不小。露之為便。且羽為人強梁,自恃二城守固,必不速退。』操曰:『善!』即敕徐晃以權書射著圍裡及羽屯中,圍裡聞之,志氣百倍;羽果猶豫不能去。」

《資治通鑑·卷第六十八》:「魏王操自洛陽南救曹仁,(桓)階曰;『今仁等處重圍之中,而守死無貳者,誠以大王遠為之勢也。夫居萬死之地,必有死爭之心。內懷死爭,外有強救,大王按六軍以示餘力,何憂於敗而欲自往﹖』操善其言,乃駐軍摩陂,前後遣殷署、朱蓋等凡十二營詣晃。關羽圍頭有屯,又別屯四冢,晃乃揚聲當攻圍頭屯而密攻四冢。欲壞,自將步騎五千出戰;晃擊之,退走。羽圍塹鹿角十重,追羽,與俱入圍中,破之,傅方、胡脩皆死,羽遂撤圍退,然舟船猶據沔水,襄陽隔絕不通。」

《資治通鑑·卷第六十八》:「關羽遣兵屯偃城,晃既到;詭道作都塹,示欲截其後,羽兵燒屯走。晃得偃城,連營稍前。操使趙儼以議郎參曹仁軍事,與徐晃俱前,餘救兵未;晃所督不足解圍,而諸將呼責晃,促救仁。儼謂諸將曰:『今賊圍素固,水潦猶盛,我徒卒單少,而仁隔絕,不得同力,此舉適所以敝內外耳。當今不若前軍偪圍,遣諜通仁,使知外救,以勵將士。計北軍不過十日,尚足堅守,然後表裡俱發,破賊必矣。如有緩救之戮,餘為諸君當之。』諸將皆喜。晃營距羽圍三丈所,作地道及箭飛書與仁,消息數通。」

《三國志·趙儼傳》:「諸將皆喜,便作地道,箭飛書與仁,消息數通,北軍亦至,並勢大戰。羽軍既退,舟船猶據沔水,襄陽隔絕不通,而孫權襲取羽輜重,羽聞之,即走南還。」

《三國志·吳主傳》:「閏月,權徵羽,先遣呂蒙襲公安,獲將軍士仁。」

建安二十四年閏十月初九,鍾繇得知曹仁徐晃戰事告捷,關羽負傷,上《賀捷表》給曹操報喜,全文:「臣繇言:戎路兼行,履險冒寒。臣以無任,不獲扈從,企仰懸情,無有寧舍。即日長史逮充宣大令,命知徵南將軍運田單之奇,厲憤怒之眾,與徐晃同勢,並力撲討。表裡俱進,應期克捷,馘滅兇逆。賊帥關羽,已被矢刃。傅方反覆,胡修背恩,天道禍淫,不終厥命。奉聞嘉憙,喜不自勝。望路載笑,踴躍逸豫。臣不勝欣慶,謹拜表因便宜上聞。臣繇誠惶誠恐,頓首頓首、死罪死罪。建安廿四年閏月九日,南蕃東武亭侯臣繇上。」


孫權親徵江陵,糜芳投降,孫權進入江陵城的時間,是在閏十月。

《資治通鑑·卷第六十八》:「呂蒙至尋陽,盡伏其精兵畳縄中,使白衣搖櫓,作商賈人服,晝夜兼行,羽所置江邊屯候,盡收縛之,是故羽不聞知。麋芳、士仁素皆嫌羽輕己,羽之出軍,芳、仁供給軍資不悉相及,羽言『還,當治之』,芳、仁鹹懼。於是蒙令故騎都尉虞翻為書說仁,為陳成敗,仁得書即降。翻謂蒙曰:『此譎兵也,當將仁行,留兵備城。』遂將仁至南郡。麋芳城守,蒙以仁示之,芳遂開門出降。蒙入江陵,釋于禁之囚,得關羽及將士家屬,皆撫慰之,約令軍中:『不得幹歷人家,有所求取。』蒙麾下士,與蒙同郡人,取民家一笠以覆官鎧;官鎧雖公,蒙猶以為犯軍令,不可以鄉裡故而廢法,遂垂涕斬之。於是軍中震慄,道不拾遺。蒙旦暮使親近存恤耆老,問所不足,疾病者給醫藥,飢寒者賜衣糧。羽府藏財寶,皆閉以待權至。」

