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最後一課有感
2023-09-14 04:46:15 1
篇一:讀《最後一課》有感
前幾天,我讀了《最後一課》,《最後一課》是法國作家阿爾豐斯。都德的作品。《最後一課》的主人公是讓。格桑和方妮。樂格朗。
主要講了別處來巴黎的人讓。格桑認識了方妮。樂格朗,方妮是一個以愛情為生命的女人,她瘋狂的愛上了讓。格桑。讓。格桑也愛上了方妮,可是方妮比他大十五歲。讓和方妮同居了五年。讓又愛上了一個純真少女,他與少女去約會可他發現自己離不開方妮,他們又在一起了。讓在南美洲找到了工作,就想帶方妮一起離開,方妮發現自己在老就沒有和他一起去讓他在去找自己的幸福。
讀了這不小說,我體會到每一個人愛一個人就要犧牲自己的愛,這樣你和他奮不顧身才會有好的結果。
篇二:讀《最後一課》有感
細細品味過《最後一課》後,我所感受到的是一種沉重卻也無力反抗的無奈之情。
韓麥爾先生沉痛的感受,使我讀著讀著眼淚也在打轉。我驚異,為什麼會這樣,為什麼要哭?!我想起了我讀過的另外一篇文章《哭泣的圓明園》,驀然發覺,中國也遭遇過這樣的窘境。
回想起八國聯軍在中原大地犯下的種種劣跡,我似乎也能明白八國聯軍的心思。我中國軟弱必將會被欺凌,「落後就要挨打」是恆古不變的真理。一個人懦弱並不傷大雅,但一個國家軟弱,後果將是多麼可怕!我們正值年少,如果像弗朗士一樣的荒廢學業、只顧玩鬧,那也必將會有如弗朗士一般的懊悔,只怕悔之已晚。
正如梁啓超所言,中國之責任全在我少年。阿爾薩斯的悲劇不會再在中國上演,我也希望我中國少年奮發圖強,真正的勝於歐洲,雄於地球!!
篇三:讀《最後一課》有感
《最後一課》,這篇文章讓我對侵略者的仇恨達到了極點。
故事發生在一天早晨,「我」很晚才去上學。到了學校,「我」發現氣氛有些異常。原來德國軍隊要求兩個法國城市只允許教德語。讀到這兒,我的心裡有暗暗的憂傷。再往下讀,我都恨不得把所有德國軍隊消滅,恨不得我是一個戰士,用生命來保衛國家。我此時覺得德國軍隊是來攻打我國,我的憤怒達到了極點。
法國戰士們拼死奮戰,希望保衛祖國。侵略者就像兇狠的野獸,在吞食對方的生存之地。我心裡的怒火已經無法忍住,恨不得這些怒火把所有侵略者燒光。
讀完《最後一課》,我佩服法國軍隊拼死保衛國家安全,卻極其仇恨野蠻的侵略者。
篇四:讀《最後一課》有感
快到聖誕節,我們卻學了一篇傷感的課文《最後一課》。
這篇課文主要講了小弗朗士和韓麥爾先生在最後一課上的所作所為。其中韓麥爾先生說的那一番話頗為感人,他說:「亡了國當了奴隸的人民,只要牢牢記住他們的語言,就好像拿著一把打開監獄大門的鑰匙。」從這可以看出韓麥爾先生是多麼地愛國。
我不禁又想起了抗日戰爭。那時的人們受盡戰爭的磨難,卻不屈於日本帝國主義侵略者,所以他們挺過來了!他們可能不得不背井離鄉,不得不說日語,但他們沒有忘記自己是一個中國人,要有中華民族的精神!所以他們勝利了,這是當然的。也許說不定多少年後,如果小弗朗士還沒有忘記祖國文化,沒有忘記韓麥爾先生的話,阿爾薩斯和洛林就能奪回來了!
所以我們一定要記住:我們是中國人,我們是中華民族文化的繼承人!
