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要秉筆直書(文苑秉筆直書)
2023-09-11 19:54:02 3
為什麼要秉筆直書?來源:渭南日報周紀合,接下來我們就來聊聊關於為什麼要秉筆直書?以下內容大家不妨參考一二希望能幫到您!

為什麼要秉筆直書
來源:渭南日報
周紀合
秉筆直書這一成語,出自清曾樸《孽海花》第三十五回「我是秉筆直書,懸之國門,不能增損一字。」原指寫史書根據事實記錄、不隱諱,現多指寫文章不隱瞞、不誇大,真實地反映情況。這個成語,起源於一段歷史故事。
春秋時期,齊莊公有位大臣叫崔杼。崔杼的妻子棠姜長得十分美貌,齊莊公垂涎棠姜已久。一日,就借派崔杼外出辦事,乘機到崔家和棠姜尋歡作樂。崔杼知道後,怒不可遏,經過一番周密策劃後,於這年五月把齊莊公騙到他家刺殺,然後擁立齊莊公的異母弟弟杵臼即位,史稱齊景公。崔杼擔任了齊景公的右相,掌握了齊國的生殺大權。崔杼雖然飛揚跋扈,專斷朝政,但仍懼怕弒君之罪被史官記錄在冊,落個千古罵名,就直言不許史官如實記錄。齊國的太史伯不畏崔杼的權勢和威逼,如實地記錄了這件事。
崔杼聽說之後,帶著衛兵,提著寶劍,怒氣衝衝地衝進太史府,大聲喝道:「把你記錄的東西拿出來!」
太史伯展開竹簡,上面清晰地記載著:「夏五月乙亥,崔杼弒君光。」光是齊莊公的名字。
崔杼咬牙切齒地說:「國君是暴病而亡,改!」太史伯昂然道:「史官的職責在於如實地記錄歷史。國君遇弒而亡,天理昭彰。史實絕不可更改!」崔杼十分惱怒,一劍殺死了太史伯。
當時太史官職的繼承是家族式的,太史伯死後他的弟弟太史仲接替了他的職位。太史仲上任後第一件事便是寫下了同樣一句話:「夏五月乙亥,崔杼弒君光。」崔杼更加憤怒,又殺了太史仲。
三弟太史叔接替職位後,還是寫下了同樣一句話。崔杼又怒又恨,也把他殺了。於是,四弟太史季繼承了哥哥們的職位。崔杼指著太史季的鼻子說道:「你的三個哥哥是怎麼死的,想必你很清楚。這件事該怎麼寫,你想想看。」太史季臉色不變,從容地取出竹簡,備好刀筆,不慌不忙地記錄下來:「夏五月乙亥,崔杼弒君光。」崔杼此時氣急敗壞,提起寶劍破口大罵:「難道你不怕死嗎?」太史季從容不迫地抬起頭,兩眼直視著崔杼,淡淡地說道:「如實記錄歷史,是史官的職責。我頭可斷,血可流,但歷史不容更改。即使是您殺了我,以後的史官還是會如實記錄下這件事,您是殺不完的。」崔杼的囂張氣焰頓時熄滅,無名的憤怒化作深深的恐懼,呆呆地站立了半晌,自言自語道:「我……我也是不得已,由你們去寫吧!」說完把寶劍扔在地上,悻悻地走了。
太史季把記錄好的史書送往史館存放,路上遇到南方來的另一位太史。這位南方太史看到太史季,又驚又喜:「原來你還活著,這就好了。我是聽說你們弟兄全都犧牲了,怕五月的這段歷史沒有記載,所以寫好送來。」他把帶來的竹簡攤開給太史季看,上面還是寫著這樣一句話:「夏五月乙亥,崔杼弒君光。」
文天祥的《正氣歌》裡有這樣幾句話:「時窮節乃見,一一垂丹青。在齊太史簡,在晉董狐筆。」「在齊太史簡」說的就是這段歷史。齊國的太史兄弟一個接一個地視死如歸,「秉筆直書」,是因為他們對自己的工作存敬畏之心,所以才不惜用生命去捍衛歷史的真相和史書的尊嚴。也正是他們堅持真理,堅守職責和良知,才使史書有了真實的價值和溫度。
本文來自【渭南日報】,僅代表作者觀點。全國黨媒信息公共平臺提供信息發布傳播服務。
ID:jrtt
,