呂蒙進入江陵,將關羽及將士家屬扣為人質,關羽投鼠忌器,只能派遣使者與呂蒙議談,呂蒙施展攻心戰術,厚待使者,厚待人質,以此來瓦解關羽部隊的戰鬥意志。

《三國志·關羽傳》:「權已據江陵,盡虜羽士眾妻子,羽軍遂散。」

《三國志》作者陳壽稱關羽:「善待卒伍而驕於士大夫。」(《張飛傳》)

《三國志·陸遜傳》:「(呂)蒙曰:『羽素勇猛,既難為敵,且已據荊州,恩信大行』。」

《資治通鑑·卷第七十六》:司馬師問計於河南尹王肅,肅曰:「昔關羽虜于禁於漢濱,有北向爭天下之志,後孫權襲取其將士家屬,羽士眾一旦瓦解。」


關羽愛民如子,善待士卒,關羽絕不會因個人因素而犧牲軍士家屬的生命安全,只能暫停戰爭動作,解決眼下的人質危機。北伐襄樊陷入停頓狀態。

《三國志·呂蒙傳》:「……故羽吏士無鬥心。會權尋至,羽自知孤窮,乃走麥城,西至漳鄉,眾皆委羽而降。」

《三國志·吳主傳》:「關羽還當陽,西保麥城。權使誘之。羽偽降,立幡旗為象人於城上,因遁走,兵皆解散,尚十餘騎。」

由此而知,兵士解散是關羽「還當陽,西保麥城」之後,主動地解散軍士行為。在孫權呂蒙擄軍士家屬一個月左右時間,並未發生軍士譁變、叛逃現象,可知軍士對關羽的愛戴、崇敬之情。

關羽解散隊伍,令其軍士與家人團聚,自己僅帶十餘騎突圍,體現著關羽「以人為本、大義參天」的人格魅力。

東吳為了防止關羽逃脫,對關羽形成層層包圍圈,令陸遜「別取宜都,獲秭歸、枝江、夷道,還屯夷陵,守峽口以備蜀。」在吳軍凌厲的攻勢下,「漢中王劉備所置宜都太守樊友」棄城而逃,「諸城長吏及蠻夷君長皆降。」完成了對關羽最後的包圍。此時正是十一月份。

《三國志·吳主傳》:「陸遜別取宜都,獲秭歸、枝江、夷道,還屯夷陵,守峽口以備蜀。」

《三國志·陸遜傳》:「權乃潛軍而上,使遜與呂蒙為前部,至即克公安、南郡。遜徑進,領宜都太守,拜撫邊將軍,封華亭侯。備宜都太守樊友委郡走,諸城長吏及蠻夷君長皆降。遜請金銀銅印,以假授初附。是歲建安二十四年十一月也。」

《三國志·陸遜傳》:「遜遣將軍李異、謝旌等將三千人,攻蜀將詹晏、陳鳳。異將水軍,旌將步兵,斷色險要,即破晏等,生降得鳳。又攻房陵太守鄧輔、南鄉太守郭睦,大破之。秭歸大姓文布、鄧凱等合夷兵數千人,首尾西方。遜復部旌討破布、凱。布凱脫走,蜀以為將。遜令人誘之,布帥眾還降。前後斬獲招納,凡數萬計。」

《資治通鑑·卷第六十八》:「十一月,漢中王備所置宜都太守樊友委郡走,諸城長吏及蠻君長皆降於遜。遜請金、銀、銅印以假授初附,擊蜀將詹晏等及秭歸大姓擁兵者,皆破降之,前後斬獲、招納凡數萬計。權以遜為右護軍、鎮西將軍,進封婁侯,屯夷陵,守峽口。」