篇五:讀《最後一課》有感
今天,我讀了陳新寫的一篇文章名字為《最後一課》,這是一個真實的故事。
故事是這樣的:2008年5月12日14時28分,四川汶川發生了芮氏8。0級強烈地震,地震發生時,與汶川僅一山之隔的綿竹市漢旺鎮東汽中學教學樓轟然坍塌,兩百多個正在上課卻未來得及逃生的學生被埋在了廢墟之中。在地震發生的時候,該校教導主任譚千秋老師再次衝進教室為了救援剩餘未逃離的學生時被堵在了教室裡,在最後時刻他雙臂張開趴在課桌上用自己的身體死死地護著課桌下的四個學生,並告訴學生們要堅強、堅持、永不放棄,堅強、堅持,是成功獲救的基本條件,哭和喊沒有任何作用。震後,四個學生在譚老師的保護下獲救了,譚老師卻不幸遇難了,留下了可歌可泣的壯歌!
這篇文章給我的感受是譚老師不顧生命危險保護了四位學生,自己卻遇難了,他真是位學高身正又偉大的好老師!譚老師用自己的的鮮血教會了學生們要在危急時刻要堅強、堅持、永不放棄。同時我也學會了要堅強、堅持、永不放棄,在困難面前不逃避,要去勇敢的面對它,戰勝它。
篇六:讀《最後一課》有感
小《最後一課》是法國著名作家都德的作品,講了當普魯土軍隊佔領了的家鄉並剝奪他們學習本族語言的時候,法語老師韓麥爾講的最後一節法語課,老師刻意換上了平時不穿的禮服講課,從來不識字的市民也來參加這最後一堂課,就連愛逃課的頑皮學生小弗郎士也認真的參加了這堂課,他們都聽得萬分認真,萬分激動……,等到這堂課快結束的時候,韓麥爾老師深情的在黑板上寫下五個大字,「法蘭西萬歲」,這堂課就這樣結束了。
我一口氣讀完了這篇小說,心情久久不能平靜,我忘不了韓麥爾先生在失去教授母語機會時那張慘白的臉,我忘不了調皮不懂事的小弗朗士在最後一課上的痛徹心扉。這是怎樣一種愛國精神呀!雖然沒有為國捐軀的悲壯情景,但比激昂壯烈的場面更加有震撼力。
我們中國在晚清時期也淪為殖民地,於是許多愛國的人都站起來,奮勇反抗,不畏強敵為祖國拋頭顱撒熱血,才換來了我們今天幸福快樂的生活和良好的學習環境,我們的今天和小弗朗士相比,簡直是天壤之別呀!
我想,是祖國養育了我們,祖國把我們當作掌上明珠一樣對待,給了學生力所能及的保護,我們更應該熱愛我們的祖國,更應該從現在開始要珍惜良好的學習環境,不能虛度光陰,為祖國的繁榮昌盛而更加努力學習。
篇七:讀《最後一課》有感 李銘
我們永遠也無法忘記,2008年5月12日14時28分,四川汶川縣發生了強達八級的地震,當地震發生時,與汶川縣僅一山之隔的四川省綿竹市漢旺鎮東汽中學教學樓轟然坍塌,兩百多個正在上課卻未來得及逃生的學生被埋在了廢墟之中。在地震發生的一瞬間,該校的教導主任譚千秋本來是能夠脫離危險的,但他為了保護幾個沒有逃難的學生,又重新回到危險萬分的教室裡,並在危急時刻張開雙臂,用自己的身體死死的護住學生。震後,四個學生全都獲救了,而譚千秋老師卻不幸遇難,留下了可歌可泣的壯歌。
譚千秋老師是偉大的,他在極度危險的情況下用身體保護了學生;譚千秋老師是值得敬佩的,他用自己的死,換回了學生的生;譚千秋老師是成功的,他用自己的行動,喚回了人類的靈魂和學生的信念……
譚千秋老師的事跡感動了所有的人,中國人民手拉著手,心連著心,互相鼓勵,互相安慰,團結一致,頑強的堅持著、抗爭著。終於,我們戰勝了災難,戰勝了艱難。
我們雖取得了勝利,可是,譚千秋老師呢?他卻永遠不會對我們說話了,他只能在我們的淚水中傳遍五洲四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