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故事的八字成語有哪些(這八字成語的故事和精神)
2023-09-13 23:44:11
上古時期,有一個以耕種聞名的人叫后稷(jì)。稷是黃帝玄孫、帝嚳(kù)嫡長子。生於稷山(今山西省稷山縣),被尊為稷王。
后稷童年時,就喜好種植大豆,麥子農作物。成年後,有相地之宜,善種穀物,教民耕種。因善於種植各種糧食作物,先在堯舜時代當農官,後被提攜為相。是第一個建立糧食儲備庫和畎(quǎn)畝法(抗旱耕作法),放糧救飢,賜百姓種子,被認為是禹最倚重的三公之一。
同一時期,有一個以治水聞名的人叫禹。是黃帝的玄孫、顓頊(zhuān xū)的後代。相傳,禹治理洪水有功,接受帝舜禪讓,繼承部落首領。成為夏后氏首領、夏朝開國君王,成為上古時代與伏羲、黃帝比肩的賢聖帝王。
禹幼年隨父親鯀(gǔn)東遷,來到中原。帝堯時,中原洪水泛濫造成水患災禍,百姓愁苦不堪。帝堯命令鯀治水,耗時九年,未能平息水患。接著禹繼任治水之事 。禹召集百姓、視察河道、檢討原因、改革方法。親自帶領治水百姓風餐露宿,過家門而不入,整天在泥水裡疏通河道,將平地的積水導入江河,再導入海洋。經過十三年的治理,終於取得成功,消除中原洪水泛濫的災禍。因治洪有功,為表達對禹的感激之情,人們尊稱他為「大禹」,即「偉大的禹」。
戰國時期,孔子和孟子都稱讚后稷和大禹。在《孟子·離婁》中,有記錄說:「禹思天下有溺者,由己溺之也;稷思天下有飢者,由己飢之也;是以如是其急也。」
意思是:「禹一想到天下的人有淹在水裡的,就仿佛覺得是自己使他們淹在水裡似的;后稷一想到天下的人還有挨餓的,就仿佛覺得是自己使他們挨了餓似的,所以才那樣急迫地去拯救他們。」
這種「急群眾之所急,解群眾之所難」的精神,就叫「人溺己溺,人飢己飢」,簡作成語「己飢己溺」、「己溺己飢」。比喻對他人之苦深表同情,並把解除其苦難引為己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