宜都,秭歸、枝江、夷道的攻克,不但斷了關羽的歸路,而且也阻斷了長江上遊方向援軍的來路。


孫權完成對關羽的戰略包圍後,即發出命令,「遣將逆擊羽」,所謂「逆」,正是迎著關羽敗退方向堵截才叫逆。擔任「逆擊羽」任務的即是潘璋朱然。

《三國志·吳主傳》:「關羽還當陽,西保麥城。權使誘之。羽偽降,立幡旗為象人於城上,因遁走,兵皆解散,尚十餘騎。權先使朱然、潘璋斷其徑路。十二月,璋司馬馬忠獲羽及其子平、都督趙累等於章鄉,遂定荊州。」

《三國志·潘璋傳》:「權徵關羽,璋與朱然斷羽走道,到臨沮,住夾石。」

《三國志·朱然傳》:「建安二十四年,從討關羽,別與潘璋到臨沮禽羽,遷昭武將軍,封西安鄉侯」。

「逆擊羽」的時間段當在十一月底,孫權完成對關羽的包圍圈即開始進行。

查地圖,自麥城(今湖北宜昌當陽市兩河鎮)至臨沮(今湖北宜昌遠安縣回馬坡)距離只有92公裡,路線較短,可知時間之短促。

《三國志·虞翻傳》:「關羽既敗,權使翻筮之,得兌下坎上,節,五爻變之臨,翻曰:「不出二日,必當斷頭。」果如翻言。」

《三國志·吳範傳》:「後羽在麥城,使使請降。權問範曰:『竟當降否?』範曰:『彼有走氣,言降詐耳。』權使潘璋邀其徑路,覘候者還,白羽已去。範曰:『雖去不免。』問其期,曰:『明日日中。』權立表下漏以待之。及中不至,權問其故,範曰:『時尚未正中也。』頃之,有風動帷,範拊手曰:『羽至矣。』須臾,外稱萬歲,傳言得羽。」

從《虞翻傳》、《吳範傳》可以確知,關羽率十餘騎從麥城突圍,至關羽被擒只是一天、兩天時間。關羽被擒的時間當在十二月初。

《資治通鑑·卷第六十八》:「(十一月)關羽自知孤窮,乃西保麥城。孫權使誘之,羽偽降,立幡旗為象人於城上,因遁走,兵皆解散,才十餘騎。權先使朱然、潘璋斷其徑路,十二月,璋司馬馬忠獲羽及其子平於章鄉,斬之,遂定荊州。」

關羽被擒之後,並沒有解往江陵,在向孫權匯報戰果時,孫權初時想留住關羽性命,用關羽為將,以抵擋劉備、曹操,被群下所阻攔。

《蜀記》云:「權遣將軍擊羽,獲羽及子平。權欲活羽以敵劉、曹,左右曰:『狼子不可養,後必為害。曹公不即除之,自取大患,乃議徙都。今豈可生!』乃斬之。」

孫權與幕僚議關羽生死在江陵,殺害關羽在臨沮,其自知罪惡難贖,所以雖得活關羽,也心存畏懼,必欲殺之而後快。臨沮距離江陵二三百裡,議事加往來通聯又需數日,裴松之認為,潘璋等人不在擒獲時殺了關羽,還有時間議論關羽的生死呢?只是為了向外展示本不願殺害關羽,又不得不殺,為殺害關羽的正確性找尋藉口,絕智者之口罷了。

裴松之注云:「臣松之按吳書:孫權遣將潘璋逆斷羽走路,羽至即斬,且臨沮去江陵二三百裡,豈容不時殺羽,方議其生死乎?又雲『權欲活羽以敵劉、曹』,此之不然,可以絕智者之口。吳歷曰:權送羽首於曹公,以諸侯禮葬其屍骸。」



所以在孫權謀劃商定,即命潘璋將關羽殺害於臨沮。以此時間點推斷,關羽大義歸天的時間就在建安二十四年己亥年十二月初七(公元220年1月29日),丁丑月甲寅日。據十二月十七日(公元220年2月8日)庚子年戊寅月甲子日,立春,只有10天。

