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雷夫婦死後社會反響(傅雷夫婦在家中自殺)
2023-09-19 23:46:46 3
在上世紀,有一本真切實感的神書橫空出世,在當時引起了重大的社會影響,時至今日,這本書仍然和曾國藩家書並列,成為很多家長選購、指導家庭教育的海上燈塔。沒錯,這本書就是《傅雷家書》。
寫這本書的人,叫傅雷。
傅雷先生一生敢愛敢恨,像一支青竹傲立人間,讓人羨慕的是他有一個深愛他的妻子,即便是他移情別戀兩次,依舊無怨無悔。
可惜的是,就是這麼一個文壇巨匠、中華國寶,卻因為在某個錯誤的時期,因無法忍受社會對自尊的摧殘,從而夫妻雙雙自盡。觀其遺書,細節滿滿,12字的墓志銘更是囊括一生,令人心碎。
1908年,傅雷出生在江蘇的一家富豪家庭,在人們還在吞糠醃菜的時候,他們家已經吃上了大魚大肉,只要傅雷不太敗家,基本上一生吃穿不愁。
當傅雷出生的那一刻,嘹亮的哭聲震驚了整傅家大院,這個強而有力的生命帶給了傅家太多的驚喜,因此長輩希望他能夠像雷聲一樣嘹亮,像周文王一樣"一怒天下安",因此取名為"雷",字"怒安"。
在傅雷四歲的那一年,家中出現了極大的變故,他那嚴厲而慈祥的父親由於奸人的誣陷,被官府收押,進了牢房,關了三個月後染上了肺癆,出獄後鬱鬱寡歡最終慘死家中,年僅24歲就撒手人寰。
老話常說,禍不單行,父親去世後,由於家中沒有了經濟來源,四個孩子接連死了三個,只有傅雷命硬撐了下來,自此以後他就和母親兩個人相依為命。
不久之後,母親為了離開這個傷心的地方,就帶著傅雷來到了上海,在這個地方他的母親意識到了讀書的重要性,於是請私塾先生給傅雷上課教授古代經典,然後還讓他跟著老外學英語,天資聰穎的他很早就能將中西文化結合起來。
1928年,優秀的傅雷學成開始前往法國巴黎大學,準備進修。1931年傅雷回了國,在上海音樂學院教美術和法文,《克裡斯多夫》是傅雷翻譯的處女作,因為他覺得主角的形象和經歷跟自己似乎有一點點相似。
在《約翰·克裡斯多夫》中,主人公不畏懼黑暗,勇敢追求生命光華的事跡,在當時感染了無數的抗戰者、為民族而戰者,有人評價:從未有人將外國名著翻譯的如此生動。
二,博愛的渣男和寬宏的女人
說到傅雷和妻子朱梅馥的愛情,大家都會以為是絕美的長相廝守,其實並不然,二者之間出現過幾次危機,只不過都在朱梅馥的化解下回到了正軌,他們的愛情可以說是陪伴和理解。
傅雷和朱梅馥二人從小就是十分要好的朋友,剛好兩家的長輩都對對方非常的滿意,於是在有意無意之間也就經常撮合二人,因此在很早的時候,二人都朦朦朧朧的知道了,彼此可能就是自己相守一生的人。
可惜,再純真的愛情也要經過異地戀的考驗。
在傅雷出國留學的時候,兩家的長輩索性就將兩人定了婚約,可惜的是這個傅雷自帶渣男體質,熱情似火,十分的吸引異國的女性,所以他在法國碰到了一個嫵媚多嬌的女孩瑪德琳。
她的熱情奔放和朱梅馥完全就是兩個極端,這讓傅雷真正體驗到了愛情的感覺,衝動的他以為找到了真愛,於是寫了一封信準備讓家人與朱梅馥解除婚約。
正當他把信交給好友轉交,自己求婚瑪德琳之時,意外來了。原來奔放的瑪德琳無法接受婚姻的束縛,說白了就是不想結婚,自己還沒玩夠,吃了愛情的苦的傅雷萬分後悔,趕忙找到朋友,幸好這封信沒有被寄出去。
就這樣,從法國留學回來之後,傅雷就和朱梅馥完成了婚約,成為了羨煞旁人的神仙眷侶,不過這只不過是他們愛情道路上的一段小插曲,在這之中還有一段狗血劇。
婚後七年,七年之癢如約而至,傅雷再次爆發渣男屬性,只不過這次愛上的是女學生的妹妹成家榴,因為她的顰蹙之間讓傅雷想起了遠在法國的"女友",她的那種青春活潑,就不是上了年紀的朱梅馥能夠比擬的了。
傅雷為愛瘦了,開始為伊消得人憔悴,心軟的朱梅馥開始了自己的讓步,她主動讓情敵到家裡和丈夫見面,不阻礙二人的交往,傅雷在愛情的滋潤下很快就恢復如初。
可惜這段孽緣最後還是結束了,因為成家榴覺得對不起朱梅馥,她認為朱梅馥的胸襟和膽識遠超自己,自己不能夠做第三者傷害朱梅馥,於是傅雷的第二段感情就此告終。
得知小女友真情實感後的傅雷,感慨朱梅馥才是自己真正該愛一輩子的人啊。
楊絳先生曾評論過朱梅馥的一生,她認為要是沒有朱梅馥,傅雷的文學造詣恐怕達不到這麼高。
三,夫妻赴黃泉,國士世無雙上世紀六七十年代,一場錯誤的鬥爭對準了知識分子,傅雷先生和他的妻子朱梅馥,受到了連續多日的打罵和人格摧殘,這讓無論去到哪裡都受人尊敬的傅雷夫婦大感世態炎涼,覺得身心受到了極致的侮辱。
過了三天,傅雷夫婦在上海江蘇路的房子裡雙雙斃命。根據他們家保姆的回憶:
傅先生非常的辛苦,從早上八點到深夜,一直都在從事文學工作,那一天早上八點的時候很奇怪,因為沒有聽到任何老爺和太太起床的聲音,我去敲門也沒有反應,一開門才發現他們已經死了。
隨後,人們才發現傅雷早就已經寫好了遺書,三千多字的遺書工整有序,遺書中的字就像傅雷一般青松、綠竹傲立在人間,裡面交代了所有沒有完成的事情,細節滿滿一看就知道是傅雷的思維。
可惜的是,他們到死都沒有見到兒子們最後一面,傅聰在倫敦,傅敏在北京,沒能見最後一面,也成為了兄弟二人的遺憾。
下葬之後,傅雷夫婦墓碑上銘刻的是《傅雷家書》中有名的一句話:
"赤子孤獨了,會創造一個世界。"
這十二個字非常好的囊括了傅先生悲情而又堅定、充滿鬥志的一生,可以說他其實並沒有什麼遺憾了,有個願意為自己共赴黃泉的妻子,有了中國翻譯史上的裡程碑,有了親子教育的楷模,傅先生了無牽掛。
四,精神永存傅雷擅長教育孩子,這在當時文化圈可謂是出了名的。而傅雷教育孩子的成果,大多都寫在《傅雷家書》這本書中。這本書是傅雷在12年間,給長子傅聰寫的186封信,這些家信囊括了親情濃淡、道德理想、藝術感悟和生活瑣事等,如細水長流,讀後直達心脾。
傅雷先生雖已去世多年,但他的精神遺產永留人間。我相信他的《傅雷家書》,會陪伴著一代又一代的人成長。#傅雷夫婦##傅雷#
本文由文史觀天下原創,歡迎關注,帶你一起長知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