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到中年還沒學會處理人情世故(人到中年學會圓滑)
2023-09-14 09:06:19 3
01
人到中年萬事休。
時光是一把利劍,帶走了年輕的容顏。
生活是一塊磨刀石,把人生的稜角慢慢抹去。
走到了人生的半坡,考慮的不是自己,而是身後的親人。
此時的你我,不再意氣風發,豪情萬丈。
終於明白,天下沒有那麼多好運氣,想要成事,就要有本事。
02
待人有度:不知他人苦,莫勸他人善。
人與人之間真正的關係,不是愛或不愛,而是懂或不懂。
把關係看懂了,然後才明白,誰是你的貴人,誰是背後的小人。阿諛奉承、推杯換盞、禮尚往來,都是表面的,只有在你落難的時候,被人冷落過後,還能一如既往地交往,那就是「深交」。
當然,想要在社會上混得開,不僅要和靠譜的人交往,還不能得罪小人。不計他人過,不說他人是非,假裝糊塗一些,靜觀其變。畢竟,人心是善變的,今天的好人,也可能是明天的惡人;今天的小人,也許是明天的幫手。
星雲大師講過一個故事:韓國的鏡虛禪師雲遊回來時,帶著一個女子,還直接把女子安頓在自己的禪房裡。
弟子們心生疑惑。久而久之,就認為禪師動了歪念,給禪院抹黑了。談起此事,大家都遮遮掩掩。
有一天,弟子們忍無可忍了,對禪師說:「你還是我們的模範嗎?」
禪師沒有解釋,而是讓大家看了一眼女子的模樣——她得了重病,鼻子掉了,耳朵沒有了,嘴巴歪了。但是沒有人願意幫她,只有禪師可憐她,還想盡辦法救她。
每個人都有不得已的苦衷,經歷也大不一樣。如果你想懂得別人,就多做一些「心靈依靠」的事情,而不是在背後指指點點。
我們常常說,待人有度。「度」是人與人之間的距離,更應該是心與心的溫暖和慰藉。
人到中年,誰的生活不苦。笑容背後,掩藏著太多的「不容易」。
學會懂得別人,「度」就是自由的,就是最可貴的。
03
做事有方:放下面子,狠狠賺錢。
如果你要混得如魚得水,那就學會給別人面子,然後把自己的面子丟掉。
有一個作家說:「人生短短幾十年,最重要的是取悅自己。」
話是這樣說,但是不能這樣做。你可以試想一下,所有的人都取悅自己,像刺蝟一樣,把利劍指向別人,社交還有可能存在嗎?合作關係去哪裡尋找。
獨來獨往的強大,在很多時候,只是一種假象而已。那些看起來很堅強的人,一旦被戳中了軟肋,就會痛苦不已。
真正聰明的人,懂得與人合作,並且學會了「厚臉皮」的生活方式。
雜誌《意林》裡,講了一個「看房」的故事。
一個胖胖的女銷售員,帶著幾個房客,走到半山坡去看房。女銷售員走得氣喘籲籲,大汗淋漓。房客問:「你這是一百四十多斤吧?」
女銷售員回答:「哎喲,我現在哪有一百四,那是二十歲的事情了。現在都有一百六了。」
交談時,大家得知女銷售員離婚了,表示同情。
她說:「沒啥,就是以前的他,和女朋友約會,也不提前告訴我一句。」
詼諧的言語,敢於自我解嘲的勇氣,毫不忌諱自己的人生起落,這樣的人,和誰都談得來,真正把顧客當成了「衣食父母」。
收起那顆脆弱的「玻璃心」,才會得到一顆堅強的心。
很多東西,你越在乎,就越沒有面子。如果你不在乎了,反而雲淡風輕了。
賺錢是第一要緊的事,其它的東西,都可以擱在一邊。等你有錢了,別人自然不會取笑你了,還常常會美言幾句。
更重要的是,你的家庭情況,不允許你矯情。你要是矯情了,兒女的學費生活費,就沒有了著落,房貸也會追著你跑。
04
出言有尺:寧願無話可說,也別無話不說。
我們常常會遇到一些會說話的人。他們的言語,總是不傷人。
比方說,一群人圍坐著,討論孩子的問題。他會誇獎有孩子的父母:「啊呀,孩子在家,多熱鬧。」說完了,他又誇獎沒有孩子的父母:「這年頭,要是沒有孩子,太自由了,羨慕了。」
農村有句土話:「做中間人,要喝兩杯茶,別喝一杯茶。」也就是說,要當「兩面派」,爭取討好兩方,誰都不要得罪。能夠做到的話,就是調解關係的高手。
在你羨慕別人會說話的時候,你不要盲目模仿他們,因為你不一定是那塊材料。
多數的時候,你還是保持沉默為好。
在我們單位,有一個很受歡迎的司機。他的態度很好,不管誰坐車,都會主動開門,用手扶住車門,提醒一句「小心碰頭」。
如果你不主動搭話,司機就不會找你聊天。即便車後座有幾個乘客在聊八卦,司機也不會插話。
更重要的是,他從不傳話。
古人說:「良言一句三冬暖,惡語傷人六月寒。」
言語少了,傷害人的機會就少了;聽人傾訴的時候多了,給人的印象就好了。
人到中年,真的不必無話不說。
05
人到中年,學會了「圓滑」,不是認慫了,而是真正的懂了。
生活中,太多的身不由己。順眼的,不順眼的,都要接受。
世事無常,煩惱不休,總要學會和社會和解。
盡人事,聽天命。儘管努力賺錢養家,至於如何做自己,等退休的時候,再考慮吧。
逞強不如服軟;爭執不如低頭;計較不如放過。
笑一笑,沒事的,明天會更好。
作者:布衣粗食。
關注我的文字,走進你的心靈。
文中配圖來源於網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