另依元代巴郡胡琦所編《關羽年譜》記載,關羽卒於:漢獻帝建安廿四年十二月初七日。

清代徐觀海《聖跡纂要》記敘關羽、關平事跡,記載關羽、關平卒於建安二十四年乙亥十二月初七日。

《廣義祀典》、《關聖帝君世系考證》記載:「聖帝姓關諱羽,字雲長,出夏大夫龍逢之後,生於漢桓帝延熹三年庚子歲六月二十四日,終於獻帝建安二十四年十二月七日。」

道教典籍《關聖太子寶誥》云:「關聖帝君之長子也。名平,字坦之,祖籍山西省河東解梁州常平村寶池裡。生於漢靈帝光和元年戊午五月十三日。年少時隨帝君任事,躬矢石,臨陣不離左右,被執於漢獻帝建安廿四年己亥歲十二月初七日,同帝君於臨沮全忠孝,享年四十有二。」

,
同类文章
你想燒香和崇拜佛嗎?

你想燒香和崇拜佛嗎?

雖然人們聽說過他們的手,但每個人都真的明白有很多人。手有歷史悠久的歷史,而這個過程的發展過程也更加艱難,對我們進行思考是非常重要的,因為人們可以看到自己的命運
生命線分支分叉20種圖,即新分叉更困難

生命線分支分叉20種圖,即新分叉更困難

手掌中有許多線條,這些線條不同。而不同類型的手蛤與它的含義不同。事實上,手的類型非常多。一般來說,我們明白我們必須知道屬於自己的一隻手,你可以了解自己的命運
女人手在川志紋理,四川條紋,一個女人有一個強大的

女人手在川志紋理,四川條紋,一個女人有一個強大的

四川鑲邊這隻手是以相同的方式,而手不同,它代表的意義是不同的。男女的結果也有這樣的手階段也不同。當然,雖然手可以看到我們的命運,但我們將在一生中生命
有一種手工製作的飢餓,汞極為開發。

有一種手工製作的飢餓,汞極為開發。

對於一些更好的人來說,他們很容易賺錢,可能會突然有一天,他們的生活會有意想不到的財富,這種意外的財富可以讓你更好地生活。但是,沒有人能擁有如此美好的生活
智能線條突然扭轉了智慧。

智能線條突然扭轉了智慧。

事實上,大多數人都不知道如何改變他們的手,因為我們的手會改變,這也改變了我們的命運。我們的一隻手會改變。這隻手代表著我們一天的命運
WISDOM線條被破壞,但佈線很難發展

WISDOM線條被破壞,但佈線很難發展

我相信大多數人沒有仔細理解握手,但每個人都必須聽到它,但手有一個漫長的歷史,但還有很多人都不知道。事實上,注意你的手。好處,因為它代表著我們的命運
6種面部男人注定要在窮人的窮人中有一個典型的可憐的臉

6種面部男人注定要在窮人的窮人中有一個典型的可憐的臉

臉是一個非常神奇的東西,因為我們可以通過它看到一個人的命運。許多人對自己的命運非常好奇,所以他們會去手和自己的出生和八個角色,看看他們的命運
女人臉,大,全圖,長期以來,已久期待著

女人臉,大,全圖,長期以來,已久期待著

每個人都可能有一個長的痰液和身體部位的不同位置,而不同地點的代表的含義也是不同的。最明顯的是最常見的是人臉上的痣。在我們臉上有很多職位
掌心掌心手掌的手掌手掌手掌的女人?

掌心掌心手掌的手掌手掌手掌的女人?

不同的雙手有不同的財富,有些可能具有平穩的水流,有些可能是粗糙的壽命。在性質中,手相對發展一個人未來的財富。如果一個女人真的有一隻手掌,那麼未來會發生什麼
一個男人可以在右手結婚嗎?

一個男人可以在右手結婚嗎?

對於女孩來說,嫁給是生活中最重要的事情,他們看不到。有些人不能結婚。如果你結婚,他們的婚姻生活不會幸福。人們,人們,你可以擁有幸福的婚姻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